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云开地体罗定信宜地区多期构造演化史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开地体罗定信宜地区经历了多期次、多层次、多型式的构造演化。加里东期发生了陆陆,或弧陆碰撞,形成了云开复合地体,并表现为低缓角度的褶皱造山作用,海西期,云开地体北部沿罗定一广宁断裂带与钦州复合地体发生碰撞、拼巾形成一系列断面,褶皱轴面向南东倾的构造和同碰撞构造混合花岗岩体。西部沿岑溪一博白断裂带与钦州复合州体发生碰撞产生东吴运动,使钦州地区出现强烈造山性质的褶皱运动,从而结束了钦州联合地体早古生代  相似文献   

2.
中国地体构造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地体构造理论被应用于中国地质的具体实践已经15年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主要表现在:1.中国境内地体构造的划分,2.地体构造理论上的创新,包括地体定义的完善;板块、微板块、地体、板惩、覆体五者之间的理论甄别,地体的古板块单元重建和古地体古大洋研究;地体拼贴增生和裂解离散的形式和过程,地体运动形成的沉积盆地和能源矿产;3.方法学上的进展,主要有古地磁喾综合地球物理学、微古生物及其对含放射虫硅质岩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3.
米仓山及其南缘薄皮构造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米仓山地区的大地构造,认为从宏观上,该区在垂直构造走向线方向上可以划分成米仓山杂岩体、杂岩体南缘的逆冲断裂带、复式单斜构造带和雁列式前峰褶皱带等四个单元。根据构造地层地体理论,确定米仓山杂岩体为一个地体构造,其形成时代为前早震旦世。在秦岭碰撞带不断向南挤压过程中,米仓山形成了塞子型造山带,并在米仓山的南缘发育了一套磨拉石建造,标志着周缘前陆盆地的存在。  相似文献   

4.
江南造山带中段古地磁特征与构造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地体构造是当代地球科学研究的前沿,而古地磁学则是查明地体构造存在和活动演化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本文以江南造山带中段赣北地区为例,进行了地体构造的古地磁研究。工作表明,赣北前震旦纪构造区可划分为两个各具特色的地体构造,即怀玉地体和九岭地体。它们在碰撞拼贴前古纬度不同,彼此远离,视极移路径各异,为相互独立的地质体。到震旦纪,经长距离迁移运动和碰撞拼合,两个地体已实现统一,古纬度、古磁极位置基本一致。磁偏角研究揭示,两个地体在碰撞拼贴中发生过一次显著的逆时针旋转运动,反映一个斜向碰撞——左旋走滑剪切或人坞式的碰撞缝合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5.
针对寺河矿区地表条件复杂,采用静校正、叠前去噪、剩余静校正和叠前偏移等技术.获得了具有高分辨的地震数据体,根据该区所揭露出的小构造.基于高分辨率地震数据,找出小构造在地震属性体上的表现形式,依据该特征指导全区的研究,对三维地震数据体提取属性处理,对获得的多种地震属性数据体分析、研究,得出识别出小断层、褶曲和陷落柱等地质构造的属性特征,最终得出全区的地质构造情况。  相似文献   

6.
位于龙门山中段的彭灌杂岩是一个巨大的岩性复杂的地质体,形成于前寒武纪时期。剖面研究和1:5万区域地质填图表明,它是处于龙门山中段推覆构造带中的一个构造变形十分强烈的构造片体,是推覆过程中经受了强烈改造的一个古老杂岩体的外来岩块。其接触关系和侵位方式均属构造成因,仅在片体内部局部保留原始热侵位特征。杂岩体内部的变形特征均属印支—喜马拉雅期的构造形迹。  相似文献   

7.
三亚地体与琼中地体构造边界的直接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亚地体与琼中地体之间的构造边界一直没有发现其他任何直接的地质证据。调查发现,这两个不同的构造地质体被一条大型的九所-陵水韧性剪切带所分割,其中记录了三亚地体拼贴于琼中地体之上的动力学过程的信息。这条韧性剪切带无疑是琼中地体与三亚地体对接带的直接构造记录。这项新发现对海南岛大地构造格局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梁军 《科技资讯》2006,(24):92-92
矿产资源是地质演化形成的客观地质体,是较难于应用观察到的部分信息准确地给予再造,即使进行大量矿产勘查研究工作,仍然是对其进行的不同程度推断和评价的认识成果。本文主要通过对青海高原划分的几大构造体系与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分析初步验证了该区构造体系与矿产资源分布有一定的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9.
构造倾斜会使原生剩磁偏角产生偏差,从而影响对地体构造旋转等特征的分析,对这种偏角偏差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计算,倾伏褶皱在野外难以识别,即或识别,倾伏要素也很难准确测定,为此提出了利用多个参考点的古地磁资料分析地运动特征的新方法。该方法是基于剩磁倾角数据,从而避免了偏角误差的影响,提高了分析的可靠性,利用该方法对我国西北地区的地质构造演化进行了研究,初步实现了该区古生代古地理的重建。  相似文献   

