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催化裂化条件对处理生物质热解焦油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研究催化裂化条件对生物质热解焦油处理的影响,以秸秆热解产生的焦油为原料,在固定床反应器实验台上,研究了石灰石、白云石和高铝砖3种催化剂作用下,温度、催化剂尺寸、床高等反应条件对焦油裂化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石灰石对焦油裂化有较好的催化效果,它作用下的产气率高,而且它是天然矿石,加工成本低,煅烧后耐磨性比白云石好,很适合生物质热解工艺中作为焦油裂化的催化剂使用。实验结果还表明提高裂化温度、增加床高、减小床料粒径都能有效地促进焦油深度裂化。该文结果可为焦油催化裂化工程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生物质热化学转化制备富氢燃气是生物质能源生产的一种有效途径,而焦油是该过程最主要的污染物,焦油的控制和转化是决定生物质燃气能否成功应用的关键.分析生物质焦油组成及危害,探讨消除方法,提出以废弃红砖粉作为基础催化剂,进一步负载活性金属,催化生物质焦油热解,分析催化热解的可行性.该方案既可有效去除焦油,又能产生高质量的富氢产气,可为进一步实现废弃生物质资源在环境、能源化工领域的应用奠定基础,推动生物质能及副产物的高效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3.
生物质气化过程中焦油脱除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生物质气化过程中主要的焦油脱除技术物理脱除、热化学脱除以及等离子脱除技术的研究进展,认为目前该项技术需要解决的主要是二次污染、高效催化剂制备和技术经济性等问题,高温裂解脱除焦油和开发低成本复合型催化剂是解决这些难题的有效方法,并将成为未来的技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秸杆热解气化气中焦油生成机理及除焦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秸杆热解气化过程中焦油的生成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采取优化炉内结构与炉外多层净化相结合的方法来脱除气体中的焦油。这种气化机组所得到的可燃气具有燃气热值高、焦油含量低、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前生物质燃料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但其汽化过程中焦油量高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在阐述生物质汽化过程的基础上.认为汽化过程中,焦油是不可避免的流体产物。焦油生成于气化过程中的热解阶段。焦油成分非常复杂,其特性是在高温下可以发生裂解,在低温下则以液体的状态存在,具有相当大的危害性。焦油的数量与汽化炉结构,反应温度、加热速率和汽化过程的滞留期长短、气体后期处理工艺的关系有关,通常反应温度在500℃时焦油产量最高。提出运用水洗法,过滤法、催化裂解法处理焦油,做到简单、节省,高效.实用,方便即可,对生产实际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结合作者在依阿华州立大学可持续环境技术中心的合作科研,介绍了生物质气化、焦油的催化转化及制氢的实验结果。生物质焦油的催化脱除,由一个保护床和转化反应器组成的高温催化气体净化装置完成;生物质气化气要实现高氢浓度的转化,需要通过水煤气变换反应将CO转化为H2。  相似文献   

7.
对生物质气化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焦油进行了馏程试验,并且采用非等温热重分析法研究了生物质焦油的燃烧动力学过程,分析焦油燃烧的TG/DTG曲线,提出其反应动力学方程,计算出能够反映焦油燃烧特性的燃烧特性参数.研究表明,焦油具有良好的燃烧性能,根据试验结果探讨了焦油资源化利用的途径,为焦油的综合利用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采用酸碱抽提法对5 MW工业化生物质气化焦油中的酚类化合物进行提纯。通过常压蒸馏装置将气化焦油切割为3个馏分并测定酚含量,选取酚含量最高的馏分I进行酚类化合物酸碱抽提工艺研究,并利用GC/MS对提纯粗酚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个馏分(110~180℃、180~210℃和210~235℃)的酚质量分数分别为51.86%、20.46%和12.86%。较优的馏分I酸碱抽提碱洗和酸洗工艺条件分别为:碱液质量分数20%、碱洗时间5min和碱洗温度50℃;硫酸质量分数20%、酸洗时间30 min和酸洗温度22℃。较优酸碱抽提工艺条件下,馏分I的粗酚收率为50.24%,GC/MS分析表明,粗酚中主要含有42种酚类化合物,质量分数合计为98.49%,低级酚质量分数为73.90%。  相似文献   

9.
运用慢速热解方式对生物质颗粒进行预处理,半焦作为生物质气流床气化的原料,通过自动量热仪和元素分析仪对稻草和梧桐树叶热解后的半焦进行热值、元素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生物质的半焦产率随热解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粒径大小对半焦热值、氧元素脱除影响不显著;挥发分在550℃时已经基本析出,氧元素脱除比较彻底。  相似文献   

