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赫坎按蚊种团内中华按蚊、嗜人按蚊、贵阳按蚊、昆明按蚊的幼虫唾腺染色体游离端特征作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嗜人按蚊与其它3种按蚊亲缘关系较远,为独立种;昆明按蚊、贵阳按蚊与中华按蚊亲缘关系较近,但仍为独立种.贵阳按蚊、昆明按蚊的幼虫唾腺染色体图系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2.
对赫坎按蚊种团内中华按蚊、哮人按蚊、贵阳按蚊、昆明按景的幼虫唾腺色体游离端牲作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嗜人按蚊与其它3种按蚊亲缘关系较远,为独立种;昆明按蚊、贵 蚊与哗蚊亲缘关系较近,但仍为独立种,贵阳按蚊、昆明按景的幼唾腺染色体图系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3.
按蚊属昆虫包括疟疾和丝虫病的传播媒介,具有特别的医学重要性。本文根据近10年来的研究及国内外按蚊属的研究文献和专著,订正了中国按蚊属名录,共2亚属62种。新的名录中增加了许氏按蚊(Anopheles(Anopheles)xui)和哈里森按蚊(Anopheles(Cellia)harrisoni)2种,删除了瓦容按蚊(Anopheles(Cellia)varuna),把阔麟按蚊(An.ramsayi)更名为伪詹氏按蚊(An.pseudojamesi);并暂保留存疑种斯氏按蚊(Anopheles(Cellia)stephensi),确认库态按蚊复合体(Culicifacies Complex)在中国存在种A和种B。新的名录及其分布地的记载可以为蚊虫分类和防治提供基础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4.
按蚊属(Anopheles Meigen)是最重要的医学昆虫类群之一,其中很多种类是传播疟疾的重要媒介。本文根据近些年来国内外按蚊属的研究文献(特别是《Zoological Record》)以及本实验室对按蚊属的分类学研究结果,总结了中国按蚊属分类学的研究历史、研究现状、系统发育关系和地理区系,更新了中国按蚊属的分类系统。目前中国已知按蚊属蚊虫2亚属62种,其中按蚊亚属(Anopheles)在中国共2派、3系、6组、4亚组,塞蚊亚属(Cellia)共4系、7组、6亚组。分布在东洋区的有45种,占中国按蚊属总数的72.58%;分布在古北区的有6种,占9.68%;跨古北区与东洋区的有11种,占17.74%。形态分类方法在针对复合体内姊妹种的分类鉴定和系统发生学研究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结合分子分类学方法来进行研究。目前,建立更多的分子鉴定标准来确定复合种在蚊科中的分类地位是蚊虫分类研究的重要工作,而不断丰富蚊虫的基因组数据也是当前蚊虫系统发生研究的一个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按蚊属昆虫包括疟疾和丝虫病的传播媒介,具有特别的医学重要性。本文根据近10年来的研究及国内外按蚊属的研究文献和专著,订正了中国按蚊属名录,共2亚属62种。新的名录中增加了许氏按蚊(Anopheles(Anopheles)xui)和哈里森按蚊(Anopheles(Cellia)harrisoni)2种,删除了瓦容按蚊(Anopheles(Cellia)varuna),把阔麟按蚊(An.ramsayi)更名为伪詹氏按蚊(An.pseudojamesi);并暂保留存疑种斯氏按蚊(Anophele(Cellia)stephensi),确认库态按蚊复合体(Culicifacies Complex)在中国存在种A和种B。新的名录及其分布地的记载可以为蚊虫分类和防治提供基础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和了解大理学院校园内蚊类的组成及分布,为大理州蚊类研究及蚊媒疾病的防控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以大理学院古城和下关校区校园为调查点,选择校园内蚊虫孳生地和人群密集区为采样点,采用紫外灯诱捕法对夜间活动的成蚊进行通宵取样,对所捕成蚊进行分类、计数和统计分析。结果:共捕获成蚊619只,隶属2属11种。其中,库蚊属Culex7种,按蚊属Anopheles4种。捕获成蚊中以致倦库蚊Cx.qsuinqueascitus为优势蚊种(占捕蚊总数的87.72%),以三带喙库蚊民.tritaeniorhynchus为较常见蚊种,其他蚊类数量均较少。结论:致倦库蚊为大理学院校园内的优势蚊种。  相似文献   

