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选择未来物理教师、中学生及专家教师为调查对象,对他们的高中物理问题表征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表面特征对全体调查者问题表征存在显著影响,但对专家及物理特长生影响不显著,受表面特征影响时,所有组别调查者辨认深层结构成绩都受表面特征影响而降低;不同物理水平调查者问题表征成绩存在显著差异,未来物理教师排在普通中学学生之前,重点中学及专家之后。物理水平越高,辨认问题深层结构成绩越好,重点中学学生及专家趋于深层表征,普通中学学生趋于表层表征,未来物理教师趋于表层表征。  相似文献   

2.
从数学学科属性的角度对问题表征形式进行研究,界定了中学数学问题的代数表征和几何表征,并结合具体的教材和教学探讨了代数表征与几何表征相结合在中学数学问题解决中的意义和作用.认为代数表征与几何表征相结合的教学有助于增强学生认识问题的全息性,促进学生形成对数学的整体认识,形成良序知识结构,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和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研究不同概念教学思维类型对儿童数学问题解决的影响。采用实验法、作品分析法和个别访谈法,以500名小学生为被试,考察儿童的数学问题解决成绩、问题表征和策略水平。结果表明:⑴儿童掌握了一些数学问题解决策略,但其数学问题解决成绩较差、策略和问题表征水平较低;⑵儿童数学问题表征水平表现为从低到高的无表征、萌芽表征、模糊表征、直观表征、形式表征5个水平;⑶不同教学思维类型的数学概念教学对儿童问题解决有显著影响。相对于集中思维、发散思维数学概念教学较能提高儿童问题解决成绩、问题表征水平,较有助于儿童问题解决的多策略选择。⑷老师在数学概念教学时应精心设置发散思维的数学问题启发学生,以提高儿童数学问题解决水平。  相似文献   

4.
朴素表征影响物理问题解决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计了两个实验以探究其朴素表征对物理问题解决的影响.以初二学生为被试的实验Ⅰ,通过18个动力学题目的测试,对影响建构科学理论表征的朴素概念(即物理前概念)及其渊源进行了探讨.而以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及大学二年级的部分学生为被试的实验Ⅱ,通过两个运动学问题的测试,探究了学校物理教学对朴素表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直觉经验和物理教学均对朴素表征有影响.后者的影响将随学习的深入而逐渐消除,前者的影响则不易消除.  相似文献   

5.
讨论了表征新物理的和参量S,T,U,和ε1,ε2,ε3。同时考虑新物理真空极化和顶角修正,我们引入一组新的参量S‘,S’,U’来表征新物理。  相似文献   

6.
以宁夏太西煤和乌兰煤为原料,通过适当的制备工艺合成出具有较高比表面积的大孔煤基活性炭,并用物理吸附仪和扫描电镜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化学活化法制备的活性炭中微孔所占比例较大而大孔相对较小.物理活化法制备的活性炭中虽然含有相当数量的微孔,但大孔所占比例显著提高,而且平均孔径随着原料中乌兰煤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大.扫描电镜分析表明,当乌兰煤质量分数为15%时,活性炭颗粒整体活化效果较好,大孔孔径分布均匀,其原因可能与太西煤和乌兰煤协同活化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7.
日晷既有测时功能,又有守时功能,这远非钟表能比;日晷的异地巧用,又可测出地球的大小,这一实验入选美国《物理世界》杂志“世界十大经典物理试验”。本把日晷表征时间与空间的功能汇总,还原日晷在揭示与利用自然规律方面的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8.
番茄中番茄红素的纯化及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采用重结晶法纯化番茄红素过程中,溶剂种类、结晶温度和结晶时间对番茄红素纯度和收率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镜、高压液相—质谱联用色谱仪、红外光谱仪及核磁共振波语仪对所得番茄红素进行了形貌、结构表征.结果表明,番茄红素为片状晶体,以正己烷为重结晶溶剂在一5oC下保持30min可简洁、高效地获得高纯度番茄红素.结晶温度高于一50C或结晶时间不足30min时,收率较低;结晶温度低于一50C时,纯度较低.  相似文献   

9.
纳米铜杆拉伸变形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和有限变形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纳米铜杆的拉伸过程,用有限变形列式表征纳米杆单向拉伸屈服前的应力和应变.结果表明:铜单晶纳米杆屈服前的最大弹性应变约为0.11;用有限变形应力、应变表征变形过程和材料性质与通常名义应力、应变表征相比有明显不同;纳米杆泊松比随应变增加而减弱,并从物理上解释了这一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核素在核废物处置场天然屏障介质中的吸附行为对核废物安全处置至关重要。本文以黏土岩中的常见矿物伊利石为研究对象,通过静态吸附实验探究伊利石对Sr的吸附行为,结合吸附动力学模型和多种表征分析方法探究伊利石对Sr的吸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伊利石对Sr的吸附行为分为快速吸附(t≤60 min)和缓慢吸附至平衡(60 min ≤ t ≤240 min)两个阶段,符合准一级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在快速吸吸附阶段以物理吸附为主,主要为液膜扩散作用,在缓慢吸附阶段以化学吸附为主,Ca、Mg等离子与Sr的阳离子交换反应和[CO3]2-、-OH等官能团与Sr的络合反应是其主要的吸附反应机制。  相似文献   

