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炎黄"为代表的"三皇五帝"古史体系是先秦和秦汉时期古人编制的中国远古历史,然而其真实性、与中国远古史的吻合程度始终没有得到解决。从1920年代的"疑古"到当代的"走出疑古"以及正在进行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其核心和实质都涉及对"三皇五帝"的理解与认识问题,其间充满了考究、辩驳与论争。时至今日,它们仍然是中国史学界、考古界和中国文化界以及国人乃至华人世界所普遍关心和关注的问题。为了更加深入地开展对"三皇五帝"问题的研究与讨论,力助中国远古历史的重建和认识,本  相似文献   

2.
《科技智囊》2007,(10):26-27
图片中出现的建筑物就是2007年3月份引发各界广泛关注的"水泥巨龙"。这条名之为"华夏第一祖龙"的水泥建筑,全长将达21公里,计划投资达3亿多元,于2009年10月1日建成。"华夏第一祖龙"的建设方是郑州祖龙实业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3.
雷颐 《世界知识》2014,(16):66-69
<正>天朝体系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早在上古时期,中国就已形成自己的"天下"观。在这种观念中,"天下"以中国为中心,"中心"是文明的,而"边缘"则是野蛮的,并且离中心愈远,愈为野蛮。中心的"华夏"代表正宗、高贵、文明,具有伦理道德;周围的"夷狄"则代表偏庶、卑下、野蛮,没有伦理道德,尚未脱离兽性。在这种居高临下俯视其他文明的"华夏中心论"指导下,在处理和对待与他国的关系中,形成了以中国  相似文献   

4.
文章论述了中国“伦理型”传统文化是在华夏族独特的民族精神以及殷周到春秋时期发展起来的重人事轻宗教的人文思潮的基础上 ,随着秦汉封建大一统的经济、政治制度的确立而逐渐形成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林白的小说《回廊之椅》是一个典型的女性主义文本,里面的边陲女子彼此探访、追寻,形成了一个具备传承特征的"女性谱系"。"女性谱系"充满爱与温暖,抗拒着居于历史文化正统地位的具有暴力特征的"男性史"。  相似文献   

6.
论儒家的“大一统”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一统"思想是我国儒家思想的核心,强调国家和民族的团结统一,重视社会制度的统一.它是二千多年来维系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重要思想纽带,是平治天下的必由之道,对于当前我国海峡两岸关系的改善和祖国的和平统一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7.
将《荆轲刺秦王》、《英雄》两部影片置于中国历史文化的时空场域之中,旨在更为深入地解读并分析二者的故事情节与叙事方式,并力图探察"大一统"情结在中国社会文化生活中意味深长的持续性及衍生性。认为中国国家起源的神话在当代中国社会依然富有相当的影响力,中国民众的民族主义情绪和实践并非总是政府意愿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经不起推敲的"高祖显灵"河南省商丘地区的芒砀山上,有一块"斩蛇碑"。相传当年汉高祖刘邦在这里斩过一条大蛇。由于此碑的奇特景象,被称为"华夏一绝",并成为一处游览胜地。  相似文献   

9.
贾谊《吊屈原文》首用骚体"吊屈",其创作模式影响了两汉作家的文学创作。他从自身政治遭遇出发,在精神上与屈原达到高度共鸣,发愤抒情,首吊屈原,在新的大一统历史背景下对屈原及其作品作了历时性的文学阐释。他所开创的"吊屈"之先河,成为后世作家"吊屈"创作主题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0.
"明星学者"纪连海日前在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文化中国》节目中称,大禹"三过家门不入"是因为婚外情,此言论惹来了不少非议,更有人指出这是对华夏先祖的亵渎。  相似文献   

11.
《三国演义》中的梦分喜梦和凶梦两种,喜梦为帝王预兆和象征,凶梦预兆国家易主或小说中重要人物的死亡,两种梦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故事情节的推动,均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八旗武官的选任,直接关系到八旗的兴衰,有清历代帝王都非常重视。康熙时期,八旗武官的选任承前启后,用人方式突出地反映为:重军功,用才俊,这种用人方式,后来演化为八旗武选的两个基本原则,但康熙选官,重视宗亲势力、勋旧世家以及近臣亲随的任用,则承续了清初的传统,体现了满族注重身份的特色。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汉初诸帝剪除异姓王、分封同姓王,削藩、平定七国之乱,实行“推恩令”“左官律”“附益法”等事件;说明了汉代中央集权逐步加强的过程;总结了中国历代分封、削藩对地方政区制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了保证国家的稳定与安全,历朝历代越南国王都向中国朝延寻求保护;为保证边疆的稳定,防止外敌入侵,历朝历代中国君主也都推行“保藩固边”的政策。两者相结合便形成了独具东方色彩、又带有安全互保性质的“宗藩关系”。近千年的宗藩关系使得中越两国结成了“唇亡齿寒、共存共亡”的兄弟之邦,成为古代友好周边关系的典型范例。  相似文献   

15.
白居易的名叙事长诗《长恨歌》的主题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家各派争论不休,众说纷纭。笔以封建皇帝这一特殊社会角色为切入角度,运用现代心理学、艺心理学理论对《长恨歌》的爱情主题进行再认识,为“爱情说”寻找更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奈巴教法史——古谭花鬘》作为元代藏族史学名著,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文章从作者的境域观、治史目的、治史态度、史料来源、叙述方式等方面,认为该史书对聂赤赞普的来源问题、吐蕃赞普世系算法、赤松德赞时期的“七试人”、拉钦·贡巴饶赛、“卫藏十人”或“卫藏六人”和下路弘传的主要传承问题等若干史事提出了很多独到的见解,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元代藏族教法史.  相似文献   

17.
借校点《吴越备史》一书的机会考证、分析了《吴越备史》一书的作者、卷数、主旨、创作时间、版本源流等问题。《吴越备史》的作者是钱俨;全本为15卷,明代嘉靖年间被合并为6卷;《吴越备史》实际是吴越诸王的功德史;987—1003年完成15卷;此书现存23种版本分属三个源流。  相似文献   

1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两个先锋队”、“一个核心”、“三个代表”高度概括了党的本质,赋予党的性质和宗旨、党的指导思想和党的任务以鲜明的时代内容和时代特征。文章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政党所代表的利益属性、价值取向、功能属性和生产力性质几方面,探索政党的共同本质、特殊本质及政党的本质属性与先进性的关系,深入研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上所形成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9.
朝集制度是唐前期实行的地方州府长官或上佐每年末入京述职的一种制度,它与考课、礼仪、选举、监察等制度密切相关,是沟通中央与地方行政的重要途径。目前,史学界关于唐代朝集制度确立的时间有三种说法,但都似欠妥。结合贞观五年的国内形势及相关史实,唐代朝集制度确立于贞观五年应为正确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工科数学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数学素质教育问题的思考,提出“数学素质”是人才全面素质的一个方面,应该把对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纳入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总体框架之中,服务于总体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