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游效曾 《科学通报》1984,29(23):1433-1433
一、序言 冠醚化合物的研究近来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大都集中于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离子配合。对于溶剂化能量较大的“软酸”过渡金属离子含氧冠醚配合物研究得还不多。从模拟金属蛋白中Cu(Ⅱ)离子的位置观点来看,Cu(Ⅱ)离子冠醚配合物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曾经研究过苯并-15-冠-5和Cu(Ⅱ)在甲醇-水溶液中的热效应,导致可能没有反应的结论。木文采用可见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等方法证实了Cu(Ⅱ)离子可以和苯并-15-冠-5  相似文献   

2.
低共熔溶剂(DES)是一种新型的绿色溶剂,由于其独特的特性,如合成容易、成本低、环境友好、挥发性小、溶解能力强、可设计性等,在混合物分离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介绍了DES的物理化学性质,论述了DES在酸性气体(CO2,SO2和H2S)的分离、生物柴油中副产物的分离、燃料油脱硫、油中酚类化合物分离、油中芳烃的分离、苯羧酸同分异构体的分离、金属氧化物或者盐的分离、萃取天然产物、醇和酯混合物分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这些基于DES的分离过程的特点,探讨了DES在这些混合物分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未来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3.
几个免疫相关的丝氨酸蛋白水解酶的神经生长因子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江浙蝮蛇毒中分离纯化得到的具有高神经生长因子活力的蛋白———神经生长因子样蛋白水解酶免疫家兔 ,得到抗血清 .初步分离抗体并以此抗体为配基制备了亲和柱 .江浙蝮蛇粗毒经过该亲和柱分离并进一步经FPLCMonoQ柱层析得到几个不同组分 ,其中含量较高的组分Ⅱ和组分Ⅲ分别被纯化 .组分Ⅱ ,组分Ⅲ与神经生长因子样蛋白水解酶的N端序列均与蛇毒中的丝氨酸蛋白水解酶高度同源 ,而且三者均具有不同高低的蛋白水解酶活力 .但是 ,它们的NGF活性却不同 ,其中神经生长因子样蛋白水解酶的NGF活力与NGF相当 ,而组分Ⅱ也略有NGF活力 ,组分Ⅲ则完全不具有NGF活力  相似文献   

4.
《科学通报》2021,66(25):3342-3351
相较于报道较多的磷光Pt(Ⅱ)化合物,同样具有d~8电子构型平面四边形配位的Pd(Ⅱ)化合物在室温溶液中的磷光报道较少.尤其因为其较低的d-d轨道能级,使得金属Pd(Ⅱ)参与的磷光发光机制研究非常少见.而利用亲金属Pd(Ⅱ)···Pd(Ⅱ)弱作用力构建自组装聚集体是实现室温溶液中Pd(Ⅱ)化合物磷光发射的一个有效渠道.本文通过使用N-杂环亚丙二烯基前体2-乙炔基-1,3-二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1·PF_6)与含有烷基长链取代的钳形C^N^N-Pd(Ⅱ)Cl(HC^N^N=6-苯基-4-(3,4,5-三(十二烷氧基)苯基)-2,2′-联吡啶)化合物2,在氧化银存在下利用转金属反应合成了阳离子型亚丙二烯基Pd(Ⅱ)化合物3·PF_6,并通过核磁、高分辨质谱、红外等表征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化合物3·PF_6溶解于二氯甲烷稀溶液中呈现出微弱的光致发光现象(量子产率1%,寿命为17 ns).而使用二氯甲烷/环己烷的混合溶剂体系,随着溶剂极性降低,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低能量特征峰的出现以及~1H NMR峰宽化等现象预示着化合物3·PF_6逐渐聚集,并伴随着不断增强且红移的光致发光,在纯环己烷溶液中可以实现最大发射在612 nm且量子产率达到35.4%的光致发光.利用变温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考察504 nm处的低能量特征吸收峰强度随温度的变化及数据拟合,表明化合物3·PF_6在非极性溶剂(如甲基环己烷、十氢萘)中的自组装行为符合成核-生长模型特征.  相似文献   

