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众包模式为解决快递企业末端配送难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在介绍众包模式效用及运作方式的前提下,总结了快递企业末端配送的典型运作模式及运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列举众包模式应用必要条件的基础上,对快递企业末端配送应用众包模式进行了可行性分析。通过设计快递企业末端配送众包模式的总体框架结构,分析了快递企业末端配送众包模式中发包方、接包方及中介方主要参与主体,并从平台建设、参与主体多元化、业务流程规划及风险管控方面提出快递企业构建末端配送众包模式的关键策略。  相似文献   

2.
"东莞科技在线"(以下简称东科在线或东科在线平台)是由东莞市电子计算中心为主体运营推广的一个科研众包平台,该平台运营团队以技术研发和创意众包为主、制造运维众包为辅、兼顾管理服务众包的服务策略,搭建了一个集创新需求征集、创新资源汇集、供求信息对接、协同服务的运营体系。平台充分结合线下众包大赛和O2O模式汇集大众智慧,通过引入外部创新与竞争,协作完成科研创新,为企业解决科研难题。  相似文献   

3.
设计主体的属性特征与设计任务间匹配程度是影响产品协同创新设计效率的重要因素。对设计主体进行属性特征分析、分类和对不同类型组合定量计算,在定义设计任务特征属性的基础上建立以产品协同创新设计总体持续时间最短为目标的效率模型,并设计基于PSO算法的模型求解方法。以某公司风机机舱的协同创新设计为例,验证了考虑主体属性及与任务匹配情况下的产品协同创新可缩短设计周期,提高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4.
协同产品创新设计中客户知识的识别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效利用客户知识,首先运用粗糙集理论对产品创新设计过程的客户知识进行约简,识别出对创新设计重要的客户知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模糊层次法和Shapley值法的客户知识贡献度度量模型,以解决客户知识重要度不易定量描述、重要度权重及创新设计团队成员影响权重难以确定的问题。最后,通过应用实例说明了上述方法和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科研众包是一种新的科研项目组织方式,为政府科研项目组织管理改革提供了新的途径。结合政府科研项目特点,界定了科研众包的概念,并从平台建设或运作主体出发,介绍3种平台类型;结合当前科研众包平台发展的现状及特点,对政府引导下科研众包平台建设提出相关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基于企业自建平台的众包项目为对象,从演化博弈视角分析了发包企业的任务群体和接包参与者群体之间众包行为的动态演化和相互作用过程,构建了发包企业的任务群体和接包参与者群体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演化稳定策略及系统演化均衡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众包策略的选择问题。结果表明:参与者的准备成本越低、专业程度越高、相关经验越丰富、付出程度越高,越利于众包成功;合理的任务难易度、相对宽松的期限、越低的企业众包成本、预期收益越高,越利于众包成功。最后给出若干举措以促进参与者和企业的良好合作。  相似文献   

7.
主要研究了科研众包平台的发展现状,并通过对不同类型平台案例的分析,总结其运营模式。在上述分析基础上,提出了科研众包平台未来发展的四大趋势,并总结科研众包平台对未来科技创新的影响以及科技众包平台所存在的隐患。  相似文献   

8.
客户协同产品创新系统是多主体参与的复杂协同知识工作网络系统。深入研究客户协同创新网络拓扑结构和创新主体间的复杂网络关系,是提升协同创新效率的重要途径。针对客户协同创新过程的复杂性特征,定义了客户协同创新网络,建立了客户协同创新网络拓扑模型,计算了客户协同创新网络的重要参数,并对其网络结构和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论表明:客户协同创新网络具有无标度和小世界特性。研究结果为客户协同产品创新过程多主体知识传播机制及网络传播动力学特征等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针对产品协同创新设计任务分解及分配的复杂性问题,考虑设计任务间的依赖关系及创新主体的设计能力约束,提出了基于层次功能结构任务映射及协同伙伴模糊搜索匹配相结合的任务分解模型;在研究设计资源分类属性的基础上,为弥补设计任务优先级资源分配策略的不足,建立了考虑资源使用阈值的设计资源分配模型,并基于时间有色Petri网进行任务资源分配仿真建模;导入某品牌手机产品协同创新研发实例,验证了所提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越来越多的公司或企业借助众包来完成工作,导致众包任务数量急剧增长,而当前众包平台的任务搜索功能还不能满足工人的个性化需求,这使工人难以从海量任务中选择感兴趣且擅长的任务。针对众包工作模式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工人—任务关系评价兴趣度值的方法,并结合工人的浏览内容和历史完成记录提出了用户偏好模型的表示和更新机制,从而建立用户兴趣模型。选取在众包平台上的真实数据集进行实验分析,验证了该模型的性能,证明该模型能较为准确的反映工人的兴趣偏好。  相似文献   

