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韩东的情爱叙事大致可分为情爱笑剧、情爱关系剧、爱情痛剧三类,呈现的是爱情平庸、空洞的现实图景,并以对爱情神话的深刻反思独树一帜。而对细微心理的捕捉与洞察及平实、冷静的叙述是其最突出的文本特征。  相似文献   

3.
沈从文创造了一个富于“人性美”的湘西世界,但这个“人性美”的世界建构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一个不断丰富和不断完善的过程,其中充满了矛盾和困惑。前期以《柏子》为代表的一系列作品,是压抑苦闷、焦虑时期的产物,关注的是湘西人强悍、直露表达性爱的方式,表现了人性“真”的一面。后期《边城》是他的思想成熟之作,是作者确立了文化人的身份和认同了士大夫价值体系之后,关注到湘西人含蓄内敛的“善”所蕴涵的美,达到了“人性美”的极致。沈从文文化身份的变化直接影响了他的创作,并导致了作品的审美价值由直露向含蓄变化。  相似文献   

4.
5.
金庸小说在武侠叙事之外,还有一个言情叙事的存在。其作品通过言情叙事来彰显人的生命价值,从情爱本质的拷问中展示人性的复杂与深刻,情侣们携手江湖还表现了金庸小说对诗意生存理想的追寻。小说中丰富的言情话语已经构成情爱诗学。  相似文献   

6.
川端康成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可以分为纯情少女型、灵肉型、温良顺从型、变态型等四种类型。作家主要把女性当作纯粹生命来歌颂,为其唱出了一曲奇特的颂歌——虚无的爱情,虚无的生命之歌。  相似文献   

7.
《情爱笔记》是巴尔加斯·略萨近期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表面看来,作者空前大胆地展现了各种性爱和性错罪,但实则此小说并不是单纯的“情爱”小说,而透示着作者更深层的意图:通过对多种性爱取向的同情和支持,张扬以想像性的、艺术化的“性爱”来抵制现代工业文明对人性和个体性的“物化”与“同化”。  相似文献   

8.
郁达夫是以描写性爱题材的小说登上五四文坛的。纵观其一生的创作,爱情一直是他探讨的一个基本母题。由初期表现的灵与肉的交锋,善与恶的搏斗,到后期强调的自然对肉欲的净化,人格的自我塑造,这是他爱情小说的一个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9.
通过比较《聊斋志异》和《十日谈》中女性追求的自由情爱与性爱,认识这两部作品反封建的主题与历史贡献,进而剖析中西文学中情爱与性爱的深层文化意蕴,并理解中国文化的一些特点以及文化对文学渗透与影响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以作家路遥、张贤亮、王朔的小说为范本,分析了新时期的情爱小说的两种类型女性形象,并探讨了隐藏在情爱救赎模式背后的深层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11.
海岩的言情小说不同于一般的言情小说,在情爱模式的排列组合上独具特色,并在模式的组合中巧妙地引入了当今社会的一些流行元素.其特色主要表现为:情爱结构的现代性与主体性,情爱性质的唯美性和崇高性,情爱结果的悲剧性与现实性.  相似文献   

12.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包括以反传统为特征的现代主义文学和后现代主义文学。与传统小说相比,现代小说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表现出内倾性、隐喻性和实验性的基本艺术特征,极力追求一种与现实相对应的表达方式,以便表现出世界的荒诞和人生虚无。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西方的经济、社会、文化思潮洪水般袭来,强烈影响了我国新时期情爱小说的创作。作家逐步增强的自觉意识,使情爱小说得以较快发展,期间经历了从纯情缺失到欲望张扬的发展过程,反映出作家们伦理观、爱情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变化,也透视出社会意识、社会价值和伦理道德的时代性变换。  相似文献   

14.
本通过对《岗上世纪》的解读,分析了这部情爱小说在语言上的雅洁、纯净含蓄,结构上的“有意味的形式”,揭示出《岗上世纪》蕴藏着深刻的道德批判、化批判和社会批判。  相似文献   

15.
苏轼博学多才,深受儒释道思想影响,文章从释,即佛学的角度研究苏轼的情爱观。苏轼的情爱观一方面体现为重情、多情,一方面体现为无情。无情是深受佛学影响所致,认为情爱是贼是空,认为对情爱要观要戒。诗人本质与佛学修为,使苏轼既深入又超越于情爱生活之上,达致圆融自由的境界。  相似文献   

16.
人之情爱成为古希腊人感情生活的基本内核,重视人的追求和个性解放,使古希腊人的情爱观较早具有理性的觉醒意识,情爱方式必须遵守古希腊传统的中道思想,防止过度或不及,主张以节制情欲来高尚爱情。  相似文献   

17.
繁漪——《雷雨》中一个独特的悲剧灵魂,对于繁漪,情与爱使得她成为悲剧的主角。情爱对于繁漪是圣洁的,但是它却遭到了背叛,因为背叛而享受狂欢的快感,可是梦终究还是会因"黎明"的到来而苏醒。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文学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情爱意识作为涌动的潜流而存在着,而以桑为母题 的情爱文学,则是情爱意识的载体,逐渐上升为一种文化表征。积淀的结果使其成为一种集 体无意识的情爱原型。这一母题的情爱文学主要特征之一便是善与美的动态平衡,孕育出一 系列悲剧因素。  相似文献   

19.
"十七年"合作化题材小说中的情爱叙事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在当时主流政治话语的强力规训下,情爱叙事失去了其本来的面目。"儿女情"被革命、阶级话语深深地压抑和遮蔽了,而呈现出来的乃是两种最为典型的"志同道不合"式与"志同道合"式的情爱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20.
在古希腊贵族社会的情爱生活中,女性不是爱的对象,众所周知的“柏拉图式爱情”主要是指成年男性对少年的爱,女性只是男性传宗接代的工具。在古希腊,爱少年不仅是贵族社会中盛行的情爱时尚,更是男性拥有的一项情爱权力。男性贵族之所以拥有此项权力是基于男性拥有一系列政治特权,以及充满男权思想的社会微观权力的认同和支持。因此,爱情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权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