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Internet与internet的中文推荐名已于一年前被定为因特网(97.X.2)与互联网(97.X.1),intranet与extranet已定名为内联网(98.X.1)与外联网(98.X.2),这些推荐名在大多数报刊和媒体上已得到广泛的采用,但旧有的习惯译名仍不时被沿用,特别常见的是:称Internet为互联网,称intranet为企业网。为此,目前对Internet与intranet两名词的译名问题仍有讨论的必要。一、不宜将Internet译为“互联网”Internet的许多译名中除音译名外,所有的意译名无非在“国际”“全球”“电脑”“计算机”“资讯”“交互”“互联”“网络”……这些词语的范围内加以选取和组配,多则9个汉字,少则3个汉字,但无论如何选配均有其不足之处:internet(inter+net,即internetwork的简写)泛指各种互联的计算机网络,其中的Internet是由美国国防部ARPA网演变而来的、采用TCP/IP协议的一种互联网,而Novell网则是采用SPX/IPX网络互联协议的另一种互联网。因此,internet为泛指性普通名词,而Internet为专指性专有名词,其区别在于其英文名的第一字母是否大写。W.Stallings 在其1998年的新著《High-Speed Networks; TCP/IP and ATM Design Principles》中阐述internetworking时说:“The most important example of an internet is referred to simply as Internet.”(互联网最重要之例即为因特网。)(见该书p.35,554)internet已被定名为互联网,如果再将Internet也定名为互联网,则这两个“互联网”就混淆难分。试用以下的文句来描述Internet:“互联网(Internet)是采用TCP/IP协议的一种互联网(internet)”,如果抽去括弧中所注的外文,则阅者必将对这段文句的逻辑性发生怀疑。如改为:“因特网是采用TCP/IP协议的一种互联网”则概念就十分清楚了。Inter指“互”,并非“International”的缩写,因而并无“国际”或“全球”之含义;国际性的计算机网络有多种,而Internet并非计算机网络中唯一的国际性互联网络,尽管Internet的TCP/IP协议已成为事实上的标准(de facto standard),但不是法定的标准(de jure standard),何况这“国际”二字并未得到许多欧洲国家的承认。国外公司名称及其产品名称往往不可意译,例如美国3M公司的全名为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如按原义译出,不但冗长,而且令人误解为该公司当前的产品是矿山机械;Motorola的原义为“汽车音乐”(英语Motor+希腊语rola,该公司原以制造电子管式汽车收音机而起家);著名的夏威夷地区分组交换网取名为ALOHA网,有一种解释说,ALOHA是缩略词,其全文为“Additive Links On-line Hawaii Area”,但Aloha原是夏威夷本土语汇中的“欢迎”,此外,美国夏威夷州又有“The Aloha State”这一绰号,因而在中文辞书和文献中一般只能将ALOHA网译为“阿罗哈网”;Sprint原义为Special Police Radio Inquire Network,Southern Pacific Communications switched long distance service,如按原义逐字译出,不免成为画蛇添足之举,由此可见在有的情况下音译胜于意译。Internet虽非公司或单位名,但现已有Internet Architecture Board (Internet体系结构委员会),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 (Internet工程特别工作组)等组织机构,这些组织机构所从事的是与Internet(因特网)有关的工作,但并不是所有各种internet(互联网)的工作。Internet发展虽给信息社会带来一场革命,但也存在网络拥塞、安全保密性差等问题,目前已在研究Internet 2(第二号因特网),也许若干年后还将出现另一种比Internet 2 性能更好的,但以其他新名称命名的新型互联网,因而“互联网”的名称只能用为泛指性的普通名词而不能用为专指性的专有名词。