10.
阿尔金山北麓晚新生代沉积物磁组构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尔金山北麓晚新生代沉积物比较敏感地记录了阿尔金山构造活动的历史.通过对若羌米兰河口剖面晚新生代沉积物沉积学和磁组构特征分析,发现中新世晚期以来该区地层沉积变化明显,岩石磁化率椭球体以压扁为主,磁面理发育,磁化率椭球体最小轴方向为NNE-SSW和NNW-SSE,推测阿尔金山晚新生代以来可能至少经历了中新世末-上新世初、晚上新世和中更新世三次重大构造活动历史.根据磁化率各向异性最小轴方向的变化,结合地层不整合关系、沉积物砾石成分和古水流方向变化以及区域研究成果,表明若羌一带地块晚上新世以来发生阶段性逆时针旋转,推断阿尔金断裂构造带的左走滑特征可能形成于晚上新世以后.  相似文献   

11.
中天山早古生代离散地体构造的讨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天山造山带的基底性质长期以来是天山大地构造研究中最有争议的问题之一。本文在比较研究中天山及塔里木北缘中晚元古代至古生代地层的基础上,认为中天山不存在连续的“前寒武系隆起带(或结晶轴)”,它是由寒武纪后从塔里木大陆北缘离散出来的若干地体组成。由于早古生代时期中天山地体的离散,形成了具洋壳性质的南天山边缘海盆地。库米什北夹于蛇绿混杂岩带中间的片麻状——眼球状花岗岩块体,是一个残留于边缘海盆地中的陆壳碎块(地体)。  相似文献   

12.
Rodinia裂解与华南微板块形成和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Rodinia研究的历史、现状及主要进展,分析了华南相关地块在Rodinia中的位置以及从Rodinia到Pangea的演化历程.分析结果表明,扬子陆块从Rodinia裂离后,其间在Gondwana形成时,可能发生过湘桂地体、云开地体、浙闽地体、保山地体和腾冲地体的碰撞拼贴造山作用过程.在古特提斯演化阶段,这些地体随古特提斯洋的开启而与扬子陆块裂离,并逐渐形成多岛洋的构造格局,之后又随Pangea的形成而再次与扬子陆块碰撞拼贴增生.因此,Rodinia,Gondwana,Pangea等的形成、裂解和裂离后地体的拼贴增生是认识华南大地构造格局和演化的关键之一.Rodinia应该是华南大地构造研究值得重视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按 D·G·Howell 等人关于地体的定义,将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之间划分为三个地体。初步研究认为,上述二板块的碰接,实质上是先行拼贴于该两大陆边缘的诸地体间的再拼贴。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地质效应中,主要的构造效应有:体间滑动、层间滑动、热构造事件以及叠缩作用等。  相似文献   

14.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北段沉降史与沉积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北段沉降史的分析可知,晚三叠世—白垩纪,由于中三叠世巴颜喀拉地体、晚三叠世羌塘地体、中—晚侏罗世拉萨地块、白垩纪冈底斯地体连续向北增生、碰撞以及燕山期伊佐奈岐板块的俯冲,盆地西缘北段的响应显示为陆内前陆盆地的特征。受地体碰撞的影响,盆地西缘造山带发生幕式构造运动,从而导致盆地沉降也发生幕式变化。造山带每次挤压逆冲均导致相应的前陆盆地沉降和沉积物充填,并直接控制前陆盆地的沉积充填特征。  相似文献   

15.
麦钦乌拉山南坡出露的荒草坡群,曾被认为是东准噶尔晚古生代岛弧褶皱带的基底.本文研究表明,该套地层的诸方面特征与阿尔泰地区的奥陶系和志留系地层可以对比,实际上,荒草坡群是东准噶尔晚古生代构造带中的早古生代地体,是从西伯利亚活动陆缘裂解出来的大陆碎决.  相似文献   

16.
新疆东部康古尔塔格断裂带的基本特征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东部的康古尔塔格断裂带不是板块俯冲带,而是地体的一条边界断裂带。其演化历史可分为三个主要阶段:深断裂活动阶段、韧性剪切活动阶段和断块活动阶段,并相应控制了阿齐山-黄山复合地体的形成与发展,还直接控制了黄山-镜儿泉地区铜镍含矿镁铁超镁铁杂岩体的空间展布与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7.
18.
通过对嵌岩桩桩端岩层破坏机理的分析,建立了桩端持力岩层抗冲切的计算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导出了一套能考虑冲切锥体自重及岩层剪、拉应力的岩溶及采空区桩端持力岩层安全厚度计算公式.然后,通过对公式计算结果的比较分析,提出了便于应用,且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桩端持力岩层安全厚度计算公式,并对该公式的计算参数及其合理安全系数的选取等进行了深入讨论.图8,参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