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德和法律是共进、相济、并用的统一关系,是服务于一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式,具有约束、规范和指引人们行为的功能。德教与法治统一治国是扬弃传统治国策略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法治和德治都是治国的方略,二者本质相同,相互配合,功能互补,各显其能。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应将二者有机结合,实施“法德并举”的治国方略,以推进社会全面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德教是社会现代化的前提、内容和标志,历史的经验教训与当前的现代化进程呼唤着政府的德教功能,建立一个体现中国特色又切合于现代化需求的伦理体系,已成为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5.
文建明 《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2):32-36,40
法治可以理解为宏观的治国方略,理性的办事原则,民主的法制模式,文明的法律精神和理想的社会状态。德治是指治理国家应以道德教化的主要手段,并要求治者应具备高尚的道德。今天的法治与德治结合是一个完整的治国方略,与传统的结合有所不同,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法律与道德这两个社会规范互补的需要。在实施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治国方略上,要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和与之配套的思想道德体系,严格执法,惩恶扬善,确保德治和法治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6.
市场经济建设成就日益显著,法制建设步伐也不断加快,然而经济领域形形色色的违法、违纪、缺德行为以及党政、司法、执法部门的各种腐败现象仍然时有发生,个中缘由颇多,但根本出路在于“法德并举”--无论是在逻辑、内容上,还是在历史发展长河之中,法律和道德从来没有也根本不应该相互脱离或者相互取代。为此,在“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有机结合基础上实现“法德并举”成为新时期的重要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7.
依法治国已成为我国的根本治国方略,而依法治国的灵魂是依宪治国,以宪治国是一切实行民主法治国家的重要标志。由于宪法具有最高权威,因而宪法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和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8.
9.
德治与法治具有共同的目的 ,功能上具有互补性。德治是法治的内在灵魂 ,法治以德治为基础 ,为德治提供保障。二者相互为用 ,联手共治 ,国家才会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0.
李红润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0,2(5):74-76
我国目前已建立了比较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但"徒法不足以自行",欲使该等法律之光普照中华大地仍需借助于执法环节。然就当下的执法现状而言,"选择性执法"现象始终存在,法治离我们依然遥远。这种状况之所以长期存在,主要是因为"法律工具论"的幽灵仍然支配着执法者的法治观念。同时,这种状况的长期存在致使整个社会缺乏对法治的信仰,社会主义法治的实施基础无从建立。 相似文献
11.
熊英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2,5(5):8-13
面对充满希望与挑战的新世纪,江泽民同志提出“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的重要治国思想,这是一个蕴涵着党和国家重大利益的现实课题。为此,本着探索国家长治久安之路,本文阐释了江泽民“德法并举”这一治国思想深厚的法理基础,进一步论证了这一治国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特别是治国理念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洪波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2,15(3):64-67
法治与德治是治理国家的两种方略,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和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和精神,一者的地位和功能都非常重要,是相辅相成、相互补充和相互促进的,是一个紧密结合的整体,我们在加强法制建设的同时,必须加强道德建设,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有很强的社会针对性,是对中华民族治国的优良道德传统的继承与弘扬,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离不开的两种治国手段。“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的相结合是治国史上的新创举,是结合中国实际而提出的有中国特色的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14.
李锦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91-98
为了批判法律实证主义,德沃金的原则论进行了一些调整和变化。在最初的原则论版本中,德沃金以法律原则的强区分命题为基石,挑战了法律实证主义的规则模式;在更复杂的版本中,德沃金聚焦于以权利命题为核心的原则论——它在描述意义上强调与权利相联结的原则可以为民事疑难案件的裁判提供更好的理论指南,而在规范意义上,则透过康德式的先验演绎论证了原则作为法律内容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把握这一原则论的演进和发展,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德沃金的法律思想. 相似文献
15.
人治和法治是两种不同的治国理念和治国方略,在我国,从人治方略到法治方略的转变,经过了一个长期的、曲折的历史过程。依法治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16.
任何社会的稳定和秩序都是依赖于人们对各种行为规范的遵守实现的,而法律和道德是最基本的行为规范,法治和德治相统一是善治国家的一般规律。德治为法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思想保证,法治对德治具有重要的保障和促进作用,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互为救济,为治理好国家各自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因此,必须把二者统一起来,而实现二者统一的社会基础是市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许美征 《科技导报(北京)》1992,(2):13-16,18
不久前笔者随一个考察团赴德考察,重点了解两德统一的经济和金融措施及其后果,以及中央银行及其货币政策。现将两方面的情况作如下介绍。一、两德统一的经济和金融状况东西德于199O年7月1日实行货币联盟,10月3日实行统一。两德经济联盟的原则是按社会市场经济改造东德经济,在社会方面,西德的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18.
朱熹建构了理气论和人性论的哲学根据论证德礼政刑治国论,提出德礼为本、政刑为末,互不偏废、相为终始的治国方略,其本身渗透着追求儒家中庸思想的和谐精神,其目的是实现“存天理,灭人欲”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指出法治和德治作为治国方略中的二个子系统,法治是治国的基本方略,德治能够有效降低法治的成本,二者优势互补,具有密切的关系。认为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时要注意对公民进行道德教育,妥善谨慎地处理道德法律化问题,使法律的正义、秩序、人权等价值得到彰显。 相似文献
20.
纯粹的法治是有缺陷的,只有法治与德治的完美结合才能实现社会利益的最大化。通过对道德与法律的学理含义及二者关系的阐述,提出了法治与德治互动结合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