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根据近10年来对北京地区蜡梅(Chimonanthus praecox)的物候观测,探讨了早花蜡梅的花期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并对北京地区蜡梅的栽培与配置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对杭州地区的蜡梅(Chimonanthus praecox Link)品种进行了全面调查,根据花部形态进行了分类研究。结果发现,杭州地区目前栽培的蜡梅品种有65个。按照内被片紫纹的多少分为3个品种群,分别为乔种品种群(Ch. praecox Intermedius Group)、素心品种群(Ch. praecox Concolor Group)和红心品种群(Ch. praecox Patens Group),同时编制杭州蜡梅品种检索表。此外,分析了蜡梅在杭州园林中的应用形式,提出在当今杭州城市绿化建设中,应多选用优良品种,充分发挥蜡梅的植物造景功能和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3.
油用牡丹在贵州不同生态条件下的引种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油用牡丹"紫斑和凤丹"两个品种为研究对象,通过对2种油用牡丹品种类群在贵州贵阳、安顺、盘县和黎平四个地区不同生态条件下物候期的系统调查。结果发现,不同品种在同一生态条件下,或同一品种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物候期都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不同品种蜡梅花挥发油的成分及抗氧化活性。采用气质联用和多种模式识别方法,对不同品种蜡梅的挥发油进行了成分分析和分类结果可视化。共鉴定出62种化学成分,并筛选出22种造成不同种类挥发油差异的主要物质。此外,进行了新旧品种之间的对比,筛选出新品种中含量较高的活性物质(-)-反式石竹烯。抗氧化实验表明蜡梅挥发油可作为天然抗氧化剂,且新品种挥发油的抗氧化性在多种体系中显著优于其他品种,说明该品种具有较高的培育价值。  相似文献   

5.
蜡梅品种的数量分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将数量分类方法应用于蜡梅品种的分类,选取14个形态性状,对45个蜡梅品种进行数量分类研究.结果表明,中被片长度和内被片紫纹是蜡梅品种分类的两个重要性状,笔者提出应以内被片紫纹作为划分品种群的标准.  相似文献   

6.
以北京地区的50个常用月季品种为试验对象,研究了品种不同时间、地域间抗病性差异,分析不同月季品种影响月季黑斑病抗性的因素和黑斑病病症变化过程,进行了抗黑斑病的月季品种筛选.结果表明:月季黑斑病发病与气候有关,年度、月度发病率与降水量呈正相关,5个不同抗性品种随生长情况表现出不同的适应性状表现.  相似文献   

7.
蜡梅品种花粉粒扫描电镜特征的分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扫描电镜对蜡梅3个品种群共21个品种的花粉粒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和比较,对观测结果进行了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蜡梅花粉粒为中等大小,近扁球形至圆球形;蜡梅花粉外壁纹饰可分为蠕虫状和拟蠕虫状两个类型;蜡梅品种间花粉形态比较类似,但在纹饰细微特征、花粉粒大小、萌发沟长宽度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可作为区分品种的辅助依据;花粉形态聚类分析结果与传统形态分类结果存在差异,花粉形态与内被片和中被片颜色并无直接关联。  相似文献   

8.
蜡梅品种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6个多态性稳定的引物,对38个蜡梅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RAPD分析.共扩增出154条DNA片段,其中,多态性DNA带98条,占总扩增片段的63.6%.应用Popgene32软件进行Nei相似性系数和遗传距离计算,并利用UPGMA法构建聚类树状图,把供试的38个蜡梅品种分为7个大类,聚类结果与形态分类结果基本一致.结果表明,RAPD标记可用于蜡梅品种鉴定和亲缘关系探讨.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武汉地区蜡梅(Chimonanthus praecox)品种资源近2 a的调查,初步摸清了武汉地区蜡梅品种的分布情况,共确定蜡梅品种89个,包括素心品种(Ch.praecox Concolor Group)13个,乔种品种(Ch.praecox Intermedius Group)39个,红心品种(Ch.praecox Patens Group)37个;并根据花径、花型、花色、花被片数目等性状筛选出性状优良、观赏价值高的品种9个,分别为金缕罗裙‘Jinlv Luoqun’、素未央‘Suweiyang’、日落金钟‘Riluo Jinzhong’、胭脂玉颜‘Yanzhi Yuyan’、多被金莲‘Duobei Jinlian’、齿被玉盘‘Chibei Yupan’、霞帔‘Xiapi’、狗牙花‘Gouyahua’、犹抱琵琶‘Youbao Pipa’。  相似文献   

