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黄腹角雉的繁殖期行为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2对笼养黄腹角雉繁殖期行为的观察研究表明,雌、雄鸟进入繁殖期后,活动强度都明显提高,每天存在2个活动高峰.雄鸟求偶炫耀(包括完全和不完全炫耀)在3月中、下旬达到高潮,并随着雌鸟产卵发生周期性变化.每天有2个求偶炫耀高峰.雌鸟于3月下旬进入发情产卵期.雄鸟用嘴衔住雌鸟头顶或颈、肩部的羽毛完成交配.对同笼异性和不同笼同性角雉繁殖期行为发生的频次和持续时间等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2.
利用粪便样品检测性腺类固醇激素代谢水平在很多物种中已得到有效应用,但是在爬行动物中相应的研究还较少。2011年5-10月对广东罗坑自然保护区的10只(5雄5雌)鳄蜥进行粪便采样,采用乙醇加热法提取粪便中类固醇激素,并采用酶联免疫法成功检测鳄蜥粪便中雌二醇、睾酮和孕酮的浓度。研究结果显示:雄性个体睾酮水平在6月份有明显升高,提示6月份可能是鳄蜥的主要发情期;在进入冬眠前的10月份,鳄蜥怀孕个体的孕酮水平明显升高,与5月份的孕酮水平差异显著(LSD:P<0.05);雌性怀孕和非怀孕个体雌二醇水平无季节性变化,因此认为雌二醇有可能在鳄蜥繁殖周期中并不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对雌雄鲶鱼(Silurus asotus Linnaeus)肌肉和皮肤营养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其营养品质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雌鲶鱼肌肉和皮肤中粗蛋白的质量分数(19.57%、27.56%)均显著高于雄性(16.85%、26.34%,P<0.05),雌雄鲶鱼肌肉中水分的质量分数(79.77%、79.86%)显著高于皮肤(73.00%、73.50%,P<0.05),但雌雄鲶鱼肌肉之间、皮肤之间水分的质量分数差异不显著(P>0.05).雌雄鲶鱼肌肉和皮肤均含有18种氨基酸,雌鲶鱼肌肉中的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的质量分数、风味氨基酸的质量分数(18.44%、7.81%、5.87%)显著高于雄鲶鱼(13.02%、5.33%、4.21%,P<0.05),雌鲶鱼皮肤的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的质量分数、风味氨基酸的质量分数(27.81%、5.49%、14.03%)显著高于雄鲶鱼(22.66%、4.75%、10.63%,P<0.05).雌鲶鱼肌肉和皮肤的蛋白质氨基酸组成优于雄鲶鱼,表明雌鲶鱼较雄鲶鱼营养丰富.  相似文献   

4.
采用锯末与蚯蚓粪作为垫料对鸡粪进行了除臭试验。利用锯末、蚯蚓粪及二者合用分别对鲜鸡粪处理,测定其对NH3和H2S的去除效果,同时观测了锯末与蚯蚓粪处于垫料的不同位置对鸡粪中NH3和H2S的去除效果,并对混合垫料处理后的鸡粪进行了N,P,K质量分数的常规测定。结果显示,蚯蚓粪显著优于锯末对NH3的去除效果,而对H2S的去除效果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锯末垫料中加入蚯蚓粪提高了鸡粪中K的质量分数。表明蚯蚓粪与锯末同时作为垫料使用可以有效地去除鸡粪中的NH3,H2S,改善鸡舍空气质量,同时还可以提高鸡粪中K的质量分数,提高鸡粪在农业生产上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笼养下的红胸角雉(Tragopan satyra)雌鸟强,在早晚存在2个高峰,但雌鸟和雄鸟在中午都存在1个何处的高峰。雌鸟的取食行为在繁殖期较雄性强。繁殖期的雄鸟具有较强的领域行为。雄鸟的求偶炫耀过程可以分为6个步骤,各步所需时间及肉裙特征与黄腹角雉和红腹角雉不同。  相似文献   

