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达庸 《世界知识》2013,(17):50-52
1991年1月17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轰炸巴格达,海湾战争爆发.2月,多国部队逐渐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消灭了伊拉克在科威特的驻军.2月28日,多国部队和巴格达宣布停火,海湾战争宣告结束.3月1日,国内给我指示:客居开罗的中国驻伊拉克使馆的“五人留守小组”返回巴格达.指令一到,刻不容缓.我和中国驻约旦大使张德良通电话,得知伊拉克驻约旦大使已经约见他,提出希望中国大使尽快返回巴格达.伊方表示,将协助中国大使一行返回巴格达.  相似文献   

2.
郑达庸 《世界知识》2013,(15):52-54
郑达庸大使1990年底至1994年4月担任中国驻伊拉克大使。他赴任时,海湾战争即将打响;离任时,伊拉克仍被制裁封锁。这是一段见证历史、很不平凡的经历,郑大使据此写就了《三进巴格达——我看到的海湾战争》一书。本刊特意摘取了"每一进"巴格达的精彩亮点,以飨读者。——编者手记  相似文献   

3.
最近,两伊在伊拉克边界小镇曼达利又展开了激战。英国《星期日电讯报》、美国《时代》杂志等记者为此先后访问了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和前线地区,作了现场观感的报道。现就有关材料综合介绍如下。巴格达的大街小巷贴满了“一手拿枪,一手拿镐”的宣传画,国  相似文献   

4.
海湾战争结束已4年有余,伊拉克却仍在为当年入侵科威特付出沉重的代价。巴格达的初春阴雨绵绵,两河流域大地仍笼罩着浓浓的寒意。如同阴冷的天气令人不适一样,伊拉克在国际制裁下处境艰难。国际制裁严厉经济困难重重巴格达曾是个繁华都市。70年代,巨额石油收入给巴格达带来飞速发展,那车水马龙、灯红酒绿的不夜  相似文献   

5.
巴比伦古城位于巴格达以南90公里、希拉以北10公里处,坐落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从巴格达向南去希拉的公路上有一条伸向东南的支路直通巴比伦. 巴比伦遗址占地约41平方公里,周围是一条护城壕堑和双重墙.外墙长16公里,内墙长8公里,均用砖砌成.城内道路笔直宽  相似文献   

6.
惊现伊拉克     
2006年6月12日,马里兰州戴维营,晚7点45分,布什总统晚饭后说累了想早点休息。晚8点,他身穿便装,戴着一顶棒球帽登上了一架直升机。晚9点,美军安德鲁斯空军基地。布什登上美国总统的专机空军一号。6月13日下午,空军一号降落在巴格达机场。随后,身穿防弹背心、戴着头盔的布什搭乘直升机飞越巴格达上空前往绿区,六分钟后抵达美国驻伊拉克大使馆。而就在他进入会议室前五分钟,伊拉克新总理马利基才获知他来了。巴格达机场在空军一号到来前一小时被关闭。底格里斯河上的桥也都关闭了。绿区上空不能出现任何低空盘旋的飞行物,美军的悍马军车四处戒…  相似文献   

7.
3月25日,星期二,《华盛顿邮报》记者发自巴格达。风号叫着拍打在阿迈德·穆罕默德家的窗子上,巴格达郊外传来令人窒息的隆隆爆炸声。战壕中燃烧的石油冒出的黑色浓烟混合着肆虐的沙尘飘浮在巴格达上空,让这座城市罩上一层仿佛来世才有的光晕。纸片、袋子、纸板被刮得老高,红绿灯和棕榈树也被吹得摇摇摆摆。一名士兵盘坐在底格里斯河畔,头上罩着一块黑头巾,像是蒙了一层厚厚的面纱。在穆罕默德看来,无情的沙尘暴是一种征兆,一种显示神的意志的征兆。“这场风暴来自真主,在侵略开始前,这辈子我从没有见过像今天这样的风暴。”穆…  相似文献   

