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常娟 《韶关学院学报》2005,26(11):25-29
庄子的“自然”是与“道”融合的,它是外部自然界及其规律与主体相契合的结果,具有自然而然的发生、发展、变化的特点;康德的“自然”则是相对于物自体而存在的“现象界的全部”,它包括外在物理学意义上的自然和内在心理学意义上的自然,是主体对象化的产物,体现了主体的先验综合能力。两相比较,庄子的“自然”居于本体层面,强调人与自然的浑融天成,康德的“自然”则带有鲜明的主体烙印,认为人是自然的立法者,自然属于认识论的范畴。这种差异与中西方思维方式以及两人所处的不同社会、时代和学术背景是相关的。  相似文献   

2.
新冠肺炎疫情唤醒着人们的健康意识,也给原本持续增长的大健康产业下了一剂“猛药”。资本和政策加速涌入,技术深度应用,让大健康产业迎来了“高光时刻”,而对当局者而言,这是一场实力和速度的比拼。在大健康赛道上,自然阳光公司的表现十分亮眼。根据2020年的第三季度财报可以看出,自然阳光实现净销售额1亿美元,相比去年同期上升13%;净收入717万美元,同比增长431%,中国区营收增长近20%。  相似文献   

3.
“物哀”是日本文学、美学的传统理念,川端康成是日本现代文学的代表人物。川端的文学创作具有浓烈而独特的“物哀”品格,具体体现为:强调自然风物;侧重抒写恋情,哀的底蕴、美的追求;“知物哀”的圆融化境。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两课"教师基本素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课”是高职院校的重要课程之一,而提高“两课”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教师。高职院校“两课”教师的基本素质应该是:具有先进的教育观念;具有广博厚实的专业知识;具有较丰富的自然和人文科学知识;具有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具有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的方法和技巧;精通“两课”教育教学理论;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具有一定的职业技术能力。  相似文献   

5.
在各地竞相打造“阳光财政”的同时,相关部门“各自为政”的割据局面,也使这一缕来之不易的“阳光”,有了乌云的阴影。“阳光财政”并不是一场浮夸的面子秀,要想让它真正动起来,我们更需要信息化,更需要互联互通来保驾护航。[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中国艺术创作历来以“自然”作为美的最高境界。这一思想的渊源一般认为是道家哲学。从真正把“自然”建立为一个哲学范畴,并在美学、艺术领域发生影响来说,情况确实如此。但最根本的思想基础乃是中国人“一气运化”、万物一体的宇宙生成意识。这种宇宙生成意识使艺术的产生从“师法造化”而最终走向上“得造化之理”;并形成了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在艺术中追求直接呈现生活的本然状态,揭示人与世界的原初交融,以“忘我”的、“不自知其然而然”的自然境界为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7.
在方法论视角下,王充“命”观念表现为自然客观化的逻辑进演。“自然”是对人格意志的排除;“自然”挂靠在“气”之上而令事物有“性”、“命”之特征,因此,“性”、“命”也是“自然”;人格意志归根到底也是“自然”。故而王充认为:“命不可勉”。  相似文献   

8.
论孟子"充实之谓美"的美学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子美学中的“充实之谓美”命题所包含的审美意蕴是丰富而深刻的。它在美善不分或美善合一的先秦时期,明确地将“美”置于“善”之上;它把孔子内省式的悦神悦志过渡到形神统一的“充实”的概念,并突破了孔子温柔敦厚的主张,高扬了阳刚之美;同时,它显示了一系列的生命特征,其总体过程暗含的发展过程与自然的生命节律是相契合的。此外,“充实之谓美”还具有“与民同乐”的社会内涵。  相似文献   

9.
“人的文学”是公认的中国新文学运动的两大中心理论之一,周作人是该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周作人从达尔文进化论出发,将“人”定义为“从动物中进化而来的”,人性等于“神性 兽性”;他的人道主义就是代表“神性”的博爱型人道主义与出于“兽性”的个人主义的结合,人道主义文学是“人”的文学”。由于对自由主义的坚定信念并加以对尼采学说的扬弃,周作人坚持自由与宽容;随着他更多的返回传统和对古希腊、日本人对自然与美的热爱之情的向往,周作人倡导生活艺术化,其文学观也随之更突出人的“文学”。周作人的“人的文学”观是身兼启蒙者与文学家的周作人在特定时空里融合启蒙主义和审美主义的文学观。  相似文献   

