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景德镇话作为赣方言的一个分支,却在浮梁话的环抱中生存发展。文章就这一语言现象从劳动创造语言和人口迁徙影响语言的观点出发,探讨了景德镇方言的产生和发展情况,并用普通话作为参照物,对景德镇方言进行比较研究,从语音,语汇等方面总结出景德镇方言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普通话与广东话口语词汇、语法差异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通话与广东话口语在词汇、语法方面的差异是多方面的,与其它方言相比,也是较突出、较有特点的。其中词汇方面的差异最明显,在动词、方言词、外来词、量词、成语、熟语、语素位置、词的后缀、词义大小、语体风格、词的义项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语法方面的差异略小一些,主要是语序、有字句、比较句及某些句式表达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3.
普通话与广东话口语在词汇、语法方面的差异是多方面的,与其它方言相比,也是较突出、较有特点的。其中词汇方面的差异最明显,在动词、方言词、外来词、量词、成语、熟语、语素位置、词的后缀、词义大小、语体风格、词的义项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语法方面的差异略小一些,主要是语序、有字句、比较句及某些句式表达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4.
嘉鱼话属赣方言,但它与成宁市其它方言有较大的差别,从语音上更接近普通话。嘉鱼话和普通话一样源于古汉语,由于分化条件的不同,嘉鱼话和普通话之间存在一些差异。本文以中古音为源头简单地分析了嘉鱼话和普通话声母的差异及其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5.
乐虹 《科技资讯》2007,(7):216-217
根据零陵话与普通话的差异,深入分析当地方言与普通话声调系统的对应规律,比较零陵方言与普通话声调的异同。  相似文献   

6.
浮梁方言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无被动标记词的,句法形式与主动句没有区别,我们称为意念上的被动,如“衣裳洗个”。另一类是有被动标记词“来”,我们称为“来”字句,如“我家哩个狗来别人打死个”。本文通过浮梁方言与普通话的比较,来说明“来”字句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嘉善话中实词的重叠现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嘉善县位于浙江省东北边境,地处杭嘉湖平原水网区,素有“水乡泽国、鱼米之乡”之称。嘉善话属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语音上接近苏沪方言,与浙南吴语差异较大。嘉善话与嘉兴各县方言在语音上更为接近,但均有差异。嘉善县府所在地是魏塘镇。本文记录魏塘镇的嘉善话。嘉善方言中,实词的重叠比较普遍,名词、动词、形容词及量词等均可以有重叠格式。在语法中,重叠并不是把两个词简单地加在一起,而是一个词的不同形式,是一个词的语法变体。本文着重揭示跟普通话不同的一些主要的重叠形式及特点,与普通话相同的,间或略有涉及。一、名词…  相似文献   

8.
吉安市方言与普通话语音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安市方言(文中简称吉安话)与普通话的语音比较,有基本相同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这些不同之处在声、韵、调方面均有所表现。本文迈过将吉安话与普通话在语音上进行比较,指出了吉安话与普通话不同的语音特征,并简要分析了其特征的源由,对吉安市人学习普通话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将共时层面的香港话和普通话的词进行比较分析,对于推进对香港话的研究和促进香港与大陆的交流有着重要意义。香港社区词与普通话词的对比研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划分出香港社区词与普通话词之差异的三大类型:香港话有而普通话没有的词,普通话有而香港话没有的词,普通话和香港话里共有的词;分别从词的义项数量、词汇意义上比较香港话和普通话中词形相同的共有词在两大词汇系统中的异同;比较普通话和香港话中词形不同而词义相同的"对应词"在词形上的异同。对比研究表明"同中有异"和"异中有同"都是香港话和普通话两大词汇系统的词内在的本质特点。  相似文献   

10.
0.缘起。普通话跟北方方言区各方言之间,在词汇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中跟北京话的差异算是比较小的。普通话、北京话跟杭州话之间,在词汇上的差异更加明显。这篇文章讨论普通话、北京话跟杭州话在用词方面的差异,同时涉及相关的表述方式。 小说《渴望》大量使用普通话口语词句和北京话词句。把这些词句用杭州话说出来或者写出来,作一些比较和分析,能说明不少问题。该小说的作者是郑万隆和李晓明,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1年2月出版,全书395000字。我们从小说的上部约176300字里收词200条,作分类比较,计正条186条,副条14条。186个正条的条目里,57%是普通话口语和书面语都用的词,24%是多用于普通话口语的词(口语色彩明显),19%是北京方言词。  相似文献   

