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采用自制的Zeta电势装置表征了PVDF超滤膜,考察了1 mmol/L KCl溶液中不同pH流动电势与压力的关系,以及不同浓度KCl溶液中Zeta电势与pH的关系,测定了不同KCl浓度时膜的通量和截留率。结果表明:在不同pH下,膜的流动电势与压力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并且流动电势随溶液浓度增加而降低;在氯离子浓度不变的情况下,膜的等电点随KCl浓度的升高而增大,即从pH 6.9(1 mmol/L KCl)升高到pH 7.1(5 mmol/L KCl)。这是由于离子极限电导率的不同而引起的。膜通量在等电点处最大并随KCl溶液浓度升高而降低,同时膜对盐的截留率在等电点处最小,在其两侧逐渐增大,截留率随氯化钾浓度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2.
压电材料是一种材料变形时能产生电压的智能材料。聚偏二氟乙烯因具有优良的压电性能而受到广泛关注。首先,采用中红外光谱开展聚偏二氟乙烯分子的晶型结构研究。聚偏二氟乙烯分子的晶型主要包括:α晶型、β晶型及γ晶型。其次,开展聚偏二氟乙烯分子变温中红外光谱及二维中红外光谱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测定温度由303 K升高至523 K,聚偏二氟乙烯分子α晶型、β晶型及γ晶型对应的红外吸收频率及强度均有明显的改变,其晶型对热敏感程度及变化顺序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最后,对聚偏二氟乙烯分子进行晶型互变机理的研究。本文研究拓展了三级中红外光谱(包括:中红外光谱、变温中红外光谱及二维中红外光谱)在重要的具有压电特性的功能性高分子材料(聚偏二氟乙烯)分子晶型结构及热变性的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3.
由于PFOA(全氟辛酸)本身的难降解性以及生物累积性等明显缺陷,世界各国对其使用限制明显加强且逐步开始禁用,找到能替代PFOA的乳化剂并聚合出涂料性能合适的树脂也成了目前的研究方向之一。选用3种不含PFOA乳化剂的PVDF(聚偏氟乙烯)树脂分别配制成面漆、清漆、底漆3种涂料,并对涂料进行了相关应用性能和流变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PVDF 3种面漆涂料的应用性能都能达到普通涂料的应用标准且与含有PFOA乳化剂的涂料性能相当;清漆类涂料流变结果中,3号样品黏度很大(106cP),施工困难;面漆类涂料流变结果表明,3种涂料流变性能比较接近(102cP);底漆类涂料流变结果表明,2号样品的流变性最好(10cP),施工时不易产生流挂。该研究为PFOA类乳化剂逐步退出市场提供了一种选项,且为不含PFOA的PVDF涂料应用及施工优化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不同分子量的 PVF_2熔纺纤维,用广、小角 X 衍射,DSC,双折射和力学性能测定法进行了研究,对其α晶体取向、β晶体的产生和样品力学性能随纺丝张力变化的规律作了研究.结果表明,α和β晶体共存于高分子量样品中,产生β晶体的临界张力约为3×10~6Pa,β晶体含量随纺丝张力而增加,结晶取向和力学性能与纺丝张力有关而在一定范围内与分子量大小无关.  相似文献   

5.
以自制的聚偏氟乙烯(PVDF)中空纤维基膜,采用界面缩聚法制备了PVDF中空纤维复合纳滤膜(PVDF-HFNF),研究了水相与油相浓度配比、溶质浓度、反应时间、添加剂浓度、反应温度等对PVDF复合膜性能的影响。同时,探讨了二次反应对PVDF-HFNF制备的影响,从而确定了适宜的PVDF-HFNF制备条件,在压力0.2 M Pa、22°C下,测得PVDF-HFNF对浓度为2 g/L的N a2SO4的截留率为97%,通量为31.7 L/(m2.h)。该膜的分离性能接近于商业纳滤膜。  相似文献   