为此,Internet的译名宜按ALOHA network,ARPANET,Sprintnet,Telenet,Tymnet等例采用“音+意”的方法订名为“因特网”,在科技书刊中也可直接引用英文原文。二、不宜将intranet译为“企业网”首先应明确intranet的拼写问题,也就是应明确intranet究竟是普通名词还是专有名词的问题,这将有助于探讨intranet的命名。与Internet、internet的情况有所不同,intranet的第一字母无论用大写字母I或小写字母i均为普通泛指性名词而非专有名词。因此,应当以intranet(及extranet)作为正规的拼写形式,在文章的标题、句首,以及句子内容中需突出强调上述名词时,可以将其第一字母大写,但他们的概念相同,应理解为:Intranet=intranet。目前国内许多报刊常不分场合地在全文中一律采用Intranet的排印形式,作为突出主题、着重介绍新词,这种排印方式未可厚非,但在词汇表、辞典等工具书中以及标准化文献中应排印为intranet及extranet。现举W.Stallings 《High-Speed Networks:TCP/IP and ATM Design Principles》书中对intranet所给的定义为例:“Intranet: A corporate internet that provides the key Internet applications,especially the World Wide Web.An intranet operates within the organization for internal purposes and can exsist as an isolated,self-contained internet,or may have links to the Internet.”(p.35,554)。此外,国外期刊对intranet和Internet的理解及其排印形式也是如此:“…across an intranet or the Internet…”(“Going Public with Voice over IP”,《Telecom Asia》,Vol.,No.10,October 1997,p.48)。由此可见,①当intranet与Internet两名词并举时,前者第一字母用小写,而后者第一字母用大写;②intranet前面用不定冠词an,而Internet前面用定冠词the,表明前者为普通名词,后者为专有名词。国外新出版的各有关Intranet及TCP/IP等书籍中也均如此排印。目前国内外出版的中文报刊中常用“企业网”作为intranet的简名。但在电信名词中原已有corporate enterprise network(有时简称为corporate network或enterprise network)如再将intranet称为“企业网”,将造成混淆。在上述《Telecom Asia》的同一卷期中,其46页有这样的句子:“…to be transmitted over corporate enterprise networks,intranets,and the Internet.”由此可见:①企业网与intranet是两种不同类型的网;②原文中的intranets用复数(可以有多种不同形式的intranet),而Internet却用单数(专指的,独一的)。在所引用的原文中,intranet之前原省略了corporate,这是科技英语中常见的惯例,如果原文的著者不用省略的文体而采用完整的表达形式,则原文应成为“…to be transmitted over corporate enterprise networks,(corporate) intranets,and the Internet.”在该文正文旁的内容提要之末有这样一段:“…VoIP on the corporate intranet.”足以说明原文中所用的术语为:①corporate enterprise network企业网,有时被简称为corporate network,也有时被简称为enterprise network; ②corporate intranet企业内部(互联)网,通常被简化为intranet。从以上的说明中可以得出这样的几点结论:①intranet和internet都是普通名词,而Internet是专有名词;②企业内部互联网的全名为corporate intranet,通常被简称为intranet;③intranet虽采用Internet技术,但Internet是专有名词(专指的,独一的),而intranet是普通名词(可以有多种不同形式的intranet),不能认为是企事业单位内部的“因特网”,因而应采用内联网或内部互联网的名称。  相似文献   

