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武夷科学》2014,(0)
班氏跳小蜂Aenasius bambawalei Hayat是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的重要寄生蜂。本文研究了在不同蜂蚧比条件下,班氏跳小蜂对扶桑绵粉蚧的寄生效能,并组建扶桑绵粉蚧自然种群生命表,采用种群趋势指数(I)、干扰作用控制指数(IIPC)和排除作用控制指数(EIPC),分析班氏跳小蜂对扶桑绵粉蚧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当蜂蚧比为2:50时,班氏跳小蜂寄生率最高,达92%;而班氏跳小蜂密度过高或过低均会导致寄生率下降。采用I分析,与对照区相比,放蜂区扶桑绵粉蚧第2、3代的种群趋势指数明显下降;采用IIPC分析,不同放蜂区扶桑绵粉蚧第2、3代自然种群增长的数量最低,分别下降到对照区的24.31%和12.82%,最高分别为34.79%和30.67%;采用EIPC分析,不同放蜂区班氏跳小蜂寄生的EIPC均大于捕食及其它因子,说明"寄生蜂寄生"是控制扶桑绵粉蚧种群动态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番茄、芝麻、黄秋葵、空心菜、南瓜等5种寄主植物对扶桑绵粉蚧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扶桑绵粉蚧在番茄上若虫历期最长,在芝麻上最短;在黄秋葵和南瓜上发育的成虫寿命显著长于在芝麻、番茄和空心菜上的成虫;在芝麻、空心菜和黄秋葵上存活率较高,而在番茄和南瓜上的存活率较低;雌成虫在空心菜上的平均产卵量最高(648.50粒),是在番茄上的平均产卵量(95.42粒)的近7倍. 相似文献
3.
记述了采自内蒙古锡林浩特的中国跳小蜂科1新纪录种——蚤状杜丝跳小蜂Dusmetia pulex(Ruschka, 1923).提供了新纪录种成虫的形态特征图及该属中国已知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4.
《攀枝花学院学报》2016,(5):14-17
比较6种生物农药对扶桑棉粉蚧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施药5d后和10d后,阿维矿物油(Abamectin and Mineral oil)、阿维菌素乳油(Abamectin EC)、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3种生物农药的防效分别为93.5%、90.1%、85.6%和97.8%、84.8%、91.4%,其中阿维矿物油和阿维菌素乳油表现出良好的速效性,而阿维矿物油和苏云金杆菌具有良好的持效性。苦参碱(Matrine)、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Heliothis armigera Nuleopolyhedrovirus,Ha NPV)、印楝素(Azadirachtin)防治的防效、速效性和持效性都相对较差。在防治应用中,建议推荐阿维矿物油、阿维菌素乳油、苏云金杆菌3种生物农药,同时在实际防治过程中,应注意针对不同的虫态适当调整用药浓度和施药次数,以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5.
记述跳小蜂科阔柄跳小蜂属一新种,即雕纹阔柄跳小蜂Metaphycus striatus,sp.nov..标本采自云南省宾川县.寄主为橘副珠蜡蚧Parasaissetia citricola(Kuwana). 相似文献
6.
湿地松粉蚧自然种群动态与环境因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松粉蚧Oracellaacuta是一种新入侵森林害虫。在广东,每年有4~5代,以4代为主。种群增长指数越冬代最大,Iδ=5 16,第3代次之,Iδ=1 67,第1、2代较低,分别为0 98和0 74。每年5-7月自然种群密度最大,8月中下旬后,种群密度大幅度下降,9、10月密度最低,11、12月密度逐渐回升。温度、降雨和针叶营养成份N、K质量分数对自然种群密度变动有明显的影响。在22~28 5℃范围内,雌虫平均寿命、存活率、产卵率和中、高龄若虫的存活率都随温度增加而下降,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 9590,-0 9920,-0 9660,-0 9970,-0 9980(P0 05=0 9500,P0 01=0 9900)。连续降雨24h雨量20mm以上,能大幅度降低中、低龄若虫的存活量,降雨前后中低龄若虫数量变化极显著(F值为8 92,P<0 01)。但对已固定的雌成虫和高龄若虫影响不明显。种群密度大小与针叶中N、K质量分数成正相关,与N质量分数的相关极显著,平均每梢雌虫密度为23~137头时,r=0 8630(P0 01=0 8343),平均每梢雌虫2~45头时,r=0 9620。受害松针中N、K质量分数和未受害松针中的N、K质量分数的差异也极为显著,t检验,N的t值为3 6978(P0 05=2 776),K的t值为3 2407。温度、降雨和针叶养分(N)的变化综合作用,对湿地松粉蚧雌虫平均寿命、存活率、产卵率和若虫的存活率有极明显影响,是造 相似文献
7.
圆斑弯叶毛瓢虫对湿地松粉蚧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圆斑弯叶毛瓢虫是湿地松粉蚧的本地捕食性天敌 ,本论文通过林间散放圆斑弯叶毛瓢虫评价其对湿地松粉蚧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 ,通过散放瓢虫的成虫和幼虫 ,增加林间瓢虫的数量 ,能较好地抑制湿地松粉蚧的增长。散放瓢虫 5 0多天后 ,在散放成虫区 ,湿地松粉蚧的对照存活率达 0 .2 8,即控制效果为 72 % ;在散放瓢虫幼虫区 ,粉蚧的对照存活率为 0 .10 ,即控制效果达 90 %。从持续作用和控制效果比较 ,散放幼虫较好 ,且以瓢虫幼虫与粉蚧雌成虫益害比为 2 :5时对湿地松粉蚧的控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