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伐剩余物活植被对尾巨桉萌芽更新的影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伐根覆盖与不覆盖试验研究表明,伐根覆盖对尾巨桉萌芽条生长没有影响,但对萌芽力有极大的影响。伐根覆盖处理的萌芽率仅69.4%,6个月时保存率仅60%左右,而不覆盖的萌芽率和保存率可高达90%以上。覆盖与不覆盖间的伐根萌芽条数、桩均条数及萌芽率等萌芽力指标均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因此,伐后萌生前的林地清理以采用伐根不覆盖为宜,即伐后不炼山并将伐根周围40cm~50cm范围内的采伐剩余物及杂草清理干净,这样做不但可以提高萌芽更新效果,同时又省工、省钱。  相似文献   

2.
巨尾桉萌芽更新不同密度处理对林分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每个伐根保留萌芽条1株,2株和3株的方式进行巨尾按萌芽更新试验,以探讨不同留萌方式对林分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4年生巨尾按萌芽林的胸径生长量(cm)序列为留萌1株(11.03)〉留萌2株(9.26)〉留萌3株(7.82),差异极显著;3种留萌方式的树高生长量差异不显著,但提高留萌密度有利于萌芽林枝下高和高径此的增加;林分蓄积量以留萌2株(121.584m3·hm^-2)的最高,分别比留萌1株和留萌3株的高37.59%和1.99%,适当增加留萌密度对于提高短周期按树萌茅林的蓄积量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3.
文章阐述了树木萌蘖更新技术应用的原理。对如何进行杨树伐根控制萌蘖更新等技术作了介绍。对比分析了农田防护林杨树伐根萌蘖更新的效益。  相似文献   

4.
本文作者紧密结合多年林业工作实践和本地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实际,阐述了生态建设中农田防护林杨树伐根控制萌蘖更新技术,对当前开展的新农村建设乃至和谐社会建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不同轮伐期巨尾桉人工林的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不同轮伐期对人工林经济效益的影响,为从经济视角科学确定人工林的合理轮伐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短(7a)、中(13a)、长(21a)轮伐期的南亚热带巨尾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轮伐期巨尾桉人工林的蓄积量(Stand volume,SV)、营林成本、净现值(Net present value,NPV)和内部收益率(Internal rate of return,IRR)进行分析,揭示不同轮伐期对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随着轮伐期的延长,巨尾桉人工林的蓄积量持续增长,7a、13a、21a轮伐期的蓄积量分别为144.95m~3/hm~2、346.97m~3/hm~2、553.69m~3/hm~2。随着轮伐期的延长,巨尾桉人工林净现值不断增加,在12a时达到最高值(30 297.61元/hm~2),之后逐渐降低,7a、21a轮伐期的净现值分别为17 239.86元/hm~2、22 008.59元/hm~2。内部收益率在13a开始趋近峰值(53.32%),明显高于7a时的39.29%。【结论】在南亚热带,巨尾桉人工林的轮伐期确定在13a左右较为适宜,既可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又可大幅提升蓄积量。  相似文献   

6.
本文作者紧密结合多年林业工作实践和本地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实际,阐述了生态建设中农田防护林杨树伐根控制萌蘖更新技术,对当前开展的新农村建设乃至和谐社会建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深入探讨不同轮伐期对巨尾桉人工林碳固存的影响,为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视角确定合理轮伐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轮伐期为短(7a)、中(13a)和长周期(21a)的巨尾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轮伐期桉树林分生物量、碳固存、年平均固碳量的分析,揭示不同轮伐期对桉树林分碳固存的影响。【结果】巨尾桉人工林的生物量碳随着轮伐期的延长而逐渐增加,由7a轮伐期的(75.81±5.12)t·C/hm~2增至13a轮伐期的(180.11±19.97)t·C/hm~2以及21a轮伐期的(192.08±16.50)t·C/hm~2,方差分析表明,13a和21a轮伐期的总生物量碳显著高于7a轮伐期,而13a和21a轮伐期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巨尾桉人工林土壤有机碳随轮伐期延长而显著降低,由7a轮伐期的(89.99±0.35)t·C/hm~2、13a轮伐期的(85.42±0.76)t·C/hm~2下降到21a轮伐期的(74.64±0.24)t·C/hm~2。7~13a仍是巨尾桉人工林固碳能力迅速增长期,年平均总生物量碳由7a时的10.78t·C/(hm~2·a)迅速提高到13a的19.54t·C/(hm~2·a),增长81%;21a时巨尾桉人工林进入固碳能力下降期,年平均总生物量碳降至3.78t·C/(hm~2·a),固碳能力只是13a的19.34%。【结论】在南亚热带,巨尾桉人工林的最佳轮伐期确定在13a左右较为适宜,这与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一致。  相似文献   

