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唐生态是昆山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化示范区的生态示范园,位于昆山千灯镇南头大唐村,由大唐村合作开发。该园已成为昆山旅游的又一去处,并与水乡古镇旅游交相辉映。生态园的南边,是“中国民间博物馆之乡”——锦溪和“中国第一水乡”——周庄,向北是千灯古镇景区。该园依据“昆山市2005年-2007年优势农产品发展实施计划”,结合千灯古镇旅游,投资开发建设的现代生态农业基地。  相似文献   

2.
中国东部"冷槽”和"热脊”形成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东部(青藏高原以东)冬季形成低温的“冷槽”,而夏季形成高温的“热脊”冷槽、热脊形成的机制是不同时空尺度的环流和青藏高原的动力和热力作用,冷槽、热脊的形成对中国东部气候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青藏高原作为中国乃至亚洲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区域,揭示其建设用地扩张新趋势是维护生态系统功能、规范青藏高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的重要前提,对实现建设用地高质量利用和生态环境高质量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0、2010和2020年三期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建设用地扩张过程测度指标、洛伦兹曲线等,定量刻画了2000-2020年青藏高原建设用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建设用地扩张显著,由2000年的233.28 km2扩展至2020年的759.95 km2。青藏高原建设用地规模集中化程度较高,2020年西宁、拉萨两地建设用地占比达到43.05%。空间上,建设用地呈“整体分散,局部组团”特征,青东河湟谷地、西藏“一江两河”中部流域、环青海湖盆地建设用地扩张较突出;(2)青藏高原建设用地在低山缓坡及较温暖湿润地带的分布指向特征明显,2000-2020年间呈现向高海拔、陡坡地以及较寒冷干旱地区扩张新趋势,自然环境限制作用有所减弱。(3)2000-2020年青藏高原建设用地来源以未利用地、耕地为主,未利用地为最大的建设用地转入源,转入占比达到62.63%。对此,未来青藏高原空间管制的政策取向包括:按“大集聚”与“大分散”并举方式优化青藏高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以提升空间管制精度为抓手遏制建设用地快速扩张态势,按建设用地扩张新趋势构建“近零”扰动的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监管体系、重塑高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湖泊——青藏高原上的璀璨明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藏高原是我国湖泊分布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各具特色的湖泊星罗棋布地点缀在高原上,使圣洁、美丽的高原仿佛披上了一层妩媚灵动的面纱。湖泊的分布青藏高原的湖泊以成群分布为特点,大多分布在海拔4,000~5,000米。湖泊群绝大多数都自立“门户”或独成“一家”地出现在高原众多山脉之间的盆地、山谷和洼地。青藏高原上面积大于1平方千米的湖泊有1,091个,总面积44,993.3平方千米,约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49.5%,是地球上海拔最高、数量最多、面积最大的湖群区。在我国27个面积超过500平方千米的大型湖泊中,就有10个分布在青藏高原上。其中,最大的是…  相似文献   

5.
在彩云之南美丽、神奇、富饶的土地上,孕育着欢乐、团结、勤劳的各族人民。云南南连中南半岛,北连青藏高原,是古代各民族南北迁徙的走廊。早在秦汉时期,云南就是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地方。氏族社会时,生活着“羌、濮、越”三大族群,秦汉时总称“西南夷”,后经历代不断的迁徙、分  相似文献   

6.
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叶笃正,在他60年的科研传奇生涯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1948年,叶笃正在他的博士论文里创立了“大气长波能量频散理论”,至今仍是气象动力学的三大经典理论之一;上世纪50年代,叶笃正率先在国际上指出青藏高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独特影响,并开创“青藏高原气象学”;上世纪60年代,叶笃正在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季节突变”理论,直到今天还在指导着我国的天气预报……仅就以上这些成就而言,任何一个科学家都可足以自豪地安享晚年了。但叶笃正不这样认为。1984年,年近70岁的叶笃正又和几位美国的科学家联手,进入了…  相似文献   

