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你问我答     
《知识就是力量》2012,(6):80-80
问:企鹅的舅为什么不怕冷?答:企鹅的脚之所以不怕冷,是阕为企鹅脚的血管构造比较特殊.动脉和静脉相互缠绕并贯穿组织,这样热的动脉血会与冷的静脉血发生热交换,避免了由于局部温度过低而引起的组织坏死.企鹅是变温动物。这样的组织构造可以保持一定的温度,而这样的温度足够保护它们在冰面上的脚。  相似文献   

2.
从鱼到人     
地球上的生命有太多的故事,而其中最令人难以置信的,却是有关我们如何得到双腿。科学家相信,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条鱼登上了陆地,长出脚,开始走路。这是生命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因为那条鱼正是我们人类的祖先。不过,那条鱼是怎样长出脚的,又为什么要长出脚,却是进化史上最大的谜题之一。一个多世纪以来,哪怕最优秀的科学家也无法回答这个问题。他们倒是有一个向导,他就是进化论的创始人——查尔斯·达尔文。达尔文说过,答案就躺在岩石堆里。在某个地方,一定可以找到某些化石,而这些化石能说明一切。于是,古生物学家走遍了世…  相似文献   

3.
企鹅同其他生活在寒冷地区的鸟类一样,已经适应了寒冷的气候,能够尽可能少地散失热量。但是它们的脚却很难保暖,因为脚上既不长羽毛,也没有脂肪  相似文献   

4.
企鹅同其他生活在寒冷地区的鸟类一样,已经适应了寒冷的气候,能够尽可能少地散失热量.但是它们的脚却很难保暖,因为脚上既不长羽毛,也没有脂肪的防护,而且相对来说面积很大.  相似文献   

5.
虫趣     
武峰 《科学之友》2006,(2):57-57
千足虫在昆虫世界里,多足的现象是比较普遍的。如查要问世界上哪种昆虫脚最多?很多人都会首先想到号称“百脚之虫”的蜈蚣。其实。蜈蚣一般全身只有24个环节,每节长对脚,共生有48只脚。那么,为什么人们将蜈蚣称为“百足虫”呢?它并没有长100只脚呀!在牙买加热带地区,有一种蜈蚣,它的两侧各长着180只脚,共有360只脚。不过,这种“百脚”蜈蚣还不能称为“多脚冠军”。  相似文献   

6.
凡是到达南极的人,最想看到的首先是企鹅。凡是到过南极的人,津津乐道的也往往是企鹅。毫无疑问,企鹅和南极是紧紧连在一起的。因此,每逢人们想到南极,自然而然也就想到了企鹅。 企鹅的传闻 其实,我对企鹅是早有所闻的。还在孩童时期,就听说企鹅们身穿黑色燕尾服,走起路来点头哈腰,摇摇晃晃,大有绅士风度。后来,对企鹅的了解逐渐多了起来,它们还有许多特异功能。例如,它们不仅具有非凡的记忆力和方向感,而且还具有相当准确的时间观念。在南极,一般用以辨别方向的参照物,如太阳、星星和罗盘等几乎都失去了意义,所以,如果把一个人扔在野外而不给他任何仪器,他是很难确定方向的。但是企鹅则不然,即使把它们弄到上千公里之外,它们仍能以最短的路线,准确无误地返回原地。有人还专门观察过企鹅,结果发现,它们每天下海和从大海返回的时间都非常准确,前后差不了几分钟,跟我们上下班差不多。更加有趣的是,据说企鹅有相当稳固的夫妻关系,两口子在别后重逢时,总要一面亲吻一面发出“凯斯、凯斯”的叫声。据此,有人猜测说,英语中的“kiss“大概就是从企鹅那里学来的。这当然是无稽之谈,因为英国人在发现企鹅之前,他们早就kiss了不知有多少年了。 第一次会见 到了南极之...  相似文献   

7.
玩具的启示 1980年,哈佛大学的机器人专家托马斯·麦克马汉着迷上了一种简单的玩具,这种名为威尔逊步行者的东西很像一只企鹅,它能在无动力的情况下用它的两只脚摇摇晃晃地走下一个斜坡.麦克马汉和他的学生西蒙·莫卡研究了这种玩具后提出了一个有关步行原理的新概念,他们说,在下坡的路上,步行的状态一旦产生便可以在不消耗能源的情况下迈开下一步.在他们描绘的模型中,一只脚的运动很像一个钟摆,只要身体尚未倒下或者那只运动的脚尚未碰到障碍物,它就会很自然地摆动下去.  相似文献   

8.
典型案例: 我是一名高中生。近段时间来,我一直被一些生活琐事所困扰,不但牵涉了我很多精力,还左右着我的情绪。比如春雨绵绵,我会不爽:饭菜是否可口,我会计较;同学们的言论,我会在意。我明明知道这些都是一些琐事,理智上想抛却,可是心里却总是惦记着……现在我会因为这些事,经常陷入情绪低落之中,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9.
扬子鳄是与恐龙一样的一种古老动物,因为野生扬子鳄越来越少,国家在皖南设立了扬子鳄繁殖中心,使这个古老的物种得以保护和繁衍。扬子鳄长约2m,其形如龙,面貌丑陋,故产地居民称它为猪婆龙。恐龙灭绝了,而作为恐龙氏族的一个支派——扬子鳄却生存下来,  相似文献   