5.
生物质裂解油老化行为与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万明  傅尧  陆强  郭庆祥 《科学通报》2009,54(15):2188-2195
在普通加热方式的基础上, 采用微波和氧气辅助的方式对生物油老化行为进行了研究, 并采用质谱仪(MS)和荧光显微镜对老化油进行了表征. 通过比较生物油老化前后的成分及其含量变化, 并根据该变化对生物油老化的机理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结果表明, 老化油容易分层, 其物理特性和成分变化较大, 且空气中的氧气会加速其老化; 经过老化处理, 生物油中可测组分的绝对含量降低到原来的40%左右, 而含有醛基和烯基的化合物的含量下降到原来的10%以下, 加入一定量的过氧乙酸或酸碱会加剧这种变化; 在生物油老化过程中以聚合反应为主, 并伴有一定量的缩合和酯化反应. 因此, 采用隔绝空气和除去生物油中的酸可以有效地延缓和抑制老化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何学綸 《科学通报》1957,2(19):595-595
热扩散分离的特点是能够把石油餾分中不同环数的化合物分布在柱的不同高度上,当从柱底慢慢地将液体放出吋,不同时間放出的油的平均环数皆不相同。每个流分中所含的化合物的环結构都比原来餾分要均匀得多。K. Van Nes等假定每个热扩散流分所含环数不同的化合物不多于两类,并根据每个流分环分析的結果計算每个流分中不同环数化合物的含量。  相似文献   

7.
BPMOPP与1,10-二氮杂菲对钪的协同萃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建民 《科学通报》1993,38(6):527-527
双-(1′-苯基-3′甲基-5′-氧代吡唑-4′-基)邻苯是一种以两个吡唑酮为端基联接起来的非环四齿β-二酮类螯合剂,为我们首次合成。钪由于具有亲铁亲石等地球化学性质,资源分散,组分复杂,加之它同其余16个稀土元素性质相近,不仅同稀土元素的分离,而且同非稀土元素的分离都一直是人们注意的课题。BPMOPP比PMBP多一倍的螯合功能团,其pK值(3.76)较PMBP(4.04)小,因此,它能在更高酸介质中萃取金属离子,预测它与1,10-二氮杂菲(Phen)协同萃取钪的pH值会更小,这对易水解的钪的分离提取无疑将会更有利。  相似文献   

8.
云南中、小盆地低演化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云南若干中、小盆地 (陆良、杨林、保山及景谷 )第三系生物气及未 低熟油伴生气进行了研究 .生物气组分以甲烷为主 ,在烃气中 >99% .同位素组成轻 ,δ13 C1为 - 6 0 0‰~- 75 4‰ ,其中保山盆地相对较重 ( - 6 0‰~ - 6 5‰ ) ,陆良及杨林盆地较轻 ,δ13 C1均小于- 70‰ ,比较而言 ,可能意味保山生物气藏成藏时间较早 .景谷盆地原油为未 低熟原油 ,其伴生气具有相对高的湿度 ,烃气中甲烷相对含量为 5 8%~ 95 % ,就组分而言与正常石油伴生气相似 ,但其甲烷碳同位素值为 - 5 3 8‰~ - 5 7 8‰ ,明显较一般油田伴生气相对富集12 C ,具有与生物 热催化过渡带气相似的特征 .乙烷碳同位素在 - 34 6‰~ - 2 9 ‰之间 ,其源岩应为油源岩 ,但对低演化阶段石油伴生气而言 ,其组成偏重 ,同时 ,乙、丙、丁烷之间有同位素组成倒转现象 ,也许暗示着存在Ⅲ型有机质成气的贡献 ,δ13 CCO2 基本小于 - 1 0‰ ,应是有机成因产物  相似文献   

