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湾不断地从西方购买现代化武器。去年,美国一家防务周刊曾报道说:台湾希望购买美国的“小牛”导弹和先进中距空对空导弹。美国表示愿意出售反潜直升机和P—3“猎户”反潜飞机给台湾,但是不准备出售AIM-120先进中距空对空导弹和“小牛”空对地导弹。 我们先来看一看台湾感兴趣的武器:AIM-120导弹是一种——“发射后不管”的空对空导弹 我们知道,战斗机的“撒手锏”  相似文献   

2.
焦公 《科学之友》2006,(5):26-26
2005年,美国受到频繁的飓风袭击,于是有美国气象学家说,袭击美国的飓风是俄罗斯的秘密武器制造出来的,还预言将来会有“天气战争”。真是如此吗?什么秘密武器这么厉害?俄罗斯《真理报》对此进行了披露。美科学家谴责俄罗斯造飓风2005年,丽塔和卡特里娜飓风疯狂袭击美国沿海地区  相似文献   

3.
资讯     
美国航空航天局正在实施的“炮轰”彗星计划在俄罗斯法院遭遇意外阻击。俄罗斯占星家马林娜·巴伊以“破坏宇宙自然平衡”为由一纸诉状将美国航空航天局推上了被告席。俄罗斯一家下级法院曾以对美国航空航天局没有管辖权为由驳回了巴伊的起诉。莫洛克霍夫在上诉中辩称,美国航空  相似文献   

4.
<正>在2022年的美国陆军协会年会上,美国通用动力陆地系统公司首次对外公布了第四代主战坦克——“艾布拉姆斯-X”的设计概念样车。“艾布拉姆斯-X”的亮相,加上此前已初露峥嵘的俄罗斯T-14“阿玛塔”、德国KF51“黑豹”、法德联合推出的EMBT“增强型”,似乎预示着人类正在迎来军工史上的又一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5.
“卡尔·马克思未曾预见的一个幽灵正在俄罗斯游荡,它就是神秘主义。”《科学美国人》杂志1991年6月号以这句话开始报道90年代俄罗斯的“病状”:素来严肃的苏联官方通讯社塔斯社播发消息:一些身着银色服装、长有三只眼的外星人于一年半前到过俄罗斯南方;一位通过电视旅行信仰疗法的人声称不光能治好观众的病,而且能使喝过放在电视机前的水或涂过放在电视机前的润肤骨的人病体转念。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苏联科学史家LorenGraham对此忧心件件:“对自由社会来说,科学威信扫地和神秘主义之风抬头不是好兆头。”他于5月间组织美苏科…  相似文献   

6.
戎心 《科学之友》2002,(9):17-17
美国海军正在研究论证的下一代驱逐舰DD21,已经成为广受瞩目的焦点武器。其强大的对地攻击能力、全隐身的舰体设计、先进的计算机环境和电力推进方式,都使DD21技压群雄。美国人显然认为全球的大洋已经是他们的领地,自己的海军不再需要为争夺制海权而伤脑筋了,剩下的就是如何从海上向地面目标发动攻击了。其实,美国人想的也有一定的道理,环顾当今世界,能和美国人在海上争锋的又有几个呢?前苏联留给俄罗斯的庞大海军家产已是昨日黄花,其他稍有远洋作战能力的国家也都是美国的盟友,那些所谓“无赖国家”的海军对美国来说是可以忽略不计的。既然如此,强大的美国海军闲着也是浪费纳税人的金钱,改变一下作战思想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相似文献   

7.
几年前,笔者在报纸上看到一篇文章,题目叫作《有人想炸月亮》。当时觉得这标题很新鲜,也很有意思,因此,过目不忘。至于文章内容也没有太在意,只知道有几位俄罗斯科学家想干这件事。科学研究嘛,提出一些大胆设想是不足为奇的。近日,笔者在报上又看到了关于“炸月亮”的报道。于是,引起了我对炸月亮的高度关注。通过Google输入了“炸毁月亮”四个字想看看网上是怎么说的。不看不要紧,一看吓一跳。这回是真的有人想炸月亮了,而且不光是俄罗斯人想干这件事,美国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和90年代就有人想把月亮炸掉。俄罗斯人炸月亮的理由是把月球…  相似文献   

8.
2009年2月10日,美国一颗商用通信卫星“铱33”号与俄罗斯一颗报废卫星“宇宙2251”号,在俄罗斯西伯利亚上空、相距地面大约790千米的太空相撞,相撞后两颗粉身碎骨的卫星产生的“残碎片云”便散布在茫茫太空中。  相似文献   

9.
对接     
《大自然探索》2011,(5):4-4
在这幅由一位宇航员拍摄、美国航天局最近发布的照片中,一艘与国际空间站对接的俄罗斯“进步号”飞船看起来好像是把对接目标瞄准了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当时“发现号”正靠近国际空间站,两者对接的时间是当天下午两点多。  相似文献   

10.
“OK”是怎样来的? “OK”一词对人们来说并不陌生,世界上大多数人都会说它,也都知道它的意思。但“OK”是怎么来的,则有种种不同的说法。 1941年,一位叫艾伦·瓦克尔·利德的美国人提出了一个解释,被美国人认为是最合理的,并收入  相似文献   

