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东方田鼠具有天然抗日本血吸虫活性,为了筛选抗日本血吸虫疫苗分子,通过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东方田鼠和昆明小鼠,感染11天后收集东方田鼠和昆明小鼠肝童虫.肝童虫经组织匀浆收集蛋白质并进行蛋白质定量后SDS-PAGE分离,切取差异蛋白条带进行蛋白质鉴定.发现差异蛋白主要为日本血吸虫结构蛋白,能量代谢相关蛋白以及热休克蛋白等.为进一步研究抗日本血吸虫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东方田鼠抗日本血吸虫病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在东方田鼠抗日本血吸虫机制研究方面的研究成果。经多次重复感染试验 ,证实来源于血吸虫疫区 (洞庭湖 )和非疫区 (宁夏青铜峡 )的东方田鼠均具有抗日本血吸虫病能力 ,这种能力是可遗传的 ,与获得性免疫关系不大 ;体内外的检测与杀伤试验显示东方田鼠体内存在的抗日本血吸虫童虫和成虫抗原的天然抗体IgG3和补体可能在其抗血吸虫病方面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东方田鼠和腹腔巨噬细胞 (Mф)、嗜酸细胞 (Eos)对血吸虫童虫具有天然的黏附能力 ;用东方田鼠血清筛选日本血吸虫成虫cDNA文库 ,获得了 5个阳性克隆 ,其中 4个克隆为新基因 ,…  相似文献   

3.
利用大、小鼠基因表达谱芯片分别研究了Balb/c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7d时肺组织、东方田鼠感染日本血吸虫7d时肺组织、12d时的肺和肝组织基因差异表达方式.结果表明,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7d时肺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erine protease inhibitor) 基因表达上调,同时没有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与之相反,东方田鼠感染日本血吸虫7d 时肺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没有表达变化,非特异性免疫相关基因,如溶菌酶(Lysozym e) 和各类组织蛋白酶(Cathepsin)基因表达上调,而且肺内特异性免疫相关基因如CD74、MHC Ⅱ和MHC Ⅰ等表达上调.这一现象得到东方田鼠感染日本血吸虫12d时肺和肝中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相关基因的上调表达的进一步证实.而且,东方田鼠感染日本血吸虫12d时肺中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基因表达下调,肝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 1)基因表达下调.提示日本血吸虫适宜性宿主小鼠和非适宜性宿主东方田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前后两者有相反的基因表达方式.东方田鼠抗日本血吸虫机制可能包括免疫防御机制和阻止虫体获得宿主源促生长发育物质机制.  相似文献   

4.
利用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东方田鼠,提取感染前和感染后10d和15d东方田鼠肝脏组织总RNA;利用大鼠CD74基因探针,经Rorthern杂交分析东方田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前及感染血吸虫10 d、15 d后肝脏组织CD74的差异表达情况;同时,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大鼠CD74基因的cDNA序列及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以及CD74蛋白的结构域.结果显示:东方田鼠感染日本血吸虫感染血吸虫10 d、15 d后肝脏组织CD74的表达水平比感染前显著升高;大鼠CD74基因的cDNA序列全长1220bp,编码216个氨基酸残基;大鼠CD74蛋白含一个MHC2相互作用超家族结构域和一个MHCassoc_trimer超家族结构域.  相似文献   

5.
摘要: 东方田鼠是重要的实验动物资源之一,本文总结了本实验室过去十几年来对东方田鼠进行的实验动物化工作,包括生物学性状、建群者与群体的有效大小、驯养、驯化( 实验动物化) 及进化动力等方面的研究以及实验动物化结果的评估和地方标准的制定。展望了以新一代基因组测序技术为基础进行的抗性基因的寻找与新品系的精细培育新方法的摸索。  相似文献   

6.
东方田鼠实验动物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方田鼠在实验动物化方面的研究经过多年地努力,已取得了一系列进展.本文就我国在东方田鼠分类、分布、形态、生态、实验室营养和环境、部分生物学特性、遗传学、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予以阐述,同时,提出了东方田鼠实验动物化尚需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根据系统动力学的原理和方法,运用系统动力学分析软件STELLA,建立了具有年龄结构的东方田鼠(Microtus fortis)种群动态变化模型.通过模拟分析,研究了该种群数量变化的特征,探讨了洞庭湖区东方田鼠种群增长的一般性规律,并对鼠害灾变过程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东方田鼠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的增长具有较大影响,而初始种群数量不是鼠灾发生的关键因子.提出了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恢复洞庭湖区生物多样性,特别是在洲滩增加东方田鼠的天敌等生态策略是最理想的防控鼠灾措施.  相似文献   

8.
2007年洞庭湖区爆发史上来的最严重鼠灾.6月下旬,受上游暴雨及泄洪影响,洞庭湖水位迅速上涨,栖息在洞庭湖区400多万亩湖洲中的约20亿只东方田鼠,随着水位上涨迅猛内迁.东方田鼠四处打洞,啃食庄稼,严重威胁岳阳县、沅江市、大通湖区等22个县市区沿湖防洪大堤和近800万亩稻田.面对汹潮般扑来的东方田鼠,当地政府组织群众,展开了一场异常艰难的"人鼠大战".他们在广大洞庭湖区与鼠战斗的同时又要保护好鸟类和湿地资源,严防东方田鼠对农作物、人、畜造成更大危害.  相似文献   

