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外交活动是李鸿章后期政治生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恰如其分地评价李鸿章的外交生涯,是评判李鸿章一生功过的一把钥匙。史学界对李鸿章外交活动和外交思想的研究日趋重视,涉及到对李鸿章中日外交、中俄外交、中法外交等方面,尤其对李鸿章外须和戎外交方针的评价,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2.
刘坤一是晚清时期一个重要的地方官员,也是洋务运动后期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历任江西巡抚、两广总督、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坐镇东南,屹然为中国之重”。1901年,他与湖广总督张之洞联衔的“江楚会奏变法三折”,更成为晚清新政的基本方针。对于这样一个清末封建统治阶级中学习西法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史学界的研究是明显不足的。本文试就刘坤一洋务外交思想的发展过程、洋务外交思想的特征做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3.
王义全  刘刚 《科技信息》2010,(22):I0027-I0027,I0030
李鸿章作为晚清重臣,是当时经历中国对外交涉次数最多的人,在他的外交生涯中,签订了很多不平等的条约,使中国丧失了大量主权。因此他本人及他的外交思想都处于极大的争议中,尤其是他"外须和戎"、"以夷制夷"外交策略几乎主宰了晚清政府的外交活动。  相似文献   

4.
《治言》是谭嗣同早期的代表作 ,其中既包含有圣人之道永远不能变的守旧一面 ,也流露了“势所必变”、学习西方的革新一面 ,这正是当时盛行的洋务思想的直接反映 ,它展示了谭氏思想从守旧向革新的转化过程 ,反映出要求变革的思想倾向 ,昭示了谭氏维新变法思想的萌芽  相似文献   

5.
19世纪中叶,西方列强以炮舰政策将中国强行拖进"国际家庭"。北洋大臣李鸿章成了清政府的首席外交顾问和主要外交代表,其所制定的外交政策对晚清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本文试对李鸿章外交生涯的三个关键点,即对国家主权的认识、外须和戎的方针和以夷制夷的策略略作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6.
《校邠庐抗议》与冯桂芬采西学思想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校邠庐抗议>是我国近代第一个采西学、谋自强的宣言书,被誉为变法思想之萌芽.冯桂芬最先将"变法"与"自强"联系起来,其采西学、谋自强的思想主张独具特色,远远地走在时代的前列.他提出的"中体西用"模式影响深远,充当着洋务思潮的理论基础,代表了当时中国人认识世界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7.
北宋时期的熙宁变法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一次重要的政治革新运动。王安石作为熙宁变法的领导者和实践着,针对北宋积贫积弱的社会局面,提出了诸多革新措施,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尤其是他继承了先贤孟子“民贵君轻”思想,提出了“国以民为本”、“均财无贫”、“教以孝友”等观点,充分体现了王安石变法革新的民本思想。  相似文献   

8.
本文的撰写目的是研究英诗汉译中传递节奏音乐美的原则和方法。在传递节奏产生的音乐性时,论者提出应遵循两个原则:1)译者有权利对原诗的音乐性进行再创造,但须以原作为基础;2)译诗中应该有原诗的总体音乐效果。论者主张以“顿”代“步”,并补充一条:译诗的“音顿”须和原诗的“音步”一致,须讲究“顿格”。  相似文献   

9.
为测定柳蓝叶甲感知生物碱感器的部位,建立了相应的生测方法。通过用化学方法使不同器官上的感器失活后,了解生测处理的试虫在生物碱处理的杨树叶上和对照叶上的产卵偏好,确定其感知生物碱的感器部位。生测结果表明:柳蓝叶甲感知生物碱的化学感器主要位于柳蓝叶甲成虫下颚须、下唇须和前足跗节上,而触角上感器对产卵选择无任何影响。在生测基础上对下颚须、下唇须和前足跗节上的感器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发现,在柳蓝叶甲下颚须、下唇须和前足跗节上都只有单一感器存在。可推断柳蓝叶甲感知生物碱感器可能就是下颚须、下唇须顶端的栓锥感器和足跗节顶端的毛状感器。  相似文献   

10.
“商鞅法家论”为牵强附会之论,前人对他法家身份印象深刻主要源自于商鞅在秦国变法期间以法家思想构筑变法核心,以致妇孺皆识“商君之法”。事实上,商鞅不是一位仅通晓法家思想的专才,而是博通各家思想的通才,他是通识教育下的产物,也是通识思想的卓越践行者。因此,商鞅变法是商鞅糅合诸家思想精华部分(以法家学派思想为核心,其他学派思想为分翼)的变法图强运动,这是秦国变法效果优胜于六国变法的重要原因,更是通识思想在这一时代的合理运用。  相似文献   