11.
温才 《科学之友》2004,(4):39-39
卫星定位导航系统自问世以来,已为公路、铁路、空中和海上的交通运输工具提供了精确的导航定位服务,同时在军事应用方面也发挥了其独特的作用。目前卫星定位系统主要有美国GPS和俄罗斯的GLONASS等系统。GPS是美国军方于1973年开始实施的一项空间技术,被称为继人类登月和研制航天飞机之后的又一重大航天科技成就。该系统主要由绕地球运行的24颗卫星组成,为军民两用系统,向全球免费开放。但美国对自己人提供精确定位信号,对其他用户则是低精度信号。俄罗斯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GLONASS由24颗卫星组成,目的在于为空中、海上以及陆上太空…  相似文献   

12.
《科学之友》2004,(11):15
俄罗斯已经邀请美国参加其专门用于发射超级火箭的举世无双的“航天港”工程。  相似文献   

13.
最近,根据美国在NMD问题上的一意孤行和研发太空武器的举动,俄罗斯制定了2001-2010年航天发展规划,决定以现属战略火箭军的军事航天部队和太空导弹防御部队为基础,在一年内组建一支新的航天部队(“天军”),并决定为“天军”研发新型空基导弹监视系统,部署地基超视距雷达。目前,俄罗斯太空导弹防御部队由导弹预警系统、太空监视与防御系统和导弹防御系统三部分组成,共编有两个集团军。  相似文献   

14.
主战坦克各具丰姿 大家知道,坦克是陆军中的主要突击兵器.因此各国都十分重视坦克的研制、装备和使用,以提高陆军的作战能力。目前,全世界90多个国家装备的20多万辆坦克中,当属美国的M_1A_2、德国的豹2改良型、法国的勒克莱尔、英国的挑战者Ⅱ型、俄罗斯的T-80u最引人注目,它们代表了当今坦克的发展趋势,反映了现代坦克的技术水平。 美国的M-1A_2主战坦克 该坦克是M_1主战坦克的第三代产品,与海湾战争中表现极为出色的第二代M_1A_1主战坦克相比,性能有大幅度  相似文献   

15.
施征 《科学之友》2002,(12):30-32
2002年10月23日,几十名车臣绑匪在莫斯科纲承厂文化宫劫持了800多名人质,并威胁如果俄罗斯不结束在车臣的军事行动就炸毁大楼俄罗斯特种部队10月26日向楼内施放催眠气体后解救了人质。为此,我们特别介绍有关俄特种部队的背景资料,以飨读者。“莫斯科”大剧院人质事件的顺利解决使人们再一次对俄罗斯特种部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里除了将介绍参与解决人质事件的头号功臣俄罗斯“阿尔法”特种部队,以及神秘的“信号旗”特种队部外,还将介绍更为神秘的俄罗斯“总统团”与俄罗斯海军的“海狗”特种部队。本期先让我们领略“阿尔法”特种部队的风采。  相似文献   

16.
经过10年努力,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的最后一个对接实验舱——“自然”舱,终于在1996年4月26日由质子号火箭发射升空,到390公里高与和平号组合对接,从而宣告这一120多吨的积木式空间站大功告成。 和平号空间站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座在太空运行的“天宫”,也是至今发射过的质量最重、载人最多、寿命最长、技术最先进的空间站,还是第二代,即最新一代空间站的“处女作”,且为“独生子”,“别无分店”。去年,俄罗斯男女航天员在和平号上双双刷新了载人航天的世界纪录,美国航天飞机也与和平号多  相似文献   

17.
科技传真     
去年12月25日,俄罗斯“质子”火箭发射“亚洲卫星-3”通信卫星时,由于火箭助推器的气体发生器被烧坏,助推器在二次点火1秒钟后即熄火,因而助推器无法产生足够的推力,未能将卫星送入赤道上空的预定轨道。 美国休斯公司认为,利用月球引力,有可能使这颗报废的卫星重新得到利用。休斯公司已与有关方面签署协议,并着手开始对卫星进行“营救”。这一“营救”计划首先将通过卫星自身的动力不断改变其运行轨道,让卫星逐渐远离地球并  相似文献   

18.
1998年6月3日北京时间6时10分,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的“发现号”航天飞机升空,开始了一次神奇而重要的太空之旅。这次航天之所以格外引人注目,是因为“发现号”负有一项重大的科学使命,即把阿尔法磁谱仪(Alpha MagneticSpectromeer,简称AMS)送往太空。AMS实验是荣获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美籍中国物理学家丁肇中领导的一个大型国际合作项目,有美国、中国和俄罗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7个科研机构参  相似文献   

19.
1996年11月6日,美国宇航局的“火星环球勘测者”号探测器驾着一枚巨大的“德尔塔”Ⅱ型火箭飞向空间,开始了奔向火星的长途跋涉,从而拉开了新一轮火星考察计划的序幕。 3年前,美国发射的“火星观察者”号探测器在到达火星之前3天突然失去了踪影,“火星环球勘测者”就是作为它的后继者而发射的,它要继续执行“火星观察者”的使命,对这个红色星球进行考察。“火星环球勘测者”是美国和俄罗斯1996年计划向火星送去的3个探测装置中的第一个、也是未来10年里人类将要向火星发射的10个探测器中的先行者。  相似文献   

20.
美国一家公司已经设计出一种简单的转缸式发动机。它是利用绕在二个轮子上的镍钛丝将低的热能变为机械能。微小的温度变化对镍钛合金都有强烈的作用:它的“记忆效应”使其恢复到原有形状;因此当镍钛丝绕金属轮弯曲然后用热水对它加热时,它就要拼命伸直,从而使轮子旋转起来。只要镍钛丝保持是热的。则发动机将不停地旋转。这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