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个时期以来,美国一直要求举行新的国际贸易谈判,但法国总统密特朗却反对把农产品贸易自由列入议程。法国的立场是保护欧洲共同体的农业,使其免受美国“过剩”农产品的威胁。欧洲共同体的农场主正象他们的美国同行一样,由于连年丰收,也陷入农产品“过剩”的危机中。共同体的850万农场主生产的牛奶、糖、大麦、小麦和牛肉多得无法处理。仓库中的存粮去年已超过  相似文献   

2.
生气蓬勃的社会主义制度正在促进我国农业生产的大跃进。在全国人民的支援下,农村建设已经掀起了空前未有的高潮。在美国,情况恰恰相反,气息奄奄的资本主义制度正在那里“促退”它的农业生产。尽管美国广大人民在资本主义的残酷剥削下,吃不饱,穿不暖,但是美国的资本家是不肯将农产品低价卖出的,以至农产品过剩成了美国政府长期无法摆脱的灾殃。艾森豪威尔政府曾经想出了一条“促退”生产的“妙计”,就是开办土地银行,用美元津贴的办法来要求农民减产。这个办法的收效如何呢? 去年年底,美国农业部公布了两份关于这个问题的报告书。第一  相似文献   

3.
如今,在上海、北京等地的各大展览或商务活动中你会发现在一些外企大老板身边多了几个特殊的人,他们既不是这些大老板的中方代表,更谈不上是这些大老板的贴身秘书,因为他们甚至根本不了解自己的公司。但是,他们却时时刻刻跟在这些外企总裁的身边,在必要时为他们作翻译或处理一些事务。这些特殊人物到底是何身份呢?他们就是时下fashion一族—钟点秘书!  相似文献   

4.
所谓农产品生产“过剩”美国农产品生产“过剩”已成为一个长期性的问题。连华尔街喉舌“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这样的杂志也承认,几十年来不管是民主党上台也好,共和党执政也好,农产品“过剩”始终无法解决。最近一段时期,美国农业危机进一步恶化,“剩余农产品”堆积如山,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收入减少,大批农民流入城市。今年2月艾森豪威尔在农业持别咨文中也说,美国农业已成为“一个最使人烦恼的国内问题”。  相似文献   

5.
王家莉 《科技信息》2005,(11):23-24
医疗维权,一直是所有人关心的话题,特别是普通老百姓关心的话题。为什么呢?对手头没有几个 钱,但生了病却不能不去看病的老百姓而言,花了钱看不好病是他们内心最难以承受的,更何况还有时 不时跟来的各类“医疗事故”,更是让他们无力招架。“人若是不生病该有多好”许多人发出这样的感慨。 然而这只能是一种幻想,我们自身无法去控制…… 生病了,怎样才能花最少的钱,找到最好的医生?纠缠在“医患纠纷”中而无路可走时,谁能站在 弱者的身边为他们撑起一片天空?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采访了山东首个开展民间医疗维权服务第一人 冷贵生。怀着美好愿望的他能否在“医患纠纷”的夹缝中生存下去?  相似文献   

6.
美国堪称进入了电脑时代,政府所属的各个机构伍天都要把有关政治、军事、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大量资料贮存在电脑中。但美国国家档案局电子档案组组长肯尼斯·迪波多最近却一再抱怨说,由于经费有限、技术问题等种种因素,许多宝贵的资料正处在“渐渐消失”的危机之中。美国宇航局有150万盘电脑磁盘,其中半数以上因贮存时间过久而变得“失真”乃至信息“消失”,而政府又拿不出足够的钱来使这些磁盘“恢复青春”。这  相似文献   

