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2 毫秒
1.
在我国,垄断问题主要集中于行政垄断。行政垄断限制竞争,扭曲价值规律,阻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的进程,阻碍了统一、自由、竞争有序的市场的形成。行政性垄断是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所以应是我国反垄断法规制的重点,要求反垄断法必须加以规制而不能回避。本文通过对行政垄断相关理论的分析与思考,揭示了行政垄断违法性的本质。并针对行政垄断的本质及其成因,以及结合反垄断立法对其规制的特殊性,提出了关于现行反垄断立法对行政垄断的规制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禁止垄断协议制度,禁止市场支配地位制度和控制企业合并制度构成传统反垄断法上的三大制度。而我国的反垄断法应不专设垄断协议这一章节,而将其分为横向限制竞争行为和纵向限制竞争行为两章;反垄断法不仅要规制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也要规制市场支配地位本身;我国反垄断法应规制企业合并。  相似文献   

3.
我国反行政性垄断立法问题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发展,以及加入WTO步伐的加快,反垄断法已经提上议事日程。而反行政性垄断理应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忽视和回避。行政性垄断由于有政府权力的支持,因而是一种制度性的,具有取消竞争功能的垄断形式,与其他经济垄断相比,对市场具有重大的危害。在我国,行政性垄断的形式原因是多方向的,表现形式也多样化。由开世界各国的反垄断立法中并无反行政性垄断的内容,因此我国反行政性垄  相似文献   

4.
反垄断法是规范市场竞争秩序的重要法律。文章通过对垄断性质的研究,力求解决反垄断立法及其实践中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5.
欧美反垄断法的延展史已证明,垄断违法性的实质认定从规范的确立到司法案例的裁判都具有极端重要性。中国反垄断法有目的性规范却缺乏恰当的价值规范与适当的价值判断路径,使我国反垄断法在垄断违法性认定上存在诸多缺陷,不利于现代经济治理的开展。因此,改变反垄断法的价值规范构成,拓宽反垄断的司法路径,完善垄断责任有效性,是实现我国竞争法制度转型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6.
随着电信业重组、《反垄断法》的出台,电信业垄断与竞争行为日益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从我国电信业改革的路径入手,对我国电信业垄断与竞争的演变轨迹进行归纳、梳理,认为我国电信业经历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独家垄断经营时期、政企不分的行政垄断时期、政企分开、企业重组后的垄断竞争时期以及再次重组后的三足鼎立时期,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各时期的垄断与竞争行为作出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7.
李振选  程美英 《科技信息》2008,(11):169-170
反垄断法关维护市场秩序的法律。它与反不正当竞争法有共同点,也有区别。共同点是引导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有序、健康的竞争,反对不择手法、欺行霸市的竞争;不同点是反垄断法是针对行业霸主而言,防止行业垄断、操纵市场价格、获取暴利,反不正当竞争法是针对所有企业而言,企业之间竞争不但不能违法,而且不得有损社会道德良俗;它们之间的联系是互补。  相似文献   

8.
现代意义上的反垄断法(Antitrust Law)是指国家管制垄断活动或限制性商业行为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产生于19世纪末的加拿大,而今世界各国多以美国反垄断法为典范。其产生背景说明垄断是自由竞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我国市场体系的建立,经济生活中的垄断现象逐渐显露,并出现制定反垄断法的呼声。本文认为中国反垄断立法应该缓行,并从现有立法、法的制定原则、行政性垄断的前途、经济性垄断的现状及适度鼓励竞争等方面阐述了应该缓行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反垄断法》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其立法目的在于保护竞争,反对任何无合理依据,违法的限制竞争的行为;《反垄断法》反对的是垄断行为,而非垄断状态,我国制定的《反垄断法》与支持和鼓励中小企业联合、扩大企业规模、发展规模经济的产业政策并不冲突,两者在根本目的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建立有效竞争市场结构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0.
行业之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而造成行业间收入差距过大的主要原因是垄断性行业的高收入。行政垄断和国有经济垄断是我国行业垄断的两大特征。垄断性行业高收入的原因有:政策性干预、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遗留、政府职能越位、市场机制不完善、监管制度和反垄断法滞后等。为此须采取以下措施:坚持科学发展,提升各行业的收入水平;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加强政府市场监管职能和在公共服务中的主体地位;完善市场体制;健全市场经济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1.
网络外部性引致的正反馈效应、对消费者的锁定效应以及规模经济等因素形成了网络经济下的垄断,与传统经济下的垄断不同,它具有竞争性垄断的新特点。这种竞争性垄断的市场结构不仅使得产品高产低价,增加消费者的福利,也有利于促进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另外,与绩效有直接关系的网络外部性和兼容性,在一定情况下也产生较高的市场效率。因此,传统经济下的反垄断理论已不再适用,政府应该顺应网络经济的要求进行改革,将重点放在市场行为而非市场结构,以更好地规制网络经济下的垄断。  相似文献   

12.
价格垄断是指某个经营者通过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或交易中的优势地位,或两个以上的经营者通过合谋、串通等形式,操纵、控制市场价格,排挤价格竞争,侵害其他经营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市场经营行为。根据不同标准,价格垄断行为可以作不同的分类,因此,法律上对不同种类的价格垄断行为其规制的构成要件也应是不同的。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价格垄断行为都受到法律的规制,适用除外制度,在规制价格垄断行为中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美国、欧盟等都对基础设施原则加以规定,其目的是为了促进有效地市场竞争。然而,基础设施原则本身并不是一个普适性原则,其适用限定于特定类型的案件。虽然各国的反垄断法对基础设施原则的立法和具体实践有所不同,但总结各国的经验可以看出,此原则一般都适用于港口码头、电信和电力网络等设施。我国虽未在《反垄断法》中对这一原则加以规定,但在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中可以加以借鉴。  相似文献   

14.
在现有市场垄断的研究中,主要侧重于卖方市场的垄断及其市场行为的影响,而对于买方垄断及其市场行为的研究显得较为薄弱。本文主要研究买方垄断(用户垄断)的存在、成因以及防范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当前的经济环境中,存在着行政性垄断的现象。虽然《反不正当竞争法》和有关的法规对行政性垄断问题作出了相关的规定,但由于规定的内容比较粗疏和简单,法律约束力较差,成效甚微。因此,在现阶段经济市场化的大环境下,把限制行政性垄断作为反垄断法的重要内容,不仅是必要的,而且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当下对于行政垄断的概念理解莫衷一是,由此严重阻碍了对行政垄断的深入认识,亦会影响到日后反垄断法的制定,我们理应通过行政法学的视角去准确把握行政垄断的概念。在行政法学上,行政垄断是指除中央政府之外的行政主体进行的带有局部性的违法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