7.
双翅目的大蚊科(Tipulidae)属种繁多,而短柄大蚊属(Nephrotoma)又是常见的大属,体多中型,胸背黄色有3条褐色纵斑,翅透明具明显的翅痣,径分脉(Rs)很短为简易识别特征。幼虫记载为害麦类、亚麻、甜菜、蔬菜及针叶树苗等地下部分,常为重要的农业害虫。  相似文献   

8.
蚊科(Culicidae)昆虫中很多种类是重要的媒介昆虫,蚊科分类研究已有200多年的发展历程。2000年以来,Harbach等人依据比较解剖学、支序分类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蚊科分类系统进行了重大修订,把蚊科类群从原来的34属修订为112属,建立了更加细分的蚊科分类系统。中国蚊虫研究近些年来也发展迅猛,蚊虫研究者对中国蚊虫属、种组及隐存种等做了大量订正,调整和新增记录,中国现已知蚊虫达46属418种。本文依据Harbach新分类系统对中国蚊科分类现状和分子分类学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中国按蚊亚科(Anophelinae)现有1属62种,库蚊亚科(Culicinae)45属356种。由于形态分类学的局限以及在蚊科内广泛存在的隐存种,对传统蚊科分类提出了新的挑战,随着分子分类技术的发展,大量基于分子技术的研究揭示并改进了蚊虫的分类。目前仍有大量的蚊科分类和系统发育问题尚有待澄清。  相似文献   

9.
测定23种摇蚊亚科摇蚊线粒体COI基因的部分序列,并结合从Gen Bank下载的25种该亚科摇蚊同源序列进行分析,研究摇蚊亚科物种的分类和系统进化关系.运用MEGA5.1构建的邻接法(NJ)和最大简约法(MP)系统发育树表明:多足摇蚊属复合体中的斑摇蚊属、倒毛摇蚊属、内摇蚊属、明摇蚊属聚在一支,亲缘关系较近;狭摇蚊属单独聚为一支;长跗摇蚊属群中的大部分属的亲缘关系也较近;哈摇蚊属群仅有部分属聚在一起,均与基于形态学的系统发育研究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受疟原虫感染的实验猴肌注氯胺酮后供蚊吸血 ,氯胺酮是否会影响疟原虫在蚊体内的发育。方法 给已感染疟原虫的供血猴肌注氯胺酮之前及之后 ,各供大劣按蚊吸血一批 ,于吸血后第 9天 ,解剖蚊胃 ,第 12天解剖唾腺 ,观察卵囊和子孢子发育情况 ,共作了 5个不同剂量的重复实验。结果 各对照组和用药组之间 ,卵囊和子孢子感染阳性率无差别 ,均为 10 0 % ,卵囊感染密度和卵囊平均大小及子孢子平均感染度均无显著性差异 (P>0 1)。结论 给受疟原虫感染猴肌注氯胺酮后供蚊吸血 ,不影响疟原虫在蚊体内的发育 ,还能提高蚊媒吸血效果 ,缩短实验时间  相似文献   

