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活学活用     
物理老师在讲惯性一课时,一个学生在下面讲话。老师瞟了他一眼,可他仍我行我素。老师:"我刚才讲了什么内容?"学生:"惯性。"老师:"请你举个实例。"  相似文献   

2.
波之恋(上)     
知力的读者朋友们,我是小e,很高兴与大家相约甘本祓老师的"硅谷新视野"版块!引力波是个什么鬼?我,小e,作为前沿科技信息的传递者,这种事当然要早知道喽!这不,看我请来了谁?著名科普作家、微波技术专家甘本祓老师,曾在美国硅谷工作20余年,科技嗅觉堪称敏锐!从本期开始,他将伴小e一起,每期在知力等待大家。结彩双节时,喜迎波娘到。爱因斯坦当媒人,丽阁是花轿。☆苦恋上百年,欢乐在春宵。美梦成真靠执著,情专才会笑。☆"丽阁"是缩写"LIGO"的近似译音  相似文献   

3.
李智 《科学之友》2000,(1):10-12
牛郎星和织女星为什么不在一起?1967年,陈清贫出生于湖北孝感,从小喜欢科幻,凡事爱问为什么。5岁那年的夏季,晚上在乘凉,望着满天星斗,小清贫听着妈妈讲牛郎织女的传说时,忍不住问:"牛郎星和织女星为什么会分开?"妈妈告诉小清贫:"这是由于王母娘娘用簪子把他们划分开的。只有到了每年农历七月七它们才会在一起。"可到了当年七月七,牛郎星和织女星却仍没在一起:"妈妈,牛郎星和织女星为什么不在一  相似文献   

4.
关于两头蛇。有一个有名的古老传说,传说的主人公是战国时候的政治家孙叔敖。孙叔敖小时候听人说.有一种两头蛇,谁遇见两头蛇就要死了。有一天,他哭着回来,对他母亲说:“妈妈,我活不成了.不能给您养老了啊!”他妈妈问:“是怎么回事?”他说:“我真的看见两头蛇了。”他妈妈问:“两头蛇在哪里?”他说:“我认为它是个害人的东西,让别人看见了也要死.  相似文献   

5.
我们小的时侯常会问自己的母亲:“妈妈,我从哪里来?” 长大后,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是由受精卵在母亲的子宫内发育来的,是母亲的子宫赋予我们的生命,其他哺乳动物也是如此。这一切是那样的自然和天经地义;你很难想象出没有母亲人类如  相似文献   

6.
幽默三则     
调虎离山“十一”前,我和老李到南京办完事后便踏上返京的火车。那天车厢里站满了人。幸亏我们提前买好了票,按票号找到了座位。火车开动后,老李到洗手间去了。他刚一离座,一位大汉抢着坐了上去。我忙说:“老兄,这位子有人。”那大汉说:“他来了咱给他让座不就得了!。”一会儿老李回来了,我便对大汉说:“请你让一下吧。”可那大汉闭上眼睛,不理不睬。我和老李叫了他十几声,他睁开眼睛,振振有词地说:“这座我坐定了,谁叫你走开的?”老李无可奈何地摊了摊手,说道:“完了,我得站到广州啦!”“什么?什么?”大汉腾地一下站了起来,问:“这车是到广…  相似文献   

7.
关于两头蛇,有一个古老传说,传说中的主人公是战国时期的政治家孙叔敖。孙叔敖小时候听人说,有一种两头蛇,只要遇见,就得死。有一天,他哭着回来,对他母亲说:"妈妈,我活不成了,不能给您养老了!"妈妈问:"是怎么回事?"他说:"我真的看见两头蛇了。"妈妈问:"两头蛇在哪里?"他说:"我认为它是个害人的东西,让别人看见了也要死,我就用锄头把它打死,埋在土里了。"他妈妈高兴地说:"好,好!你不要怕,蛇没有咬你,怎么会死呢?再说,你除了一条害虫,做了件好事,不仅无祸,还会有福呢!"  相似文献   

