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流化床床层温度高的实际生产状况,分析出原因并采取四项措施进行优化,有效降低了流化床温度,使生产负荷达到设计值。  相似文献   

2.
谢殊非  金成英  崔敏 《甘肃科技》2003,19(10):42-43,27
对重油换热器管程结构影响传热效果、阻力降的因素进行了具体分析和计算,提出了改造方案,解决了实际生产中换热器阻力降大影响安全生产的难题。  相似文献   

3.
基于量纲分析方法,实验研究不同烧结矿颗粒直径填充床内的流动阻力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当颗粒直径一定时,床层内单位料层高压降随颗粒表观流速的增大呈非线性关系增大。当颗粒表观流速一定时,直径较小的颗粒床层内由于颗粒比表面积较大导致流动阻力损失也较大。颗粒雷诺数Re_p较低时,床层内颗粒摩擦因子f_p随Re_p的增加而迅速减小;Re_p较高时,随Re_p的增加,f_p下降趋势较为平缓,并最终不发生变化。由于计算误差较大,现有的预测关联式不适用于求解烧结矿颗粒床层内的流动阻力损失。通过实验数据拟合得出了能够描述烧结矿颗粒床层内流动阻力特性的实验关联式,平均计算相对误差为7.93%,显示了良好的预测性能。  相似文献   

4.
利用半导体应变片压力传感器。测定了不同操作条件下气-液-固三相流化床内不同轴向和径向位置压强的脉动信号。根据压强脉动信号波形和频域的分析结果,研究了三相流化床不同空间位置压强的脉动特征。发现在一定操作条件下,床层不同轴向位置上压强的脉动特征不同,而不同径向上压强的脉动特征则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5.
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对特定深孔有压隧洞环境下某类型水下机器人的阻力特性进行了研究。首先,对Suboff标准模型进行了模拟计算,计算结果与国际拖曳水池会议(ITTC)公布的试验数据基本吻合,验证了所用方法的适用性。然后,对两种不同支撑结构的机器人模型进行了计算,讨论了两种支撑结构对水下器人的阻力和表面压强的影响。最后,对不同工况下机器人的阻力特性和周围流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板件支撑结构相比,杆件支撑结构可以减小阻力和降低表面压强在不同工况时的波动程度;两种前端支撑结构模型在不同工况下的阻力和表面压强变化趋势相同,顺流行驶时阻力随着航行速度的增大而减小,而逆流行驶时阻力则随着航速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6.
通过室内试验对比研究水溶性降黏剂和油溶性降黏剂的在常规旋转黏度计测试条件下的降黏效果、岩心渗流条件下的流动特征以及微观渗流特征,分析油水比对其渗流特征的影响及其提高采收率机制.结果表明:水溶性降黏剂作用下油水两相渗流阻力大幅度升高,油溶性降黏剂能够降低油水混合物的视黏度和渗流阻力,但降低幅度较低;含水率越高,水溶性降黏...  相似文献   

