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新疆叶尔羌河盐碱化灌区水盐动态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次生盐碱化是威胁新疆绿洲灌区持续灌溉农业的关键因子。以新疆叶尔羌灌区为例,通过监溯灌区内荒地的表土层(0-20cm)盐分和1m土层储盐量的动态变化,分析灌区水盐分布规律及时空变化状况,探讨土壤水分的消耗规律和灌区内不同类型土壤的表层含盐量关系,从土壤盐分的类型及盐碱化程度等方面得到了可靠的科学依据,为灌区土壤盐碱化防治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AM真菌克服作物连作障碍的潜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萌  李敏  王淼焱  刘润进 《山东科学》2006,19(6):40-44,48
连作障碍是农业生产和设施栽培模式下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连作障碍主要与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变化、土壤理化性状的变化和根系分泌物的自毒作用三方面密切相关。已有证据表明,丛枝菌根(AM)真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克服连作障碍。这很可能与AM真菌减少有害生物数量,改变土壤微生物区系、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植物防御性酶活性、改变根系分泌物的种类与数量等生理功能有关。正确合理评价AM真菌克服作物连作障碍的潜力,可为连作障碍提供新的解决途径,并为建立和发展新的生物技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生物有机肥对盐渍土壤水盐动态及番茄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生物有机肥对不同类型盐渍土壤(设施次生盐渍土、滨海盐渍土)水盐动态和作物产量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不同施肥(不施肥、化肥、生物有机肥、生物有机肥+化肥(比例为1∶1))处理对盐渍土土壤含水率、电导率、盐分离子组成变化和番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a)单施生物有机肥处理和生物有机肥+化肥处理均可以提高土壤含水率;(b)单施生物有机肥处理的土壤电导率最低,其次为生物有机肥+化肥处理;(c)对于设施次生盐渍土,与化肥处理相比,单施生物有机肥处理和生物有机肥+化肥处理的土壤盐分离子总量分别降低了23.63%和15.60%;(d)对于滨海盐渍土,与化肥处理相比,单施生物有机肥处理和生物有机肥+化肥处理的土壤盐分离子总量分别降低了22.34%和10.32%;(e)番茄收获后,设施次生盐渍土各处理的NO_3~-和SO_4~(2-)在土壤盐分中的占比降低,滨海盐渍土各处理的Na~+、K~+和Cl~-占比降低;(f)单施生物有机肥处理最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增加,其次是生物有机肥+化肥处理;设施次生盐渍土中生物有机肥+化肥处理的番茄产量最高,比单施生物有机肥处理增产165.5%;(g)施用生物有机肥可以提高设施次生盐渍土的作物产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而单施化肥则可能会造成作物绝产;(h)施用化肥虽然提高滨海盐渍土的作物产量,但施用生物有机肥处理的灌溉水利用效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4.
我国设施农业土壤次生盐渍化生物改良措施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年来,随着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着我国设施农业的健康持续发展.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对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改良方式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据此提出了相应而有效的农业、工程、生物方面的改良措施.其中,生物措施被认为是绿色、有效的改良方式,极具发展潜力.本文着重介绍了利用填闲作物、耐盐植物、土壤动物及微生物改良设施农业次生盐渍化土壤的机理及近年来的研究成果.未来,筛选填闲作物品种、建立填闲作物轮作体系、优化蔬菜轮作体系、探究土壤动物对次生盐渍化土壤改良的应用以及多手段的综合应用是设施农业次生盐渍化土壤改良的研究新方向.  相似文献   

5.
秸秆有机肥改善设施黄瓜连作土壤微生物区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蔬菜设施生产过程中的连作方式致使作物根区土壤微生物区系失衡,引起土传病害的流行.为了优化设施土壤的微生物种群,本研究在黄瓜设施生产中施用秸秆、猪粪和鸡粪3种有机肥.结果表明,施用三种有机肥后,设施土壤的微生物区系明显改善.秸秆处理土壤B/F值显著提高,对设施土壤的改良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蔬菜设施生产过程中的连作方式致使作物根区土壤微生物区系失衡,引起土传病害的流行。为了优化设施土壤的微生物种群,本研究在黄瓜设施生产中施用秸秆、猪粪和鸡粪3种有机肥。结果表明,施用三种有机肥后,设施土壤的微生物区系明显改善。秸秆处理土壤B/F值显著提高,对设施土壤的改良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新疆盐碱土的治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论述新疆土壤盐碱化加重的原因 ,提出治理盐碱土的综合措施 :排水洗盐 ;降低地下水位 ,防止次生盐渍化 ;实行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的施肥体系 ,培肥土壤 ,提高土壤肥力 ;改造条田 ,平整土地 ,实行地膜栽培 ,科学灌溉 ,合理耕作和轮作倒茬  相似文献   

8.
