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海培蜍是一种可怕的入侵者.其有毒的皮肤和惊人的繁殖能力让它们征服了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大部分地区。当地的掠食动物早已习惯把当地的两栖类作为美餐.不料却败在了这种新近入侵的蟾蜍手下。但是科学家最近发现.澳大利亚至少有一部分掠食性动物已经学会了如何避开有毒的海蟾蛛。比如,当地的一种红腹黑蛇和一种绿树蛇的头部与躯体相比一直在变得越来越小,  相似文献   

2.
正两年前,美国爬虫学家吉尔在美国康涅狄格州一座森林里发现了一只没有脸的蟾蜍。这只成年美洲蟾蜍看起来很健康,但是头部只剩一个桩。它没有眼睛、鼻子和舌头,头部部位完全被光滑组织覆盖,只有一个应该是嘴的小开口。吉尔认为,她见到的这只活跃的无脸蟾蜍当时应该是从冬眠中复苏不久。它的无脸不可能是基因变异的结果。如果它一出生就没有脸,它就不可能活到成年,原因很简单——它没法捕猎。有科学家认  相似文献   

3.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英国和澳大利亚科学家最近得出结论,新建房屋一年之内室内有毒化学物质污染最严重.  相似文献   

4.
美国科学家发现,有毒鱼类物种竟然多达1200多种,这是一个巨大的医药宝库。澳大利亚的著名环保人士史蒂夫·欧文于9月4日在潜水拍摄一部纪录片时,遭到毒性最强动物之一魟鱼的袭击,毒发身亡。史蒂夫·欧文生前曾说“:我跟危险的蛇打交道比谁都多,但我从没被咬过,这是种天分。”但在这一次,幸运之神没有垂青于他。我们很难把水域中可爱的鱼儿和毒蛇联系在一起。然而,美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表明,鱼类已经超过蛇类成为世界上有毒品种最多的一个动物门类。最新研究统计表明,在全球1万多种鱼中,有毒鱼类物种竟然多达1200多种,而非以前估计的200种。…  相似文献   

5.
2009年4月6日,意大利拉奎批发生了6.3级地震。此前三天时间里,科学家观察到当地一小群共96只蟾蜍几乎全部跑走。  相似文献   

6.
正2018年7月26日,在澳大利亚某水族馆,一只特殊的鲼出生了。它的特殊之处在哪里?它可是没有父亲——生下它的雌性鲼已经9年没有接触过雄性同类了。科学家解释说,这只雌性鲼是通过一种被称为"孤雌生殖"的过程生下了幼鲼。孤雌生殖是一种特殊的生殖方式,即卵细胞在没有受精的情况下发育成一个个体。孤雌生殖在  相似文献   

7.
砒霜的克星     
《大自然探索》2009,(11):6-6
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拥有丰富的热泉,它们要么温度过高,要么酸度太强,再不然就是充满了有毒物质,而砒霜是其中最常见的有毒物质之一。科学家曾经认为在这些极端环境中鲜有微生物生长。然而,经过十几年的观察研究,科学家最近在这些热泉里发现了一种比较原始的、具有极强抗紫外辐射能力的红藻。  相似文献   

8.
最近,澳大利亚海洋学家发现了一只会使用工具的天才章鱼。它用触手缠绕了一个大大的贝壳后,踮起“脚尖”,抱起捡到的宝贝就迅速溜走,场面让人忍俊不禁。更让人惊讶的是,贝壳被拖至20米后,章鱼居然将全身缩了进去,舒服地蜷缩在里面,最终将那枚贝壳作为了自己的庇护所。不过,章鱼看似可笑的“造窝”行为却被科学家视为无脊椎动物会使用工具的首个例证。水下摄像机无意中拍到了这一幕。  相似文献   

9.
1923年,科学家在蒙古戈壁上发掘出一具恐龙化石,这是之前从未发现过的一个新种类。由于这只恐龙伏在一堆恐龙蛋上,而旁边不远处有一只原角龙,  相似文献   

10.
正2020年4月,科学家在澳大利亚沿岸海洋中发现了30多种新的海洋物种,其中包括一只体长46米的新种管水母,其长度是蓝鲸的两倍。这只管水母可能是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最长的动物。管水母一般生活在深海。它们细长的身体由许多水螅体(水母的幼虫)构成,在海中看起来就像一条条长长的丝带。管水母在海中  相似文献   