7.
炉渣吸附餐饮油烟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餐饮油烟污染现状及炉渣材料,自行设计炉渣吸附装置,先在小型模拟装置中分别对床层高为2×10-2m、3×10-2m、4×10-2m、5×10-2m、6×10-2m炉渣的做油烟吸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3×10-2m高床层的炉渣吸附性能较好.然后固定床层高为3×10-2m,作炉渣吸附性能试验,实验结果表明,净化效率在60%~85%,床层阻力不超过250Pa.再做炉渣油烟的扩大型模拟实验,结果表明,炉渣的净化效率在40%~55%之间波动,且阻力较大,最大超过1000Pa.但因炉渣是一种固体废弃物,价廉易得,利用炉渣开发复合型油烟净化设备是今后油烟治理技术的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8.
基于Rankine源法的船体线型优化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船舶初步设计阶段,为了快速、准确地获得阻力性能优良的船型方案,将势流兴波阻力理论Rankine源法、黏性理论和最优化技术有机结合,开发了适用于实船的线型优化设计程序.在优化计算过程中,将降低兴波阻力作为主要目标,将排水量限制作为基本约束条件,将反映船型变化的船型修改函数参数作为设计变量,采用非线性规划法中的SUMT(sequential unconstrained minimization technique)内点法进行最优化计算.通过对某高速水面舰船前半体不同区域的优化计算,获得的改良船型降阻效果明显,由此验证了该程序用于船型优化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应用颗粒离散元法建立径向流反应器内球形颗粒随机堆积环形催化剂床层模型,采用颗粒流程序-计算流体动力学(PFC-CFD)耦合求解法得到床层内流体流动压力场、速度场分布规律,研究当边界条件相同、颗粒粒径分别为12、 14、 16、 20、 28 mm时,随机堆积床层内场分布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催化剂颗粒粒径的减小,床层阻力增大,床层速度、压力的变化梯度也增大,但流体沿轴向分布较均匀;粒径12 mm的催化床层径向流反应器内部轴流分布最均匀。  相似文献   

10.
在一直径0.20m,高5.5m的流化床实验装置上,于湍流流化区域分别测定了分布板的布气性能、颗粒循环速率以及密相段的压强梯度,进而得到密相段的床层粒密度和床层空隙率,并对相应的实验数据进行了关联处理。  相似文献   

11.
利用自制的固定床气固流动实验装置,研究气流通过余热回收罐体内料层的阻力特性,得到影响料层阻力特性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影响罐体内料层阻力特性的主要因素有颗粒表观流速、床层填充特性参数(颗粒直径及其分布、罐体的直径等)、床层温度等。其中,单位料层高压力损失随颗粒表观流速的增加呈二次方关系增加,随颗粒直径的增加呈指数关系衰减;临界雷诺数与床层几何因子呈线性关系,并随颗粒直径的增加呈线性关系增加;颗粒表观流速为1.0~2.5 m/s时,烧结矿单位料层高压力损失为0.33~1.72 kPa。  相似文献   

12.
依据线性兴波阻力理论和兴波干扰原理对加装消波水翼船型的兴波阻力计算方法和降阻效果进行了研究.用所提方法对一加装消波水翼的高速圆舭模进行了计算,理论计算结果与模型试验结果的比较表明,建立的带消波水翼船型兴波阻力计算方法基本上可实用于消波水翼设计以及该类艇兴波阻力的估算.带消波水翼艇与无消波水翼艇阻力比较表明,加装消波水翼后,傅汝德数Fn在0.55~0.85区间,兴波阻力理论值和剩余阻力试验值都显著降低,当Fn=0.6时兴波阻力理论值降低了16.1%,剩余阻力试验值降低了25%.  相似文献   

13.
以胶黏剂和颗粒活性炭为原料,制备了活性炭模块并测试了该模块的床层阻力、强度及对苯蒸气的动态吸附性能,考察了胶黏剂添加量和添加增稠剂对上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活性炭模块的优化制备条件为热处理温度95℃,热处理时间5h,胶黏剂添加量10%以及充分冲洗掉增稠剂。在该制备条件下,模块成型的活性炭对苯蒸气的动态饱和吸附量可达106.39mg/cm3,吸附速率为920.43min-1,与成型前相比吸附性能下降小于10%;床层阻力小于颗粒装填床层,抗压强度大于0.12MPa/cm2。  相似文献   