<正> 随着蔬菜保护地栽培的迅速发展,温室栽培蔬菜越来越受到重视,由于温室投资大,成本高.必须种植产值高且适销对路的种类,黄瓜是世界各地温室主栽作物之一,本地亦如此,无论是温室或大棚,若连年种一种作物,则会产生病虫害加重,产量下降,品质降低的结果,而这些设施是固定的.不易轮作,采用营养液栽培的主要优点就是能减免土壤传播病虫害及连作障害,同时可提高肥料效率,减轻劳动强度,在乌鲁木齐市郊少数蔬菜生产基地也已较大规模用于黄瓜生产,我们在过去研究营养液育苗的基础上于1989年冬进行了黄瓜营养液槽式栽培技术的研究,主要探讨价廉适用的基质,营养液顺槽浇流仍不可避免传播病害.为此从1991年到1992年我们又进一步采用营养液滴灌袋栽,探讨有关的技术要点,营养液管理和环境影响特点,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调节等技术,期望能为生产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盐碱地改良利用技术的发展,对我国尤其是内陆干旱农业灌区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国土治理、生态环境保护等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展望土壤盐碱化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全世界盐渍土面积约10亿公顷;我国盐渍土面积约3460万公顷,耕地盐碱化760万公顷,近1/5耕地发生盐碱化,其中原生盐化型、次生盐化型和各种碱化型分布分别占总面积的52%、40%和8%。新疆盐碱化耕地约133.33万公顷,近1/3耕地盐碱化,其中80%以上为土壤次生盐碱化。新疆除伊犁河谷、阿勒泰地区和塔城部分地区土壤盐碱化较轻之外,其他地区土壤均有不同程度盐碱化,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西部各灌区最为严重,一些耕地由于次生盐碱化加重而被迫成为弃耕地。盐碱危害造成大量中、低产田和农民贫困,使大面积土壤资源难以利用。  相似文献   

10.
由于新疆特殊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土壤中的盐碱化程度较为严重,相当大面积的土地无法利用,造成资源浪费.已经利用耕地中,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土壤盐渍化,造成作物缺苗,断垄,产量不高,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改造盐碱土壤对发展农业生产,改善生态环境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脱硫石膏与微生物菌剂联合施用对盐碱化土壤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西北干旱区有大面积的盐碱化耕地.为了寻找这些盐碱贫瘠土地的改良方法,本文通过室内灌溉淋洗试验分析了脱硫石膏与微生物菌剂联合施用对土壤盐碱化指标(p H值、EC和ESP)、土壤肥力指标(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影响.试验共设计8个处理,包括单独施加脱硫石膏、单独施加微生物菌剂、联合施加脱硫石膏和微生物菌剂以及对照4种方案.结果表明:脱硫石膏和微生物菌剂都具有降低土壤p H值、EC和ESP,提高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的作用;脱硫石膏和微生物菌剂联合施用对改良盐碱化土壤的效果更明显,在改良盐碱化程度相对较低的耕地土壤具有一定的可行性.随着脱硫石膏用量的增加,土壤的碱化程度降低,但土壤盐化程度增加,应合理调控脱硫石膏用量.微生物菌剂与脱硫石膏相比更具有提升土壤肥力的作用.本研究可为西北干旱区盐碱化耕地土壤改良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农业气象观测资料和土壤分析资料为基础,结合农业生产实践经验,分析秸杆还田技术对土壤物理性状和作物生长的土壤环境的影响,为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提供科学依据,达到为农业生产服务,提高作物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牡丰西瓜生物有机肥应用效果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牡丰西瓜生物有机肥是黑龙江省农科院牡丹江农业科学研究所牡丹江专用肥厂,研制开发的一种新型绿色肥料,其内含有多种有益微生物,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次生代谢产物,能够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使土壤变得疏松、绵软,保水、保肥性能增强,水、汽、热更加协调,减少了土壤板结,促进了根系发育,为农作物提供了舒适的生长环境,最终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有机栽培、常规栽培水稻生育期间根际土壤微生物(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与酶(酸性磷酸酶、脲酶、蛋白酶、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方法:采用大田栽培试验与调查采样研究相结合,以嘉花1号为材料,研究有机生产模式和常规生产模式水稻根际土壤的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变化,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水稻生长的不同时期,有机生产模式的土壤微生物量生物量碳C、土壤酸性磷酸酶、脲酶、蛋白酶、过氧化氢酶均高于常规栽培,其中以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最为显著。结论:有机生产模式能够提高土壤质量,有利于土壤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气候变化及其所带来的影响日益显著,目前适应气候变化越来越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东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气候变化影响下东北农业生产变化将直接引起中国粮食安全问题。从气候变化角度着手,梳理了气候变化对东北农业影响的关键问题,分析指出近年来气候变化对东北地区农业4个最突出的影响:热量资源呈现增加趋势,旱涝灾害频次与强度增大,极端低温冷害事件下降,农业病虫害损失显著加重。针对这4个关键问题,从作物抗逆品种选育、作物应变耕作栽培、农田基本建设、种植结构调整、病虫害防治、农业保险等不同方面形成东北农业适应技术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16.
