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法对影响投篮命中率的诸因素进行研究分析、整理归纳,总结出影响投篮命中率的主要因素,以利于篮球教学和训练,为提高投篮命中率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法对影响投篮命中率的诸因素进行研究分析、整理归纳,总结出影响投篮命中率的主要因素,以利于篮球教学和训练,为提高投篮命中率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投篮是篮球运动主要进攻技术之一,是得分的惟一手段。篮球比赛是以得分多少来决定胜负的,篮球场上一切技术、战术的运用,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创造更多、更好的投篮机会,力争投中得分。虽然影响投篮命中率的因素很多,但我们在观看比赛时,常常看到有的球队虽然投篮机会很多,由于投篮技术的欠佳,而影响了投篮的命中率,罚球命中率过低,导致比赛最终告负事例众多。因此,投篮技术动作正确与否是影响命中率的重要的因素。掌握和运用好投篮技术,不断地提高投篮命中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投篮的技术动作与投篮命中率的关系,分析如何掌握正确的投篮技术动作,提高投篮的命中率。  相似文献   

4.
卓俊标  肖锋 《科技信息》2011,(8):I0252-I0253
疲劳状态下影响投篮命中率的主要因素有心理素质、身体素质、身体机能等,在了解和掌握疲劳状态下影响投篮命中率的因素以后,利用生理、心理训练和投篮技术提高运动员比赛时疲劳状态下的投篮命中率,以取得较好的比赛成绩。  相似文献   

5.
刘振坤  郑淞 《科技信息》2012,(26):291-291
投篮是篮球运动的主要进攻技术,是得分的唯一手段,一切技、战术运用的目的都是为了创造更多更好的投篮机会。因此,投篮命中率的高低是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在比赛中发挥正常的投篮水平,提高命中率,是每位教练员所重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对影响投篮命中率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归类,总结出几个影响因素,利于篮球教学和训练,提高投篮命中率。  相似文献   

6.
牟克宝  翟国银 《科技信息》2007,(27):546-547
影响投篮命中率的因素很多,一是心理因素,二是身体技能与环境,三是技术动作熟练程度。但心理因素对投篮命中率的影响占主要因素,自信心、紧张度、恐惧感、情绪干扰、竞赛心态、智能水平等,都对球员投篮技术的精确度有很大影响。本文就心理因素对投篮命中率的影响谈谈自己的见解。谨供各位专家、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7.
影响投篮命中率的因素及训练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影响篮球运动员投篮命中率的心理因素、技术因素、战术因素、体能因素、时机因素及提高投篮命中率的训练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8.
该文从探讨影响篮球运动员在比赛中投篮命中率的因素出发,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就如何有效地提高比赛中的投篮命中率做了分析,旨在为投篮训练提供思路。结果表明队员的投篮基本功、实战经验、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是影响比赛中投篮命中率的主要因素,建议投篮训练要与体能训练和心理训练相结合,有目的地让年轻队员积累相应层次的比赛经验。  相似文献   