10.
对学校推进"阳光体育"的解读及其实施举措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阳光体育”在学校推进目的、背景及其原因进行了解读,并对具体的实施举措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学校推进“阳光体育”运动的六点具体的实施举措:建立学校体育的督导制度;作好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工作的评价;营造“学校、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体育锻炼环境;引进时尚前沿的体育课程学习内容;适当建立俱乐部式的体育课组织形式;发动从基层做起,建立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1.
老子“道”论包含丰富精深的思想内涵,主要包括道法自然,道之性:玄,道之用:弱和道之动:反。以此为立论基础,老子教育思想的无为自化、行不言之教、率性而行和生而不有等“自然”价值取向,对当前我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着积极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信言息化工程是‘一把手工程’”,这一说法,令人喜忧参半。“一把手工程”,是“一把手”负责、主抓、为“第一责任人”的工程,是推进工作的有效形式和有力手段。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工作自然能顺利开展,成效也自然会比较显著。但是,“一把手工程”真是灵丹妙药吗?  相似文献   

13.
刘亭  陈朴 《科技信息》2007,(12):207-208
十九世纪德国著名教育家福禄倍尔是幼儿园的创立者,近代学前教育理论的奠基人。他热爱儿童并把毕生献给了幼儿教育事业,在他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中,盛开着一朵“自然高洁的奇葩”——教育顺应自然的思想,它不仅是福禄倍尔的教育思想中的亮点,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充满了对自然的崇敬和对儿童无限的爱,探究“幼儿教育之父”的教育顺应自然的思想渊源,为人们打开一扇透视“自然与爱”的窗子。  相似文献   

14.
建筑大师文丘里(R.Ven-turi)认为:建筑就是象征主义的标志物,建筑是思想的容器,是人类生活的精神家园。安徽万振建设集团为把这一先进的理念变成实实在在的产品,一直倡导“建一处楼盘,留一处景观”的人文思想,在建筑风格上推陈出新,在建筑质量上严格把关,在生活品质营造上“融贯东西”,把万振·逍遥苑打造成了自然、时尚、经典的居住空间,不但向社会提供了舒适的居住环境,而且充分考虑了小区居民精神、心理上的要求。一、自然融入居住对自然的追求是当今的时尚,但自然决非原始,而要美化改造,幻化雕饰,亲近自然。当初确定万振·逍遥苑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庄子》文本对自然的生成过程、空间结构、内在特性及其价值意义等层面都进行过详细探究,形成了一套把自然生成论、自然结构论、社会结构论以及自然价值论等方面有机统一起来的自然观念体系。“自然”在庄子那里并不是指一个自然物或自然物的集合,而是指自然界生成存有的本性,相应地呈现出三个相互关联的特别内涵:“自性”、“独化”和“自由”。自然根源自性,成于独化,自由自在,具有存在的独立性与价值的内在性。自然概念的这一内涵是追求精神自由的庄子哲学的理论基石,同时也为现代生态哲学提供了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这一哲学思想精髓的基础之上,借鉴国内文化与文明的成功实践提出来的,并且超越了“和而不同”的哲学关照。把“和而不同”上升为“不同而和”,从而抓住了“和”的价值与意义,在尊重和理解差异的基础之上,从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出发,真正地使人、自然与社会达到一种“和”的境界。  相似文献   

17.
从"阳光工资"谈高校工资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务员“阳光工资“的执行,对高校产生了冲击,各高校纷纷出台了“阳光工资“执行办法.高校“阳光工资“在提高教职工收入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高校应建立适应自身发展需求的分配模式.  相似文献   

18.
“木叶”是文学感性世界里充满意蕴和情趣的显例。“木叶”艺术地把诗人的心境色彩外化为外界的自然情致,是最容易唤起共鸣的最敏感的词语、最美的旋律、最美的画面、最动感的镜头,突显了“木”的两个艺术特征本质。教学实施路径为:知人论世:作者是兼备诗才和学力的通人,因而心领神会、体验真切,审美敏锐细腻独特,一语中的、见解犀利;明辨文体:“搞清楚为何而学、如何去学更为关键”;把握观点:理清思路,明晰文脉,筛选信息,概括归纳;实证概念:学以致用,体验发现,探究解决问题,激发阅读兴趣;理性批判:组织交流讨论,鼓励分享阅读中的发现与见解。  相似文献   

19.
"有我"、"无我"费思量--《人间词话》中"无我之境"一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我之境”是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不少论者认为其间包含着“有我”的矛盾。其实,“无我之境”中确实包含着“有我之情”,但这同“无我”并不矛盾。因为“无我之境”中的“无我”是从创作主体的心性修养及观照方式方面而言的,而“有我之情”中的“有我”则是从具体文本的呈现状态方面来看的;前者是创作主体的旨趣和追求,后者则是前者情趣之自然流露,是前者追求的形象化确证。  相似文献   

20.
罗毅波 《大自然》2011,(1):8-12
2007年7月,我们研究组受云南兰友的委托对当时颇受争议的一个兰花品种——“大唐盛世”——是自然产生的变异品种(俗称“下山兰”或“下山草”)还是人工杂交培育的品种(俗称“科技兰”或“科技草”),利用分子手段进行了一次评估和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