滨海湿地作为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的重要组分,具有巨大的碳捕获和碳封存潜力,在减缓气候变暖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水盐变化通过影响滨海湿地土壤有机碳的累积和排放过程实现对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碳收支的调控.本文综述了水盐变化对滨海湿地土壤有机碳累积和碳排放过程的影响,以及滨海湿地土壤碳排放研究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水盐驱动下滨海湿地土壤有机碳分解的微生物作用机制.针对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提出今后应重点关注滨海湿地土壤有机碳分解的温度、湿度和盐度敏感性及其水盐-温度的协同作用机制,氮磷输入和多重污染胁迫对滨海湿地土壤有机碳排放的作用机制,以及滨海湿地土壤微生物碳代谢过程与氮磷硫代谢过程的耦合作用及其水盐驱动机制等方面的研究,以期揭示水盐变化对滨海湿地土壤碳循环的作用机制,为气候变化背景下滨海湿地的碳汇功能提升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鄱阳湖圩区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在17℃左右,雨量充沛,年降水总量在1500mm左右:成土母质为近代河湖沉积物,土层深厚、肥沃,宜种性广.目前圩区农业生产以水稻为主,兼有小面积的旱作果园等.查明圩区土壤在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变化以及三大类群微生物(细菌、放线菌、真菌)在土壤中的分布规律,对于圩区土壤的利用、改良,提高土壤肥力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土壤施入“盐碱丰”改良盐碱化严重的耕地,改良土壤的结构和理化性状,改善土壤的分散力,增加钙、镁离子的溶解度,置换出钠离子,经灌溉溶解作物周围盐分,达到改良土壤促进作物生长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安全蔬菜的生产必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传统蔬菜生产过程中大量施用化学农药和化学肥料,造成环境破坏,产品品质下降。随着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的出现,使用有机固态肥料取代传统营养液栽培模式,具有投资少、易操作和产品优质高产的特点,适合我国目前的国情。通过多年的实践研究,课题组逐步完善了简便的高品质番茄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生产技术,该技术采用槽式种植方法,铺设薄膜与土壤隔开,栽培基质选用腐熟的农业废弃物与炉渣混合后喷施微生物菌液制成,生产过程全部施用生物有机肥料,供水采用节水灌溉系统,病虫害防治采取预防为主的原则,栽培全过程定期喷施生物农药和有机肥料。该方法设施建设可连续使用5年以上,与传统土壤栽培相比可节水70%,劳动强度降低40%,产量增加24.6%。  相似文献   

20.
戴勤娟 《科技资讯》2014,(3):224-224
马铃薯在我国的农业领域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较为广阔的播种面积。从当前的种植情况来看,因为连作而导致的土传真菌根系病害对于作物的生产与质量都造成了较大的危害性,出现这种问题的关键性原因是马铃薯种植土壤内微生物区系的失调。所以,对各种生长年限马铃薯连作土壤内的拮抗放线菌问题展开分析及探讨,并寻找出具有抵抗病害与促进生长功效的多功能放线菌,是马铃薯连作土传根系病害防治工作的关键性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