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针对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评价问题,综合考虑影响围岩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提出围岩稳定性综合评价的熵权系数方法,并建立基于熵权系数法的围岩稳定性综合评价模型.基于该模型,对工程实例进行熵权系数法综合评价,得到与可拓学方法和模糊模式识别直接法基本一致的评价结果.结果表明,基于熵权系数法基本原理的围岩稳定性综合评价模型,可以应用于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的评价,且评价结果可靠、合理.  相似文献   

2.
以影响尾矿坝稳定性的3个一级评价指标、13个二级评价指标为模糊参数,利用模糊理论,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分析尾矿坝稳定性。以我国某铀尾矿库中的3个坝段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不同时期的坝体稳定性,将利用瑞典圆弧形法得出的传统坝坡稳定性计算结果(最小安全系数)与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进行比照分析,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较为准确可靠,其评价结果对预防溃坝事故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鉴于边坡稳定性分析中存在影响因素权重确定困难的问题,在多层模糊优选理论与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多层模糊模式识别评价模型。整个评价系统分为三层,第一层由各影响因素组成,为输入层:第二层由若干子系统组成,每个子系统包括若干影响因素;第三层为输出层,由一个子系统构成。通过比较子系统内各因素的重要性和各子系统的重要性可分别确定子系统内各因素的权重和各子系统的权重,采用这种方式定权比直接对所有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定权相对容易、合理。第一层和第二层的输出采用二级模糊模式识别模型计算,第三层的输出采用多级模糊模式识别模型计算。实例分析表明,应用该模型进行边坡稳定性评价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小条带开采采空区内遗留大量煤柱群的稳定性,分析采空区上部煤层正常开采的可行性。根据煤柱群稳定性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特点,在建立定量与定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提出综合指数法与模糊评价法综合分析的方法。充分利用专家经验和知识的同时兼顾所评价对象的实际测量数据信息,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性与科学性。对虎龙沟矿8#煤层采空区煤柱群稳定性评价结果表明,该矿小条带煤柱群属于稳定性较好等级,可以进行采空区上部5#煤层的正常开采。  相似文献   

5.
多级模糊模式识别在环境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多级模糊模式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多级模型模式识别方法。即针对冶金工业环境的实际情况,对原有多级模糊模式识别模型中的样本集指标特征值矩阵X进行了修改,以国家标准《有毒作业条件分级《(GB12331-90》以有《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中规定的分级指作为矩阵X的元素,运用多级模糊模式识别模型进行环境评价。最后应用改进的多级模糊模式识别方法对某焦化厂焦炉作业环境进行了健康危害评价,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工业事故的突变特点和传统系统评价预警方法的弊端,介绍了突变理论评价预警的原理,提出了工业事故的突变预警方法该方法通过突变模型归一公式本身的内在机理来决定各指标的重要性及其量化过程,既避免了评价指标权重的不确定问题,又减少了评价人员主观因素的影响为更好地消减专家对底层指标打分结果的不确定性,将三角模糊数理论引入到突变评价预警模型中,可以对不同类型决策者(λ,α取不同值时)评价结果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实例应用分析表明,该方法合理,可行,且评价预警结果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集对分析-可变模糊方法的不足,基于集对分析理论、可变模糊集理论及二元语义方法,提出集对分析-可变模糊改进方法.基于集对模糊联系度,构造相对隶属度矩阵,进而建立集对分析-可变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结合评价等级特征值,运用二元语义方法确定评价等级和阈值;将该方法应用于道路交通安全评价问题.结果表明:集对分析-可变模糊改进方法在简化计算过程的前提下,所得评价结果与可变模糊方法、模糊模式识别方法及实际情况一致.  相似文献   

8.
黄土边坡稳定性的多级模糊模式识别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黄土边坡稳定分析中影响因素众多、而且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 ,采用多级模糊模式识别进行黄土边坡稳定性的分析 ,充分考虑了多种因素的影响 ,对于不同的影响因素赋予不同的权重 ,并应用实例进行对比分析 ,以说明其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相对隶属度理论及其在地下水水质评价中应用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论述了相对隶属度理论及该理论应用于模糊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相对隶属度函数的建立;模糊识别目标函数的建立和由该目标函数进行的模糊模式识别模型推导:模糊评价矩阵生成以及级别特征值评价法。结合地下水水质评价应用实例,分析了该理论用于模糊评价的特点和实用性,结论是用该理论求得的相对隶属度使评价对象因素之间具有很好的可比性,其模糊识别模型具有清晰的数学和物理意义,所使用的级别特征值评价法能更好的反映评价对象的特征。因此,用相对隶属度理论进行模糊评价更具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在综合分析岩质边坡稳定性评价因素的基础上,对岩质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类,提出一种岩质边坡稳定性预测评价的方法,即系统决策和模糊数学相结合的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法(AHP-FUZZ-Y).该方法考虑了影响岩质边坡稳定性的多种因素,并对各种因素的重要性进行分析,给出不同的影响程度权值,从而避免单一判据和主观臆断所带来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煤巷掘进或采煤生产过程中,煤体的破碎程度直接影响巷道的支护方式和采煤工艺,利用结构元方法给出模糊综合评判的结构元表达形式,根据煤层地质构造、煤的硬度、压力参数、瓦斯在煤体中的赋存情况等因素,对巷道煤体破碎程度进行综合评判。进而较为客观地评价出其破碎类别,从而为巷道支护方案和采煤工艺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寺河井田在煤炭开采前需要通过地面预抽方式降低瓦斯含量以解决煤炭开采过程中的瓦斯突出等问题。煤矿区地面煤层气开发工程要做到与煤炭的协调开发,煤层气抽采区块的优选及井位的合理部署至关重要。本文利用FLAC3D软件模拟,建立煤层底板采动效应地质模型,开展针对性的研究上组煤采动后下伏岩层应力变化;结合煤矿采掘部署,选取下组煤煤层气开发的主控因素为指标,建立采动区下组煤煤层气开发潜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评价煤层气开发的有利区块;以煤层气与煤炭协调开发为前提,确定穿煤柱水平井煤层气开发井位部署的原则,研究水平井设计的关键要素及内容,优化设计15口井位。研究表明:9号煤层和15号煤层都处在3号煤层开采卸压范围内;东五盘区是寺河井田部署下组煤煤层气水平井的优选区,开展的1口煤层气井最高日产气量达到了9 522 m3。  相似文献   