8.
应用相对生长法和样方收获法对萌芽更新和植苗更新尾巨桉人工林生物量及生产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相同密度条件下,植苗更新尾巨桉人工林生物量高于萌芽更新人工林;当密度为1097株/hm2时,植苗更新和萌芽更新尾巨桉人工林的生物量分别为79.193 t/hm2和68.682 t/hm2,年平均净生产量分别为23.998 t/hm2和21.463 t/hm2.植苗更新和萌芽更新人工林群落净生产量排序由高到低依次为:乔木层、枯枝落叶层、灌木层、草本层.萌芽更新尾巨桉人工林生物量随保留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不同更新模式尾巨桉林分干材、干皮、枝、叶、根系的生物量分别占总生物量的60.50%~60.86%、5.62%~5.89%、10.88%~11.23%、4.11%~4.54%和18.1%~18.27%.林分生物量分配的大小排序为:干材、根系、枝、干皮、叶.  相似文献   

9.
陈明华 《武夷科学》2008,24(1):82-88
根据试验区内尾巨桉林分的调查资料及适宜产区的平均生长水平,采用林分总体生长量模型,分别拟合试验区和适宜产区内尾巨桉的胸径、树高的单分子生长方程及林分蓄积的理查兹生长方程。  相似文献   

10.
根据试验区内尾巨桉林分的调查资料及适宜产区的平均生长水平,采用林分总体生长量模型,分别拟合试验区和适宜产区内尾巨桉的胸径、树高的单分子生长方程及林分蓄积的理查兹生长方程。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6种林分密度和2种林分起源下1~7 a生巨尾桉(Eucalyptus grandis×E.urophylla)人工林的林分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每hm2蓄积量的总生长量、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探索一定密度范围内巨尾桉的最适林分密度和起源方式,揭示林分密度和起源对林木生长和生产力的交互影响特征,为提高巨尾桉人工林培养质量和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1)随着林龄的增加,平均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的增长幅度逐渐减小,而每hm2蓄积量增幅在造林后期有所提高,4 a时达到数量成熟;2)各林龄下,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平均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总生长量减小,超过2 a时林分密度1 050株/hm2的总生长量显著(P<0.05)高于其他林分密度,每hm2蓄积量则在1 800株/hm2下显著高于其他林分密度;3)植苗林的生长和生产力显著高于萌芽林,1 050和1 650株/hm2适合植苗林的树高、胸径生长和单株材积积累,1 800株/hm2...  相似文献   

12.
对饱水状态下的尾巨桉木材气体渗透性进行了测量,并在不同干燥条件下进行了尾巨桉板材的干燥试验,观察其皱缩规律,探讨尾巨桉木材的渗透性对其干燥过程中皱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尾巨桉木材的边心材交界处靠心材部位极易产生皱缩,尾巨桉木材边材的渗透性较大而心材的渗透性较小,当由边材向心材过渡过程中渗透性由大明显变小。当相对湿度一定时,温度越高皱缩深度越大;当温度一定时,相对湿度越低皱缩深度越大。心材部位渗透性差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管孔内含有大量侵填体及导管间纹孔呈附物型的缘故。木材干燥过程的皱缩主要是由于木材内部产生的压应力,以及木材渗透性较小而产生较大的毛细管张力和水蒸气分压力差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ucalyptus grandis对广金钱草Desmodium styracifolium(Osb.)Merr.药材化学成分的影响,探索尾巨桉-广金钱草复合经营模式的可行性。【方法】在试验田中,以不同类型和重量的尾巨桉落叶铺盖在土壤上并种植广金钱草,同时另在尾巨桉人工林中直接套种广金钱草,待药材成熟后统计其产量,并利用HPLC指纹图谱法及含量测定法检测其化学成分变化。【结果】广金钱草在尾巨桉林下种植时,产量稍有下降,但药材指纹图谱与正常种植无显著差异。【结论】广金钱草可以套种在尾巨桉人工林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科学、可持续地经营桉树(Eucalyptus)人工林以及评价桉树人工林在区域碳循环中的地位、作用和生态效益提供有效的依据。【方法】采用平均标准木法和收获法对南宁七坡林场的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及其林下植被的生物量进行调查。【结果】在尾巨桉人工林中,各层次生物量呈现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其中尾巨桉生物量最大,处于主导地位;尾巨桉各器官生物量的大小顺序为树干(64.38%)〉根(24.29%)〉树皮(5.97%)〉老枝(2.25%)〉嫩枝(1.56%)〉老叶(1.32%)〉嫩叶(0.20%)。【结论】尾巨桉的生物量主要集中在树干上,叶的生物量最少。  相似文献   

