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针对输变电工程投资项目工程建设部分建立了一套业主自评价体系,用于业主对输变电工程投资项目工程建设部分进行自查自评,具有全面、科学、便捷的特点。指标体系将工程建设评价分为工程组织管理评价和工程建设控制评价两部分,并结合工程案例验证了指标体系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陕西省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是“数字陕西”基础地理信息框架建设的核心任务,2001年2月27日陕西省政府办公厅签发了由陕西省计委、陕西测绘局提出的《关于陕西省“十五”基础测绘工作实施意见》的文件(陕政办发[2001]20号),同意正式启动“数字陕西”空间基础地理信息框架工程建设。2001年12月14日陕西省政府审议通过了《数字陕西地理空间基础框架工程建设总体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3.
该研究对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红寺堡灌区划分为5个责任分区,运用水蚀径流场和风蚀小区等方法,通过5年的时间对该区进行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研究结果表明,红寺堡灌区在监测期间累计营造水土保持林草措施的实施总计面积为1465.30hm^2,林草成活率达85%以上,区域小气候得到了明显改善。平均风速减少到2.9m/s左右,相对湿度提高到50.5%,年蒸发量降低到2015mm,项目区水土流面积减少了52858.03hm^2。项目区水土保持防治均达到了二级以上防治目标,扰动土地整治率为98.2%,水土流失总治理度为96%,土壤流失控制比为1.08,拦渣率为95%,林草植被恢复率为95%,林草覆盖率为22.81%。  相似文献   

4.
以水利部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已有的“阴山北麓低山丘陵荒漠草地植被修复综合技术体系”研究成果为基础,在500亩的示范区内应用围封、灌木林营造、松土补播牧草、节水灌溉、谷坊等生物和工程修复技术,恢复草地生产能力,改善草地生态环境。具体内容包括:坡面保护技术;坡底水土保持技术;沟道防治技术;水土保持、生态监测技术。  相似文献   

5.
快活林     
走私有位老人每天都骑着一辆摩托车从加拿大进入美国。边防警察觉得很奇怪,有一天就将那人拦了下来,问道:“你每天背的那个包里面放的是什么?”老头说是沙。警察不信,检查一看果然是沙,终于有一天,警察将那老头再次拦下来说:“你老实告诉我,你是不是在走私,我绝对不抓你!”老头说:“是!”  相似文献   

6.
过去,习惯将“desertification”译成沙漠化或沙(漠)化,这是约定俗成的词汇。沙漠化一词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见于《解放日报》(1941)田家英的《沙漠化的愿望》一文;50年代又见于《中国林业》(1951年1期)陶克的文章《陕北的沙漠现状及改造》。过去,“desert”一词在辞书里译法混乱,既译为“沙漠”也译为“荒漠”。而沙漠不仅是荒漠的通称,更是荒漠的一种类型。实践中,地质意义上的沙漠(sandy desert)与荒漠(desert)内涵是有差别的。地理意义上的荒漠内在涵义颇广。1994年,我国政府电告《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过渡时期秘书处(Interim Secretariat CCD),将原译“沙漠化”的desertification改译为“荒漠化”,修改了长期沿用的译法。这一改动,给这一名词的使用带来麻烦。“荒漠”名词加后缀“化”(-fication)构成动词而转变成“荒漠状态”。因此“荒漠化”一词的界定上应与“荒漠”在概念上有严格区别,荒漠化不包括沙漠(sandy desert)、戈壁(gobi蒙语,sand-pebbly desert)以及盐漠、寒漠等。荒漠化在定义上涵盖植被退化、风蚀、水蚀形成的土地退化,也包含盐渍化、冻融等荒漠化指征。我国治沙一向指沙(漠)化带来的环境恶化和社区经济下降过程,这是国情。所谓沙(漠)化土地,准确地说即“沙质荒漠化”(sandy desertification),就是指人类不合理利用干旱半干旱区自然资源,由风蚀形成的土地退化。也就是说,沙化地是发生在原非沙漠地区的风沙活动形态。我在《中国沙质荒漠化土地监测评价指标体系》(林业科学,1998,34(2)1—10)一文中,对不使用荒漠化而使用沙质荒漠化有过论述,并附有根据TM卫星影像解译制作的三幅典型的沙质荒漠化土地现状图,可供讨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自防水保温被是“九五”国家重大科技产业项目——工厂化高效农业示范工程北京分项——“新型节能日光温室与连栋塑料温室(96-012-01-01)的研究成果之一。产品形成于1997年,1998年开始投入使用,经过不断改进,至2002年产品基本定型。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成果》2022,(8):52-53
金沙江向家坝水电站是金沙江规划的最末梯级,为国家"西电东送"的骨干电源.工程以发电为主,同时改善航运条件,兼顾防洪、灌溉,并具有拦沙和对溪洛渡水电站进行反调节等作用,是金沙江干流仅有的具有超大型农田灌溉、过坝通航等多功能的综合枢纽工程.项目的建设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提高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促进西南地区水运通江达海、带动...  相似文献   