11.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内忧外乱的现实让中坚阶层中部分知识分子有所觉悟,他们从“天朝大国”的迷梦中惊醒,开始寻求与探索新的治国方略。郭嵩焘是中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外交家。他的洋务思想萌发较早,受到时代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洋务主张。他批评洋务派单纯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主张大力发展民族工商业和近代教育事业,这不仅开创了...  相似文献   

12.
颜元身处将理学奉为官学的年代,“内圣”之学昌盛,学者们游谈心性,鄙于言“利”。颜元以其深沉的历史使命意识,力图重建“内圣”与“外王”相统一的体系。通过对前人思想批判的吸收,从而形成了自己的功利思想。他的功利思想在中国传统的功利学当中,可谓是一中庸之作,不偏不倚,求“利”而不忘思“义”,强调的是一种“义中之利”,即合理的“利”。  相似文献   

13.
在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堂堂的天朝上国竟惨败于“蕞尔小夷”日本之手,《马关条约》的签订,更把中华民族推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苦难深渊。在这严重的民族危机面前,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在全国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变法改革运动。他们继承和发展了洋务思想家们的理论和观点,把他们那些  相似文献   

14.
戊戌维新时期,樊锥和维新派都提出了维新变法思想.他们维新变法思想的相同点包括:都大声疾呼变法维新;都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宪政;都主张大力发展近代民族工业,重视发展科学技术;都主张改革科举制度,重视培养人才;都主张改革社会陋习,禁止吸食鸦片和女性缠足.然而,维新派的维新变法思想还包括进化论思想、法治思想、“三权分立”思想、自由思想、“地方自立”思想、重商思想、妇女解放思想、大同思想等,对此,樊锥没有明确的提出.  相似文献   

15.
“绝俗”、“重韵”是黄庭坚书法美学思想的核心。“绝俗”则须重视“胸次”,在艺术境界上超越凡俗。他所重的“韵”,是“苍拔紧执”为主,且与“妍雅郁藏”相融合的“韵”。此外,他强调“法外之理”、“中和”、“自然”等美学观。他的书法创作前无古人,特色独具,基本上实现了自己的美学理想。  相似文献   

16.
宋怒于1892年5月上书李鸿章,提出改革要从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始,而在此三始之前,又必须从易西服始。这便是著名的“三始一始”说,它集中体现了宋恕的维新变法思想。1897年《万国公报》发表该文后,对当时的维新运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宋恕的生平及其在戊戌维新运动中表现的分析,将“三始一始”说与其同时代的维新思想家的思想作比较,以说明其思想在当时的进步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中体西用”思想的萌生、发展与完全定型的历史过程进行了考察与分析,认为它不是某一个人物的独创,而是近代思想家不断探索的结果,是群体思想的结晶。“中体西用”思想之所以归于张之洞名下,成为其代称,不是时人误会了梁启超的语意,而是对其不合时宜地重弹“中体西用”老调的讥刺。尽管“中体西用”思想曾经阻碍过维新变法思想的发展,但它在特定时期所起的积极作用也是应予肯定的。  相似文献   

18.
梁启超自幼接受儒家教育,师事康有为是他思想转变的关键,万木草堂时期为其一生学术和事业奠定基础。梁启超痛斥科举祸国殃民,八股取士为中国败弱根源,主张维新变法必以废科举为首要急务。洋务教育在中国近代有重要地位,梁启超对之深入剖析,指出其成效不大和种种弊端。在批判继承基础上,梁启超提出教育纲目18条,其教育思想精深博大,具有时代的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9.
隋炀帝为适应多民族融合的发展趋势,明确提出“混一戎夏”的思想,在政治、经济、军事诸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落实“无隔夷夏”的民族政策,形成了以德化为主、优待边民的民族工作方针,取得了各民族共同发展的积极效果,对后世的民族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自强”思潮是伴随着“向西方学习”的思想而形成的自强自主、振兴中国的思潮,它萌芽于19世纪40年代地主阶级经世派林则徐和魏源提出的“师夷工技以制夷”的思想。经过太平天国农民阶级领袖和洋务派的发展,以19世纪七八十年代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提出的“变法自强”、“振兴”中国为标志而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