11.
基于传统工程设计框架,设计人员在工具类产品设计初期很少考虑社会技术因素,用户在完成具体任务实现物料加工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产品交互等实际问题易导致工具类产品本身的设计迭代。通过集成不同的设计理论与方法,如社会技术系统理论(social technology system, STS)、情景分解法、任务分析法、FBS(function-behavior-structure, FBS)模型、TRIZ(teoriya resheniya izobreatatelskikh zadatch)等,在设计阶段融入对使用者的要求,针对工具类产品建立一种以设计任务驱动的产品创新设计过程模型。将工具类产品创新设计过程模型分为设计任务识别、设计任务分析与设计方案产生三个阶段。首先利用情景分解法与任务分析法结合并引入功能分析进行量化来发现、确定设计任务;从社会技术因素与技术因素两方面研究FBS模型,利用功能模型等方法分析设计任务,引入时间参数构建任务元——时间模型;在设计方案产生阶段通过构建基于任务元的设计方案产生过程模型,确定最终设计方案。以曲线锯为例验证了该设计过程的有效性,研究有助于提高产品创新设计效率,减...  相似文献   

12.
裁剪作为TRIZ理论中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其可简化系统结构、降低成本;同时可以有效优化系统问题,提高创新效率。为优化新产品概念设计方案、提高产品质量,应用扩展的失效预测(AFD-2)方法确定面向新产品概念设计优化的裁剪关键问题,基于所确定的裁剪关键问题辅助建立系统功能模型,进而确定裁剪元件,对系统进行裁剪,构建了面向新产品概念设计优化的裁剪创新设计过程模型。最后通过架桥机的裁剪实例验证了此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基于分布式产品模型的并行设计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产品并行设计过程,提出了基于分布式产品模型的并行设计分布式约束满足机制,该机制利用产品模型控制和指导设计过程,通过Agent之间的相互协作,使得设计约束不断得到满足,通过产品模型的分布表达及基于产品模型的并行设计分布式约束满足机制,分布,协作,并发的并行产品设计过程能够得到很好的支持,满足并行设计Top-down设计,约束设计和再设计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开发了一个原型系统,给出了设计实例。  相似文献   

14.
基于CAI的产品创新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基于CAI技术针对当前新产品开发的实际,对产品创新设计理论及关键技术进行研究,通过对产品的需求分析、功能设计和价值工程分析,提出了计算机辅助创新(CAI)技术,它使开发人员能够迅速找到产品的问题所在和改进创新方向,引导用户有效地使用计算机辅助创新软件——Tech Optimizer。在产品的概念设计、方案设计以及工艺设计阶段,根据市场需求,CAI能辅助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新产品开发以及产品改进,获得产品创新方案的构思,还介绍了CAI在铝合金基体陶瓷镶块摇臂创新开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提出一种支持创新的产品模型,该模型可刻画产品的静态结构,也可刻画产品的动态过程.它集成了面向对象的思想,以实现知识的封装、抽象与层次化建模,特别是扩展了对象的属性类型,将对象的值扩展到流形,然后利用高级Petri网来刻画产品的动态过程.该产品模型能有效地支持产品的创新设计.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在供应链协同产品开发模式下,企业对参与产品设计与创新的供应商管理问题,在对有关协同设计过程与供应商管理活动及相关内容研究35篇文献进行深入归纳基础上,提出了面向协同产品开发供应商管理3层模型,围绕长期战略管理、产品开发项目及产品设计任务3个层面分析了协同产品开发供应商管理活动及内容,并结合协同产品开发过程建立了供应商参与协同产品开发的总体管理活动模型,重点研究了协同设计供应商评价选择与绩效考核方法,同时结合某钢厂供应商参与成套设备协同设计的案例对方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7.
产品设计的过程优化与逐层求解中,信息与知识的有效表达与组织受制于需求、原理、标准及材料与成本等约束规则的影响.这里结合产品需求、效应、原理求解及产品试制、材料选择与质量控制等内容进行过程性的循环求解,对产品的过程信息模型中引入了本体的形式化知识表达机制,研究了产品过程进化过程中的设计过程映射与产品制造过程中的回馈求解.以剖布机为实例分析构建了产品过程信息的知识交换与共享语义描述和推理方法.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复杂产品协同设计过程中的设计信息层次结构与表达方法.根据复杂产品设计时数据量大、多学科优化设计的特点,提出了二级树产品结构模型框架,用于描述复杂产品设计信息层次结构.基于学科分类,将属性节点扩展为属性树,有利于对各类信息的分类存取与管理.提出了两层树状结构的节点属性树.阐述了学科数据层的基本内容,分析了学科数据层与学科协同层的关系映射;提出了二级树结构模型的数据存储结构与节点数据的统一表示方法.实例分析表明,该结构模型有利于实现各学科信息分类管理,能够有效利用学科信息资源,提高复杂产品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