6.
黄腹角雉(Tragopan caboti)的人工授精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不同年龄黄腹角雉的射精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3~8岁为其繁殖壮年期;同一年龄的黄腹角雉在繁殖的不同时期,射精量也存在很大的差异,3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笼养下黄腹角雉的精子生成的高峰时期.从保证角雉安全和获取更多的精子等方面考虑,较为适宜的采精频率为1次*(3d)-1.利用稀释的精液和用原精液输精,黄腹角雉卵的受精率没有显著差异.黄腹角雉精子在雌体内的最长贮存时间为23d.通过对黄腹角雉产精的特点以及对精液的系统分析后,所建立的人工授精技术使卵受精率可达85%以上,解决了长期笼养下的黄腹角雉卵受精率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笼养下红胸角雉(Tragopan satyra)繁殖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笼养下的红胸角雉(Tragopan satyra)雌鸟在繁殖期的活动比雌鸟强,在早晚存在2个高峰,但雌鸟和雄鸟在中午都存在1个休息的高峰.雌鸟的取食行为在繁殖期较雄性强.繁殖期的雄鸟具有较强的领域行为.雄鸟的求偶炫耀过程可以分为6个步骤.各步所需时间及肉裙特征与黄腹角雉和红腹角雉不同.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饥饿对不同性别大黄鱼成鱼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以体质量400 g左右的600尾网箱养殖大黄鱼为研究材料,分别于禁食0、20、40、60 d取样进行背部肌肉营养成分。结果显示,禁食对雌性和雄性大黄鱼的粗脂肪、粗蛋白和粗灰分含量均有显著影响。雌鱼禁食20 d和40 d粗脂肪含量分别降低16.39%和19.98%,粗蛋白含量增加8.34%和5.17%,粗灰分含量禁食20 d时变化不显著,禁食40 d降低24.17%;禁食60 d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变化不显著,粗蛋白含量增加8.49%。雄鱼禁食20 d和40 d营养成分含量变化不显著,60 d时粗脂肪含量降低29.35%,粗蛋白和粗灰分含量分别增加19.44%和40.38%。此外,禁食20 d时,分析的16种氨基酸中,除蛋氨酸之外的15种氨基酸在雌鱼肌肉中的含量均显著降低,而雄性大黄鱼中各氨基酸组分含量未发生显著变化;禁食60 d后,除了雌鱼中的蛋氨酸,其余氨基酸组分含量在雌性和雄性中均显著增加,其中雌鱼的变化范围(37.77%~64.89%)小于雄鱼(33.51%~159.57%)。比较发现,禁食前雌鱼背肌中氨基酸组分含量均显著高于雄鱼,但是禁食20 d后,雌鱼中只有亮氨酸含量仍显著高于雄性;禁食40 d的雌鱼中有苏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和丝氨酸含量显著高于雄性;禁食60 d后雌性和雄性氨基酸组分含量差异不显著。禁食过程中,雌鱼首先利用PUFA,而雄性首先利用MUFA,由此可知,不同禁食强度对不同性别大黄鱼肌肉中不同脂肪酸组分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综上所述,禁食对大黄鱼肌肉中各营养成分含量存在影响较大,并且雌性和雄性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所以在进行禁食处理时应根据大黄鱼性别和目标设定不同的处理强度。上述研究结果可为通过适当的禁食处理实现大黄鱼肉质改良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aioides卵母细胞发育可分为6个时相,以卵母细胞在卵巢中组成的差异可以把卵巢发育划分为相应6个时期。测定了成熟雌鱼血清中雌二醇和睾酮含量的生殖周期变化,在生殖季节成熟雌鱼血清中雌二醇和睾酮含量最高。生殖季节成熟雌鱼的平均性腺成熟系数GSI显著高于其它月份,并且血清性类固醇激素水平的季节变化与性腺成熟系数的变化基本一致,都是在生殖季节达到最高峰。  相似文献   

