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提取茶多酚后的废茶渣中富含茶蛋白和茶纤维,研究通过室内高温固态发酵废茶渣,旨在从中筛选废茶渣发酵微生物,并进行鉴定和相关生物学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共筛选到废茶渣发酵微生物4株,C-1,C-2,C-3,C-4,经DNA提取,ITS扩增测序,NCBI数据库比对,4株菌株分别属于米曲霉,烟曲霉,镰刀菌,毛霉菌。生长曲线实验表明:毛霉菌在含有茶渣滤液的PDA平板上生长最快。  相似文献   

2.
以西双版纳传统腌制品为研究对象,采用MRS培养基对菌株进行分离和纯化,并通过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鉴定.通过溶钙圈法和EDTA滴定法筛选出产乳酸能力强的菌株,并对该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筛选试验从腌制品中筛选得到一株高产乳酸的菌株XSBN-4,经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该菌株最适生长条件为36℃,并且葡萄糖和CaCO3的添加量应分别低150、20 g/L.产乳酸最佳发酵条件pH为5.5,发酵温度42℃,发酵时间51 h,乳酸浓度为(84.51±1.33)g/L,产率为(4.51±0.06)g/L/h,残糖量为(0.83±0.03)%,糖酸转化率为(84.51±1.33)%.菌株XSBN-4具有较强产乳酸能力,可作为乳酸发酵的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3.
从湛江湖光岩世界地质公园的火山岩石中分离到一株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菌株,命名为菌株HGY25,该菌株对多种食品致病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指标测定、16S rDNA碱基序列测定和同源性分析,鉴定该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对菌株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其生长的最适pH值为7.0,最适生长温度为37℃。  相似文献   

4.
石油降解菌株的筛选、初步鉴定及其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含油污水中分离得到5株能高效降解石油的微生物菌株(P1、P2、P3、P4、P5). 根据形态学观察和生理生化实验对菌株进行鉴定,P1为节杆菌属(Arthrobacter sp.),P2为邻单胞菌属(Plesiomonas sp.),P3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P4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P5为黄单胞菌属(Xanthomonas sp.). 对这5株菌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P1、P2、P3、P4、P5在水样pH分别为9、7、8、8、8时,出现最大降解率,在10 g/L原油培养基中培养7 d分别能降解50.20%、55.59%、61.90%、55.66%和55.95%的原油. 接种量、盐度、通氧量、温度、油质量浓度、营养盐对石油的降解率有较大的影响. 通过对残油组分的GC-MS分析,确定各菌对C7~C17的直链烃有较好的降解效果.  相似文献   

5.
应用传统微生物分类方法和现代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对一株酒精发酵菌株K6的分类进行鉴定,并对3种不同原料发酵检验其产酒精的效果。K6生物学及生理生化特性与假丝酵母属(Candida)类似,与酵母属的同源性达98%,比对的E值最小,分值最高,发育关系非常接近,初步鉴定K6为假丝酵母属。K6在木薯淀粉为原料的酒精发酵时,缩短发...  相似文献   

6.
从pH 5.0的酸性土壤中筛选出一株木聚糖酶高产菌株A4,菌体固态发酵产酶条件优化表明,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为:麸皮37.79%,玉米芯9.10%,NH4NO3 0.51%,MnSO4 1.60%,水50%,接种量2.0%,最适发酵温度28~32 ℃,发酵培养48~52 h,木聚糖酶活力最高达到750 U/g(碳源).该菌株所产木聚糖酶的最适pH为4.8,比野生黑曲霉的pH值低.通过生长形态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相结合的鉴定该菌株为黄曲霉.  相似文献   