10.
也许是天地造化,荆巴山系的这一隅,活脱脱就是一个花的天地。春夏之交,杜鹃争妍,热烈向上;夏秋时节,野芳簇簇,千姿百态;冬残春晓,漫山遍野梅花怒放,冰莹玉洁,暗香浮动……。这便是湖北省保康县野生蜡梅自然保护区,也是迄今世界上唯一大片生存蜡梅的地方。蜡梅与腊梅是不同的种,分属于两个不同的科。早在公元1186年,诗人范成大所著的《梅谱》即给二者在分类学上作了区别:“蜡梅并非梅类,以其花与梅同时,香又相近,色酷似蜜脾,故名蜡梅。”保康蜡梅是第四纪古冰川遗留的野生植物群落,可称是一座巨大的“生物基因库”。这里生长着馨口、檀香、黄白、红心、紫蕊等珍贵的蜡梅品种印多万株,总面积达6万多亩,为  相似文献   

11.
北碚静观腊梅应用价值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足北碚静观腊梅资源本底,对其区位及规模、药用价值、客源市场、品牌效益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静观腊梅在品种珍稀度、资源富集度、综合价值方面都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今后对腊梅资源的利用应注重综合开发,形成产业链条.  相似文献   

12.
在模糊超体积生态位理论的基础上,根据样地调查所获得的基本数据,研究了湘西北蜡梅群落中8个物种的生态位.结果表明,生态位宽度从大到小依次为:蜡梅(0.8479)、香叶树(0.5833)、八角枫(0.5761)、黄连木(0.5000)、崖花海桐(0.4500)、鸡仔木(0.4205)、珊瑚朴(0.3135)和樱桃(0.3056),与Simpson指数和Shannow-Wiener公式的结论相同;蜡梅生态位在其他物种的生态位的重叠值都很大,最小的为0.8382,说明其他物种对资源利用受到蜡梅的激烈竞争;其他物种生态位在蜡梅生态位的重叠值都比较小,最大的为0.6278,说明蜡梅对资源利用受到其他物种的竞争并不十分激烈,因而蜡梅是湘西北蜡梅群落中的优势物种.  相似文献   

13.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SPME)吸附采集鄢陵腊梅花的香气成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鉴定,以GC-MS总离子流色谱峰的峰面积归一化定量分析鄢陵腊梅花的香气成分,鉴定出含有芳樟醇、乙酸苄酯、吲哚、苯甲醇、反乙位罗勒烯、壬醛、丁香酚、桂醇和甲琥胺等60种挥发性物质.结果表明,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法是一种简单、可靠、适用于鲜花香气成分分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柳州市色叶植物引种栽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柳州市羊角山苗圃开展14种色叶植物的引种栽培试验,观察测定14种色叶植物在柳州的物候、生长量、无性繁殖和品种适应性,筛选出11种在柳州市有发展潜力和推广应用价值的色叶植物。  相似文献   

15.
 在PDA平板培养条件下,研究了镉、铅及其复合污染对田头菇菌丝体生长的影响以及田头菇菌丝体对生长基质中镉、铅的生物富集作用。 结果表明,在试验设置质量浓度范围内,菌丝生长势、菌落直径和菌丝体干质量等均随着重金属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减弱(小)或降低。田头菇菌丝体对Cd、Pb均具有生物富集作用,并且随着重金属质量浓度的增大菌丝体中重金属质量分数逐渐增大,初步认为Cd、Pb复合污染促进了菌丝体对Pb的吸收而抑制了对Cd的吸收。  相似文献   

16.
北京什刹海地区的物候季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北京什刹海地区13年的物候观测资料,采用植物物候期频率分布型法进行物候季节划分.结果表明,什刹海地区四季的分配具有春、秋短,冬、夏长的特点,可进一步划分为12个季段,各个季段到来的植物物候现象指示明显,季段的季相特征显著,反映了什刹海地区季节变化的时序之美.  相似文献   

17.
利用1980—2012年南京市近80种常见木本植物花期物候资料,分析了南京市主要木本植物始花、盛花、末花及花期演变规律。结果发现:①对南京市常见植物花序进行分析,开花最早的植物有迎春、绿萼梅、杏梅等,多年平均开花日在3月1日,开花最晚的植物蜡梅平均开花日期为12月20日,而桂花和栾树分别在9月28日和8月27日左右始开花; 忍冬科接骨木、虎耳草科阴绣球、茜草科水杨梅等花期最长,达30 d以上; ② 近30年来南京市木本植物始花和末花发生时间总体上有提前的趋势,具体表现为花期大约每10 a提前5 d左右,而南京椴更是每10 a提前8 d,且近10年来花期提前趋势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8.
伯乐树生长发育节律与物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娟  刘仁林  廖为明 《江西科学》2008,26(4):552-555
本文对伯乐树进行了定位物候观测,详细研究了它的生长发育规律和物候特征,结果表明:伯乐树的芽有两种类型;伯乐树的生长、发育节律与其生物学、生态学习性有着密切的联系;根据这些规律,提出了扩大伯乐树种群数量的方法有两个途径和相应的技术。这些技术方法将为进一步开展伯乐树的保育和扩大种群数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