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于强 《世界知识》2013,(4):58-59
由台湾知名导演周美玲执导,两岸三地著名电影人共同打造的合拍片《花漾》于2012年12月28日在台上映,并将于今年3月在大陆上映。这部电影自开拍以来一直备受瞩目,不仅因为此片由台湾“文化部长”龙应台亲自担任出品人,“综艺教父”王伟忠担任创意总监,还因为其是台湾10年来首部古装片。不过出乎大家意料的是,该片上映后掀起了一股本不属于电影的政治风波。  相似文献   

2.
杨德昌被称作“九十年代最具影响力的台湾电影大师之一”、“台湾社会的手术灯”,他以知性思辨著称,他的电影作品深刻、理性,有强烈的社会意识。杨德昌的电影隽永的主题即是探讨的是台北城市在生活型态转变下,华人中产阶级的心理状态,情感状态。他一直非常注重对人的关注,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去剖析人性,成长各阶段的人,生活中的人,社会中的人。  相似文献   

3.
正台湾一向是一个看电影的好地方。虽然全岛面积不大、人口不多,却集中了兴盛的电影院文化及影展文化。四月,台湾金马奇幻影展刚过。我看的最后一场电影,是影人展伍迪-艾伦的老片《开罗紫玫瑰》。故事说的是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爱看电影的文艺女青年在失业、婚姻不顺的日常生活之外,终日耽溺于电影的柔  相似文献   

4.
由于两岸长时间隔绝的原因,过去我们对台湾电影法律制度研究和探讨的较少。本文从台湾现行电影法律规范入手,通过对其电影基本制度层面的研究,以期得出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5.
用光影记录生命和历史——台湾电影导演侯孝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波 《世界知识》2010,(15):52-54
他是台湾新电影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也是世界影评人多次选出来的最重要的世界导演之一;由于他的努力,台湾电影终于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晋升入"艺术"的范畴,并且在世界影坛夺得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6.
电影《最好的时光》通过三段式结构呈现了淡化、面对、忘却三种不同的对待殖民历史和后殖民现状的态度。这部电影的导演侯孝贤是台湾新电影运动的领军人物,他拍摄的电影具有深厚的历史意识和文化内蕴。  相似文献   

7.
艺术形态和文化模式的反思──读(台湾)姚一苇《戏剧与文学》卢善庆《戏剧与文学》是台湾美学家姚一苇教授撰写有艺术美学论文集,主要探讨和研究艺术形态和文化模式的问题。该书涉及到有关音乐、诗歌、戏剧、电影等门类艺术;二十四篇论文“无不融汇中外,出入古今;且...  相似文献   

8.
电影作为独特的文化载体,反映出各种各样的文化问题。本文拟通过电影作品的文本分析,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外来文化的影响以及百年间台湾文化的发展变化这三个角度,挖掘侯孝贤通过影像对台湾文化身份所做出的呈现和探寻。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以来,韩国电影异军突起,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冷峻的问题意识,专业的娱乐元素和俊美的影星而受到许多国家观众的喜爱。韩国电影的健康发展得益于韩国政府提供的宽松的生产制作和放映环境以及多样化的融资渠道,得益于韩国电影人面对好莱坞商业巨片的强大冲击而保持的清醒认识。韩国电影锐不可当,然而阵阵“韩流”会给处在重重困境中的国产电影带来怎样的思考呢?为此,我们这期开设了关于韩国电影研究的专栏。 本刊还将陆续开设“日本电影研究”专栏、“伊朗电影研究”专栏、“印度电影研究”专栏、“香港电影研究”专栏、“台湾电影研究”专栏。竭诚欢迎海内外专家学者就此问题展开学术争鸣与批评。[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生态两难     
正处理环境问题最大的阻碍和两难显而易见。同意发展观光的是政府,最后要取缔观光的也是政府。上个月采访吴念真时,在他的工作室见到《看见台湾》的海报。他为这部电影配音。这些年来,台湾本土电影看似复兴,实际票房谁都不敢保证,拍一部环保生态片的困难可想而知。导演齐柏林本来是公务人员,2009年莫拉克风灾时,他抢在直升机前进入高雄县甲仙灾区。"毁天灭地的景况,就像世  相似文献   