10.
为了合理利用牛粪及其蚓粪,并防控重金属污染风险,本研究选取了3个养殖场牛粪(C_1、C_2、C_3)及其蚓粪(V_1、V_2、V_3),分析了牛粪及其蚓粪的理化性状,进一步对铜(Cu)、锌(Zn)、铅(Pb)、镉(Cd)总量及其形态分布差异进行了研究.理化性状调查分析表明,蚓粪较之牛粪具有较低的pH、有机质质量分数和较高的电导率、阳离子交换量含量和灰分质量分数.与牛粪相比,蚓粪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较大的孔隙体积和较多的细小孔隙.牛粪及其蚓粪的XRD(X-Ray Diffraction)图谱比较表明,蚓粪较之牛粪中含有较多种类的无机组分,且其特征峰强度略高于牛粪.较之牛粪,蚓粪中存在较高的全量磷(P)、钾(K)、钙(Ca)、镁(Mg)含量,而其全量氮(N)含量相对较低.牛粪及其蚓粪中重金属形态分布差异表明,所调查牛粪及蚓粪中Cu、Zn、Pb、Cd总量均无超标现象,但牛粪中的Cu、Zn、Cd总量高于蚓粪,蚓粪中的Pb总量高于牛粪,且牛粪及其蚓粪中Cu、Zn、Cd、Pb的存在形态均以残余态为主.  相似文献   

11.
圈养繁育大熊猫幼仔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卧龙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圈养繁育的2只大熊猫幼仔(雌,雄各1只)8-421日龄的生长发育规律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为相同年龄的幼仔,雄性个体的平均体质量较雌怀的大,但二者的日均或月均体质量增长率存在明显差异,雌性幼仔的日均体质量增长率较雄性的大,同样,雌性幼月均体质量增长率也较雄性幼仔的大,研究结果表明,母兽与人工交替哺育有助于幼仔体质量的增长,并促进其生长发育,分析其原因可能与人工哺育所用的奶粉组成成分,幼仔所处的环境以及幼仔的活动多少有关。  相似文献   

12.
青海沙蜥的生长及两性生长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自然生境中沙蜥的生长和两性生长差异情况,于2001~2002两年间对分布在四川西北部若尔盖地区的青海沙蜥(Phrynocephalus vlangalii)进行了6次标志重捕.结果表明:第一年8、9月出生的沙蜥到第二年的6月SVL、TL和BM都有显著的生长(P〈0、05),雌、雄个体的两性生长差异不显著(P〉0.05);第二年6月至8、9月间,雌、雄个体的SV、TL和BM都有快速的生长(P〈0.01),从7月份开始出现了两性生长差异(雌性的生长速度小于雄性)(P〈0.01);第三年的6月至8月间,雌性的SVL、TL和BM仍在快速生长(P〈0.01),而雄性的生长则不显著(P〉0.05),雌性的三个生长指标的生长量远大于雄性(P〈0.01),并且SVL和BM的生长量与第二年的同期生长量非常接近(P〉0.05);四年以后,雌、雄个体的SVL和TL的生长及两性生长差异都不再显著(P〉0.05),但是在体形大小上还存在极显著的两性异形(P〈0.01).在青海沙蜥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雄性的生长曲线近似“S”形,而雌性则是非“S”形.雌、雄个体的生长受季节和年龄的影响,造成雌、雄两性成长差异的主要原因是雌、雄个体对繁殖的能量投入不平衡.  相似文献   