8.
1月17日凌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忽然响起阵阵爆炸声,巨响连成一片。硕大的火球把城市照得通明透亮。整座城市摇摇摆动起来。海湾战争终于爆发。然而此刻,伊托克总统萨达姆在哪儿呢? 据德国一家报纸报道,萨达姆此时就在巴格达,  相似文献   

9.
沃血伊拉克     
和平的最后一丝希望在黎明时远去3月19日夜(文中时间均为伊拉克当地时间),巴格达:一轮满月高悬漆黑的夜空,虽然白天的气温已高达30℃左右,但巴格达的夜仍能感到阵阵寒意,对许多人来说这又是一个不眠之夜。随着美国发出的48小时最后通牒期限的临近,空气中似乎已能闻到战争的火药味。突然,一声刺耳的尖啸打破了夜的宁静,随后巴格达传来巨大的爆炸声,橘红色的烈焰腾空而起,在黎明的昏暗中显得分外刺目。时针定格在20日凌晨5时35分。40分钟后,美国总统布什向全国发表电视讲话:战争已经打响。在被称为“斩首行动”的第一天空袭中,美…  相似文献   

10.
中东风云际会,战云笼罩巴格达。为了满足读者对中东、伊拉克战争局势的关注,让读者了解中东风云人物的过去与现在,世界知识出版社最近推出“中东、伊拉克风云”系列图书三种——《中东风云人物》、《战云笼罩巴格达》、《一个人的抵抗——走近萨达姆》,这是一套多角度、全方位真实客观地展现中东及伊拉克风情与战火的画卷,既注重背景文化,又着力刻画人物性格。  相似文献   

11.
灼热的友情     
到巴格达去 7月14日清晨霹雳一声,伊拉克这座帝国主义在中近东的重要堡垒终于垮台了。英勇的伊拉克人民正在进行着翻天复地的斗争,全世界人民都以无比兴奋的心情注视着伊拉克,期待着伊拉克人民获得更大的胜利。作为一个记者,我决定立即动身到巴格达去。 21日我从开罗到了大马士革,当天就办好了去伊拉克的入境签证,剩下来的问题就是怎样尽快到巴格达去。这时候,飞机还没有通航,而设备较好的旅行汽车也要三天后才能开出,为了争取时间,我就乘那种设备很不好的公共汽车在22日下午离开了大马士革。汽车在沙漠中颠簸着,尘沙飞扬,热浪逼  相似文献   

12.
<正>10月4日,伊拉克总理阿巴迪宣布即日起向民众开放首都巴格达的"绿区",当晚他还亲自来到绿区的一个入口,向首批驾车进入的民众表示欢迎。这个大名鼎鼎的绿区面积约为10平方公里,位于巴格达市中心的底格里斯河河畔,集中了伊拉克的政府机关、外国使馆和政商名流的住所,自2003年以来一直处于严密防护中,外围有重重铁丝网和水泥防撞墩,普通民众长期不能进入。在爆炸不断、治安败坏的巴格达,绿区就像是一个世外  相似文献   

13.
美国在此次对巴格达的空袭中,使用的“撒手锏”仍然是1991年海湾战争中首次使用的“战斧”式巡航导弹。这不禁让我们想起海湾战争后重返巴格达的情景。从1991年1月17日凌晨海湾战争爆发起,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便首先轰炸了包括首都巴格达在内的伊拉克指挥系统、通讯系统、电力供应系统、空防系统等关键设施。我们看到,除总统府、广播电视大楼外,许多建筑物都被智能化武器摧毁。这些被袭目标的相同之处是内部爆炸,里面的设施完全被破坏,但外观却似无大碍,而且较少殃及周围建筑。位于拉希德大街上的国际电讯大楼,是一幢高…  相似文献   