11.
正追忆似水年华并不太难如果有一天要离开台湾,我最留恋的,恐怕是那里的电影院。而比起一线城市常见的数位豪华影城,我更怀念的,是镶嵌于台湾角角落落的二轮戏院。台湾作家舒国治曾在《老电影与老年代》一文中写道:"台北,一向是看电影的好城市。即使是日据时代。高戊升《一个台湾人的回忆》书中便说他最喜欢的电影是法国片《望乡》,那是1937年。50年代初,《望乡》仍会在台北重新上片。我常提说的那时台北之佳,是你从鸭粪处处、水田密布的乡村环境下(像大安区)跳上一辆公交车(像20路),25分钟后便可看到法国大  相似文献   

12.
当下台湾电影呈现出明显的本土"回潮"趋势,本土化题材的备受青睐、地域空间的在地特色、语言的归位等均是突出表现。电影叙事内容与表现方式的本土化同时也意味着电影对身份认同问题的介入方式正在向本土化靠拢,即以本土为立足点,建构同为在地人的本土认同。然而,表面上看似多元包容、美好稳定的本土认同实际上却具有一元霸权化的倾向,且充满矛盾与纠结。  相似文献   

13.
黄小燕 《世界知识》2010,(23):46-48
<正>这个戴眼镜的高个子男人个性沉默,却始终怀有一种使命感,即希望透过电影向全人类说话。杨德昌,1980年代台湾"新电影运动"的旗手,2000年法国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尽管他2007年英年早逝时仅留下八部电影,但却以《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一一》等堪称不朽  相似文献   

14.
文学与电影之间总是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电影是文学的特殊载体,电影具有直观性,灵活性和深刻性的特点,能带给人们视觉的享受,文学是电影完成的基础,每部电影的成功都与电影情节中的文学基础有关,与其说是电影的成功不如说是电影代表的文化诠释的成功。随着近年来电影市场欣欣向荣的发展,如何让电影更好地发挥文化载体的作用是所有电影工作者需要考虑的问题。本文将以《杀死一只知更鸟》为分析对象,探析英美文学对英文电影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郭玮璇 《海峡科学》2011,(12):18-20
以台湾本土贺岁电影《鸡排英雄》为解读文本,以传统闽南文化为观照视角,论述影片所呈现的出风土人情、台湾美食、歌仔戏等极具闽南特色的视听元素,并通过对影片中大量使用闽南方言和闽南语歌曲的分析,阐明该影片所具有的传统闽南文化特色和审美魅力。  相似文献   

16.
数字电影并非只是技术堆砌的“奇观”,同时也是电影艺术创造不可缺少的支柱,是电影创作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拓展。无论是从电影影像还是电影创作方面探讨,还是从电影受众角度观察,数字技术总能满足电影影像的虚拟真实、电影创作的无限可能。其次,数字电影可以满足电影受众的审美期待,由于这种可视的影像或意象与他们的生活经验相一致,所以会使他们产生认同感。  相似文献   

17.
蔡明亮在电影《青少年哪吒》中,架构出当下台湾年轻一代苦闷、绝望的生存困境。作为从属群体的青年在与主流社会支配/被支配的关系中,创造出属己的抵抗形式。他们或者在对传统神话的规避中,逃逸出父权意识形态的掌控。或者通过游戏的快乐,抵制主流社会的收编。在规避与抵制的辩证法中,树立起一种大众的文化政治。  相似文献   

18.
方骏 《世界博览》2012,(15):75-77
电影中弥漫着雾气、郁郁葱葱的森林和英雄血战日军的战场,就在台中南投县的山中。 前一阵,在媒体上看到一则报道:由于“八·八”莫拉克风灾后一直没能完全恢复安全地貌。位于南投县仁爱乡的庐山温泉景区将被废止。两周后,又一场豪雨袭击了整个台湾,在庐山地区造成两人被活埋的惨剧,不幸地验证了政府的先见之明。  相似文献   

19.
电影既具有艺术属性,又具有商业属性。电影片名是一部电影的标志,是电影艺术性和商业性的集中体现。电影片名的翻译应该注意艺术性和商业性的完美结合,以便能唤起观众的心理认同,激发审美愉悦,产生观看欲望。  相似文献   

20.
关于新时期电影音乐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新时期电影音乐的思考中文902班张立钟惦斐先生说过:“电影音乐是电影的有机构成之一,是电影中一个极为活跃的因素,是空间艺术的时间走向,是故事情节中属于情绪渲染与凝结的产物,是电影美学中的独立篇章。”①新时期电影音乐,就如同它的母体──新时期电影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