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物     
赵萌  华亭 《世界博览》2012,(6):48-50
不可能!这是误传!估计是黑客攻击所为12月27日,《纽约时报》报道中国建筑师王澍获得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建筑师王澍获得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此消息传回国内,众人一度以为是假消息,并互相转发逗乐。  相似文献   

2.
1.活跃在中国建筑界第一线的"新一代世界级建筑大师"王澍,因建筑设计独具匠心,于2012年2月荣获被誉为全球建筑界"诺贝尔奖"的普利兹克建筑奖,成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中国公民。2.因修建兰新铁路,王澍的父母从北京来到新疆。王澍出生在乌鲁木齐。小王澍常随父母去北京探亲,在漫长的旅途中,他以涂鸦打发时间,于是画画成了他小时候最重要的一项技能。3.1981年,王澍考入南京工学院(现今东南大学),选择了与绘画相关的建筑专业。他最爱上设计课。大二时,他凭手工绘图的好功力做出的设计,深受师生喜爱。  相似文献   

3.
面对现代城市结构和生活方式瓦解与崩溃的现状,一些建筑师将设计目光转向本土的传统园林建筑,试图以传统园林建筑的手法解决城市问题.其中,以日本建筑师隈研吾和中国建筑师王澍的建筑最为典型,他们的建筑从城市既存的文脉结构出发,建筑主体形态简洁明晰,甚至趋于消隐,但他们的建筑却给人们带来了对时空秩序的丰富多变的体验,是属于环境时代的“体验性建筑”,本文试图透过隈研吾和王澍两位建筑师的作品,解读环境时代的“体验性建筑”.  相似文献   

4.
国际知名的美籍华人建筑学家贝聿铭,5月在纽约获得了1983年国际普利兹克尔(Pritzker)建筑奖。奖品包括10万美元和一尊由著名雕塑家亨利·摩尔创作的铜象。该奖创设于1979年初。虽然其历史与声望不如诺贝尔奖金,但它的设立却是为了弥补后者的不足。因为诺贝尔科学奖只包括物理、化  相似文献   

5.
霍霆 《少儿科技》2009,(11):31-31
啦啦啦……我们是超级“建筑师”,建筑本领强!别看人类的报纸、电视总是报道什么某某建筑师修建了“堪称人造奇迹”的建筑,那是因为他们没注意到我们的建筑作品。要是看了我们建造的那些“房子”啊,哈哈,从此这报纸、电视就是我们的天下喽!  相似文献   

6.
《世界博览》2013,(4):44-45
设计是酒店之魂酒店的功能不仅在于住宿和餐饮,更在于展示最具个性的设计。"欧洲酒店设计奖"(European HotelDesign Awards)奖项的授予对象是欧洲最新完成的优秀酒店项目,强调"建筑师、设计师和开发者对于酒店设计的热情和慧眼"。2012年最佳酒店设计评审小组由来自洲际酒店集团、希尔顿酒店集团的高管和普塞尔·米勒·特里顿建筑事务所、奥雅纳建筑事务所的设计师组成。参赛酒店包括新建酒店、现有酒店的改建项目、非酒店建筑的改建项目和可持续设计项目。酒店要脱颖而  相似文献   

7.
诺贝尔奖是件大事儿。怎么知道的?因为诺贝尔总是被用来表现其他奖项有多重要:图灵奖是"计算机界的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奖是"建筑界的诺贝尔奖",而"地理学界的诺贝尔奖"则是瓦特林·路德奖——是这家伙用亚美利哥·韦斯普奇之名命名了一个大洲。在数学界,阿贝尔奖和菲尔兹奖总在为谁更衬得上诺贝尔级别而较劲。诺贝尔奖也许该被称为"诺贝尔映衬其他奖项奖"。  相似文献   

8.
李岚 《科技资讯》2009,(3):68-68
建筑是用能大户,建筑节能是发展建筑业的需要。近几年建筑节能的重要意义已逐步受到建筑师重视,如何在建筑设计中,更好地利用自然能源,提高建筑中能源利用效率,则是建筑师需要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从建筑师的观念转变入手,通过具体分析当代建筑中的动态性特质,讨论在当代建筑空间动态性的意识背景下,建筑师在行使其本色职能的同时所扮演的其他的角色.从而由这些角色的行为和所依据的手法中,综合归纳动态性的道具及其表现媒介.分析了非形而上的光和互动模拟的声以及流动的信息事件等道具的运用,并探讨空间的动态构图和空间蒙太奇等媒介的表现,以期获得对于当下动态建筑设计潮流的全新认识.建筑师会更好地利用这些动态的道具和表现媒介,展现时代建筑的动态性.  相似文献   