14.
支盘桩是一种具有高承载力和低沉降量特性的新型桩.本文结合工程实例采用有限元法对挤扩支盘桩的承载力进行计算分析,得出这类桩的荷载-沉降性状及其摩阻力、支盘阻力及端阻力发挥特性等方面的一般规律,对支盘桩的设计与施工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连续重整径向再生器烧炭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连续重整径向再生器烧炭区的化学反应过程及传递过程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建立了烧焦反应的本征动力学方程、催化剂内外扩散模型、床层中传质、传热模型以及气固两相的流动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错流移动床烧焦数学模型。运用该模型计算了连续重整再生器烧炭区床层内的温度、氧浓度和炭浓度的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在床层上部内筛网处出现恒定的高温区、通过控制再生循环气中氧气的浓度可以控制床层的最高温度,并且两段烧焦有利于减少烧焦所需要的床层长度。模拟计算得到的再生器烧炭区床层温度分布与工业现场测量值基本吻合,该模型可用于分析和预测连续重整再生器烧炭区床层的温度、氧浓度和炭浓度分布,对设计和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对连续重整径向再生器烧炭区的化学反应过程及传递过程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 ,建立了烧焦反应的本征动力学方程、催化剂内外扩散模型、床层中传质、传热模型以及气固两相的流动模型 ,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错流移动床烧焦数学模型。运用该模型计算了连续重整再生器烧炭区床层内的温度、氧浓度和炭浓度的分布。研究结果表明 ,在床层上部内筛网处出现恒定的高温区 ,通过控制再生循环气中氧气的浓度可以控制床层的最高温度 ,并且两段烧焦有利于减少烧焦所需要的床层长度。模拟计算得到的再生器烧炭区床层温度分布与工业现场测量值基本吻合 ,该模型可用于分析和预测连续重整再生器烧炭区床层的温度、氧浓度和炭浓度分布 ,对设计和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针对若直接将苯氯化固体催化剂颗粒堆放在工业催化精馏塔中使用,会引起很大的床层压降使操作无法正常进行的问题,根据床层压降与汽(气)速的平方成正比的原理,提出了将从塔釜上升的大量苯蒸汽由旁路通过而不直接通过催化剂床层以大大降低床层压降的设想,但这样催化剂床层主要起催化反应的作用,精馏分离的作用被大大削弱,导致氯苯选择性下降。因此上行汽体不宜全部分流,存在适宜的分流比。据此设计了一种结构新颖的催化精馏实验装置。在此催化精馏塔中,可实测催化剂床层压降;在不同的催化剂装填方式下,计算了上行汽体不同的侧线分流比例及床层压降降低的比例,当上行汽(气)体分流比分别为58.4%,37,9%和27.8%时,对应的床层压降降低的百分率分别为57.25%,40,68%和32.25%。对工业规模的催化精馏塔的床层压降进行了理论估算。  相似文献   

18.
采用稠油井自偿式降粘接技术解决了国内稠油开发中因粘度过高而影响产能的问题。具体工艺是在井口设计安装了降粘设备,把不同比例降粘剂注入油套环形空间,降低了原油粘度和原油在井筒及管线的流压,提高了单井产量。单井抽油时率由降粘前80.3%提高到97.3%,降粘井周期产油量提高了360t,抽油机耗电平均降低了26.7%。该工艺流程简单,投资少,见效快,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9.
不论在化学工业、石油工业、机械工业和土木工程的领域中,都要碰到不服从牛顿粘性定律的流体,即“非牛顿型”流体在管内流动的问题,文献上对此类流体在圆管中流动的阻力计算,屡有发表。本文仅限于对其中之一种,即施维多夫——宾汉塑性流体在圆管中层流内流区动的压强降加以探讨,结果得到下式  相似文献   

20.
以粘胶基活性炭纤维(ACF)反应器为研究对象,探讨ACF用量、放置方式和气体流速对反应器内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阻力随着气体流速和ACF堆积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其增加量随着流速的增加而减小.同样的床层高度,ACF水平顺气流放置比垂直分层放置的阻力小;而要达到同样的脱除效果,颗粒状活性炭反应器的阻力要大于ACF反应器3~4倍.建立反应器阻力数学模型,确定各种不同布置方式的阻力系数.通过模型的计算值与实测值比较可以发现,床层高度不宜超过1.5 m,且ACF不宜塞紧,每片ACF毡间应留一定的间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