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发虎  刘建宝 《科学通报》2020,65(8):649-650
正由Science Bulletin编委会和编辑部主办、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协办的首届地球科学前沿学术沙龙于2020年1月11日在北京召开.此项活动前身是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结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实施10周年纪念活动和"十一五"地球科学发展战略规划的研讨发起的"地球科学家学术沙龙",此前分别于2003年(北京)、2005年(北京)、2008年(南京)、2010年(广州)和2012年(厦门)举办了5届.参会者一直以《科学通报》地球科学编委会成员为主.地球科学家学术沙龙一直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的学科发展战略研讨活动相结合,旨在促进地球科学各分支学科科研一线的中青年学者交流和合作.沙龙研讨的内容涉及地球深部和表层科学各个领域,有效地促进了不同领域和方向的学术交流.根据此次学术沙龙的决议,地球科学前沿学术沙龙将继承之前"地球科学家学术沙龙"的传统,作为系列学术活动继续举办下去,每两年一次,以促进地球科学各分支学科的交流和学科交叉.  相似文献   

2.
柴育成 《科学通报》2000,45(1):107-107
199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地质学项目@柴育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北京100083 @姚玉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北京100083 @田兴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北京100083  相似文献   

3.
2003年8月和2005年8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结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实施10周年纪念活动和"十一五"地球科学发展战略规划的研讨,在北京举办了第一届和第二届青年地球科学家学术沙龙,主题分别为"国际地球科学前沿与中国地球科学"、"地球系统科学:中国的机遇和挑战".与会者均为活跃在科研和教学一线的  相似文献   

4.
郑永飞  郭正堂 《科学通报》2003,48(18):2003-2003
<正> 第一届青年地球科学家学术沙龙于2003年8月30~31日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主办,同时作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实施1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的卫星会议之  相似文献   

5.
姚玉鹏 《科学通报》2001,46(1):85-86
200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地质学项目@姚玉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  相似文献   

6.
封面说明     
正研究行星地球系统的形成和演化是地球科学的核心使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在2020年制定"十四五"和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的关键年,围绕"地球宜居性"主题,以国家深地、深海和深空探测计划为支撑,以地球系统科学理念为指导,全面加强地球科学发展战略顶层设计,积极贯彻科学基金改革要求.  相似文献   

7.
<正>2014年7月2~4日,由中国综合大洋钻探计划专家委员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国际中国地球科学促进会、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主办的第三届地球系统科学大会在上海召开,来自大气、海洋、地质、生物、行星科学等学科的专家学者齐聚,共话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热点问题,展望地球系统科学未来发展前景."地球系统科学大会"是地球科学领域以华语作为主要交流语言的大幅度跨学科交叉的学术会议,其前身为2010和2012年已召开的"深海研究与地球系统科学学术研讨会".与前两届会议相比,本届地球系统科学大会规模更  相似文献   

8.
李薇  张海东 《科学通报》2021,66(2):169-175
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启动基金改革试点工作[1,2].2020年,自然科学基金委各学部全面开展优化学科布局的工作,促进构建"源于知识体系逻辑结构、促进知识与应用融通的学科布局"[3].地球化学学科积极落实自然科学基金委战略布局,以新时代科学基金资助导向为指导,依托地球科学部"宜居地球"...  相似文献   

9.
王清晨 《科学通报》2002,47(20):1600-1600
由国际岩石圈计划第Ⅲ-8任务组主持,国际岩石圈计划委员会、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中国国土资源部联合资助的超高压变质作用国际学术讨论会于2002年9月20至21日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举行.国际岩石圈计划第Ⅲ-8任务组主席从柏林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常务副主任柴育成博士、国际岩石圈计划中国国家委员会秘书  相似文献   

10.
《科学通报》2010,55(21):2164-2164
以推进大幅度学科交叉和扩大深海研究学术队伍为主要宗旨的“第一届深海研究与地球系统科学学术研讨会”, 于2010年6月28日~7月1日在上海顺利召开. 来自海内外86个单位的近500位华人学者参加了会议, 其中海外(含港台)单位18个. 会议由中国综合大洋钻探计划专家委员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国际中国地球科学促进会(IPACES)和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主办. ......  相似文献   

11.
赵国春 《科学通报》2002,47(2):160-160
由中国地质学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台湾大学地质科学系、香港地质学会和海外华人地球科学技术协会发起,香港地质学会和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共同主办的第三届海峡两岸三地及世界华人地质科学研讨会于2001年12月19~22日在香港大学召开.会议共收到论文摘要250余篇,来自大陆、台湾和香港地区以及国外一些地球科学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近300位代表出席了这次研讨会,130多位学者在大会上做了专题报告.  相似文献   