7.
朱伟一 《科技潮》2000,(7):75-76
英文中有句话,说是“除了实情,数据可以证明一切”。数字和画面最为直观,所以汇报工作、推销产品、社会调查都离不开数字。美国高官们的年薪美国前财政部长鲁宾在任时的年薪是15万多美元。离任后他到美国花旗银行集团供职,两个月的报酬就达2150万美元。在美国当到部长一级的干部,不必为钱发愁,脱离政府后都能到公司谋份虚职,拿份高薪。但钱大多拿在明处。美国治国精英的理念是,拿在明处的钱数额再高也是有数的,而暗处拿钱则是无底黑洞。中国何尝不懂这个道理。孔子在2000多年前就说过“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既然有钱可赚,美国的高官对交椅就不太恋栈(战)了。美国也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只要换了总统,原来的部长和要害部门的司长立马  相似文献   

8.
古老的希望     
美联社曾经把美国人对世界和平的渴望,对免于恐惧的自由的梦想称作“古老的希望”。的确,多少年来,普通的美国人一直把这些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古老而又新鲜的希望当作追求的目标。他们今年盼明年,明年盼后年,总在幻想着美国大地上会出现平安的无忧无虑的生活,而他们自己能成为这种生活的主人。可是,统治着美国的“一千个美国人”却不肯让美国的老百姓有享受希望实现的喜悦。他们拼命生产武器,准备原子战争,把人民需要的牛油变成杀人的大炮。新战争的乌云压在美国普通人民的头上。  相似文献   

9.
曾任美国商学院的教授,现在是美国一家大公司顾问的托马斯·斯坦利在对美国众多百万富翁进行调查之后得出结论,区分百万富翁和普通人员的重要一点是他们对待金钱的态度,往往遵循着某些规则:勤俭持家。最善于积累财富的人在他消费性的住房、汽车、度假和娱乐的开销远远低于他们所能够承受的水平。他们宁肯把钱投入到产业中去。在他们看来,一旦购买了一所豪华住所,也就不知不觉地买进了一种奢侈的生活方式。漂亮的房子就要与之匹配的家具,财产税与财产保险的费用也呈火箭式上升。  相似文献   

10.
《科技潮》2000,(8)
北京已经成为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创业之城",许多年轻人来到这里创业。象当年阿拉斯拉的淘金热一样,北京以其"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吸引着掌握最新科学知识的人才,他们希望在这里能圆他们的"硅谷梦",成为未来的比尔·盖茨。在北京新技术的创业者中,不仅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也有来自国外的。在涌入北京的蓝眼睛、高鼻梁的洋人中,并不都是腰缠万贯的大老板,也有普通的年轻人。可能他们曾经一贫如洗,但他们认为中国、北京,能给他们机会,他们要在这里找到自己的位置。我就认识这么一个叫做杜麦克的年轻的美国人。  相似文献   

11.
今年以来,里根政府重新审查美国军事战略问题引起了国内一场广泛的辩论。首任卡特政府国防部主管政策的副部长罗伯特·科默在《外交季刊》夏季号上发表了题为《海洋战略与联盟防务》的文章,分析了美军内部“海洋战略”与“联盟战略”两派的分歧。这些分歧既反映了美国不同军种与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争斗,也反映了它们在对苏战略和策略上的不同主张。现摘译此文,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肯尼迪的余唾今年以来,美国总统约翰逊呶呶不休地为自己的“减税德政”吹嘘,说什么他所实行的“减税法是任何政府在任何时候所采取的最重要的行动之一”,“它每天把二千五百万美元(每月几乎是九亿美元)交还给美国人民”,而且“直接地或间接地创造二三百万个就业的新机会”。他还说,这是把“从富人那里得来的钱交给有迫切需要的穷人”。这样说来,美国垄断资本集团的代理人岂不变成了“劫富济贫”的现代罗宾汉了吗? 很显然,约翰逊竭力想利用减税作为他竞选总统的资本,也就是《纽约时报》所说的,把它作为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不为利所谋却为情所动、大多不是穆斯林却有“国际伊斯兰战士”那样的宗教式虔诚、不是政府间组织却担当着政府间组织也很难办到的事情。  相似文献   

