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海洋公民     
国际海洋生物普查计划已历时10年,由来自几十个国家的几千名科学家共同协作,进行了成百上千次的海洋研究,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对全球海洋生物进行编目。海洋生物普查的许多结果在去年被公开,该研究估计已知海洋物种从23万增加到25万(其中百分之九十是微生物)。迄今为止,研究者发表了2600页的学术论文,"海洋生物地理信息系统"网站名下也拥有了数万篇网页。  相似文献   

2.
池元斌 《科学通报》1997,42(5):526-529
细菌的生命过程和它的生活环境有极为密切的关系,环境因素极大地影响着细菌的生长、繁殖和代谢. 温度和压力是影响细菌生命活动的两大物理因素.由于细菌生存的温度多在50℃以下,此温度在实验中非常容易实现.长久以来人们相当注重研究温度对细菌生命过程的影响:各种细菌最适宜的生长温度、最高生长温度,最低生长温度以及为什么不同种类的细菌对温度有不同的敏感性都已经相当清楚.然而,压力对细菌生命过程的作用及作用机制很少有人研究.尤其是数十个MPa以上极端高压环境下细菌的生命活动的研究几乎无人问津.这是细菌生命活动研究方面的一大缺陷.研究压力对细菌生长、繁殖、死亡及其他生命活动的影响是全面深入地了解认识微生物,促进有益微生物生长,控制有害微生物生长,造福于人类所不可缺少的.随着高压科学和技术的进步,现在在较大腔体内产生几个GPa以下的高压力已经不是很困难的事情. 近年来一些人相继开展了高压下微生物的研究,得到了一些很有意义的结果.例如,Tamura等人发现在30 MPa压力下培养的大肠杆菌,每个细胞的细胞长度  相似文献   

3.
如果确实存在外星生命,那么它们可能适应比科学家们想象中更加极端的环境,因为巨大的重力似乎并没有对微生物产生太大作用。近日,一项最新研究结果显示,在比地球重力大40万倍的超重环境下,多种不同种类的细菌仍然可以存活和繁殖。  相似文献   

4.
《大自然探索》2010,(10):69-70
我们身边的细菌 细菌是一种原核单细胞微生物,是自然界中分布最广、个体数量最多的有机体。细菌分布最多的地方是土壤。美国一个研究团队研究发现,在1克没有受过污染的泥土中竟然有100万种不同的细菌。细菌的形状细短,结构简单。  相似文献   

5.
由美国、日本科学家所组成的国际海洋钻探计划(IODP)北极研究小组,最近从4500万年前的地层物质中分析发现,大约在5500万年前,北极海水温度是23℃,几乎是亚热带的温度。  相似文献   

6.
太阳能是一切生命的泉源,我们的科学常识课本就是这么说的。可是最近的发现——地壳内部深处有着靠化学能源维持生命的生物体——不但改变了这一基本信条,而且还动摇了关于其他行星是否可能存在生命的理论。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天体物理学家并地球物理学家托马斯·戈尔德说,地球内部是一个“深而热的生物圈”,在那儿,细菌靠从地球内部裂缝渗出的氢气和甲烷繁衍生殖。戈尔德在指导瑞典的一项深岩钻探计划时发现了5公里深度以下的基岩中存在微生物的证据。他还指出了石油和煤炭里存在细菌的证据,以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科学家在海水样本中发现迄今最大的海洋细菌,命名为"Choano Virus",它能够从太阳光线中获取能量,具有8.7万个碱基,拥有巨大的基因组,在其蛋白质中发现了3种视紫红质——这是存在于人体等生物体内某些细胞膜中的光处理受体。  相似文献   

8.
变形菌视紫质—海洋光能生物利用的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念志  冯福应  魏博 《科学通报》2006,51(8):887-894
海洋环境基因组研究的突破揭示出海洋细菌中存在可利用光能的视紫质――变形菌视紫质(PR). 基因及其蛋白序列分析和激光诱导光解实验等证明PR属于质子泵型视紫质, PR将光能转化成细胞膜内外质子梯度化学势能, 并用于合成ATP. PR的发现揭示了海洋中存在与依赖于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完全不同的光能生物利用的新途径. 已有研究表明PR细菌是地球上最丰富的生物之一. 表层海水中PR细菌约占总细菌数量的13%, 而每个细胞中PR的平均分子数约为2.5×104个. 显然, PR在海洋能量代谢以及碳循环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基于对国外研究的认识和我们对中国海PR研究的结果, 提出了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包括光合色素途径和非光合色素途径的能流和碳循环模型.  相似文献   

9.
神秘的海洋生命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04年,印度尼西亚海啸发生后,媒体报道了许多稀奇古怪的海洋生物,证明了人类对海洋生物的了解远远不够……2010年10月4日,"国际海洋生物普查计划"对外公布了6000个新物种,包括外壳覆盖整齐毛发的海蜗牛、"松胖先生"胖头杜父鱼、"毛爪雪人蟹"等。该报告指出全球海洋生物总计可能达到100万种,其中75万种人类知之甚少。这些人类不甚了解的物种大多生活在未被深入考察的深海或是国家管辖以外的海域。海洋这个地球生命的摇篮,依然裹着她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棵小树?还是一种蕨类植物?不,它都不是,它是一种曾经称霸海洋达4000万年的叶状形态类生命,是地球上最早的一类复杂生命.英国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对其化石进行分析发现,叶状形态类生命进化出奇特的生命形态,好利于它们从周围的海水中吸收更多的营养物质.  相似文献   

