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嫉妒,于是一次在与诸葛亮商议军事时,借口军中缺箭,请诸葛亮十日内造十万只箭。诸葛亮却说三日内便可完成,并立下军令状。周瑜吩咐军匠们故意迟延造箭材料,并派鲁肃前去打探。诸葛亮向鲁肃借二十条船和士兵、草把子等,鲁肃同意并答应替他保密。  相似文献   

2.
<正>一部《三国演义》,是智与勇的争斗史,更是创新与保守的斗争史。三国时期,大大小小的战争上千次,无论是以少胜多的官渡之战,还是以弱胜强的赤壁之战,无不是出新招用奇兵者胜,照搬兵书因循守旧者亡。诸葛亮的用兵克敌策略更是创新制胜的完美注脚。先看火烧新野。当时诸葛亮出山不久,两天前博望坡一把火烧掉了曹操十万大军。重复用计本是兵家之大忌,翻遍所有兵书战册,无论是局内人还是局外人,恐怕谁也不会想到诸葛亮敢再次用火,然孔明先生就敢不可为而为之,第二把火让曹操四十万军队夺路而逃。  相似文献   

3.
<正>草船借箭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利用大雾模糊曹军视线",借"了10万支箭,不仅增强了己方的战斗力,而且削弱了敌军的实力,一举两得。事件回顾有一种说法叫"既生瑜何生亮",周瑜想为难诸葛亮,让诸葛亮在10天内制造10万支箭。这项工作很有难度,诸葛亮却说3天就可以完成。诸葛亮借来20只船,每只船上有30  相似文献   

4.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艺术瑰宝,以描写战争为主线,在广阔的背景上,演绎了一幕幕波澜跌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成功刻画了近两百个人物形象,其中刘备、曹操、诸葛亮、周瑜、关羽、张飞等人物形象脍炙人口,《三国演义》中充满了经世致用的处事哲理和为人智慧,对一个人的启迪,是渗透在学习、工作、生活和社会人际交往的各个方面。本文遵循艺术的真实性,从《三国演义》中体现的人物形象和处事哲学,从人格魅力和行为艺术两个方面,对大学生科学就业进行指导。  相似文献   

5.
依上图所示,周瑜火烧赤壁后,曹操只能由乌林小道逃往襄阳。而诸葛亮,则早料到了这一切……哈哈!诸葛无谋,周瑜少智!若是在此伏下一彪军马,吾等岂不……哈哈!吾受军师之命在此等候多时啦!呼,总算逃出来了!于禁,看看损失了什么东西?报告主公!除了不值钱的东西,其孔明定计一劫曹操@林晓佳  相似文献   

6.
王墨洋 《少儿科技》2014,(12):39-39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每当有人背诵《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总能勾起我的"馋虫",让我想要再读一遍《三国演义》。《三国演义》里描写了许多人物,有多谋、多疑的曹操,有仁义、善良的刘备,有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有气量狭小的周瑜……  相似文献   

7.
《三国演义》以三大战役为分界点,把整个故事划为四个板块,而这四个板块的连接则是由小说中的“小人物”来完成的,我们在这里称之为“过渡”人物。这些人物不如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那样吸引我们的眼球,但正是他们的存在使得整部小说浑然一体,显示出一种严整而流畅的艺术结构之美,也使读者能充分感受到阅读过程中的乐趣。  相似文献   

8.
赤壁之战是我国东汉末年的一次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孙刘联军以三万两千人战胜曹操二十余万大军,最终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政治局面.战争故址在今何处?史界争论不休.作者根据史籍记载和实地考察,就五说辨证,确认黄冈,首次指明赤壁之战实为两次:第一次赤壁之战发生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十一月,周瑜率联军火烧赤壁,大破曹军.这次战争故址在今湖北黄冈;第二次赤壁之战发生在同年十二月,刘备之军火烧曹船,逼曹走华容道北归.这次战争故址在今湖北汉川赤壁.  相似文献   

9.
蜀、吴关系历来是研究三国史的重点.在研究诸葛亮的对吴政策时,一般人笼统地确定为“联吴”政策,其中穿插了一小段交恶时期.然而笔者却有不同看法,认为诸葛亮后期的对吴政策不是“联吴”,而是“稳吴”,二者有着质的区别.并且“稳吴”政策是一种失败的政策.本文拟就这一问题发表意见,倘有不当之处,诸方家不吝指正。诸葛亮甫出草庐,就在著名的《隆中对》中确定了“联吴”政策.强调要“外结好孙权”以为庆。而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他所制定的政策是正确的.正是与孙吴联盟,才在赤壁一举击败曹操,使无寸土之地的刘备得以进据荆州,…  相似文献   

10.
三峡留下了丰富的三国时代的军事地名,三峡的军事地名主要是当时战争历史的真实记载,但也是人们尊蜀汉为正统人为选择的结果。这里地名主要是蜀汉刘关张、诸葛亮、赵云地名,另外北方曹操和南方吕蒙陆逊也留下了地名。其中蜀汉地名占了绝大多数,体现了人们对蜀汉三国人物所代表的精神的推崇。  相似文献   