10.
古往今来,地球一直都是一个大工地。当你登上八达岭,眺望巨龙般蜿蜒起伏的长城;当你漫步在尼罗河畔,极目高耸入云的金字塔时,你一定会为人类的这些伟大建筑感到无比骄傲吧!可是,你知道吗?在地球这个大工地上,建筑师可不光是人类呀,动物建筑师的杰作更叫人敬佩呢!  相似文献   

11.
 无论是繁华的都市还是恬静的乡村,人类聚居的场所都离不开一栋栋形态各异的建筑。建筑融和了技术与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也代表了特定地域和特定时代的文化。每一栋建筑的背后,都凝聚着建筑师和工程师的匠心和智慧。建筑师在塑造城市文化的过程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他们理应得到社会的关注和推崇。然而,现实中当提到建筑师,有谁能够说出或知道哪些人呢?提到一些知名建筑,又有谁能说出设计者是谁呢?这似乎是一个普遍的问题,这个问题所反映的是当下中国的建筑师还没有相应的社会地位,建筑文化还很少得到社会公众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12.
建筑光环境是建筑环境科学内容之一,应引起建筑师与用户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石材技术在建筑历史的长河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概述这一建筑现象,阐明技术对建筑发展的巨大推动力以及建筑师的创新思维在石材技术运用中的关键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当代中国建筑要获得持续的发展,就必须逐步提高技术发展水平和建筑师创新运用新技术的能力,摆脱目前只注重建筑外部造型的肤浅做法.  相似文献   

14.
刘昕 《科技咨询导报》2007,(18):152-152,154
随着我国建筑市场的改革开放以及中国注册建筑师制度的落实,要求建筑师能够全面地了解各国建筑形式和特点,以便吸取其精华,繁荣我们的建筑市场的同时也能与国际市场接轨。笔者曾于1997年至2003年在新加坡工作,期间接触了很多东南亚风格的建筑形式,作为一名建筑师,也参与了多项建筑设计的全过程,了解国外建筑师的工作模式,也引起了笔者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的最后20年,家庭的新变化给建筑师们提出了新的课题。大多数西方国家对大量开发住宅建设已失去了往日的热忱而转向城区重建。因此居住建筑迎来了百花齐放的多元化时代。建筑师们通过各自不同的住宅设计作品来表达对时代挑战的思考,并着手探索未来居住建筑的形态。  相似文献   

16.
建筑是视觉表现为主的造型艺术,该如何看待它的造型中运用的象征和隐喻?建筑精品意识是建筑师创作优秀建筑的最起码前提。  相似文献   

17.
何丹 《遵义科技》2007,35(4):51-54
1建筑师的环境责任 建筑师的修养和责任是这样一种关系,建筑师怎么样能创作出好的作品,创作出对人类社会有意义的作品。有意义的作品不光是一个艺术的东西,它真正是以人为本、有深刻文化内涵、有自己个性特征的东西。建筑是一个能耗巨大的使用物,在现在人的活动过程中包括汽车工业,它甚至可以说是对环境影响是最大的,有数据表明建筑的能耗释放的CO2超过其总量的50%。  相似文献   

18.
高杉 《科技资讯》2009,(13):231-231
在当前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越来越多的建筑师一味地追求建筑作品的高产,而忽略了建筑作品的高质。好的建筑作品与建筑师自身的艺术修养是密不可分的,本文从建筑师的绘画及摄影两方面对该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回顾了自现代主义建筑传入中国后,建筑师对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结合的探索之路。在此基础上,从精神层面与物质层面展开探讨中国传统建筑的现代化途径。提出当代中国的建筑师应以积极的心态加强自身修养,体验并深入研究本民族的建筑文化,并从空间与形态入手,潜心钻研传统建筑的当代表达方式,以抽象手法在彰显民族象征性的同时取得国际认同感,在理论和实践上开辟一条传统建筑与当代建筑融合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1949年3月24日,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出演的影片是由他的儿子编导的。1986年3月24日,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出演的影片是由她的父亲编导的。时隔37年,休斯顿家的人上演了相似的一幕:那个最佳女配角是那个最佳男配角的孙女,而那个儿子和父亲其实是同一个人——美国电影史上最伟大的导演之一约翰·休斯顿。也许不满足的人会说,哦,要是那个编剧兼导演也能同时两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才是完美无缺的双重运气呢!然而,《碧血金沙》在1949年荣登榜首,《普利兹家的荣誉》却在1986年败给了《走出非洲》。但在约翰看来,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已让女儿安杰莉卡在35岁就得到了她爷爷等待数年才得到的认可。休斯顿家的人对荣誉与情感从来都有一种独特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