11.
卡内基学会的科学家们以超过正常大气压多达1.7万倍的压力把细菌置于金刚石砧的夹板中挤压,发现有些微生物仍旧可以生存和摄取食物。这项试验表明,微生物或许能在地球上和太阳系中那些以往认为不可能存在生命的极端环境中生存。  相似文献   

12.
小辞典(二)     
中国的海洋渔业中国有悠久的海洋渔业发展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的海水养殖业迅速发展,养殖的种类增多,区域扩大海水养殖产量从1987年的192.6万吨增加到1997年的791万吨,占海洋渔业产量的比重从27地上升到36%。根据海洋渔业资源的实际情况,中国积极调整海洋捕捞结构,养护和合理利用近海渔业资源,积极开发新资源、新渔场,使捕捞业不断运总资源结构的变化1997年,中国海洋捕捞总产量13854万吨中国发展远洋渔业和国际渔业合作,本着严格遵守有关国际海洋法,并充分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在平等互利、合理开发…  相似文献   

13.
在南极冰川下被封存了将近200万年之久的一个生态系统中,科学家们发现了生命。他们指出,这些微生物通过硫和铁来吸收能量,在黑暗和无氧的水域中生存下来。这些发现为科学家们提供了新的认识。使他们了解到生命是如何度过“冰雪地球”时期的,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线索,即表明在其他不可生存的环境中。如在火星以及被冰覆盖的木星卫星——木卫二上,有可能存在生命。  相似文献   

14.
微生物类型丰富、数量巨大, 是联系其他生物和环境的重要纽带. 但由于在地质体中保存下来的细菌和古菌缺乏形态和结构的多样性, 不能像动植物那样可以从形态上开展属种水平的研究, 这个难点问题一直影响着地质微生物的研究. 地质微生物功能群因在生理学、生态学和生物地球化学等方面的功能明确, 并能在地质体中留下各种记录而将成为瓶颈突破的关键点, 它是当前古生物学向地球生物学发展的一个重点研究内容. 本文评述了与碳、硫、氮和铁等重要元素代谢和循环有关的地质微生物功能群的特点、起源及其在地质体中的识别标志,分析了这些微生物功能群在参与形成地质历史时期的异常气候、硫化海洋、低浓度硫酸盐海洋、地质营养条件以及前寒武纪条带状铁建造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科学通报》2021,66(30):3839-3848
蓝细菌(cyanobacteria)是海洋最主要的初级生产者,贡献了海洋净初级生产力的25%.海洋异养细菌具有多种代谢路径,能够吸收和利用蓝细菌的光合作用产物.海洋蓝细菌和异养细菌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影响海洋食物网、固碳和储碳,具有重要的生态效应和生物地球化学意义.原绿球藻(Prochlorococcus)作为蓝细菌的典型代表类群,是海洋中体积最小、数量最大的光合自养原核微生物.原绿球藻的基因组高度精简,从而减少了细胞复制中所需的物质和能量,同时减小了细胞体积,因此在寡营养大洋表层环境中具有竞争优势.然而,基因组减小同时使得原绿球藻单个细胞基因多样性下降,从而使其适应环境的潜能降低.因此,相比于其他蓝细菌,原绿球藻更加依赖于海洋环境中其他微生物的协助,以维持自身生存的需求.本文根据国内外近期的相关研究成果,从原绿球藻与异养细菌之间基因的互补关系和生理特性等角度,归纳了两者之间存在的互利共生、偏利共生等多种相互作用关系及其生态效应,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6.
海洋是个巨大的能源宝库。海洋底部埋藏着石油、天然气和可燃冰,而海水本身也蕴藏着不少能量,现在各国已经在开发的有潮汐能、海浪能和温差能。最近,美国佛罗里达大西洋大学的研究人员又计划利用洋流来发电.让每秒流量约322亿升的墨西哥湾流成为新的电力来源.  相似文献   

17.
●在压力是海平面1000倍的马里亚纳海沟中,研究人员发现了大量的活跃细菌。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即使是在海底最深的地方,也能探测到一个活跃的微生物生态系统。或许海洋微生物在碳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项国际研究表明,在马里亚纳海沟——洋面  相似文献   

18.
到过海边的人,都会发现海水有周期性的涨落现象,每天大约涨落两次。海水这种有规律的周期运动。就是海洋潮汐现象。古人把海水白天的上涨叫作“潮”,晚上的上涨叫做“汐”,合称为“潮汐”。海洋中发生的潮汐现象被称为海洋潮汐。这是由于太阳和月球对地球各处引力的不同造成海水有规律周期性的涨落现象。  相似文献   

19.
我们知道在中东地区有一个死海,那片水域中由于盐分太多而没有任何生命存在。死海其实不过是一个内陆湖泊,并非是全球海洋的一部分。科学家在对全球海洋探索时发现,海洋中也有不少生物难以生存的死亡区域,这都是环境污染和气候变暖导致的恶果。  相似文献   

20.
大海水天一色,海底昏暗寒冷,然而在苦咸的海水中不仅有“花”开,而且“花”千奇百怪,艳丽异常,比陆上的花毫不逊色,甚至更具魅力。不同的是,陆上开的是植物花,海中开的是动物“花”。 海洋中能“开花”的动物种类很多,它们多为海洋中低等的无脊椎动物,一般固定或依附在海底或其他物体上。它们的外部形态有很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