11.
在作战中,天气不是朋友就是敌人。兵家历来强调“天时地利人和”,而“天时”就是指气象条件。巧妙利用气象条件而克敌制胜的例子很多,如《三国演义》中有诸葛亮“巧借东南风”、帮助周瑜火烧曹操战船的赤壁之战。当然,也有因气象条件败走麦城的事例,如元世祖忽必烈1274年和1281年两次东征日本,均遭风暴袭击,导致船毁人亡而败退;法国皇帝拿破仑对莫斯科的远征也被冰雪严寒所打败。  相似文献   

12.
徐向群先生在《世界知识》第11期上载文,参照《三国演义》解读纷繁的中东局势。敝人深以为然,不禁亦想以《三国》中关于“伐谋”、“伐交”战略的生动描写为参照框架,谈谈以从黎南部撤军中的玄奥。战役上的胜利不等于战略的成功关羽水淹曹魏七军,“威名大震,华夏皆惊”,曹操聚文武商议“迁都以避之”。司马懿献计:大王可遣使去东吴陈说利害,令孙权暗暗起兵蹑云长之后。操依允,遣使游说东吴,孙权“欣然  相似文献   

13.
在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大量地使用了机器人,不仅大大减少了伤亡,而且鼓舞了士气,增强了战斗力。因此,在战场上士兵们最好的朋友已不再仅仅是同伴,而且还有机器人。排雷英雄发现和摧毁地雷的最好方式是探知它。可是,探雷不仅困难,而且  相似文献   

14.
三国鼎立,东吴据有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这里气候湿润,水网密布,居民自古“饭稻羹鱼”。吴初,孙权为增强军事实力,实行重农务谷政策,广设农官,在全境大力推广屯田。仅今武进就设有毗陵民屯区,东连太湖,西至丹徒,有男女各数万口,规模很大。如此既保证了军粮供给,又扩大了耕地面积,促进了南方的农业开发,以致“稻田沃野,民无饥岁”(《吴志·孙权传》),米饭、米粥应是当时的普  相似文献   

15.
诸葛亮率大军多次伐魏,均未得手,以致元气大伤,诸葛亮身心俱疲,身体一日不如一日,也自知来日不多。公元228年,诸葛亮决定做最后一搏,出兵伐魏。本来,坚守街亭要地应由诸葛亮亲自指挥,但诸葛亮考虑到街亭一战风险极大,如果亲自指挥,一旦失手,不仅使战争失败的责任落到自己头上,而且使一世英名毁于一旦。于是他前思后想,决定找一个人去替他冒这个风险。选来选去,他选择了急于立功且懂得一些兵法的马谡。诸葛亮想,假如马谡能够守住街亭,说明自己指挥有方,知人善任,功劳少不了自己的,假如失掉了街亭,就拿马谡问斩,这样,战败的责任自然由马谡来承…  相似文献   

16.
王忠 《当代地方科技》2010,(9):125-125,127
赤壁之战是我国古代军事史上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孙权、刘备联盟以较少的兵力和微小的代价战胜了兵多将强的曹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文章以情报人物为主线介绍了赤壁之战的情报活动史,阐明了情报对赤壁之战战局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海湾战争的特点,首先表现在多国部队对伊拉克发动的战略空袭上,其规模之大、攻击之猛烈,为历次局部战争所罕见,它对战争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分析和研究这次战略空袭,不仅有助于预测这场战争的军事走向,而且有助于人们了解现代战争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孙子兵法》唯物辩证思想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系统的兵书,它比较全面深刻地阐述了战争中的战术问题,不仅有丰富的军事思想,而且包含有丰富的哲学思想。本文试就它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进行一些探索。一、朴素的唯物论观点哲学上把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理论称为唯物论。孙武承认军...  相似文献   

19.
刘备形象的“王者”风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人毛宗岗评《三国演义》有“三绝”:诸葛亮“智绝”,关羽“义绝”,曹操“好绝”。刘备的描写似乎是平庸的,其实不然。《三国演义卜书“拥刘反曹”,岂能不把刘备作为描写的重心?又岂能不把刘备的人格推到“王者”的地位?作者早是如此做了,而读者不知,或者因为历史的隔膜以为他做得并不成功,实在是一个误会。这个问题应当做一篇长论。但是,笔者却只是想就个别的材料发些议论,算做把问题提出来。我总的看法是:《三国演义》是按照儒家“仁、义。礼、智、信”的标准写刘备的,不仅曹操是他反面的衬托,诸葛亮、关羽等也是映衬他的…  相似文献   

20.
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孙权,是一位“聪明、仁智、雄略之主”,少年时代就显示出非凡的政治才能。那时“(孙)策赴事江东,(孙)权常随从。性度弘朗,仁而多断,好侠养士,始有知名,侔于父兄矣。每参同计谋,策甚奇之,自以为不及也。”公元200年,十八岁的孙权继承孙策在江东掌权,经过短短的五、六年时间,江东就出现了“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异人辐辏,猛士如林”的局面。208年孙吴以弱胜强击败了曹操,222年又以少胜多击溃了刘备的大军,声威大振。从200年即位起,到229年称帝,孙权在江南官僚地主集团和北方流亡来的世家豪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