8.
文静、内向的小靖来咨询室找我,看见她腼腆的样子,我感觉她又有心理困惑需要求助。在高一时她曾因异性交往障碍前来咨询过,还参加了“牵手你、我、他——异性交往技巧训练”的团体辅导。“小靖,读高三了压力很大吧?”我主动问。“是的”。她肯定地点点头。“今天找我,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我试探着问。“杨老师,有一件事我感到非常为难,不知该如何处理?”她十分严肃地对我说。“碰到了什么难事,是高考压力,还是人际关系冲突?”我无法肯定地问。“不是高考压力,但它确实已影响到我的学习,我真的很着急。”她像是要哭出来了。“那究竟是什么…  相似文献   

9.
吕斌 《科学之友》2006,(8):68-68
妞妞,4岁。妞妞妈妈最近很心烦。原来,阿姨在妞妞4岁生日时送给她一件粉色的连衣裙,穿上后像小公主。妞妞特别喜欢,天天吵着要穿公主裙,更让妞妞妈妈心烦的是:一旦妞妞穿上这条裙子,就死活不肯换下来。妞妞妈妈疑惑了:妞妞是不是得了恋物癖啊?同样4岁的丽拉,每天形影不离的不是她的妈妈,而是她的一块白色小毛巾。毛巾的白色已经被漂洗得没有光泽,而且由于长时间使用,已有些破旧。丽拉没事干的时候,就咬着她的小毛巾。有人好奇地问丽拉妈妈“:你女儿是不是有恋物癖啊?”妈妈不觉得有什么奇怪的“:她从小就这样。”  相似文献   

10.
心理咨询工作室老师:你好!我是一名高一女生,最近,我发现妈妈像克格勃一样地打探着我的一举一动,真是烦死了!请问老师有什么办法可以消除妈妈的怀疑呢?  相似文献   

11.
谭迪熬是湖南省长沙市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教育科研工作者。2005年10月29日上午10时整,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谭老师光荣地从全国人大常委副委员长路甬祥手中接过了全国“促进发明事业优秀工作者”的大红证书。据说,不管是中央级的记者还是省市记者,采访他之后,临别时总会紧紧握着他的双手,激动地说:“谭老师,如果小时候我能遇到像你这样的老师,现在我一定会聪明些,也肯定比现在有所作为!”开展创造性教学,让学生创新素质得到全面培养“爱迪生试制电瓶时,有人问他:‘你一而再、再而三地失败,为什么还要继续搞呢。’‘失败?’他说:‘我没有失败,…  相似文献   

12.
《世界科学》2006,(5):F0003-F0003
问:最近,我旅行到苏格兰高地的时候经历了一次“帐篷避难”。因为有无数的嗜血蚊子在帐篷外盘旋。令我感到奇怪的是,这个峡谷既没有人烟也没有鸟兽,不知道这些蚊子是怎么存活下来的。在这个没有血源的地区,他们通常以什么为生呢?回答一:首先,你遭遇的这些蚊子肯定是雌性  相似文献   

13.
写作     
自从小学二年级从老师的智慧宝袋中掏出一张写着“写作”二字的小纸条以来,不知不觉中,它已伴我走过了八个春秋。以前常看到一些讲写作心得之类的文章,总讲什么:以前怎么讨厌写作,后来看了某个作家的故事或是受到老师的耐心教育与指导而改变态度,到最后就时常文思泉涌,欲罢不能,光是日记就写了十大本之类的成长历程。说实话,每次看这种作文,我都会对作者佩服得  相似文献   

14.
奇怪的病例医生拿了一根芦笋给病人看,问:“这是什么?”病人答道:“一朵弯曲带刺的玫瑰花。”但是,当医生问芦笋是什么时,病人却很容易地把芦笋画出来了。医生用钢笔画了一张病人家乡的地图,并把出生地名标在图上,但是病人却认不出来。不过病人自己却能根据他的记忆把地图画出来。更奇怪的是,病人能够写信,  相似文献   