11.
从分子生物学角度入手,以mtDNA的Cytb(Cytochrome b)基因作为分子遗传标记,用昆虫Cytb基因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及DNA测序,共获得蜻蜓目差翅亚目蜻科7属8种(基斑蜻Libellula depressa,黄蜻Pnntala flavescens,庆褐蜻阢thernis festive,晓褐蜻研themis aurora,纹蓝小蜻Diplacodes trivialis,网脉蜻Neurothemis fulvia,六斑曲缘蜻Palpoleura sex-maculata,玉带蜻Pseudothemis zonata)及2种外群(黄翅绿色螅Mnais auripennis,华艳色螅Neurobasis chinensis)的Cytb基因部分序列(576bp).这8种蜻蜓Cytb基因的部分核苷酸序列(长度为576bp)中碱基T,C,A,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7.0%,18.3%,31.3%和13.4%,A+T平均含量为68.3%,明显高于G+C平均含量(31.7%).密码子第3位点的A+T平均含量较高,为81.0%,碱基替换多发生在密码子第3位点.以柬翅亚目的黄翅绿色螅和华艳色蟪作为外群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玉带蜻属与褐蜻属、脉蜻属与曲缘蜻属的亲缘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12.
为揭示分布于西鄂尔多斯高原的中国特有种四合木对生境的适应性及与其他属的亲缘关系,用PCR直接测序方法,对四合木与同生境蒺藜科(zygophllyaceae)其他3个种的核糖体DNA ITS片段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表明,4种植物在ITS片段长度、GC百分含量和变异位点数上均存在一定差异,ITSl长177-212bp,ITS2长218-237bp;GC含量为57.7%~62%,信息位点比例30.1%,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 Maxim)与霸王(Zygo-phyllum xanthoxylum Maxim)在系统位置上较相近,白刺(Nitraria sibirica Pall)与蒺藜(Tribulus terrestris L.)较相近,ITS所揭示的亲缘关系与这些种的形态学和胚胎学特征相似。  相似文献   

13.
为了进一步了解昆虫核基因组中线粒体假基因(Numts)序列分布情况,避免Numts序列对基于线粒体DNA(mtDNA)进行系统发育关系研究结果的误导,利用Blast N对GenBank中已完成核基因组和mtDNA测序的4种昆虫核基因组中的Numts序列进行检索,结果表明:冈比亚按蚊Anopheles gambiae中没有Numts序列;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中仅有少量Numts序列;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和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era基因组中Numts序列超过100条,尤其是意大利蜜蜂中的Numts序列涵盖全部mtDNA.ND2,ND4,ND5,COⅠ与lrRNA向核内转移频率高于其他mtDNA基因片段,因此,在使用其进行系统发育关系研究时需加倍谨慎.  相似文献   

14.
从表现花叶、畸形以及坏死症状的加工番茄病株上获得黄瓜花叶病毒分离物,用1对CMV CP基因引物进行RT-PCR,扩增得到了776bp的特异性核苷酸片段。将PCR产物插入到克隆载体PUCm-T中转化大肠杆菌DHSa。经限制酶酶切鉴定,重组克隆中含有与PCR产物大小相同的776bp的插入片段。cDNA全序列分析表明,重组克隆含1个开放阅读框架(ORF),长度为657nt,编码218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与国内外报道的CMV株系序列比较,所测得的CMV新疆分离物与CMV亚组Ⅰ的核苷酸同源性高达91.0%-98.9%.而与CMV亚组Ⅱ的核苷酸同源性仅在76.4%-78.2%,所测得的CMV新疆分离物与CMV亚组Ⅰ的氨基酸同源性高达94.2%-98.6%;而与CMV亚组Ⅱ的核苷酸同源性仅在79.9%~83.5%.CMV亚组Ⅰ的株系较CMV亚组Ⅱ株系同源关系更密切,所以CMV新疆分离物应该归属于CMV亚组Ⅰ。  相似文献   