14.
1991年1月17日凌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人们还处在香烟的睡梦中,几架外形奇特,颜色漆黑的飞机从基地起飞以后,悄无声息地进入伊拉克的领空,并突然出现在巴格达的上空,向着位于市中心的通讯大楼投下了精确制导的激光制导炸弹。  相似文献   

15.
伊拉克当地时间20日5时35分(北京时间20日上午10时35分,美国东部时间19日晚9时35分),美军战机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投下第一枚炸弹,这标志着美国及其盟国酝酿已久的“倒萨战争”正式开始。05∶35美军战机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投下第一枚炸弹,第一轮空袭开始05∶48白宫发言人弗莱舍证实对伊战争已经开始06∶11美军对伊拉克目标发射了第一枚巡航导弹06∶15美国总统布什发表电视讲话06∶32美军战机开始对巴格达进行第二轮空袭06∶40萨达姆长子乌代宣布,伊拉克开始圣战回击美进攻06∶48美军开始对巴格达发动第三轮攻击06∶51美军占用伊拉克电台…  相似文献   

16.
7月14日星期一“天有不测风云”,费萨尔的伊拉克象山崩地裂一样,一夜之间就完了。我怎么办呢? 我一点也不喜欢费萨尔。但是,他和伊拉舅舅的失踪却象一把尖刀直刺在我的心上。1951年我在耶路撒冷亲眼看着祖父阿卜杜拉国王陛下被人开枪打死的时候,心里也没有这样害怕过。难道我的堂兄的遭遇也会临到我自已的头上来吗?不,不会的。他在伊拉克公开依靠美国和英国,而且是巴格达条约的主角,当然引起那些军官的敌意和人民的不满。而我呢,我自信比他聪明,也比他机警。比方说,我仅仅接受了艾森豪威尔主义,却装作不愿参加巴格达条约;又比方说,在黎巴嫩出事以后,我一看形势不妙,连忙把那些不顺眼的军官一网打尽,以免后患。不过,巴格达这回的乱子闹得  相似文献   

17.
巴比伦"空中花园"建在哪里?巴比伦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位于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以南90千米处,与古代中国、印度、埃及并称四大古国。一般认为,巴比伦"空中花园"建在幼发拉底河东面,距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大约100千米,为巴比伦最兴盛时期尼布甲尼撒二世时代(公元前604年~前562  相似文献   

18.
海湾大战一触即发之际,中央电视台八位记者冒险奔赴巴格达进行现场采访报道,完成了中国新闻史上一次壮举。他们述说的故事很快将在本社成书出版,下面的文章是从书中摘选的片断。康锐:小女孩最让人震动的,是她的眼睛,特别清亮……2月17日在巴格达。我和水均益去萨达姆儿童医院采访。说实在的,这次采访触目惊心。过去在电视上也看过,伊拉克人民深受制裁之苦,特别是妇女、儿童,受害最严重。我们中国大使馆给医院捐助了5000美元  相似文献   

19.
正8月28日,法国高调参与伊拉克主办的巴格达合作与伙伴关系会议,马克龙总统同伊拉克、埃及、土耳其、约旦、伊朗、沙特等中东国家首脑齐集巴格达,商谈当前中东地区的重大问题。马克龙是美国从阿富汗撤军后第一位到访中东地区的欧洲国家领导人,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法国在中东地区不愿完全听命于美国、独立自主的战略倾向,  相似文献   

20.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夏季干燥而炎热,但在库尔德斯坦的山谷里却能找到一丝清凉.这里是土耳其、伊朗和伊拉克接壤的地方,景色粗犷而壮观. 去年8月在此旅游期间,我遇到了哈米德,一个来自巴格达的工程师,因为他会说英语,我们俩聊了一会儿. 哈米德和他的妻子、姐姐、姐夫以及四个孩子从巴格达驱车9个小时到达库尔德地区,这段旅程在目前仍处于乱世的伊拉克是非常危险的,但是哈米德似乎并不介意,因为他拖家带口地来到这里目的很简单:旅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