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了农民市民化的重要意义,指出了农民市民化在认识、政策、制度、信息、素质等方面的五大障碍,并提出了积极推进农民市民化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2.
在深化农村改革的新时期,必须进一步健全农民利益的政治表达机制,才能切实维护和保障农民的财产权益,农村改革才会真正变成巨大的进步动力。健全农民利益的政治表达机制的重点,是要通过法律和制度建设推进农民组织建立和发展、保障农民在村民自治中的主体地位和明确农民在权力机关的政治平等权。  相似文献   

3.
发展权是一项主要针对社会弱势群体的综合性人权。在我国,农民是一个弱势群体,实现农民的发展权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然而,由于农业的天然弱质性,农民发展权的实现需要政府对农业给予足够的补贴。WTO(农业协议》对农业补贴的规定体现了对发展权的关注。我国的农业补贴制度应在遵循WT0的相关规则及我国的人世承诺的基础上,以实现农民发展权为目标,调整补贴结构,完善补贴法律制度,推进农民组织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农村全面小康的实现。针对将来谁来种地,地如何种这一现实问题,国家提出了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战略举措。新型职业农民是指以农业生产为职业,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且达到一定水平的现代农业从业者。这个群体应具备素质好、有产业、会经营、职业化、有收入等特征。教育培训是促使传统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化的有力手段。因此,搞好新型职业农民的教育培养是涉农培训机构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该文通过对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重要性和存在问题的分析,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中的经验,就农广校如何做好当前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社会工作职业化滞后,面临着本土理论缺乏、体制束缚。制度规范不健全等方面的障碍,如何应对这些问题,推进社会工作职业化,不仅是社会工作本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6.
城镇化是历史大趋势,通过农民土地置换落户城镇户籍是农民市民化的一个重要方式,但目前由于农民对土地置换的认知障碍、土地补偿障碍、农民进城之后的社会保障问题、就业问题、维权问题等等影响了农民参与土地置换落户的积极性。了解各地出台了大规模农民土地置换城镇户籍政策背后的真正原因,了解影响农民参与土地置换政策积极性的原因,促使有关政策进一步完善,有助于推进我国农民市民化的进程更加平稳地进行。  相似文献   

7.
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也是党和政府领导人民实现现代化的最基本依靠力量。针对推进农村现代化培养新型农民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要夯实农村义务教育基础、加强对农民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农民的经营管理能力等措施,以此促进农民素质的提高,培育适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村人力资源文化水平低,科技素质差说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滞后。本文阐述了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提出了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树立科学发展现,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不断推进制度创新,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综合文化素质,推进农业技术进步,实现农民增收和农业增长。  相似文献   

9.
张坤 《科技信息》2010,(10):76-76
军队职业化是军事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世界各国军队建设发展的共同趋势,是"小型军队理论"进化的产物。军队职业化就内容而言包括士兵职业化和军官职业化。为推进士官队伍建设又好又快发展,提高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能力,2009年12月1日《深化士官制度改革方案》在全军结合补兵退役工作全面施行。  相似文献   

10.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当前农村组织制度的重要创新,对于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统筹城9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如何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广东小城镇数量不断增加,但镇区人口不多.小城镇建设水平低,集聚功能差,就业机会和商机缺乏,致使农民进城的预期收益低于其进城成本,进城动力不足,深层次原因在于制度上的缺陷.改变现行的落后制度,吸引农民进城是今后推进农村城市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推进城镇化的主要任务之一,而农民市民化的成本是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巨大障碍,因此,研究农民市民化成本对有序推进农民市民化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不同类型的农民市民化成本,采取因子分析法提出公共因子,即基础设施成本指标、社会保障成本指标和子女教育成本指标。针对因子分析提出公共因子的结果,并提出解决农民市民化成本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因多种原因造成安徽农民整体素质偏低,致使安徽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农业劳动生产率得不到较快的提高。因此,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提升农民就业创业能力,是推进安徽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4.
农民的土地私有财产权是模糊残缺的、农民的土地私有财产是脆弱的,要完善农民的土地私有财产权。加强对农民的土地私有财产的保护,就要改革土地的出让方式,明确农民的土地私有财产权利,完善对土地私有财产的征收、征用和补偿制度,建立司法审查制度以及提高农民的权利意识。  相似文献   

15.
新型农民教育是提升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东西方农民概念及其内涵和外延有着鲜明的时代背景和实际的社会功能。当今中国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要求农民概念的重新界定和明确。产业指向成为新型农民最为突出的特征,身份功能明显削弱,而区域指向功能则有所拓展。新时期农民概念的重新界定和内涵、外延的重新明确,不仅使新型农民教育的对象和主体得以明确,而且对新型农民教育的目标、内容及方法产生全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辅导员的职业化与专业化,是我国在推进高校辅导员职业化进程中必须正确认识和理解的一组命题。在充分理解其内涵的基础上,进而厘清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推进辅导员职业化的进程。其推进策略有:(1)转变观念,树立与时俱进的教育职业观;(2)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强化辅导员的资格制度;(3)完善辅导员考评综合机制,重视辅导员业绩的激励。  相似文献   

17.
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的最大困境是资金不足、筹措困难。搭建一个农民社会保障的长效机制,为农民社会保障提供充足、稳定的资金来源,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途径。新一轮土地制度改革中存在诸多问题。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强化农民土地承包权是构建农民社会保障长效机制的核心。  相似文献   

18.
安徽省的农村法制建设还不够健全,部分与农村、农业与农民有关的立法、执法状况和当下开展新农村建设等现实要求还不相适应。应提高农民积极参与的意识、充分保障农民的参与权利,使农村法制建设得以稳健发展,这是有效推进安徽省的新农村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9.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培养造就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切实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必须着力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不断培养造就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20.
农民或主动或被动地离开土地是中国土地流转制度下的产物之一。在这个制度下,农民被划分为三种不同类型,所以应该根据不同农民群体的特点把他们纳入到不同的养老保险体系中。但是为了保证农民养老问题的快速、有效解决,需要将土地流转下的农村养老保障问题植根于我国当前的养老保险体系框架之下,并制定涉及资金来源、制度衔接、制度弹性和监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