11.
杨茉 《科学之友》2006,(4):54-54
在自然界的动物中,寿命最长的是龟。1737年,科学家们在印度洋的一个岛上捕获了一只象龟。据鉴定当时它的年龄是100岁。这只龟被送到英国,在动物园又活了很长时间。直到20世纪20年代还生活在那里,假如捕获这只象龟时动物学家的科学计算正确的话,这只象龟的寿命大约是300岁。  相似文献   

12.
《大自然探索》2006,(3):7-7
最近,科学家发现了一条从南非游到澳大利亚、然后又返回出发点的大白鲨,其游程长达近2万公里,创下了迄今为止鲨鱼的最长游程纪录。这条雌性大白鲨被称为“尼科尔”,它是一组被科学家在南非海岸装上标签的24条大白鲨  相似文献   

13.
《大自然探索》2014,(2):6-6
正科学家最近发现,澳大利亚西部的桉树的根系就像水泵一样深入地下数十米,吸收包含黄金的地下水。对植物来说,黄金或许有毒,于是它们被转移到树叶,最终随树叶掉落到地上。科学家推测这一发现不可能导致淘金热,因为树叶里的"金条"直径只有人发丝的大约1/5。但他们指出,这项发现对于探明位于地下数十米、年代可达6000万年前的金矿藏来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澳大利亚发现新的致命病毒最近,澳大利亚科学家报道他们发现了一种新的致命病毒,并在“科学”杂志上作了描述。去年9月,在布里斯班附近的昆士兰地区好几个农场的14匹马死于这种病毒,还有一位澳大利亚的驯马人在试图抢救这些马匹时也死于这种病毒。在报告疾病后的仅...  相似文献   

15.
据悉尼媒体报道,一个由全球80多个国家的科学家组成的海洋研究小组于9月18日公布了一项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在澳大利亚西北部的大堡礁海域,科学家们发现了上百种新物种。  相似文献   

16.
最近,有三名澳大利亚科学家获取了一批第一手资料,证实了戒烟者的肺可能重新得到恢复——但只能是局部的恢复。这三位科学家借助一架计算机来帮助分析吸烟者的呼吸气管内所发生的细胞结构变化。从他们所得到的全部数据来看,这三位科学家进行了三方面测量——呼吸气管壁的厚度,所出现  相似文献   

17.
一项新研究发现,造成40000年前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巨型袋鼠和其他巨型有袋动物灭绝的罪魁祸首不是气候改变,而是人类。巨型袋鼠是一种长颈食树叶动物,最新考古测年技术检测发现,直到41000年前,这种动物仍然存活于塔斯马尼亚,这一时间比科学家先前的估计晚了许多,而且是在首批人类定居者抵达塔斯马尼亚两千年之后。  相似文献   

18.
如果你稍加注意,就会发现绝大数人用的是右手,只有极少数人是“左撇子”。这一现象是否在动物中存在?动物是否也有“左撇子”? 以前大量的证据表明,黑猩猩、猕猴、凤头鹦鹉、座头鲸甚至蟾蜍喜欢用一侧的上肢、手爪、脚爪或者鳍。最近,科学家还发现一种称之为新喀里多尼亚乌鸦也有这种现象。这种乌鸦分布在澳大利业以东太平洋上的新喀里多尼亚格兰特坦勒岛上。它们非常聪明,会将树枝精心制作成一个带钩的工具,将它从树上切下,然后用它拨拉出藏在树缝中的蜘蛛、昆虫和蟑螂,进行捕食。科学家发现,与人类一样它们也擅长用右侧的肢体…  相似文献   

19.
《大自然探索》2009,(5):5-5
近日,科学家完成了对塔斯马断裂带为期4星期的考察。塔斯马断裂带是地壳中一个深达2000米~4000米的大裂缝。在这次考察中,科学家运用遥控潜水器,在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南部附近的深海里发现了大量新物种,包括珊瑚、海绵等。其中,生活在4006米深海底、身长50厘米的一种海鞘,被科学家称为“怪中怪”。  相似文献   

20.
鳄鱼群内部经常会为了争夺地盘或配偶而互相大打出手,然而它们的伤口却很少感染。最近,科学家终于破解了其中的原冈——美洲鳄的血液能杀死包括最耐药的超级细菌在内的23种菌株,还能杀灭大部分艾滋病毒。科学家相信,在对抗细菌和病毒方面起着关键作用的是缩氨酸(也称肽,即蛋白质的片段)。这类肽在青蛙、蟾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