6.
将聚偏氟乙烯(PVDF)颗粒与偏氟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P(VDF-CTFE))物理共混后采用溶液浇注的方法制备成共混薄膜.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X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等方法对PVDF/P(VDF-CTFE)共混薄膜的相容性、结晶行为及表面形貌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PVDF/P(VDF-CTFE)体系中P(VDF-CTFE)作为一种无规共聚物在与PVDF共混时有一定的相容性,影响着PVDF的结晶-熔融热力学特征;PVDF/P(VDF-CTFE)共混结晶时,P(VDF-CTFE)的存在有利于形成β型晶体;PVDF均匀地分散在P(VDF-CTFE)相中,而且随着PVDF含量的减少,分散点的PVDF球晶数量越少.  相似文献   

7.
分3步对聚偏氟乙烯(PVDF)膜进行亲水改性,首先采用碱液处理脱除PVDF微孔膜表面的氟化氢(HF),然后通过热聚合接枝在PVDF微孔膜上接枝丙烯酸(AA),最后通过酯化反应在PVDF-g-AA链上酯化聚乙二醇PEG(200),以改善PVDF膜亲水性.优化了碱液处理条件对PVDF膜接枝率的影响,并研究了不同接枝率对膜性能的影响.测定了改性前后膜的化学结构、表面接触角、水通量和蛋白吸附等.结果表明,随着接枝率的增加(≤15wt%),改性后膜表现出优异的抗污染性和亲水性.  相似文献   

8.
改性聚偏氟乙烯膜的性能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热重分析、机械强度分析和接触角测定对亲水改性后的聚偏氟乙烯膜进行了表面性能表征.利用改性膜对油浓度小于200mg/L的含油废水进行了分离,研究了改性膜对油的截流效果.结果表明,与聚偏氟乙烯膜相比,改性膜的热稳定性和机械强度均有所提高.改性膜的水接触角减小到35°以下,清水通量增加到115L/m2.h以上,油截留率大于85%,皆显著优于聚偏氟乙烯膜.  相似文献   

9.
聚偏氟乙烯疏水微孔膜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相转化湿法制备了聚偏氟乙烯疏水微孔膜。对制膜液中聚合物及添加剂的浓度、第二添加剂及其用量以及凝胶浴的温度和组成对膜结构形态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所制得的膜具有较大的孔隙率和孔径,膜通量可达5L/m2h(热侧60℃,冷侧28℃)。将制膜液与无纺布恰当匹配,可有效改善膜面效果,提高膜性能。  相似文献   

10.
11.
采用聚偏氟乙烯固体微孔膜,与溶解在煤油中的三烷基氧磷组成支撑液膜(SLM),分离稀水溶液中的乳酸。考察了pH值、料液浓度、载体浓度、温度、料液及解析液流量对传质速率的影响。同时进行了膜稳定性的定性研究。发现乳酸以分子形式通过SLM;载体浓度为40%时传质速率最大;SLM对乳酸的通量与稀水溶液中乳酸浓度成正比。料液和解析液预先用有机相饱和时,膜的稳定性可大大改善。  相似文献   

12.
使用偏光显微镜(PO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测试手段,研究了PVDF/PCL共混体系在不同配比和结晶温度下晶型结构、球晶和片晶形貌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PVDF在低温下形成α型球晶,在高温下形成γ型球晶;两种不同晶型的球晶尺寸均随着结晶温度的升高而增大;α型PVDF环带球晶的环带间距随着体系内PCL含量的增多而增大。此外,共混体系内γ型PVDF球晶的含量也随着PCL含量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3.
聚偏氟乙烯薄膜水听器的绝对校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一种用轴向声压法对医用超声诊断仪的脉冲声强计测用聚偏氟乙烯(PVDF)压电薄膜水听器的自由场电缆端电压灵敏度进行绝对校准的原理和方法,给出了校准结果,其校准误差小于1.7dB.这一方法已被国家专业标准所采用.  相似文献   

