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福龙 《科技资讯》2007,(27):159-160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种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是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即在实行计划指导的同时,发挥市场调节的积极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和人民生活必需部分的土地,怎样才能以它固有的属性为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服务,则是需要认真研究探讨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我国对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计划机制与市场机制、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的结合问题,在理论上存在着不同的认识,在实践中产生过两种偏向。一种是过分强调直接计划管理,否定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否定市场机制和市场调节的作用。另一种是借口发展商品经济,一味削弱乃至全盘否定计划经济,实行完全的市场经济。去年,江泽民同志国庆讲话提出了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统一了人们的认识,明确了深  相似文献   

3.
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实现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前提。文章指出,发展我国国民经济必须走因地制宜的县域经济发展之路,并提出了发展县域经济应采取的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规律,要求人类自身的生产必须纳入有计划发展的轨道,以实现一个与国民经济相协调发展的适度人口和优化人口,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人口现状和未来人口发展特点有足够的认识,以便寻求出其规律性的东西,作出正确的科学的决策。现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有关资料数据,通过对二○○○年韶关市区人口发展特点预测,谈几点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5.
传统社会主义理论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从1978年到1992年,由“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改革的最初思路,到“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改革取向的重大突破,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邓小平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商品经济。当前,深化和完善改革的关键问题是正确认识贯彻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本文就有计划商品经济的真正涵义,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和新经济体制的宏观调控问题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主义诸经济规律中,积累规律有其鲜明的数量特性。合理地确定积累率,直接关系着宏观经济的比例协调等重大问题。几年来人们对于社会主义积累规律的研究,相对于其它经济规律来说,在定量的认识上有较大的进展。进一步探讨积累率的合理界限问题,不仅有助于自觉运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和有计划按比例规律,提高国民经济计划工作的科学性,推动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而且对于加强经济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的结合,也会是有益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为了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要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要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要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是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奋斗目标的关键,对搞好整个国民经济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对各个部门的工作也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厉以宁教授在今年第1期《北京经济了望》上发表《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比较》一文,文中指出: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是指两种不同的资源配置手段。这两种手段是可以并存,可以结合,可以互为补充的。在一定的经济体制下,既可以用计划调节手段来配置资源,也可以用市场调节手段来配置资源。但作为两种经济体制,即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即将建立的市场经济体制,二者是不能并存的。这两种经济体制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区别:  相似文献   

10.
<正>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草案”,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经验总结,是指导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纲领性文件.这次“建议”突出强调了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即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两个重大转变为振兴农场经济指明了方向.学习五中全会精神,对照“建议”,结合我们垦区实际,我认为,要使农场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使农业走出一条持续、快速、高效、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道路,就必须下气力建设好农机队伍和科学技术推广服务队伍.建设好这两支队伍,是农场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效益型、稳定型转变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必须在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同时发挥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这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所要解决的一重要问题。一、调节、调节对象和调节形式通常所说的经济调节,就是对经济活动进行调整、节制的意思。  相似文献   

12.
苏州新区的开发,为这一区域的乡镇企业又一次提供了加速发展的机遇。能否抓住这个极好的发展机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进一步转换经营机制,进一步调动经营者和生产者的积极性。自觉转换机制找国经济体制经历了计划经济——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几个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乡镇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但也比以往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和挑战。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混合经济,是指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各种所有制的经济成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引导或控制之下,共同进行社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而形成的经济类型。通过改革,建立起控制国民经济运行的“三极管理结构”,运用管理国民经济的放大原理,充分利用社会化大生产各个环节互相依赖的关系,可在保证经济仍然按社会需要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前提下,大大降低社会经济管理总成本和国家投资量。判断一个地区的经济性质不应只看公有制经济成份在其中所占的数量比重,还应看其在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应当在改革过程中设计出各种约束机制来弥补公有制经济的损益缺乏经济约束机制的缺陷。  相似文献   

14.
李久福 《科技信息》2008,(15):299-299
提高产品质量和工程质量是我国经济工作的长期战略目标。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正处在高潮,电力建设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行业,其建设也已由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建立并完善质量监督体系。工程质量检测工作是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重要内容,要保证电力建设工程质量就必须坚持质量检测工作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一科学论断,打破了长期以来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旧的传统观念,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丰富和发展。充分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一科学论断,对于冲破“左”的思想束缚,坚定不移地进行改革,建立充满生机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电力市场竞争环境下,为了经济有效地消除输电网络阻塞,将物理输电权(FGR)引入实用的阻塞管理.通过求线路利用份额来确定发电商对阻塞的影响,再按比例分配原则进行节点电价计算,基于此进行相应的FGR费用结算.独立的系统操作员(ISO)将以保证FGR持有者传输计划的原则进行调度.这种方法在经济有效地消除阻塞的同时,充分调动了发电商参与市场调节的积极性,提高了发电商主动规避阻塞的能力,有效地稳定了电价.通过实例证明了这种引入FGR的阻塞管理的可实时性.  相似文献   

17.
历史的车轮已经驶入了跨世纪的新时期。新时期人事工作的历史使命是什么?这是每一个人事工作者都十分关心和必须明确的问题。笔者认为,搞好“两个调整”,全面开发人才资源,努力提高人才效益,为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服好务,就是新时期人事工作的重要历史使命。 一、搞好两个调整是的代的呼唤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了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即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为适应这两个转变,人事部宋德福部长在1995年12月底召开的全国人事厅局长会议上提出人事工作要  相似文献   

18.
计划经济教学的中心任务是解决计划经济该不该研究、研究什么内容及怎样研究计划经济诸问题。如果把该不该研究做为肯定来回答,余下的问题就是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问题。对于方法问题,计划经济教学首先是个定性问题,即,速度、比例、循环、结构、效益与综合平衡,理论、原则、方法、措施、表格与方针政策。这是我们计划课经常涉及的诸多方面。同时,我们的任务,是把计划经济教学向纵深、广阔、求新、务实方面发展。要从定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技术经挤分析工作已又引起人们的重视,因为它对促进我国科技与经济的有机结合,保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加之基础的薄弱,这方面工作远适应不了新时期经济飞速发展的需要。对此,笔者认为必须十分重视和开展技术经济分析工作。 一、技术经济分析在经济建设中贡献 国内外经济发展史都证明了技术经济分析对发展经济的重要作用。半个  相似文献   

20.
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与传统的计划经济有着质的区别。要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不能互相替代,要发挥市场调节作用的同时,不能轻视政府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和干预;应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宏观调控存在的必要。宏观调控和市场必须形成动态的合理结合关系。经济资源才能真正达到最佳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