9.
预测了可能模拟致弱疫苗免疫保护性效果的日本血吸虫抗原分子,为实验鉴定抗日本血吸虫候选疫苗分子提供基础.实验基于已发表的辐照尾蚴转化的童虫的特征性转录本组(曼氏血吸虫)和蛋白质组(日本血吸虫)序列,用BLASTP算法等搜寻来源于正常日本血吸虫童虫和成虫的转录本组和蛋白质组中的序列;应用在线软件、相关数据库及文献对这些序列进行序列注释分析.结果获得了与辐照尾蚴转化的童虫特征性表达的分子同源或一致的日本血吸虫序列131条,它们较高比例地出现在正常童虫高表达的分子集类中;进一步文献分析预测得到了52个日本血吸虫候选疫苗分子,它们的序列特征与存在于血吸虫体被的一些分子和已知的抗血吸虫疫苗分子的相类似.用数据挖掘技术获得了一批日本血吸虫候选疫苗分子,为进一步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并克隆新的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Sj)候选抗原基因,以日本血吸虫成虫总DNA为模板,通过生物信息学以及分子生物学手段从日本血吸虫全基因组中筛选目的基因.根据所筛选到的目的基因的核酸序列设计合成引物,用PCR法扩增目的基因,将其克隆入pBS-T载体后转入到大肠杆菌DH5a菌株,筛选阳性克隆.通过对阳性菌落质粒进行PcR予以证实.最终成功筛选并克隆到日本血吸虫体壁候选抗原基因.  相似文献   

11.
在野生动物进行实验动物化过程中 ,制定微生物控制的标准 ,可以采用两种方法 :(一 )从野生动物的各种器官组织 ,对各类病原体进行逐一分离 ,制定微生物控制的标准 ;(二 )先对野生动物进行病理学检查 ,全面了解在正常饲养繁殖条件下 ,动物各器官以及各种生理状态下它们的病理变化 ,根据病理变化的特点 ,筛选病原体。采用第一种方法 ,较盲目 ,费时。用第二种方法 ,一方面可以了解动物的病理生物学特点 ,积累基本的生物学数据 ;另一方面 ,可以根据病变的程度与特点 ,估计和预测可能的病原体的种类 ,达到筛选病原体的目的。通过对封闭繁殖的东方…  相似文献   

12.
摘要:尽管我国实验动物福利伦理审查工作已取得很大进展,但实验动物福利伦理委员会( IACUC) 在履行职责时还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其法律地位尚未明确、规章制度缺位、能力有待加强和科研人员的重视程度不够等。 借鉴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本文提出 4 点针对性建议:首先,在《条例》中提出实验动物福利伦理工作的管理要求;其次,制定国家层面的实验动物福利伦理审查管理办法;再次,以培训工作为抓手,提升 IACUC 业务能力和审查水平;最后,项目申请和论文发表环节严格要求遵守动物福利伦理要求。 我国亟需建立完善的实验动物福利伦理审查制度,提升相关福利伦理审查工作能力,助力科学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摘要: 实验动物是医学院校教学和科研的必要支撑条件,良好的实验动物质量控制是教学和科研的重要保障。目前国内医学院校和开展生物医学相关教学及研究的综合院校在实验动物质量控制方面呈现的水平参差不齐,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教学和科研的质量及综合实力。本文将主要介绍实验动物质量控制的核心内容,以期为医学院校教学及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生物医学的发展 ,实验动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实验动物的标准化问题已成为当今实验动物科学发展的主题。实验动物遗传背景分析、品种或品系的鉴定、引种和繁育均需要一定的遗传标记辅助完成 ,分子遗传标记作为一种有效精确的监测手段 ,突破了形态学标记、细胞学标记和同功酶标记等表达型标记的局限性 ,可以从分子水平揭示物种的遗传变异 ,在许多领域发挥着独特的作用。RAPD技术是 1990年被首次提出 ,由于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成本低、信息含量丰富等特点 ,在生物类群种属分类鉴定、遗传图谱构建、物种亲缘关系的确定以及种群遗…  相似文献   

15.
广西红水河自然保护区动物资源调查和保护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 0 2年 8 - 9月对广西龙滩水电站库区 ,即红水河流域进行了动物资源调查 ,结果表明 :红水河自然保护区计有脊椎动物 10 5科 ,3 82种 .其中东洋界 3 11种 ,占 81.47% ;广布种 71种 ,占 18.5 3 % ;其区系处于东洋界华南区和华中区的过渡地带 ,并有少量西南区物种的嵌入 .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 4种 ,Ⅱ级保护动物 44种 ,共占 12 .69% .红水河自然保护区脊椎动物的组成是 :哺乳类 5 5种 ,鸟类 179种 ,爬行类5 7种 ,两栖类 45种 ,鱼类 3 6种 .库区蓄水后 ,部分生境变化 ,导致动物生态类群改变 ,鱼类多样性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