11.
二氧化锡纳米粒子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用胶体沉淀与微乳液法制得二氧化锡纳米粒子,并用X射线衍射光谱、紫外漫反射吸收光谱、IR吸收谱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二氧化锡粒子尺寸至少少于6nm时,才能出现明显的量子尺寸效应。十二烷基苯磺酸修饰的SnO2纳米微粒,粒度分布均匀且单分散性好,表面活性剂以SO^2-3形成与Sn^4+结合,使得纳米粒子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聚富马丙二醇酯(PPF)的合成方法,讨论了合成条件(催化剂种类、用量、反应时间)对合成反应的影响,发现最佳反应条件为富马酸与丙二醇物质的量之比为1:1,对甲苯磺酸与富马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3:100,在90℃下反应7h。利用FTIR,TGA,GPC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研究了这种树脂的自由基交联和光固化性能,发现交联时最高放热温度为36℃。  相似文献   

13.
将粗糙表面视为随机过程,通过表面频谱分析,给出了包含关于表面轮廓高度、梯度、曲率方面信息的表征参数,该方法是对以往仅考虑表面高度的表征方法的改进。此外,还研究了轮廓的统计特性,这些统计特性与轮廓的功率谱密度有关。  相似文献   

14.
分形几何为机加工表面形貌表征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尺度独立的分形参数可使其表面形貌的表征具有唯一性,易于识别,比传统的统计参数更为合理有效.本文介绍了机加工表面轮廓的分形表征及其分形参数计算方法的研究进展,指出了用分形理论研究机加工表面问题时应注意的着重点.  相似文献   

15.
以七水合硫酸锌、氨水、硼酸为原料,采用水浴加热法合成硼酸锌,研究了配料比、液固比、加热时间、加热温度等因素对硼酸锌产品种类的影响,并通过差热分析、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对合成产品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当反应温度为90℃,反应时间为10h时,配料比为6.44,液固比为13.72,合成产品为七水合硼酸锌。  相似文献   

16.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高硫煤(山东兖州煤与重庆南桐煤)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度解离(-200目以下),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电子能谱仪、扫描电镜等表征手段对两种煤中煤和黄铁矿硫的物理性质、矿物成分及解离面的表面化学组成、界面物理化学特性差异进行分析。研究揭示高硫煤在高解离度下煤与煤系黄铁矿硫的物理特性、表面特性、煤与煤系黄铁矿硫表面特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为开发具有生物启发式空间表征和自主定位能力的导航新方法,提出一种基于位置细胞的空间表征及位置估计模型.该模型通过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实现网格细胞到位置细胞的转换,生成自运动感知下的位置细胞.同时,通过环境感知和相似性度量生成视觉感知下的位置细胞.最后,采用信息加权的方式对前两种位置细胞进行融合,生成多信息感知下的位置细胞,以此表征已探索的空间.当运行体在已表征空间中运行时,基于重心估计原理对群体位置细胞放电活动进行处理,实现自主定位.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模型能够实现已探索空间的内部表征,生成的位置细胞具有生物位置细胞的放电特性,且多信息感知下的空间表征在某一感知方式存在误差时仍表现出好的位置估计性能.  相似文献   

18.
采用草酸盐共沉淀法成功制备了不同粒径的Co3O4纳米颗粒,用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对30砌的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烧结温度低于430℃时,产物中含有CoO杂相;430℃以上时,产物为纯相C0304纳米颗粒。Co3O4纳米颗粒(30m)为立方尖晶石结构,晶胞参数a=0.80735nm。颗粒形貌基本为球形,颗粒大小分布较均匀。随着烧结温度的增加,颗粒尺寸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9.
不同非织造基质草皮的生长性能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不同非织造布基质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质。尤其是与草皮生长相关的物理化学性质的测量与表征.实验采用高羊茅草研究不同纤维、不同基布厚度、不同工艺结构非织造基质材料对草皮发芽、密度、均匀性及外观效果的影响.分析了基质材料、结构与草皮质量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对实际植草质量和效果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20.
为了纠正科技文献中定量表征物质含量时存在的错误,根据GB3101-1993和GB3102.8-1993给出了相关法定量名称、量符号、定义及用法实例,并作了相应的注解,以便作者和编辑正确、规范地表征物质的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