13.
 将Fisher判别分析法应用于综放回采巷道支护形式选择中,建立了综放回采巷道支护形式选择的Fisher判别分析模型,选取围岩强度、煤层强度、巷道埋深、围岩节理裂隙发育程度、采动影响系数、顶煤厚度、护巷煤柱宽度和断面面积8项指标作为Fisher判别分析模型的判别因子,以15组综采巷道围岩及支护实测数据作为学习样本进行训练,建立相应的判别函数对待判样本进行分类.研究结果表明,Fisher判别分析模型分类性能良好,预测精度高,回判估计的误判率很低,是一种综放回采巷道支护形式选择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急倾斜煤层放顶煤放煤巷道的支护不仅要维护巷道的稳定 ,还须有助于顶煤的破碎、放出 在总结和分析现场试验的基础上 ,运用模糊数学理论 ,建立了放煤巷道支护选型的综合评判模型 ,对放煤巷道的支护方案进行了优选 ,对推广急倾斜煤层放顶煤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图 2 ,表 2 ,参 6  相似文献   

15.
 针对薄煤层刨煤机开采适应性和实测困难问题,运用熵值法和灰色关联理论对影响刨煤机适刨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多级多层分解,以目标系列之间的关联度作为目标函数,根据归一公式进行量化递归运算,分别计算出各级的隶属函数,进而建立薄煤层刨煤机适刨性的灰色关联决策模型,并应用于实际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可行,适刨性预测结果与实际测试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6.
煤与瓦斯突出预测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判方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将层次分析和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结合起来应用于煤与瓦斯突出预测研究中.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煤与瓦斯突出各影响因素权重系数,采用隶属函数构造了单因素判别矩阵,并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建立了煤与瓦斯突出预测模型. 对平顶山研究区典型工作面进行了瓦斯突出危险性的定量预测和突出等级划分.结果表明,应用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判方法预测煤与瓦斯突出强度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现阶段近水平复合煤层露天矿端帮靠帮回采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局限,只是研究了下部煤层的回采,对于高位煤层的回采难度较大,研究较少,因此,为了能在近水平复合煤层中进行高位煤层的回采,通过分析宝日希勒露天矿边坡工程地质情况和地层赋存特点,利用FLAC3D构建端帮三维数值模拟模型,计算了借助内排土场平盘靠帮回采高位煤层1-2煤时换填步距与边坡稳定性的关系,设计确定了靠帮回采高位煤层1-2煤边坡稳定性控制技术及相应的靠帮回采方案。研究结果表明:端帮1-2煤高位煤层靠帮回采换填步距不超过80 m,端帮1-2高位煤层靠帮回采时,借助于发展到1-2煤台阶底板上的内排土场平盘布置设备进行靠帮回采,回采方式为分层捣运、内排追踪回填。全区靠帮回采可多回收1-2煤2.260×107 t,取得49.72亿元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在现场实际调研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从安全系统工程的角度,提出煤层开采自燃危险性预先分析概念和基本框架,认为煤自燃倾向性、煤层厚度、倾角、煤的坚固性系数、采煤工作面(U型)供风量、采煤率、推进度7个指标是构成衡量煤层开采自燃危险性的一组有效指标。自燃危险性预先分析过程由计算机实现简单而实用。该方法可在矿井设计阶段(或生产时期)对煤层开采的自燃危险性程度进行预先分析和评估,初步的应用表明,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综采综放采区地质条件综合评价的目的是根据评价单元条件对相关开采工艺的适应程度进行综合评价。该评价系统的指标体系包括地质条件(煤层、煤质、地质构造和岩浆岩)和开采技术条件(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等),评语集可按评价因素的分级来确定。因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层次性和模糊性的特点,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法是较为适用的评价计算方法。因素的权重可采用专家调查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文中利用上述模型建立了综采综放地质条件综合评价系统,并对即将开拓的某矿5#,7#采区进行评价计算。结果表明,5#采区能进行综采综放开采,7#采区较适合综采综放开采。从而为煤炭资源高产高效、安全开采提供了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影响确定开采工艺的主要地质因素进行了研究.根据应用模糊数学的有关理论建立的煤层地质条件开采工艺性分类数学模型对一些矿井的煤层块段进行分类,得出了煤层地质条件工艺性分类的统一性模式,为我国缓倾斜、倾斜煤层地质条件对开采工艺的分类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