13.
黄腹角雄的繁殖期行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2对笼内腹角雉繁殖期行为的观察研究表明,雌,雄鸟进入繁殖期后,活动强度都明显提高,每天存在2个活动高峰,雄鸟求偶炫耀(包括完全和不完全炫耀)在3月中,下旬在室高潮,并随着雌鸟产卵发生周期性变化,每天有2个求偶炫耀高峰,雌鸟于3月下旬进入发情产卵期,雄鸟用嘴衔住雌鸟头顶或颈,肩部的羽毛完成交配,对同笼异性和不同笼同性角繁殖期行为发生的频次和持续时间等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4.
通过比较狼蛛科豹蛛属的星豹蛛和拟环纹豹蛛雄蛛分别在两种雌蛛释放的拖丝上的求偶行为差异,验证两种豹蛛雌蛛拖丝上化学信息物质在物种识别中的作用.研究发现,两种雄性豹蛛在同种雌蛛拖丝上的求偶潜伏时间都显著短于在异种雌蛛拖丝上的求偶潜伏时间,两种雄性豹蛛在同种雌蛛拖丝上的求偶强度都显著强于异种雌蛛拖丝上的求偶强度.可见雄性豹蛛能通过雌蛛拖丝上的化学信息物质进行种内识别.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沙坡头人工固沙区和过渡区荒漠植物油蒿叶片氮质量分数的测定,研究了土壤水分和油蒿叶片N质量分数的年际、季节和微生境变化,并对影响油蒿叶片N质量分数的主要限制因子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年际间、季节和微生境间油蒿叶片N质量分数差异显著.极端干旱年(2005年)油蒿叶片N质量分数显著高于干旱年的(2004年).与干旱年相比,极端干旱年油蒿叶片N质量分数增加15.31%.在干旱年,油蒿叶片N质量分数无一致的季节变化规律,而与微生境深层土壤水分变化趋势一致.叶片N质量分数与100cm土层土壤含水量和相对湿度显著正相关,说明干旱年油蒿叶片N质量分数主要受深层土壤水分和相对湿度等因素控制。但在极端干旱年,不同微生境下油蒿叶片N质量分数有较为一致的季节变化规律,叶片N质量分数与地面温度和气温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表明极端干旱年温度是影响油蒿叶片N质量分数的主要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6.
中华大蟾蜍冬眠前后血浆性激素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中华大蟾蜍冬眠前后血浆性激素的变化,其结果如下: 雄性蟾蜍在冬眠前血浆睾酮含量较高;冬眠期血浆睾酮含量最高;而冬眠后血浆睾酮含量显著下降。雌性蟾蜍在冬眠前血浆雌二醇含量高;冬眠期血浆雌二醇含量较高;冬眠后血浆雌二醇含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7.
中国石龙子头、体大小的性二态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研究中国石龙子(Eumeceschinensis)头、体大小的性二态。成雄体长和体重略大于成雌,但在统计上无明显差异。雌雄亚成体相对头长,相对头宽和相对头高无显著差异。成雄相对头长、相对头宽和相对头高显著大于成雌和亚成体。亚成体相对头长、相对头宽和相对头高与成雌无显著差异。雄性性成熟后头部的生长显著大子雌性。  相似文献   

18.
兰州市郊区土壤水稳定性微团聚体的组成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微团聚体是土壤肥力的物质撞础.水稳性的微团聚体质量分数能够反映土壤的肥力状况.通过对兰州市郊区29个样点的分析得出:水稳性微团聚体质量分数少,使得土壤易板结.该现象在调查区已经明显出现;有机质质量分数与土壤的微团聚休质量分数呈正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碳酸钙质量分数与土壤中的水稳性团聚体呈显著相关.这在粘粒质量分数和有机质质量分数低的钙质土壤中.碳酸钙成为土壤团聚体的重要胶结剂.改善土壤结构必须重视有机肥料的使用;灌溉技术要改进,传统的漫灌方式不仅对土壤结构有很大的破坏作用,而且浪费水资源;用养结合才能保障土壤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9.
用费勒鹏氏法、50%蔗糖水漂浮法和雌虫挤破法收集绵羊胃肠道线虫卵,在相同的条件下分别用消毒粪汁进行培养,以观察虫卵的孵育情况。结果表明:虫卵的孵化率和第三期幼虫育成率以雌虫挤破法收集的虫卵最高,分别为94.5%和67.0%;消毒粪汁法的第三期幼虫育成率明显高于粪便捣碎直接培养法(P<0.01)。  相似文献   

20.
繁殖期社鼠攻击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配对实验,对社鼠(Niviventer confucianus)繁殖期的攻击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繁殖期内雌雄动物均具有较高的攻击性.同性个体间雄性动物的攻击水平显著高于同性个体间雌性动物的攻击水平和异性个体间雄性动物的攻击水平;同性个体间雌性动物的攻击水平和异性个体间雌性动物的攻击水平没有差异,但两者均高于异性个体间雄性动物的攻击水平;雄性动物和雌雌组中雌性动物的攻击行为均随着熟悉程度的增加而减弱;雌雄组中雌性动物的攻击行为在各时间段的差异不大.表明社鼠在配偶选择中雌雄动物均具有主动性,攻击行为是自然种群内存在多种婚配制度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