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中国汽车市场自主品牌全面低迷,外资品牌仍在高歌猛进。2011年以来的这一轮民族品牌同国际大品牌"结亲",在一定程度上也在市场上造就了这样一些异类:同时披着民族品牌和国外名牌两张皮,却在口碑上落得个"不洋不土"的下场,还连带着将原本高高在上的海外名优品牌拉下"神坛"。  相似文献   

2.
民族品牌不仅是一个企业或产品的代名词,更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象征,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本文通过三鹿奶粉事件提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国的民族品牌正在逐渐消失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指出目前我国民族品牌面临的危机,并就此提出如何转“危”为“机”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桑百川 《世界知识》2008,(19):14-20
一个个被外资控股并购的著名的民族品牌及其在市场上衰落的记录,敲击着民族脆弱的神经。  相似文献   

4.
王新业 《科技智囊》2009,(9):I0013-I0021
如今,作为创造社会财富主体之一的民族品牌,正在中国经济60年的发展建设奠造的基础上,立足国内,放眼世界,在海外书写着中国产品、中国企业、中国品牌的新天地。建国60年民族品牌的“节”出记忆 1949年前的中国,出行用的自行车,人们叫它“洋马”。点火用的火柴,人们叫它“洋火”;钉东西用的钉子,  相似文献   

5.
从理论上分析了私人品牌在提高顾客忠诚度方面的作用,认为在一种部分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关注的市场中,即使私人品牌与全国品牌相比并没有绝对优势,零售商提供高质量的私人品牌也是构造差异化,提高顾客忠诚度,增加收益的一种很好手段,而且实施私人品牌策略也能使相互竞争的零售商达“共瀛”的目的,最后对私人品牌的赢利条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文化是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因素,也是一个品牌决胜于国际市场的关键因素。新经济的时代,文化、创新是品牌生命不竭之力,是品牌之根,是品牌之本,为此,企业家们提出了“文化为本,创新为魂”,成为当今自主品牌创建、发展的根本战略。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消费者强调自我和个性需求的追求,市场日益转向多样化、个性化、细分化和复杂化,企业间的竞争也由规模实力竞争、质量竞争、技术竞争逐步转向销售手段竞争、服务竞争、品牌竞争.中国消费市场已逐步从“商品消费”进入“品牌消费”.在“品牌消费”时代,企业能否培育出自有品牌,并塑造成知名品牌,将决定一个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加强品牌规划管理与运营已成为时代的要求,成为企业现代化和成熟程度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8.
丹东晓程 《科技智囊》2011,(5):I0019-I0021
“莫谈国车”引发的话题,让中国消费者对自主品牌产生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之感。话题的悲壮色彩,表现了中国公民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毋庸讳言,中国自主品牌目前处于弱势地位。在日、美、德、韩、法等汽车强国的四面围攻的夹缝中苦苦求索、奋力挣扎,艰难行进,悲而又壮。而世界各大车系也确有其立足世界之林的资本,产品优势各有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9.
福建七匹狼集团在中国繁杂的市场环境中,以独特的视野、差异化的竞争策略,成功地在与男性消费者的营销心智中塑造了狼的个性,培育了“倡导男士族群新文化”的七匹狼品牌个性,使公司在纷繁芜杂的男性消费品中独树一帜,品牌资产得以提升。这种将品牌的主要性格特征全部融入到企业涉及的各行业的现象,在我国工业企业中是十分罕见的。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市场中,品牌愈来愈成为企业产品与服务的质量、信誉和竞争力的象征,成为有着巨大升值潜力的无形资产。在品牌经营中,我们曾有一些企业实施品牌“轰动战略”,一度企业品牌知晓全国,却都未能保持长久。近年来,随着品牌意识的增强,我国不少企业采取各种方略,攀登世界品牌高峰,推进中国企业世界品牌雄起,延续品牌百年常青。他们的成功做法,对于更多的企业与品牌融入世界,打造中国企业国际经营核心竞争力是颇有教益的。  相似文献   