14.
天南地北     
『大老板修理中心』近年来,美国许多大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因经营不善而被撤换。本来,激烈的竞争已经使许多大老板惶惶不可终日,撤职的威胁更加重了他们的精神负担。因此,他们当中的许多人患有精神紧张、压抑、空虚、易怒的病症,甚至有人因强烈的挫折感而丧失人生乐趣。于是,一种专以大老板为对象的疗养院应运而生。这些疗养院有尖端的医疗设备、一流的医护人员和设备齐全的体格锻炼中心。此外,疗养院还开设有关现  相似文献   

15.
美国“实力地位”政策已经走进了死胡同。但美国垄断组织最忠实的策士们却仍在千方百计地想把这已经破了产的“突力地位”和原子讹诈政策挽救出来。有个叫做基辛格的两年前所写的“核武器和外交政策”一书就是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想来作这种徒然的尝试。基辛格这本书所以引人注意,因为它是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的一个小组共同确定的产品,这个小组包括着一些制定美国军事和对外政策的人。美国“纽约先驱论坛报”在这本书出版后评论说:“这本书最近已成为五角大楼的每个办公室内必读的书,……副总统尼克松也曾带着这本书,而且国家安全委员会也讨论过这本书。”因此这本书反映了美国统治阶级一部分人士的意见,特别反映了那获得神活般超额利润的美国垄断集团的意见。确切地说,它更多反映了洛克菲勒  相似文献   

16.
在美国组织了一个名为“生活真好”的“打气”俱乐部。截至1958年9月,它已有七十五万个会员,他们每人佩带着一枚“生活真好,企业也真好”的扣章。会员不用付会费,但每人要保证“每天至少发现两个令人乐观的现象”。9月号的“幸福”杂志说这种“十字军”“未免泄气”。但是“宰福”杂志本身却带头搞这种想靠乐观的符咒招来繁荣的把戏。报纸与电台关于从“衰退”中惊人复苏的大批报道是艾森豪威尔政府的国会竞选宣传。认要是相信农业部长本逊等人的话,就会以为美国的农民和工人正在享受着极大的繁荣。在11月4日的选举中所表现出来的对政府政策决策人的极端厌弃,证明了经济危机仍  相似文献   

17.
在资本主义世界,人们有时会把强盗同资本家相比。但强盗抢劫钱财的结果是坐牢判刑,资本家残酷地剥削和榨取别人却飞黄腾达,逍遥法外。于是免不了有人要为强盗叫几声屈。但是,在今天的美国,这种相比完全失去了意义。因为在美国,强盗已经挤进大老板的圈子,同大资本家平起平坐了。不久前,《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在题为《罪犯如何解决他们的投资问题》的文章中,就透露了美国大犯罪集团把每年抢得的几十亿美元不义之财投资于企业从而成为大资本家的生财之道。据这家美国杂志说,今天在  相似文献   

18.
车耳 《世界知识》2010,(7):50-51
对大肆消费的美国人说来,他们的问题是人还活着的时候钱却花光了;而习惯储蓄的中国人的问题是,人死了钱还没用完!我以前的文章中曾经提到过一个年轻时就继承了亿万家产的美国富翁,在挥霍了所有的财富以后又活了20年,但这20年中只好依靠救济过活。弥留之际他留下名言:“最佳的理财方式就是在生前把自己的财产全部用掉,我只是算错数而已!”  相似文献   

19.
美国政治中的“隐形组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美国搞政治缺了钱是万万不能的。在新形势下,政治人物谋求竞选经费的形式也花样翻新,与相关法律打起了“擦边球”。  相似文献   

20.
刻薄的嘲弄     
美国“劳联一产联”出版的“经济评论”杂志5月底发表一篇文章,揭穿了美国政府所吹嘘的美国人民的储蓄有“巨大增加”的神话。这家杂志说,目前美国的普通工人平均每人的储蓄不到二百五十美元,数以百万计的美国人甚至完全没有储蓄。至于那些失了业或工作时间被买.的戏剧。不过,尽管大老板们花样百出地搞什么"现在就买"运动,尽管他们的仆从为"现在就买"的可能性找到了"理渝"根据,现在就买的人依然十分稀少,美国工业企业的开工率依然不断下降,商店的存货和企业的倒阴依然直校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