7.
采用酪蛋白平板法,从纳豆激酶胶囊、纳豆及多种发酵食品中筛选出了146株产溶栓酶菌株;然后利用纤维蛋白平板法比较发酵后溶栓酶活力,并从初筛菌株中筛选出1株溶栓酶活达1 637.6 IU/mL的高产菌株HT8;依据菌种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在此基础上,对此高效溶栓菌株的液体培养条件进行了单因素初步实验,方差分析后设计正交试验L18(37),通过软件SPSS分析确定该菌最佳发酵条件为初始pH值8.0、温度40 ℃、培养体积90 mL(容量为500 mL的三角瓶装90 mL的培养液)、0.5%牛肉膏和2%大豆蛋白胨;优化后的相对酶活力达1 804.08 IU/mL.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发纳豆等保健食品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抗汞菌株的筛选、鉴定及其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环境中的汞污染量日益增加,严重影响人类生活质量,并威胁到人类健康,如何清除环境中的汞污染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热点与难题.从长期汞污染地区分离到一株菌株(YH16),其表现了对氯化汞极高的抗性(达到120 mg/L),通过16S rDNA鉴定为溶解肠杆菌,命名为Enterobacter dissolvens sp.YH16.研究发现,该菌株有较宽的生长温度(25~45℃)和pH范围(7~9.5),其中生长的最适温度为30℃,最佳pH值为8.0,在最适条件下能稳定处理培养基中的汞,24 h去汞效率达70%以上.该菌株在解决因无机汞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采用愈创木酚显色法筛得一株产漆酶周期较短的丝状真菌.通过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序列分析,鉴定其为棘孢木霉(Trichodermaasperellum),并对所获菌株进行了发酵条件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获得该菌的最佳发酵条件为:蔗糖25 g/L、麸皮汁80 g/L、酒石酸铵10 g/L 和豆粕18 g/L,KH2 PO42, MgSO4?7H2 O 0.6,CaCl2?2H2 O 0.8,Cu2+0.25(1 mM),pH 5.5~6.5,其漆酶最高酶活水平为571.32 U/L.  相似文献   

10.
以鸭脯肉作为原料,以感官评分和pH值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菌株及发酵条件。结果表明,最佳条件为红曲霉菌和酿酒酵母菌的质量配比1:1、接种量0.06%、发酵时间8 h、发酵温度28℃。通过质构分析可知,鸭肉发酵产品比未发酵产品具有硬度低、胶着性高,咀嚼性稍高,黏性高、弹性低等特点,口感品质更好。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古树茶在可控的温度、湿度条件下的发酵,通过考察发酵前后咖啡因、茶多糖、果胶等化学成分的变化,探讨可控条件下规范化、标准化的茶叶发酵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2.
产聚羟基烷酸的菌株分离及初步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今后构建产PHA的重组大肠杆菌提供PHA合成基因,从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武汉石油化工厂的气浮池附近长期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中,经细菌的富集及分离纯化,筛选出两个产PHA的菌株。通过菌株的个体形态观察,发现这两株菌是可以在细胞中间产生不膨胀的椭圆形芽孢的革兰氏阳性杆菌,且相互成链,这与伯杰氏手册中对蜡状芽孢杆菌的描述相似,另外对这两株菌的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的研究,也表明这两株菌符合蜡状芽孢杆菌的特性,故初步鉴定这两株菌为蜡状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13.
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和特征基理论,对茶叶主要组分与茶叶发酵度的联系进行了研究.采集茶叶的主要内含组分的中红外光谱图,建立茶叶单质光谱特征基.通过改变建基的单质种类,根据不同发酵程度茶叶的分布情况,并对比分析得出4种儿茶素和3种氧化物是影响重度发酵茶发酵程度的主要因素,叶绿素是中度发酵茶和轻度发酵茶发酵程度不同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微生物批式流加发酵生产1,3-丙二醇是一种重要的生产方式,但是目前研究只考虑了细胞外5种物质浓度的变化,没有考虑代谢机理、细胞内物质浓度的变化及重要的中间产物。本文将细胞内甘油、3-羟基丙醛和1,3-丙二醇三种物质的浓度变化考虑在内,假设甘油跨膜运输情形为主动运输和被动扩散,1,3-丙二醇的跨膜运输情形为主动运输和被动扩散,建立了微生物批式流加发酵动力系统。以实验值与计算值的误差平方和作为性能指标建立参数辨识模型,并用改进的粒子群算法求解模型中参数。结果表明,改进后模型平均相对误差比现有文献略有降低,说明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以板栗-银杏-茶(CGT)、板栗-茶(CT)、纯茶(T)种植模式下的茶树为研究对象,测定了茶树光合特性、茶芽性状及茶叶化学成分,分析了影响茶芽性状和化学成分的主要光合因子。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内茶树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均呈单峰型。与T模式相比,GCT、CT模式内茶树净光合速率、茶芽长、茶芽密度、百芽质量及产量均有所下降,但茶叶水浸出物、咖啡因、氨基酸含量增加,仅茶多酚含量降低,可见茶园间种银杏或板栗有利于提高茶叶品质。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光合因子中对茶芽性状及茶叶化学成分影响最大的是蒸腾速率,其次是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最小的是气孔导度。  相似文献   