7.
你知道“中华水塔”在哪里吗?它就是我国的青藏高原。青藏高原面积250万平方公里,占我国国土总面积的1/4,总储水量为全国的1/3。这座“中华水塔”平均海拔高度达4500米。塔身是由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巴颜喀拉山和阿尼玛卿山组成。多条世界级的大江大河从“水塔”上奔腾而下:流向西南,形成横贯巴基斯坦全境的印度河和被印度人奉为圣河的恒河;奔腾的雅鲁藏布江穿过高耸的喜马拉雅山,从数千米高原泻向海拔仅数十米的印度、孟加拉国平原地带,汇入印度洋;在“水塔”的东南,蜿蜒于横断山脉山谷的独龙江、怒江经缅甸流入印度洋;澜沧江从云南出境后,改名湄公河,经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和越南,融入南中国海;在“水塔”的  相似文献   

8.
马拉维     
“水乡之国”今年7月6日,在中非高原上又有一个新的国家——马拉维宣告独立。周拉维前名尼亚萨兰,原是英国保护地,位于非洲东南部。面积约十二万四千平方公里,相当于半个英国。境内有非洲第三大湖尼亚萨湖,湖南北长五百七十公里,东西宽六十公里至八十公里不等,湖面占全国面积四分之一,湖的周围峰峦重叠,景色秀丽,尼亚萨兰即因此而得名。尼亚萨的意思是“广阔的水面”,故马拉维素有“水乡之国”之称。马拉维人口较稠密,据1964年统计,全国共有人口二百九十八万,其中非洲人二百九十六万,欧洲人约一万。非洲人绝大部分属班图语系,主要可分马拉维(Malawi)、安哥尼(Ngoni)和傜(Yao)三  相似文献   

9.
《今日科技》2006,(6):72-72,F0003
~~“上海朱家角杯——我眼中的都市水乡”少儿绘画大赛获奖作品选登~~  相似文献   

10.
<正> 一、岩溶地貌在我国1:100万地貌图中的地位我国是世界岩溶分布最广、发育最好、类型最多的一个国家。发育岩溶的碳酸盐类岩石分布遍及21个省(区)125万余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3%。除了热带、亚热带、温带岩溶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外,近年还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发现了古热带岩溶地貌—蚀余峰林地形,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因此,国外学者把我国热带岩溶称为“中国式喀斯特”,桂林—阳朔称为世界岩溶的“圣地”,岩溶发育的许多理论问题,有赖于在中国解决等等。  相似文献   

11.
在国家经贸委、国家民委、国家旅游局、全国工商联的大力支持下,由辽宁、陕西、甘肃、广西、天津、重庆、新疆建设兵团、青海8个省区市共同举办的“2001年中国东部企业参与西部经济结构调整投资贸易洽谈会”在青海省西宁市举行。中共青海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蒋浩敏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青海地处青藏高原,因境内有全国最大的内陆成水湖——青海湖而得名。青海省的主要特点是:面积火省、人口小省、资源富省、经济穷  相似文献   

12.
青藏高原自然条件恶劣 ,不宜农耕 ,大部分地区以畜牧业为主 但发展传统畜牧业无论从畜牧条件 ,还是交通条件来讲 ,都远不如内蒙、新疆 因此 ,要因地制宜 ,扬长短避 ,实施“人无我有”的发展方针 通过自然条件与青藏高原相似的南美洲安第斯山中段地区的调查 ,可以看出 ,青藏高原引进其特有的驼科动物羊驼、小羊驼和骆马具有可行性 :其不仅适宜在青藏高原生长 ,还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广阔的市场 .从长远看 ,还会产生积极的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杨永平 《大自然》2010,(2):10-14
青藏高原号称“地球第三极”和“世界屋脊”。提到青藏高原,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它那傲视群峰的高度以及空气稀薄、天寒地冻的严酷自然环境。在许多人的想象中,高原是“生命的禁区”,乃荒芜之地。而实际上,青藏高原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那里不仅有世代居住于此的藏族同胞,还有体形大小不一、种类缤纷多样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植物也是如此,青藏高原高寒地区的植物正是凭借自己的独特本领,在高原顽强地生存和繁衍着。  相似文献   