15.
镜头之一: 我正走在校园中,一位年轻的女老师拦住我说:“杨老师,我有事请教。”她一边说一边四处张望,似乎搞得神秘兮兮的。“什么事啊?你在看谁呢?”我不解地问。“我任课的班上,有一个女孩子,平时每天来我办公室问问题,但学习成绩还是一塌糊涂。”“这有什么可紧张的呢?”我问。“我不是担心她的学习成绩,而是今天她对我说:‘老师,我终于看到您了,两天没看到您,我快要疯了。我只有每天看到您心里才比较踏实, 不然就难受。’我现在终于明白了, 她每天来办公室,不是为了学习问题,而是为了看到我。”  相似文献   

16.
我发明“多功能门窗”的想法,是一次偶然事件引起的。有一次,我放学回家穿过一条巷子,不小心撞到一家向外开着的窗扇上。当时我很生气,心里想:他们家为什么不安装推拉窗呢?到家后,妈妈见我不高兴,问我为了什么事,我就把头被撞的事情讲了,边说边抱怨这是他们不装推拉窗的缘故。妈妈开导我说:“孩子,做事可要动脑啊!你仔细想一想,推拉窗就没有缺点吗?”对妈妈的话,我半信半疑,难道推拉窗也有毛病吗?我站在窗前,边观察,边思索。终于,我发现推拉窗打开时,最大通风量只有整个窗的一半。这时,我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如果把两种类型的窗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7.
幽默二则     
科学对待一个哲学系的大学生骑自行车与一个青年相撞。青年破口大骂,大学生却大笑不止。一过路人问大学生:“他骂你,你为什么反而大笑呢?”“骂人不过是把气愤转嫁给对方。”大学生说,“当他达不到目的时,他会更加气愤哟!”自知之明教育学院入学面试时,考官询问一个考生:“为什么你选择教师这职业呢?”考生说:“我小时候曾立志,长大后要做伟人。念中学时,我觉得做伟人太辛苦了,便将志向改为做伟人的妻子。但现在,我知道做伟人妻子的机会实在渺茫,所以又改变了主意,决定做伟人的老师了。”结果她被录取了。幽默二则@王同翠  相似文献   

18.
"医生,如果一个人只想学坏是不是有精神病?"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女青年走进咨询室后,低头轻声的问。"你能不能讲具体点,为什么想学坏?""学坏是想报复她的母亲。""哦!为什么要报复母亲?这个人是谁?""呜……这个人就是我。"女青年双眼噙泪地抽泣起来。"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就是  相似文献   

19.
“舌头也能‘看’东西?”这不是痴人说梦吧?当然不是。高科技让13岁的法国盲童皮埃尔用舌头生平第一次“看”到了生他养他的父母,“看”到了从未见过的缤纷世界。家住法国斯特拉斯堡的小皮埃尔非常幸运。他的故乡有个路易斯·巴斯德大学,这个大学的感知系统实验室的科学家研究开发出了被誉为“盲人第三只眼”的口腔式“触觉、视觉替代系统(TVSS)”。小皮埃尔荣幸地成为了受试者。  相似文献   

20.
正今天,高一班的小鹏被他的妈妈强行拉到办公室。小鹏妈妈情绪特别激动,向我控诉,她发现小鹏上高中后品质变得恶劣,现在已经学会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作为家长,小鹏妈妈既气愤又失望,觉得小鹏已经无药可救,愧对自己对他的栽培和期望;同时也特别担心,害怕这个孩子之后走上歪路。我观察到,站在一旁的小鹏默默低着头,想说些什么却还是放弃了。看得出来,小鹏对于被母亲在大庭广众之下指责好像已经习以为常,只剩无奈。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