9.
李洪强 《科技信息》2012,(29):256+274-256,274
篮球运动中确定胜负的依据最终是各队得分的多少,而得分多少与个人及全队投篮命中率息息相关,水平不相同的运动员投篮命中率各不相同。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和观察法,对影响投篮命中率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归类,以便有效的提高投篮命中率。以期为篮球教学和训练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是影响投篮命中率的重要因素之一.笔者从投篮过程中对运动员的感知觉特点、反馈能力、情绪、个性心理特征等心理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加强投蓝心理训练是提高投篮命中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84K杨叶片再生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84K杨的叶片作为外植体,MS作为基本培养基,采用不同浓度组合的BA和NAA对84K杨再生系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MS培养基中单独添加2.0mg/L BA时,不定芽分化率为90%,单独添加0.3mg/L NAA时,不定根产生率最高(90%),但无不定芽生成.采用1.5mg/LBA 0.3mg/LNAA组合搭配时,不定芽分化率最高(95%).在此基础上,采用M1(MS 1.5mg/L BA 0.3mg/L NAA)培养基,研究了不同着生位置的叶片、同一着生位置叶片的不同切段以及叶片在培养基上的放置方式对84K杨叶片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带有叶柄的下切段比其余叶片切段不定芽再生率高,幼嫩叶片比老化叶片再生率高,叶片近轴端向下接触培养基比远轴端向下接触培养基再生率高.叶片再生系统的建立为开展84K杨的工厂化育苗和遗传转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羊草无性系分株间的生理整合研究,采用分别对由同一根茎相连的两颗羊草分株进行了两颗分株全部遮光、一颗分株遮光、一颗分株去叶及对照,而后分析了不同处理样品的全碳百分比含量.结果表明:在遮光干扰或去叶干扰下,都有碳物质从未被干扰的分株向被干扰的分株转移.而且,强烈的干扰会导致植株分解其结构物质,只剩纤维素骨架,从而使其全碳百分比含量增高.在遮光干扰下和去叶干扰下,碳物质转移量的百分比约分别为1.43%和3.88%.  相似文献   

13.
文旦柚和下河蜜柚组织培养快速无性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两种柚类的茎尖和幼嫩的茎段进行组织培养快速无性繁殖,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柚类的培养结果不同,文旦柚的繁殖系数大于蜜柚的,为386.2%;文旦柚不同外植体的培养结果是带腋芽的茎段的繁殖系数大于茎尖,差异达到极显著;茎段在附加激素的基本培养基MS上培养诱导形成不定芽,低浓度的奈乙酸(NAA)和6-苄基嘌呤(6-BA)对外植体的成活率没有显著影响,激素浓度升高则会显著影响外植体的成活率;培养基以MS添加6-BA0.5mg/L和NAA0.2mg/L的培养效果最好,繁殖系数达到407.1%,与其它处理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4.
香果树的快速繁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香果树芽外植体在MS+6-BA 0.5mg/L+IBA 0.5mg/L培养基上进行丛芽诱导和继代培养.丛芽分化率达100%,年繁殖系数为6.3×10~5.将单个芽转移到1/2MS无机盐+MS有机物+IBA 0.5mg/L培养基上,生根率为83.1%,移栽成活率达到90%.  相似文献   

15.
雷公藤组织培养快繁技术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带腋芽的幼嫩茎段为外植体,研究雷公藤的离体快繁技术。结果表明:附加2.0mg/L BA和0.1mg/L IBA的MS固体培养基可诱导腋芽萌发,诱导率达95%;附加3.0mg/L BA和O.1mg/L IBA的MS固体培养基为适宜的芽苗继代增殖培养基,增殖率可达5.21。  相似文献   

16.
【目的】梁山慈竹(Dendrocalamus farinosus)主要以材用为主,开发其笋用价值,可提高丛生竹经济效益,同时为丛生竹笋用培育提供参考。【方法】以梁山慈竹为研究对象,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探讨不同覆盖材料(A1.土壤;A2.竹屑;A3.糠壳)、覆盖厚度(B1.0 cm;B2.15 cm;B3.30 cm)、施肥量(C1.0 kg/丛;C2.1.0 kg/丛;C3.1.5 kg/丛)和覆盖时间(D1.4月15日;D2.4月30日;D3.5月15日)对梁山慈竹出笋和竹笋适口性的影响;共进行9次试验处理(T1.A1B1C1D1;T2.A1B2C2D2;T3.A1B3C3D3;T4.A2B1C2D3;T5.A2B2C3D1;T6.A2B3C1D2;T7.A3B1C3D2;T8.A3B2C1D3;T9.A3B3C2D1),分析测定了其出笋量、成竹率、胸径,竹笋可食率、外观形态以及呈味物质的变化。【结果】梁山慈竹竹丛覆盖可降低其出笋而促进成竹生长,覆盖后,竹笋可食率提高38%,且以覆盖15 cm厚度的可食率最高,达47%,笋箨由暗沉的深绿色变为鲜亮的紫红色;苦味氨基酸含量、占比显著下降,鲜味氨基酸占比相对升高,草酸、单宁含量显著下降,竹笋苦涩味明显减弱,口感显著提升,以T5处理(A2B2C3D1)表现最好;本试验发现施用氮磷钾复合肥对梁山慈竹出笋、成竹和生长没有显著影响。【结论】竹丛覆盖可适度调节梁山慈竹出笋成竹,显著改善竹笋品相和适口性,覆盖不受材料、时间限制,在竹笋出土前覆盖即可,采笋则以笋尖突破覆盖物时为宜。  相似文献   