9.
通过苯甲醇与4,4′-联吡啶,PbCl2,I2在乙腈和水的混合溶液中的溶剂热反应,得到新颖的具有碘离子和氯离子混合的苄基紫精卤代铅盐[(BV)2(Pb5I8Cl6)]n(1)(BV2+=苄基紫精或N,N′-二苄基-4,4′-联吡啶鎓).化合物1的阴离子结构可视为通过共享PbI3Cl3,PbI5Cl或PbI6八面体的边缘形成的一维[Pb4n-5I8Cl6]n链状结构,而BV2+二价阳离子可能是由苯甲醇中的C–O键断裂后与4,4′-联吡啶苄基化原位形成的.在293~443 K的温度范围,化合物1的单晶电导率从1.54×10-6增加至2.11×10-5 S m-1,表明化合物1具有典型的半导体行为.  相似文献   

10.
晋卫军  沈国励  俞汝勤 《科学通报》1997,42(19):2123-2124
1990年多孔硅室温可见光发射的报道引起了科技界的极大关注.现已形成了一个对硅材料研究很活跃的领域.目前的研究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1)发光机理的探讨;(2)改善发光的稳定性,提高发光的量子产率及制备各色光的多孔硅量子线阵列;(3)研制多孔硅光电器件;(4)发光的化学碎灭特性及其应用的研究. 我们研究了三类有机溶剂对多孔硅光致发光的猝灭作用。烷烃不猝灭发光(包括环己烷、正庚烷和溴乙烷等),而且还有很弱的增敏作用.但苯具有弱的猝灭效应.气相浓度(以氮气作稀释气体)为 1.9 × 10~(-3) mol/L时,猝灭了发光强度的15%,猝灭过程光谱没有蓝移或红移.含氧有机溶剂,包括甲醇、乙醇、四氢呋喃、二氧六环、环氧氯丙烷、乙醚、苯甲醚、乙酸乙酯、乙酸甲酯、丙酮和丁酮等,它们的猝  相似文献   

11.
原油中的咔唑类化合物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原油中有机氮的含量一般在0.1%~0.2%(重量)之间,以芳香稠环形式存在,主要有两种结构类型,非碱性吡咯类型(如咔唑类化合物,指咔唑、苯并咔唑、二苯并咔唑及其烷基衍生物)和碱性吡啶类型。原油中吡咯结构化合物比吡啶结构化合物占优势,前者在原油中的含量约是后者的1.44~4.26倍。近年来,由于咔唑类化合物的分离和分析技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国外石油地球化学家发现该类化合物蕴藏着丰富的地质-地球化学信息,尤其在油气运移、油藏聚集史及储层润湿性等方面的研究中展示了独特的优势和潜力。  相似文献   