9.
深部重大工程灾害的孕育演化机制、预测预报和防治理论的研究是我国水利水电、交通、国防、深部基础物理实验等工程安全建设与运行以及金属矿山安全高效开采中的重大课题。本文贪绍了973计划项目“深部重大工程灾害的孕育演化机制与动态调控理论”近5年的重要研究成果,包括:深部岩体结构与地应力特征、深部岩体变形破坏过程的分析方法、岩爆灾害的孕育演化机制、预测预警与调控技术、以及能量调控诱导破岩方法等方面,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我国多个典型深部工程,推动了深部工程开挖开采过程中宓窑的预测预娘防柁理论和艘术的进步。  相似文献   

10.
YD—BSP技术     
《中国科技成果》2007,(23):57-57
YD—BSP烟气脱硫成套技术是中电投远达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在承担1999年国家重大环保专项“烟气脱硫技术及装置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建设项目”,不断自主研究开发,并经过大量工程实践验证的基础上,开发的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适合大型燃煤电厂的湿法烟气脱硫技术。  相似文献   

11.
国家973计划项目“多域协同宽带无线通信基础研究”于2007年立项。该项目围绕国家“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网络”重大专项等发展需求,探索从根本上提高频谱资源利用有效性的基础理论,力争实现宽带无线通信技术体系及核心关键技术的创新。本文介绍了该项目的立项背景、科学问题和研究课题设置,以及项目在多域协同通信系统体系框架、低信噪比信号同步、多极化天线小型化、异构网络融合等方面取得的主要创新研究成果。最后,对该项目下一阶段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技成果》2008,(19):53-53
“跨省市旅客快速运输示范工程”(2002BA404A16)是“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课题。本课题在全面分析各类用户对跨省市旅客快速运输系统需求的基础上,运用ITS体系框架的开发方法,研究跨省市旅客快速运输系统的用户服务、逻辑框架、物理框架,给出相应的应用系统,并以跨省市旅客快速运输系统体系框架的研究成果为基础,为示范工程的建设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现代中心城市交通运输与管理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应急交通疏散预案仿真研究”课题(2005BA414811)作为研究内容之一,由北京工业大学承担。该课题于2005年立项,经过课题组2年多的研究于2007年10月28日成功通过验收。首次对应急车辆疏散领域进行研究,研究过程中整理和总结了大量国内外研究成果,总结提出了应急交通疏散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14.
王文 《中国科技成果》2009,10(22):57-57
《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经济管理若干问题研究》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在承担国家有关部门委托的“国家地质工作评价体系研究”项目和中国地质调查局委托的“地质技术装备管理规范化研究”、“国内外地质技术装备的跟踪及发展趋势研究”等项目研究的基础上,对课题内容进行加工、提炼而形成的涵盖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经济管理主要领域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5.
李树志 《中国科技成果》2010,11(6):20-21,23
“矿区复垦关键技术开发及示范应用”项目是由煤炭、有色、冶金等行业共同承担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该项目涉及环境与资源领域生态脆弱区域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重建,是我国土地复垦技术领域率先申报成功的国家重点项目。该项目共分解为6个课题,“采煤沉陷区地基处理与工程建设技术开发”和“采煤沉陷区土地复垦与农业生态再塑技术开发与应用”,是其中的第一和第二个课题,由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唐山研究院承担,联合中国煤炭行业著名复垦专家和主要研究单位共同完成。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们对自身赖以生存的环境高度重视,各种有关环境问题的报道也日益增多。特别2000年首都北京连续多次沙尘暴之后,关于沙化、风沙化、沙漠化以及荒漠化用语的定义均能见于各种大小刊物,反映了人们对它们的高度认识和对它们的内涵的不同理解。下面是笔者关于这四个词的概念的一些基本认识,仅供参考:1.荒漠化(desertification)继法国学者A.奥布雷维尔首先使用“荒漠化”这一术语来描述非洲热带雨林向热带草原及荒漠景观演变的模式后,国际上对类似的景观演变过程提出了若干个术语,虽在1977年内罗毕联合国荒漠化大会上得到了统一,但由于定义中没有明确的定性指标并且概念模糊,从而引起了数十年无休止的争论,曾有过100多个定义。终于在1992年里约热内卢“环发大会”决议12款规定之后,又经过1993和1994年“国际荒漠化公约政府间谈判委员会(INCD)”多次反复讨论,最后定义为:在包括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多种因素作用下,干旱、半干旱和干旱亚湿润区的土地退化。它又分为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土壤盐渍化、冻融荒漠化等。该定义为世界各国所公认。这一定义就是1994年10月,世界各国政府代表在巴黎签署荒漠化防治公约中的定义。至此,荒漠化不但有了新内涵,而且规定了明确、适度的外延。我国政府正式通知中国驻联合国代表机构将desertification一词由原来的中文译文“沙漠化”改为“荒漠化”。中国政府为了执行《荒漠化防治公约》,还成立了相应的机构。按照《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对荒漠化的定义,实际上我国有可能发生荒漠化的土地面积为321.7万km2。已发生荒漠化的土地面积为262.2万km2,占国土面积的27.2%。其中风蚀荒漠化(或称沙质荒漠化、沙漠化)面积约为160.7万km2;水蚀荒漠化面积约为20.5万km2;土壤盐渍化面积为23.3万km2;冻融荒漠化面积为36.3万km2;由于其他原因造成的荒漠化面积为21.4万km2。1997年原林业部向全世界公布了我国荒漠化调查的成果。2.沙漠化(sandy desertification)沙漠化亦即沙质荒漠化或风蚀荒漠化。可概括为在干旱、半干旱(包括部分半湿润地区)脆弱的生态条件下,由于人为过渡的经济活动,破坏生态平衡,使原非沙漠地区出现了以风沙活动为主要特征的类似沙质荒漠环境的环境退化过程。确切地说沙漠化是在具有沙物质分布的干旱、半干旱及部分半湿润地区,不同时间尺度下,以风为动力,参与其他条件作用的一系列气候地貌过程,这个定义也就是沙质荒漠化的定义,也可作为风蚀荒漠化的定义。3.风沙化(或称沙化)是指具有风沙活动并形成风沙地貌景观的土地退化过程。这一过程主要出现在湿润及半湿润地带河流下游的沙质古河床及泛淤决口扇地段及海滨沙地,由于人为活动破坏植被导致风力作用下流沙的出现。如黄淮海平原、赣北鄱阳湖沿岸、南昌附近、广西郁江的六景及粤、闽、台、桂、琼、鲁、冀等地的沿海地段等。  相似文献   