10.
以秸秆热解产生的焦油为原料,在固定床反应器实验台上进行了催化裂解实验,研究了反应温度和催化剂种类对生物质焦油的裂解反应产物———二次焦油成分的影响规律。在高铝砖作为催化剂作用下,随着温度的升高,二次焦油构成有芳香化的趋势,多环芳烃的种类和含量都在增加。反应温度的提高有利于焦油的深度转化,二次焦油产率降低;但是高温下生成的二次焦油芳化程度更高,更容易引起催化剂积炭失活。当反应温度为900℃时,碱性催化剂白云石和石灰岩作用下二次焦油成分相似,以复杂的大分子环烃为主,而且焦油成分种类减少到10种左右;酸性催化剂高铝砖作用下焦油成分仍然很复杂,有将近30种,除了含有大分子环烃外,还含有部分石蜡烃,芳香族种类很多,多以双环、三环以及四环的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11.
为揭示气化焦油在催化剂作用下的热解特性,利用STA499F3同步热分析仪对松树皮气化过程中产生的焦油进行热分析实验,分别获得不同升温速率下松焦油在催化剂Na2CO3和CaO作用下裂解反应的热分析曲线.利用热分析动力学原理,建立松焦油催化裂解的动力学计算模型,采用Popescu法推断机理函数并求出活化能E和频率因子A等动力学参数.研究结果表明:气化松焦油催化裂解过程的反应机理为三维扩散,圆柱形对称;Na2CO3和CaO能对焦油热解过程起到很好的催化效果,且Na2CO3的催化性能略优于CaO的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12.
生物质气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质气化技术是生物质洁净高效利用的重要方法,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生物质气化技术中气化剂气化、热解气化、催化气化、等离子体气化、超临界水气化等方法的研究进展。认为目前生物质气化技术需要重点解决的主要难题是焦油脱除和净化以及高效催化剂的制备,化学法除焦和开发复合型催化剂是解决这些难题的有效方法,生物质气化技术的大规模商业化利用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生物质微波热解具有反应速率快、易于控制、安全无污染等优点,但在制气方面存在产率不高、热值较低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生物质能的全面与高效利用.简述了微波热解原理,梳理了微波辅助热解技术在提升产气产率及热值、高效脱除焦油、抑制污染物生成和降低系统能耗4个方面的国内外最新研究现状,评述了当前实验用焦油模型化合物存在的局限性以及焦...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生物质气化过程对不同参数的响应,并寻求提高气化效率的方法,建立了基于热力学平衡的生物质气化模型,利用平衡模型分析气化过程的特性,总结了气化过程的反应规律及各种因素(如空气当量比、物料湿度、生物质种类等)对气化性能的影响.同时在平衡模型的基础之上,对参数优化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当量比与物料湿度的增加,气体产率提高,气化效率降低.在实际生产中可以根据需要增大或减小这些参数,以使系统保持较高的气体产率或气化效率.  相似文献   

15.
对生物质气化过程中产生的焦油进行了理化特性的研究,包括闪点、燃点、密度、黏度和酸度的分析,并对典型生物质焦油进行了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重点研究了生物质焦油蒸馏前后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蒸馏后的桦木屑焦油、秸秆焦油和稻壳焦油的理化特性无明显差别;三类焦油的发热量、水分和灰分相近,但是元素组成的百分比有差异;焦油经过蒸馏后成分种类从45种增加到147种,馏分中可辨识的成分种类增加,可利用性增强.  相似文献   

16.
固体废弃物等离子体热解/气化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节能环保要求的逐步提高,固体废弃物的等离子体热解/气化技术受到越来越多关注。热等离子体具有极高的反应温度、超快的反应速度和高焓,在热解/气化系统中引入热等离子体作为热源,可以显著提高热解/气化强度和效率。因此,固体废弃物等离子体热解/气化处理被认为是具有很大潜力的废弃物处理替代技术之一。本文从固体废弃物等离子体热解/气化系统入手,综述各种系统中使用的反应器类型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生物质快速热解液化的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集成的生物质热解液化系统装置上,进行了生物质快速热解制取液体燃料的实验.以几种代表性生物质为原料,研究了热解温度、生物质种类、运行操作条件等对热解液化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现有系统装置上,生物质最高液化率可达51.7%,不同操作条件对最终热解液化率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管式炉中生物质热解的机理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介绍了在管式热解炉中生物质的热解过程.以稻壳为原料,探索生物质在管式热解炉中的反应特性.三种产物(气体、焦油和木炭)单独收集并进行了分析.研究分析了反应温度对热解产物的影响,发现产气中氢气的百分含量随着热解温度的提高明显增加,二氧化碳的百分含量则随着温度的提高而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