12.
二甲醚发动机超细颗粒排放属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新令  黄震  王嘉松  吴君华 《科学通报》2007,52(14):1707-1713
采用两级稀释取样装置和颗粒粒径分析仪——SMPS, 研究了不同转速和负荷下二甲醚发动机排放超细颗粒的数浓度和粒径分布特征, 并与原柴油机的颗粒排放进行了比较, 发现燃料组分显著影响排气颗粒的数浓度、质量浓度和粒径分布. 二甲醚发动机颗粒质量排放与柴油机相比有显著改善, 柴油机颗粒质量排放高出二甲醚发动机5.7~17.7倍; 高转速下(n = 2200 r/min), 二甲醚发动机颗粒数量排放与柴油机相比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柴油机颗粒数量排放高出二甲醚发动机0.75~2.2倍; 而中间转速下(n = 1400 r/min), 中、高负荷时柴油机颗粒数量排放与二甲醚发动机相比反而下降50%~80%左右. 与二甲醚发动机相比较, 柴油机排放积聚模态数浓度增加 4.2~62.6倍, 积聚模态几何平均粒径增大10~30 nm左右, 这与二甲醚分子结构中不含C—C键以及燃料含氧有关; 二甲醚发动机排放大量核模态粒子, 这与二甲醚发动机排气中的挥发和半挥发性组分的成核和凝结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3.
刘大永  彭平安 《科学通报》2006,51(14):1696-1701
超强混合溶剂(CS2-NMP)对煤具有很强的抽提能力, 可抽出煤及镜质组中大部分沥青质组分. 通过研究镜质组及其抽余物的瞬时热解产物特征, 可加深对于镜质组支链结构及其分布特征的认识. 选取了几个典型低成熟煤样并通过手选的方法富集其中的镜质组, 进行不同溶剂连续抽提实验. 并对镜质组及其超强混合溶剂抽余物进行了瞬时热解-色谱/质谱(Py-GC/MS)实验. 结果表明, 超强混合溶剂对镜质组的抽提率明显大于其他普通溶剂. 混合溶剂抽余物瞬时热解C7+液态烃产率明显下降, 同时热解产物中各组分所占的比例也有明显变化. 混合溶剂抽提后脂肪烃产率, 尤其是高碳数脂肪烃产率明显降低. 由此可见, 可抽提沥青质组分对于瞬时热解产物、尤其是正构脂肪烃组分具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陈春英  章佩群  柴之芳 《科学通报》2004,49(20):2049-2052
肝脏是人体和动物的重要解毒器官, 可作为环境污染物在体内负荷的指示器, 肝脏中的元素含量及其赋存状态与人体健康和疾病密切相关. 采用差速离心分离技术将正常人肝组织分离为细胞核、线粒体、溶酶体、微粒体和胞液等5个亚细胞组分, 结合原子吸收和原子荧光光谱分析研究了As, Cd, Hg, Pb等重金属在正常人肝组织及其分离细胞器组分中的相对分布. 结果表明所测重金属总量与已报道的值基本一致. 分离亚细胞组分分布表明, Hg在线粒体、微粒体和胞液等组分中浓度较高; Cd在胞液中浓度最高, 其次为线粒体; As在细胞核中浓度较高; 而Pb在微粒体中浓度很高, 且与Fe的分布模式相类似. 人肝中汞主要以无机汞形态存在, 甲基汞约占总汞的9%~50%, 平均为20.9%±13.3%.  相似文献   

15.
倪晓东  刘定干  李载平 《科学通报》1996,41(14):1315-1319
核酸分子杂交广泛用于特定序列的核酸的检验、纯化,尤其用于基因或其表达产物的分离、纯化和在基因组上的定位等方面.从各种组织和细胞系中选择群特异的(分化表达的)核酸种类的杂交,即相减杂交,它在肿瘤分子生物学和抗癌基因的研究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研究工具.目前使用的相减杂交技术都是在液相进行两群DNA,或一群DNA与另一群RNA(其中含待分离的群特异DNA的称为靶[target],而用于除去同源序列的DNA和RNA称为推动剂[driver])的杂交,使具同源序列的核酸形成杂合双链.然后用不同方法除去双链核酸,在溶液中留下未杂交的单链核酸.这些方法包括:(1)羟基磷灰石柱层析,(2)用生物素标记的推动剂去与靶杂交,再向反应液中加入链霉菌生物素结合蛋白,然后用酚抽提.然而,这两种方法存在的缺点妨碍了它们的使用,或者效率不高(如(1)),或者试剂价格较昂贵,步骤较多(如(2)).对-β-硫酸酯乙砜基苯胺(SESA)是活性染料合成的中间体,国内已大量生产.我们曾经用它制备过对-重氮苯砜乙基纤维素纸(DBSE纸)共价固定核酸进行固相杂交,取得了满意的结果.因此我们考虑用SESA作偶联剂,把推动剂共价固定在易于分离的高分子载体上,再与靶杂交.我们制备了对-氨基苯砜乙基葡聚糖凝胶(ABSE-Sephadex,固相载体)和对-氨基苯砜乙基糖原(ABS  相似文献   