17.
杉木炭疽病的研究——Ⅰ.症状和病原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杉木炭疽病在我国南方各省丘陵地区普遍发生。病害主要在春季为害幼树的先年秋梢,使梢头针叶枯死或梢头枯死。感病较轻的或在较老枝条上,只引起针叶先端枯死。从感病针叶和嫩茎上经常分离到一种毛盘孢属(Colletotrichum)的炭疽菌,经室内和林间接种试验和再分离,证明它是杉木炭疽病的病原物。在因炭疽病而枯死的针叶上,常常出现一种多毛孢菌(Pestalotia)的子实体,试验证明它们多半是次生的或腐生的真菌。因不正常的生理原因引起的黄化针叶更容易感病。 关于杉木的病害,以前很少报道。近十多年来,我国南方各省大力营造杉木用材林,在低山丘陵地区也建立了许多以杉木林为主的用材林基地。在这些杉木幼林中,普遍出现针叶及梢头黄化、枯死的现象,对幼树的生长造成极大影响。从1974年起,我们在江西对这个问题开始进行研究。当时因为对这种病害缺乏认识,总的称它为杉木叶枯病。经过两年的探索以后,弄清了杉木叶枯病实际上包括3种主要的病害,即杉木生理性黄化病、杉木细菌性叶枯病和杉木炭疽病。前两种病害的情况已有报道。本文将叙述我们对杉木炭疽病的研究结果。试验工作主要是在江西省进贤县北岭林场进行的,同时也到江西北部地区10余个县市的近20个场圃作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篌竹出笋成竹生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篌竹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篌竹出笋时间约始于4月8日,历时约32d,出笋初期出笋少,盛期、末期出笋数较多,但末期持续时间较长,退笋率随着笋期的推移先不断增加后下降。砍伐样方的成竹率比未砍伐样方的高。较早同生群幼竹高生长遵循逻辑斯蒂曲线方程,而较晚同生群幼竹高生长符合指数函数曲线方程,较早同生群的高度高于较晚同生群。  相似文献   

19.
野生金丝桃扦插繁殖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探讨了枝条部位、扦插基质和扦插季节对金丝桃扦插生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顶枝的生根率最高,中段枝次之,下段枝最差;以沙为基质,生根率最高,土壤加沙次之,土壤最低;季节的影响不明显,秋季略高于春季.  相似文献   

20.
黄瓜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实验以黄瓜(CucumissativusL.)品种“LS-21”为实验材料,按如下培养基配方:MS培养基,附加6-BA(0.8~1.6)mg/l IAA0.2mg/l;不同浓度的6-BA分别与NAA及2,4-D配合,研究影响黄瓜组织培养的诸多因素,建立了黄瓜离体子叶高频不定芽再生系统。主要结果如下:黄瓜5-6日苗龄无菌苗子叶作外植体,愈伤组织生长旺盛,芽诱导率高;7-8天的外植体则生长势弱,不利再生芽的分化。6-BA(1.2~1.6)mg/l IAA0.2mg/l,芽分化频率较高,其中6-BA1.2mg/l的芽分化率可达51%;待再生芽长至2-3cm时移入生根培养基(1/2MS 0.1mg/LIAA),生根率达90%,40-60d可得到完整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