15.
<正>试验研究了Ⅰ-69杨采伐后母桩的萌发特性、不同因子对母桩萌发的影响及萌条的生长特点。结果表明,在胸径为8~20cm时采伐的母树根桩都有较强的萌条力,但母桩树皮厚度大于0.06cm时,萌条力有下降趋势;地下萌条具有较强的生长优势,因而除萌时应尽量保留;萌条的速生期在7月至9月中旬,成单峰增长形式;从培育材种的目标来看,除萌时以保留两根优势萌条为宜。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尾巨桉DH3229组培苗木施用原料来源不同的腐殖酸肥料,对比分析不施肥方式(施常规复合肥、桉专用肥、桉专用肥+泥炭腐殖酸、桉专用肥+风化褐煤腐殖酸肥)下桉树苗木生长及抗性生理特性差异.结果表明:施肥能明显促进尾巨桉DH3229苗木苗高、地径生长及干物质积累.其中,施桉专用肥+泥炭腐殖酸对苗高的促生效果比施桉专用肥+风化褐煤腐殖酸高2.03%,但二者均低于施桉专用肥处理;施肥处理极显著提高了尾巨桉地径生长,地径及其增长量均为对照的2倍以上,但添加腐殖酸与否对桉树地径生长的促进效果无明显差异;腐殖酸极大地促进了根的生物量累积,桉专用肥中添加泥炭和风化褐煤腐殖酸后,根生物量分别提高了8.5%和40.92%;施肥能明显提高或降低尾巨桉苗木叶片酶的活性,其中,施桉专用肥+泥炭腐殖酸对提高植株叶片的抗性生理能力比施桉专用肥+风化褐煤腐殖酸好.  相似文献   

17.
杨辉  林霄  刘布鸣  柴玲  莫建光  韦刚 《广西科学》2012,19(3):241-243
采用气相色谱及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法对巨尾桉(Eucalyputs grandis×E.urophylla)挥发油气相指纹图谱进行研究,用以评价与控制巨尾桉挥发油内在质量。结果建立了巨尾桉指纹图谱,确定12个色谱峰为共有峰。该方法的精密度、稳定性、重现性良好,其指纹图谱相似性高,特征性和专属性强,相似度分析显示无差异,利用特征指纹图谱可以对巨尾桉挥发油进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8.
3种方法提取巨桉树根的化感成分分析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正己烷作浸提剂,用冷浸、超声、索氏3种不同方法浸提巨桉的树根,然后用气质联用仪(GC-MS)检测浸提液的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3种方法共检测到烷烃、烯烃、芳香烃、醇、醛、酮、蒽醌、萜类、烯酸酯、芳香酸酯、含N的化合物共11类48种不同化感物质,超声浸提是3种提取方法中较为合理的一种方法,对巨桉化感作用的研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其超声浸提技术有待进一步提高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不同来源良种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无性系DH32-29苗木造林后幼龄阶段(1-3 a)的生长差异,为优质苗木的选择和提质增产增效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来源清楚的尾巨桉无性系DH32-29苗木(BG)和来源不清的尾巨桉无性系DH32-29苗木(NBG)造林林分为研究对象,比较研究广西西北部、中部及南部3个区域不同苗木造林林分的胸径、树高、生物量、碳储量及生产力的差异性。结果表明:林龄为2、3 a时,尾巨桉BG林分的平均胸径、单株生物量、单株碳储量及单株生产力均显著高于NBG林分(P<0.05);BG林分乔木层生物量、碳储量及生产力整体高于NBG林分,在林龄为1 a时差异较小,林龄为2 a生时差异增大,但未达显著水平(P>0.05),林龄为3 a生时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因此,采用来源清楚的优质苗木造林增产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20.
巨桉根系和根系土壤化感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研究了以正己烷作溶剂,用超声浸提巨桉根系及其根系土壤,并用GC—MS检测其成分.用该法鉴定出根系含有烷烃、烯烃、芳香烃、醇、醛、酮、蒽醌、芳香酸酯、含N的萘杂环等9类29种有机成分;根系土壤含有烷烃、烯烃、芳香烃、醇、芳香酸酯、烯酸酯、内酯、氰等8类22种有机成分.证明了根系及其土壤中存在化感物质,表明了化感作用研究有一定的价值;根系和根系土壤中有17个相同化学成分,可推测土壤的这些化感成分可能来自巨桉的根系分泌物,但其作用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