16.
一种新型羟基自由基产生分子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本占 《科学通报》2009,54(12):1673-1680
羟基自由基(·OH)被公认是生物系统中最具活性的活性氧物种,能导致生物体内DNA,蛋白质和脂质氧化损伤.目前,关于·OH的产生机理,最被广泛接受的是过渡金属离子催化的Fenton反应.五氯酚(PCP)是一种重要的工农业生物杀灭剂,主要用作木材保护.采用水杨酸羟基化法和电子自旋共振自旋捕获等作为分析手段,发现H2O2和五氯酚的代谢产物之一四氯-1,4-苯醌(TCBQ)能通过不依赖于金属离子的途径产生·OH;进一步的研究发现,TCBQ而非其相应的半醌自由基对·OH的产生极其重要.TCBQ和H2O2反应的主要产物被鉴定为三氯羟基-1,4-苯醌(TrCBQ-OH),其中的氧原子被证明来源于H2O2.基于这些数据和分析,提出以下假设:TCBQ和H2O2反应产生·OH不是通过依赖于半醌自由基的有机Fenton反应进行,而是H2O2对TCBQ进行亲核攻击,形成不稳定的三氯氢过氧基-1,4-苯醌(TrCBQ-OOH)中间产物,其可均裂产生·OH和三氯羟基-1,4-苯醌自由基(TrCBQ-O·).上述反应途径展示了一类新型的·OH产生机理,即·OH的形成不需要具有氧化还原活性的过渡金属离子参与.该机理可部分解释五氯酚等其他多卤...  相似文献   

17.
原油中的咔唑类化合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敏  梅博文  向延生 《科学通报》1997,42(22):2411-2414
<正>原油中有机氮的含量一般在0.1%~0.2%(重量)之间,以芳香稠环形式存在,主要有两种结构类型,非碱性吡咯类型(如咔唑类化合物,指咔唑、苯并咔唑、二苯并咔唑及其烷基衍生物)和碱性吡啶类型。原油中吡咯结构化合物比吡啶结构化合物占优势,前者在原油中的含量约是后者的1.44~4.26倍。近年来,由于咔唑类化合物的分离和分析技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国外石油地球化学家发现该类化合物蕴藏着丰富的地质-地球化学信息,尤其在油气运移、油藏聚集史及储层润湿性等方面的研究中展示了独特的优势和潜力。  相似文献   

18.
生物油燃烧与污染物排放特性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栋  陆强  朱锡锋 《科学通报》2010,55(35):3416-3421
应用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软件FLUENT对实验室自砌小型窑炉装置内生物油的燃烧进行三维数值模拟.获得了炉膛流场、温度场、组分分布、火焰形状及污染物排放的详细信息,揭示了炉膛内部流动、燃烧及传热传质过程的特点.对不同过量空气系数下生物油的燃烧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随着过量空气系数的增加,炉膛内最高温度减小,燃烧区域增大,尾气中CO的浓度减小,但NO的浓度增加.模拟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良好,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为燃烧工况的优化设计和污染物的控制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塔里木盆地不同成因原油吡咯氮化合物的地球化学意义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朱扬明 《科学通报》1997,42(23):2528-2531
含氮有机化合物是原油及生油岩中的一种非烃组分。它们大部分以杂环芳烃化合物形式存在。化学性质上,这类化合物主要分成为含吡咯环结构的中性氮系列和含吡啶环结构的碱性氮系列,两者之比约为3:1~4:1。原油中的含氮化合物对环境和炼制工业有不良影响,因而在这些领域对它们的分离和检测较早被人们重视。近年来,随着油藏地球化学的兴起和发展,国外一些学者发现含氮化合物可作为原油二次运移的示踪性指标。国内这方面的研究正在起步。本文报道塔里木不同成因原油中吡咯氮系列化合物含量和烷基咔唑化合物分布的差异性,并探讨其地球化学意义。  相似文献   

20.
余诚方 《科学通报》1991,36(3):226-226
自从1958年Lemieux等报道对六元环化合物的NMR谱以来,人们常用糖环端基H_1的化学位移值和H_2与H_2邻位偶合常数来判别糖类化合物的端基异构体。糖酯类的a-端基异构体的H_1化学位移值,常在6.8ppm,J=3.8Hz左右;β-端基异构体常在6.2—6.3ppm,J=7.5Hz附近(吡啶为溶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