16.
一株降解芘的苍白杆菌的分离、鉴定及性能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富集培养的方法从北京焦化厂多环芳烃(PAHs)污染土壤中筛选到一株高效降解芘的微生物,命名为PW,分子生物学等手段鉴定此菌株属于苍白杆菌属(Ochrobactrum sp.)。经一次性大剂量方法对此菌株进行驯化后,考察了摇瓶条件下环境因素对此菌株降解芘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驯化培养使得菌株5d内对0.5mmol/L芘的降解率由62.3%提高到92.7%。此外,该菌株的环境耐受性好,在环境温度为20~40℃下该菌株对芘均具有一定的降解能力,30℃培养时降解效果最好;在pH为5~10的培养基中,PW对芘的降解率均在45%以上;当盐度小于3%时,此菌株对芘降解率在60%以上;同时菌株PW还可耐受一定浓度的重金属。  相似文献   

17.
普洱茶中茶多酚和茶多糖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普洱茶为材料、水为提取溶剂,通过正交设计考察了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溶剂用量、浸提次数4个因素对其所含茶多酚和茶多糖提取得率的影响,优化茶多酚和茶多糖综合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浸提温度80℃,浸提时间1 h,溶剂用量(固液比)1∶10,浸提次数1次.在优化的提取工艺条件下,提取物干物质得率为20.65%,其中茶多酚含量为30.47%,茶多糖含量为57.26%,且该提取物作用于高脂饮食小鼠降脂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果胶高效降解菌株,结合HC比值(透明圈H与菌落直径C的比值)和果胶酶活力测定,从桔子园土壤和腐烂的水果等处筛选得到1株产果胶酶活力较强的菌株M3,结合菌株形态特征观察和ITS rD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该菌株为聚多曲霉(Aspergillus sydowii).经发酵产酶试验可知,该菌株的最适发酵产酶条件为培养温度30℃,初始pH4.5,接种量(体积分数)7%,培养时间4 d.在该条件下发酵,果胶酶活力可达42.01 U.mL-1.  相似文献   

19.
为了建立一种滇产绿茶、红茶及普洱熟茶的红外光谱鉴定方法,通过采集三类茶的红外光谱及二维相关红外光谱并进行三级红外光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结合二阶导数红外光谱及二维相关红外光谱)解析.红外光谱对比分析表明:1 644、1 517、1 451、1 237及1 040 cm-1是三类茶的共有特征峰,它们的吸收强度从绿茶、红茶到普洱熟茶依次减弱;二阶导数谱中,三类茶间的吸收峰位置、强度差异更加明显;与草酸钙的二阶导数谱对比分析发现,三类茶的草酸钙相对含量为:绿茶<红茶<普洱熟茶.二维相关红外光谱显示了三类茶的最强自动峰分别为1 635、1 563及1 639 cm-1,通过三级红外光谱分析可实现三类滇产茶的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