14.
聚偏氟乙烯超滤膜的制备及亲水改性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进一步讨论聚偏氟乙烯超滤膜的制备过程中某些因素(蒸发时间、凝固液配方)对膜平均孔径(用小角X射线散射法测定)的影响,并对干燥后疏水的聚偏氟乙烯超滤膜进行亲水改性  相似文献   

15.
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接枝单体、苯丙酮(BP)为光引发剂,采用紫外光照射的方法对疏水性聚偏氟乙烯(PVDF)微孔滤膜进行接枝改性,研究紫外接枝过程中溶剂、氧气、光照时间和单体浓度对PVDF膜光接枝的影响.结果表明:甲醇是溶剂的最佳选择,反应需要在无氧下进行,当单体浓度为0.1 mol.L-1、照射时间为45 m in时膜光接枝效果最佳.采用全反射红外光谱(ATR-IR)、表面水接触角分析膜的表面性质及变化.结果表明,MBA接枝到膜的表面,明显提高了膜的亲水性.  相似文献   

16.
聚偏二氟乙烯(PVDF)分子因其组成元素的轻量性、结构直线性及铁电性等优良性质被广泛研究和应用在化工和电气领域。文章设计了一类以PVDF分子链为散射区,石墨烯纳米带为电极材料构建的分子器件。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结合非平衡格林函数理论方法计算了该类型分子器件的量子输运性质。文章设计改变PVDF分子链垂直于输运方向的旋转角度,结构和极化性质也随之变化,进而引起了器件输运性质的变化。输运性质的开关比最大可以达到三个数量级,这些结构可以作为电子元器件应用在电子器件领域。PVDF器件输运性质变化与极化性质变化的相关性为实现不同维度的信号测量提供了一种新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7.
利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对聚偏氟乙烯(PVDF)膜表面进行改性,并接枝胶原蛋白,研究了胶原蛋白的质量浓度和接枝时间对膜性能的影响.对接枝后的膜材料进行了水通量、接触角、染色性能方面的测试,并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对膜表面结构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等离子体技术在PVDF膜表面成功接枝了胶原蛋白,提高了膜的亲水性能.  相似文献   

18.
以分散聚合中的低聚物机理以及自由基聚合的相关理论为基础得到了偏氟乙烯分散聚合的动力学模型,进而在卧式反应釜中研究了偏氟乙烯分散聚合的反应速率(Rp)和单位体积颗粒数(Np)与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及乳化剂浓度的关系。最终得到了50℃下Np与乳化剂浓度、初始引发剂浓度和单体浓度分别呈1.92、0.10以及3.11级关系,而Rp与乳化剂浓度、引发剂浓度和单体浓度则分别呈0.36、0.60级和3.83级的关系。根据模型中的K0定义以及相关参数值则可以得到该反应条件下单体在水相和反应区的分配系数(α)为1.50×10-4。  相似文献   

19.
以分散聚合中的低聚物机理以及自由基聚合相关理论为基础得到了偏氟乙烯分散聚合的动力学模型,进而在卧式反应釜中研究了反应温度50℃下偏氟乙烯分散聚合过程中引发剂质量浓度(P1)、单体质量浓度(pM)、乳化剂质量浓度(PS)对反应速率(RP)和单位体积乳胶粒数(NP)的影响,其中NP=1.01×1019PS1.92Ps1.00.10PM.03.11以及RP=1.76×10-8Φ1/3PS0.36PI0.60PM3.83。根据VDF分散聚合模型可进一步对RP关系式进行分解,并与模型式对比后可以发现RP与NP呈0.1 9级关系,接近于模型中的1/6级。此外,由模型式中的K。0定义以及相关参数值可以得到在该反应条件下单体在水相和反应区的分配系数(α)为1.50×10-1。  相似文献   

20.
采用涂膜法制备了以碳纳米管(CNTS)、乙炔黑和石墨粉为导电填料的导电胶,研究了它们的电学性能、力学性能和粘结性能.结果显示,聚偏氟乙烯(PVDF)/CNTS导电胶有较好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