11.
<正> 方言与方言之间,方言与普通话之间最明显的差别是语音,不同程度地表现在声、韵调等方面。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语言的语音也会发生变化,某种方言与普通话在语音方面的差异也会发生历时性的改变,黑龙江话的这种改变也比较明显,笔者认为当今黑龙江人学习普通话的重点应该是调值问题。  相似文献   

12.
张丽 《科技信息》2011,(13):587-587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菏泽方言俗称菏泽话。菏泽话就像菏泽人一样淳厚、耿直,特点鲜明。本文简单的谈了一下菏泽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使我们在学习普通话时,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方言辨正,在方言区积极推广普通话。  相似文献   

13.
包头方言和普通话相比,语音方面的差异比较突出。在声母、韵母、声调三个方面,包头方言与普通话既存在对应关系,亦有不同。通过比较,不仅为汉语语音史的研究提供资料,也为包头地区的人们学习普通话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14.
“把”的确是贵阳方言中较有特色的一个词,从使用情况来看,它与普通话的“把”相比较既有相同之处,也存在着较明显的差异。王建设同志注意到这一点,于1995年贵州师大学报(社科版)第一期上发表《谈贵阳方言中的“把”字》。但笔者认为王建设同志的有些看法不太妥当,所以也就贵阳方言中的“把”在使用上与普通话中的“把”有区别的地方,提出一些看法,兼与王建设同志商榷。一、贵阳方言的“把”与普通话的“把”的相同处在普通话里,“把”具有三种词性:动词、介词、量词。分别记作:把1、把2、把3。例:(1)战士用手紧紧把着枪柄。…  相似文献   

15.
贵阳方言中有“把”字的句子使用得相当普遍。从其时的角度观察比较,我们发现贵阳活中有“把”字的句子,同普通话比较有许多不同的地方;从历时的角度分析研究,又发现贵阳活“把”字使用的情况,同近代汉语有相似之处。本文的宗旨就是从动态语言、静态语言多方面研究“把”字,了解这个词的来龙去脉,以及“把”字演变到贵阳话和普通话的速度差异,找出规律,为推广普通话做些工作。从共时的角度分析比较“把”字。同普通话相比较,“把”在贵阳方言中有4种较特殊的用法:l、“把”作介词,不引出主动者;乙“把’作介词,相当于普通话的…  相似文献   

16.
作为四川方言的一支和西南官话的代表,四川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与北方方言区的代表北京话存在许多相似的地方。但李伯清却说,"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四川人说普通话",四川方言之所以单列出来成为方言的一种,自然存在着其自身的特点。本文将从词汇角度出发,以李伯清"假打"评书为语言材料,研究独特的四川方言词汇系统,特别是老成都话中的特色词汇,并与普通话词汇进行对比,以达到推广普通话,展现四川方言独特魅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柳州普通话是以柳州方言为母语的柳州人在习得普通话过程中存在的中介语。从柳州普通话语音系统——声母、韵母、声调、语流音变等方面的描述入手,通过对比,分析其与柳州话以及普通话这“两极”的差异,旨在探索柳州普通话的语音特征。同时,文章对于柳州普通话的影响因素以及发展趋向也有一定思考。  相似文献   

18.
通城话属赣方言 ,它与咸宁市的其它县、市的语音相比差异较大 ,与普通话的语音相比有更大的不同。虽然二者的差异很大 ,但通城话和普通话同源于古汉语 ,它们之间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可以找出它们的差异及对应关系。本文仅从通城话和普通话声母方面进行探讨 ,找出二者的差异和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9.
语调是一种复杂的语音现象,是语音的轻重缓急和抑扬顿挫的腔调。语调是在长期的、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形成的,不同语言语调的构成特征不完全相同,同一语言,共同语和方言分支之间也存在着一些或明显或细微的语调差异。就汉语而言,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不仅表现在音质成分的声、韵上,也表现在非音质成分的语调上,而且这种差异比音质差异更隐蔽,更难以掌握。我们所谈的语调偏误,是指方言语调对普通话语调的偏离。作为西南官话中一支的常德方言,其语调偏误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20.
依据语义配价理论考察常德方言动词,可发现与普通话动词时价语不同的语义要求,这些具有语义配价特色的方言动词可按与普通话形与义的差别分为四大类。方言动词系统、词义系统与普通话的不同以及语言习惯的制约是造成语义相容性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