14.
大众传媒在现代社会的影响力早已不言而喻,其在东莞水乡的建设中亦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角色功能和传播路径两个层面对大众传媒在东莞水乡建设中的功用展开分析。我们认为大众传媒应做好三个方面的传播工作:一是作为挖掘者的纵向传播,深入挖掘东莞水乡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资源,构建东莞水乡资源元素库;二是作为借鉴者的横向传播,广泛吸收和借鉴其他成熟水乡地区的成功经验;三是关注城市主体的人本传播,构筑"以人为本"的水乡文化,打造幸福导向型产业聚集区。  相似文献   

15.
位于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过渡带的横断山脉,犹如一条巨龙横卧于我国青藏高原东南部,其间高山、峡谷,地势十分险要。“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对印度洋季风的阻挡,加上横断山脉鲜有的南北  相似文献   

16.
为了贯彻科技部“中国西部新材料产业发展研讨会”精神 ,深入贯彻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 ,探讨青海省材料产业发展的思路 ,2 0 0 2年10月 ,由青海省科技厅、青海省建设厅、青海大学、清华大学、支援青海留日博士专家团联合主办的“青藏高原地区环境友好型材料研发及应用研讨会”在  相似文献   

17.
1998年5月,以我国气象部门为主,在中国及临近地区组织的四大气象科学试验启动了。四大气象科学试验是指“第二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南海季风试验”、“淮海流域能量与水分循环试验”、“华南暴雨试验”,它们都已列入“九五”国家重大基础性研究项目计划。其中“高原”、“南海”、“华南”三大试验已列入国家攀登计划,“淮海试验”已列入了国家基金委重大项目计划。四大气象科学  相似文献   

18.
由西北大学含油气盆地研究所承担、刘池阳教授负责的“羌塘盆地构造特征及其演化”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九五”油气勘探科技工程项目“青藏高原石油地质综合评价与勘探目标研究”的二级课题“青藏高原构造特征及其演化历史研究”所属的三级专题。1999年3月10日,青藏“九五”油气勘探科技工程项目组织有关专家,在北京对该专题进行了最终成果评审。专家评审组认为,该专题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研究成果。(1)在区域大地构造背景研究上,认为青藏地区区域动力学环境,以相对稳定的陆块、沉积盆地与活动带三位一体的块、盆、带(…  相似文献   

19.
<正> 龙的形象,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龙崇拜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华夏大地上存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这中间,除了汉族以外,不少少数民族也有龙神崇拜习俗。《史记索隐》引崔浩注曰:“西方胡皆事龙神”。古代牧居新疆焉耆的吐火罗人就以龙为姓氏,被称为“龙族”。住在青藏高原上的藏族人,更是把龙看作“下界”的神灵加以崇拜。英雄史诗《格萨尔》就从文学艺术这个角度反映了藏族的龙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20.
使用能够指示年代际尺度及千年尺度水位变化的水位、面积和其他代用指标数据,采用经验正交分解法,研究不同时间尺度青藏高原地区湖泊水位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在年代际尺度上,青藏高原地区湖泊水位整体呈上升趋势,在千年尺度上,青藏高原地区湖泊水位整体呈下降趋势.不同区域湖泊水位的影响因素不同,降水和蒸发作为两大主要影响因素,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对青藏高原地区湖泊水位变化影响不同.在年代际尺度上,蒸散发在青藏高原地区湖泊水位变化影响因素中发挥主导作用,降水发挥次要作用,同时湖泊水位变化与气候、地形、风速以及温度等要素存在一定的联系;在千年尺度上,青藏高原地区湖泊水位变化主要受控于降水,其次受控于蒸散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