17.
深部重大工程灾害的孕育演化机制、预测预报和防治理论的研究是我国水利水电、交通、国防、深部基础物理实验等工程安全建设与运行以及金属矿山安全高效开采中的重大课题。本文介绍了973计划项目“深部重大工程灾害的孕育演化机制与动态调控理论”近5年的重要研究成果,包括:深部岩体结构与地应力特征、深部岩体变形破坏过程的分析方法、岩爆灾害的孕育演化机制、预测预警与调控技术、以及能量调控诱导破岩方法等方面,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我国多个典型深部工程,推动了深部工程开挖开采过程中灾害的预测预报、防控理论和技术的进步。  相似文献   

18.
长期的治黄实践证明,解决黄河的泥沙问题,必须采取综合措施。黄河泥沙处理的基本思路可概括为"拦、排、放、调、挖"。其中"调",即"调水调沙",就是通过干流骨干工程调节水沙过程,改变黄河"水少沙多,水沙时空分布不均衡,易于造成河道淤积”的自然状态,使之适应河道的输沙特性,以减少河道淤积或节省输沙水量,最大限度地把泥沙输送入海,达到最佳输沙效果。  相似文献   

19.
经过15年的坚持不懈,2007年6月,青草沙水源地原水工程开工建设。建设团队潜心打造民生优质工程,2010年12月1日,金海水厂通水,标志着青草沙水源地原水工程开始投入运行,之后分别实现了向杨树浦、南市、居家桥、陆家嘴、临江、凌桥、闸北、长桥等水厂供水。2011年6月,青草沙水源地原水工程全研建成通水。  相似文献   

20.
“9210”(工程)是原国家计委于1992年10月审定列项建设的一个气象重点工程,其实质就是气象卫星综合业务应用系统。本课题着重解决了“9210”工程硬件建设完成后,其业务应用软件的安装、使用、管理、维护培训,以及与该工程匹配的解决凉山气象预报、服务中相关项目的软件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