11.
刘德立  何刚 《广东科技》2007,(12S):40-41
从1983年以来,古镇灯饰业发展走过20多年。其生产开发经历了“组装——配套——仿制——研制为主”的不断升级,逐步从“古镇制造”走向“古镇创造”;销售上经历了“全国推销——专业市场——品牌+市场”的发展变化;产业链完成了“单一组装——低端制造——细化分工——纵向延伸”的不断扩展。  相似文献   

12.
从2005年纷纷落马,到2006年全军覆没,国产手机一度在寒冬中销声匿迹。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被业界预言为“僵持年”的2007,“中国品牌”陆续开始悄悄抬头。 创新、学习、实践……市场似乎已感觉到融融春意,然而“乍暖还寒”时候,国产手机如何才能把握市场热点,借3G东风再度崛起?[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扩大市场需求,品牌竞争的地位和作用愈来愈加突出,名牌已成为当今企业经营者与消费者共同的追求。然而,同样的企业,面对同样的市场,一些品牌知晓度迅速提升,名牌声誉日见高涨;而大多企业却“名落孙山”,少有起色。究其根源,在于企业是否重视不断进行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同样,创新也是名牌之最根本保证。研究中美知名品牌企业的成功之路,就会清楚的看到名牌在创新之中。  相似文献   

14.
车俊英 《甘肃科技纵横》2007,36(1):61-61,108
了适应市场的发展,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不断寻求新的惊爆点。也逐渐用“1:1营销”代替“大众营销”,用“顾客占有率”代替“市场占有率”,用“整合品牌传播”代替“大众传播”。广告语就为整合品牌传播提供连贯性、一致性和持续性的作用。整合品牌传播已经成为全球性的概念,普受全球各个市场及广告主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张彩霞 《科技信息》2012,(1):417-418
文章分析了民族院校图书馆品牌建设的必要性,阐述了品牌建设的理念支持,要进行品牌建设的资源条件与品牌建设的服务形式。最后探讨了民族院校品牌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向忠宏 《科技智囊》2010,(11):I0022-I0026
2010年10月,千家品牌实验室采用品牌搜素研究方法对中国市场上24个知名汽车品牌的品牌个性进行了对比分析,以51个品牌人格关键字+品牌名称+行业名称为组合关键字进行搜索,将返回结果值与该品牌的平均值进行比较,并根据最新的中国市场品牌个性维度与品牌个性量表模型,我们将中国市场的24个知名汽车品牌的品牌个性n值进行分类并对品牌个性的品牌人格,品牌个性层面,品牌个性维度分别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17.
傅强 《科技智囊》2005,(7):52-53
中国企业融入国际化的大潮,一定是双向的,不仅仅要“请进来”,还要“走出去”。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企业,目前参与国际竞争时,最具竞争力的恐怕就是产品的成本优势了,再加上中国企业自身在品牌运作与品牌管理上的幼稚,于是“先占市场后立品牌”恐怕也就成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不二法门。然而李宁没有这幺做,公司在近期确立了“品牌优先的国际化战略”,这的确有些让人耳目一新。从本期开始,《科技智囊》将在品牌栏目中针对李宁品牌的国际化之路做连续的跟踪与分析,力图从解剖个案入手,揭示出中国民族品牌国际化道路的新思维、新方法。谁也不能保证任何一个创新都能成功,但套用李宁的一句广告语:一切皆有可能!  相似文献   

18.
论品牌营销的误区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品牌竞争将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了解品牌及品牌营销的含义,寻找目前我国企业品牌营销存在的误区,分析并提出解决上述误区的对策,使企业在实施品牌策略、追求利润,增强市场竞争力时,能从属性、利益、价值、文化、个性和使用等方面开展创新,符合目标市场的需求特征,全面提升品牌魅力,最终做成强势品牌,在竞争中取胜。  相似文献   

19.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品牌已成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综合表现。品牌作为企业高品质文化象征,隐舍巨大的经济价值。打造民族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应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信息化建设为动力,企业文化为后盾,信守承诺为根本,战略管理为手段,从而全面提升民族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民族品牌在市场竞争中所面临危急局面,提出了创造民族品牌、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的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工业设计,创造品牌文化,提升品牌形象与市场地位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