15.
以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缩醛(DMFDMA)为起始原料,与丙二酸二乙酯在135℃下搅拌反应,合成α,-β不饱和酯(1),收率为95.0%;然后与苯肼常温反应得到中间体N-取代苯肼(Ⅱ),产率达98.9%;(Ⅱ)在碱性条件下以乙醇为溶剂,回流反应4小时即得到目标产物:1-苯基-4-乙氧羰基-5-羟基吡唑,经提纯后,收率为75.0%,总收率为70.5%;经红外、核磁等谱学方法鉴定了目标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6.
从Cytb基因序列探讨蝽类部分昆虫的系统发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蝽总科18种昆虫线粒体DNA细胞色素6基因部分序列进行PCR扩增和序列测定,比较其同源性,统计密码子使用频率并应用生物学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在获得的432bp序列中,碱基T,C,A和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7.4%,18.8%,31.8%和12.0%,表现出强烈的AT偏向性.就每个氨基酸密码子采看,第3位点的A+T含量较高,达到83.6%.谊序列片段中共有215个核苷酸位点发生变异(约占49.8%),种间变异较大.在氨基酸组成上,共编码144个氨基酸。其中有47个发生变异。变异率为32.7%.碱基替换主要发生在密码子第3位点,转换略多于颠换.以筛豆龟蝽(Megacopta cribraria)为外群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支持荔蝽、盾蝽作为独立的科与蝽科并列,滴蝽从蝽亚科划出归属于舌盾蝽亚科,但蝽科内各亚科间及蝽亚科各族间的系统进化关系与传统的形态分类结果不完全一致,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采用基因克隆方法首次扩增出黑线仓鼠催乳素受体(Prolactin Receptor,PRLR)基因5’端部分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EU826030),测序结果表明该片段的有效长度为379bp,包含部分5’调控区、exonl及部分intron1.该序列与其它物种相应区域的同源性比较结果:黑线仓鼠与人、大鼠、小鼠、狐猿、黑猩猩、类人猿PRLR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82.1%-93.4%;exon1序列的同源性为79.8%-91.4%.系统进化分析与物种亲缘关系的远近一致,同时证明PRLR基因exon1有较大的可变性,因此认为成功克隆了黑线仓鼠的PRLR基因的部分序列.该研究所得到的PRLR基因序列可用作研究物种亲缘关系或遗传距离的理想标记.  相似文献   

18.
黑线仓鼠MHCⅡ类DQA基因外显子2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黑线仓鼠MHC的结构与功能并寻找分子标记,对MHCⅡ类DQA基因的外显子2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提取黑线仓鼠3个群体(吴村、沂南和临朐)的基因组DNA构建基因池,利用PCR技术扩增得到249bp的片段,将该目的片段连接到pMD18-T载体中,重组质粒转入大肠杆菌DH5α后利用蓝白斑法筛选阳性克隆,测序后得到该目的片段的核苷酸序列(Genbank登录号:FJ209306)并推导出氨基酸序列.结果表明:黑线仓鼠、人类、大鼠、小鼠、猪、马、牛、兔之间DQA基因外显子2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68.7%-85%,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56.8%-83.5%,黑线仓鼠与大鼠、小鼠亲缘关系更近.测序得到的OQA基因外显子2的序列在物种间具有丰富的多态性,可以作为物种遗传分析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9.
仿刺参作为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物种,良种选育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其中体色是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为了比较3种不同体色仿刺参的遗传结构,采用PCR扩增与测序技术对我国3种体色(青色、白色和紫色)仿刺参线粒体16S rRNA和COⅠ与核糖体18S rRNA-ITS-28S rRNA序列片段进行分析,揭示其遗传结构差异及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 16S rRNA、COⅠ和18S rRNA-ITS-28S rRNA序列长度分别为812~830 bp、877~915 bp、1 536~1 572 bp。16S rRNA、COⅠ和18S rRNA-ITS-28S rRNA序列在青色、紫色和白色仿刺参中分别检测到单倍型个数分别为4/5/5、5/3/4和4/4/3, COⅠ序列多态性位点数目所比例最大, 16S rRNA序列最小。3种色型仿刺参16S rRNA、COⅠ和18S rRNA-ITS-28S rRNA序列遗传距离数值均比较小,范围分别为0~0.014 7、0~0.021 2和0~0.010 3,没有达到种的分化水平。以紫海胆为外群,基于COⅠ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白刺参单独聚为一支,但是紫色和青色仿刺参不同个体间相互交叉聚集,无法通过发育树区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3种方法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1995年~2004年共收治高能量Pilon骨折患者95例,均属Ruedi和AllgouerⅡ,Ⅲ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3组:即采用AO苜蓿叶形钢板内固定32例为A组;有限内固定结合“T”形超关节外固定架治疗30例为B组;短期外固定架固定后改用钢板内固定33例(即两阶段法)为C组。结果 经10个月-8年的随访(平均2.4年),按Teeny和Wiss评分系统,A组临床疗效优良率为65.63%,并发症发生率为26.5%;B组临床疗效优良率为60.00%,并发症发生率为30.5%;C组临床疗效优良率为84.85%,并发症发生率为22.5%.结论三种方法可用于高能量Pilon骨折的治疗,其中两阶段治疗法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