10.
早期的宇宙实验室不必到极遥远的宇宙中去也能做失重状态下的实验。只要将实验设备从高处落下,这时该实验设备的内部已大致上形成失重状态。开始用这种自由下落方法做失重的材料实验的是美国人,那是在1970年。实验的最初场所是开发土星火箭的美国宇航局的马萨尔宇宙中心。在地面上制造合金,想要制成非常均匀的合金组织是困难的,而用自由下落的方法来制造这种合金,其结果是极为吸引人的。虽然做成了很多实验,但因自由下落的时间太短(约4秒),就改用飞机和小型火箭了。可是其实验时间也不够长,于是想到是否能在实验时间足够长的宇宙飞船中做实验呢? 阿波罗宇宙飞船的材料实验就是由此而来的。那是在宇宙飞船中把不同密度的材料混合而制成复合材料的实验。这个天空实验室(Skylab)到1973  相似文献   

11.
荷兰的生态学家们正在努力找寻荷兰境内丛林中的“幽灵”——野生灰狼.但残酷的现实是,根据官方数据,荷兰现在己没有野生灰狼分布的迹象.但利奥还是希望终有一天能在自己的国家内,重新发现灰狼的踪迹.因为在荷兰的“邻居”德国,灰狼这一野生物种已经开始逐渐恢复,并不断扩散.按照目前的势态发展,这些家伙们穿过国境线进入荷兰应该只是时间上的问题了.  相似文献   

12.
科学家最近宣布,发现了定期来往于南极海域的最古老鲸鱼化石。科学家在南极半岛一个富含化石的沉积层中发现了一根60厘米长的鲸鱼颚骨,与它一起发现的还有巨型企鹅、鲨鱼和大型硬骨鱼的残骸,暗示这些动物全都是这头身长可能达到6米、满嘴长牙的鲸鱼的猎物。  相似文献   

13.
《科学》2006,58(4):F0004-F0004
南极湖泊中沉积千年的海豹毛的企鹅粪,为人类研究极地生态环境提供了新的资料。根据海豹毛数量在深度剖面上所呈现的剧烈活动,可以了解海豹数量在历史不同时期的变动。而过对南极企鹅粪土沉积层的研究分析,找到了过去3000年来南极大陆企鹅数量变动的历史记录,  相似文献   

14.
鱼是怎样长出脚爬到陆地上来的?美国科学家在距今3.66亿年的岩石中发现了属于世界上最早的四足动物的肱骨化石。 专家认为,这一肱骨化石有助于解释长有原始肺的古代鱼类是怎样从鳍上长出早期肢骨,从而向陆地生活迈出尝试性一步的。最早的  相似文献   

15.
《科学之友》2013,(1):13
法国男子贝尔尼·迪·佩拉受到鸵鸟蛋的启发,发明了悬挂式"茧床"。它主要是由重59kg的铝结构构成。用绳索和网罩组装好的"茧床"能承受1t的重量。其内部有一张特制的床垫和羽绒被,最多可容纳一对带小孩的夫妇。该"茧床"的奇妙之处在于,它可通过吊丝悬挂在树木之间,如同蝴蝶破茧成蝶之前的状态,让休息者享受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16.
《知识就是力量》2014,(12):42-45
<正>丝绸之路上频繁的贸易往来留下了很多的"痕迹",这为现代人提供了很多了解丝绸之路的线索。作为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商品之一,工艺精湛的丝绸在很多地域都留下了身影。那么这些为人喜爱的丝织品究竟是如何诞生的呢?种桑中国是丝绸的故乡,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丝绸只为中国所有。根据考古学者的发现推测,在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期,中国便开始了养蚕、缫丝、织绸。众所周知,桑叶是蚕的食物,蚕只有获得充裕的食物才能正常进行吐丝结茧,所以种好桑树是织造出优秀丝绸的基础准备。  相似文献   

17.
《大自然探索》2014,(6):8-8
正对人类而言,"交通堵塞"时的走走停停有时真是令人火冒三丈。但如果你是一只帝企鹅,也许就不会纠结于这个问题了,因为"堵车"或许正是你所需要的。帝企鹅是唯一在南极冰原上越冬的企鹅,它们喜欢相互紧紧地依偎在一起,看上去既热闹非凡,又秩序井然。为了揭秘帝企鹅间的这种"私密合作"关系,德国科学家将微型温度传感器和光传感器安装在帝企鹅的身上,然后记录并分析每一只企鹅的动作。结果发现,当一只企鹅移  相似文献   

18.
在19世纪末,我国就被西方人称赞为“世界的花园”,甚至认为“没有中国的花卉,便不成其为花园”。这些观点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事实为依据。从前,因为我国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状态,于是外国人就利用种种特权从我国收集走许多野生植物标本、果实、种子、苗木,其中自然包括美丽的野生花卉。  相似文献   

19.
近日,科学家们在新西兰海域7 000 m深的海底发现了一种新的甲壳类动物.这种动物属于片脚类,被戏称为“超级大个子”,因为一般常见的片脚类生物体长不过2~3cm.但是,这种在科马德克海沟发现的物种的个头,却比其他同类大10倍以上,其中最大的一只体长竟然达到34 cm.  相似文献   

20.
刘旭东 《科学之友》2005,(11):50-50
这些森林中的野生大猩猩和黑猩猩正在丧失栖息地——甚至生命。只需再过50年,它们就可能在非洲绝迹。克雷格·斯坦福蹑手蹑脚地在一片森林中向前走,试图尽可能不发出声响。突然,啪啦一声,他的脚踩到了一根干树枝,与他同行的10多只黑猩猩都扭头注视着他。这群黑猩猩正在自己的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