12.
《科学通报》2004,49(13):1289-1289
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日本东京大学、韩国气象厅联合组织的第四届亚洲季风系统国际学术讨论会(TheFourthInternationalSymposiumonAsianMonsoonSystem)于2004年5月24~29日在我国云南省昆明市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科学技术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首批启动项目我国重大气候灾害的形成机理与预测理论研究、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全球变化背景下华北持续干旱的成因与预测理论研究主办,由云南大学地球环境学院协办.亚洲季风系统国际学术讨论会是由中、日、韩…  相似文献   

13.
2011年9月16~18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69期双清论坛——细胞功能的可视化及信息整合分析在北京召开.本次论坛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科学部与政策局联合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曹雪涛  相似文献   

14.
董建华 《科学通报》2010,55(3):306-306
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主办的2009年高分子物理前沿科学问题研讨会于2009年9月21~23日在长春举行. 这次会议是高分子科学学科“十二五”发展战略研讨的系列活动之一, 旨在讨论当前高分子物理科学研究领域中的前沿问题、机遇与挑战以及今后5~10年高分子物理领域研究方向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对这次研讨会的目的和意义, 对研讨会的任务与安排做了说明, 并转达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化学科学部领导有关更加侧重基础、更加侧重人才培养、加强战略研究、引导原始创新和具有重要科学意义的研究, 提高我国国际影响力的有关要求. 与会专家学者从高分子物理学科发展的需要, 就高分子物理领域长期存在而仍未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和新的学科增长点, 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 取得了共识. .....  相似文献   

15.
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根据科技发展态势和改善科学基金管理的需要,确立了系统性改革方案,其目标是构建理念先进、制度规范、公正高效的新时代科学基金治理体系,核心任务是明确资助导向、完善评审机制和优化学科布局[1].同时, 2020年也是制定"十四五"和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一年.地球科学部把握科学基金改革的系统性和整体性要求,贯彻顶层设计和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6.
刘素贞  魏建晶 《科学通报》2020,65(21):2187-2190
正郭正堂,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主任(兼),主要从事新生代地质、古气候学与全球变化研究. 2003~2012年担任《科学通报》执行副主编, 2013年起任《中国科学:地球科学》副主编.  相似文献   

17.
姚玉鹏 《科学通报》2002,47(2):146-146
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十五”优先领域设立的研究方向,地质学科从2000年开始试点受理“十五”重点项目,并在2001年又公布了两个重点研究领域,经过学科评审组审查,两个重点项目已立项并于2002年开始执行。  相似文献   

18.
程惠红  孙长青  王聪 《科学通报》2021,66(2):176-186
2020年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全面推进实施科学基金升级版改革之年.面向新时代自然科学基金深化改革新局面,地球物理学和空间物理学学科按照改革方案和地球科学部对优化学科申请代码的统一部署,对学科现有申请代码进行了重新梳理、整合和拓展,以五大分支学科为基础,构建多层次和多维度的二级申请代码新体系,优化了学科布局.新代码体...  相似文献   

19.
王东晓  杜岩  陈华  陈举  管玉平 《科学通报》2004,49(1):106-106
<正> 为展示国内外正在进行的有关海洋与气候研究计划的重要进展,交流海洋-大气相互作用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由中国科学院主办、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承办的“海洋环流与气候变化”国际研讨会于2003年11月28日至12月2日在海南省三亚市举行.本次会议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和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的大力支持.来自美国、澳大利亚、韩国、台湾、香港等地华人海洋学家以及来自中国内地8家海洋研究机构共50多位专家学者报告了各自在以下若干领域取得的成果:(i)海洋动力过程及数值模拟 海洋的动力系统是一个包括不同尺度子系统的复杂系  相似文献   

20.
柴育成  田兴有  马福臣 《科学通报》1997,42(16):1791-1792
从90年代初开始,固体地球科学将大陆动力学作为跨世纪的研究目标。代表岩石圈热学和力学变化最为剧烈的造山带既是大陆动力学的重点研究对象,又是地学界集中力量攻克的难点和研究热点。90年代初,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抓住这一科学机遇,利用我国是世界上造山带最多、类型最全的国家这一地域优势,选择具代表意义的秦岭造山带通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