2.
作为当代互联网发展的先导,Cyclades项目虽然最终下马,但其核心思想却成功启发了互联网协议创始人温特·瑟夫(Vint Cerf)和鲍勃·康恩(Bob Kahn),最终形成了Internet的TCP/IP协议。通过重点讨论Cyclades项目,勾勒项目兴起和衰落的社会选择路径,进一步揭示影响互联网技术在欧洲发展的政治、经济和科研环境等社会因素,揭开网络工程师与其他历史角色之间复杂的技术和政治关系。  相似文献   

3.
RFC1483BridgedMode(桥接模式)的安装第一步安装网卡和协议将网卡的TCP/IP属性中的IP地址设为192.168.1.2;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网关填192.168.1.1;DNS选择启用,主机填……(随便你啦)。域可不填,DNS服务器搜索顺序也填192.168.1.1(其实,不填也可以)。第二步设置ADSLModem打开IE,键入192.168.1.1后回车,输入密码12345(这是伊泰克ADSLModem的出厂默认设置),选RFC1483BridgeMode之后填VPI/VCI值,这是由电信公司给定的。Man…  相似文献   

4.
信息科技(二)因特网及其相关的名词学科代码:X1998年7月发布序号中文名英文名现有名和曾用名注释98.X.1内联网intranet内联网,内部网,企业内部互连网,企业内部网,企业网,[企业]内部因特网,内[因]特网台湾名:企业网路又称“内连网”。使...  相似文献   

5.
数据压缩技术及其在因特网上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多媒体网络技术是目前Internet网应用开发最热门的技术之一,而数据压缩技术又是多媒体关键技术之一.本文简介了多媒体声音、图像压缩技术及其在Internet网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成果》2009,(10):F0003-F0003
中国技术专家网(http://www.5icte.com)是技术项目、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的媒介平台。技术难题与科技人员的交流互动平台,是C2C技术资料的销售与共享平台。5icte的宗旨是努力使技术项目、科研成果、技术与产品资料的内在价值转化为生产力。协助每一个科技人员更大的发挥其创造力。  相似文献   

7.
随着IT、通讯及消费电子产业的快速发展,市场已经由原本典型的技术驱动全面转向应用需求驱动。如何将研发的技术变成为主流知识和主流技术,这是每个企业追求技术效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必须面对的。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通过组建产业联盟来谋求引领产业发展的话语权,在日趋激烈的产业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8.
谜底之一:在刚进入网络时代,他们触“网”成功IP业一位资深人士曾这样声称:倘若把美国IP业发展年龄定为100岁,中国台湾是40岁,中国大陆才20岁。1994年之前,中国大陆还没有因特网,IT业处于勃发的前夜,一批中国留学生看到了中国发展互联网事业的巨大商机,纷纷回流。他们带来了西方先进的管理理念和运作方式,带来了当时国内还没有、而且是最需要的最具有前途的网络技术,他们的创业成功,使之成为新华商的大陆群体。与一大批来自美国的华裔网络精英相比,国内新生代网站———中华创业网总裁,28岁的张磊可以说是姗…  相似文献   

9.
“经营为什么需要哲学?人为什么活着?”这是企业经营中最基本的问题。企业家要在企业内部确立正确的“思维方式”,确立正确的哲学,并不懈努力与员工们共同拥有这种“思维方式”和哲学。这样企业就一定能发展并保持长期的繁荣。同时,我们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心性。我们的人生,就由我们的心灵来创造。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中低压电气设备不断更新,固体绝缘环网柜作为近年来的一项新技术成果,其产品也逐渐在配网中应用。本文介绍了固体绝缘环网柜的技术特点,分析了其与SF6气体绝缘环网柜相比在安全、环保、维护、经济上所具有的优势,总结了在镇海配网中运行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中低压电气设备不断更新,固体绝缘环网柜作为近年来的一项新技术成果,其产品也逐渐在配网中应用。本文介绍了固体绝缘环网柜的技术特点,分析了其与SF6气体绝缘环网柜相比在安全、环保、维护、经济上所具有的优势,总结了在镇海配网中运行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技成果》2007,(20):46-46
国家863计划“3TNet网络电视内容运营平台的研制”课题(编号:2005AA103330)研究目标是在T比特级路由、T比特级交换、T比特级传输设备研究基础上,从Internet TV和多媒体互动业务人手,重点面向SDTV/HDTV宽带流媒体业务应用,在长江三角洲促进地方政府和运营公司自主建设下一代可运营级的、能支持大规模并发流媒体业务和多媒体业务的高性能宽带信息示范网,从而在信息领域继续突破并最终为应用、科学研究、未来项目开发提供保障,同时也为国民经济、地方经济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突破性创新的机会识别和风险管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技术变迁速度加快和知识产权管理意识的增强,对于发展中国家企业来说,传统的渐进性技术创新正面临越来越多的追赶陷阱和发达国家构筑的知识产权网的密集包围,为此,发展中国家的追赶企业需要重新思考和定位创新战略,要有决心和勇气实施自主式突破性创新,快速使企业进入前沿的技术领域,实现技术能力的蛙跳式发展。本文着重从创新机会识别和风险管理两个方面对突破性创新作了基于综述性的分析,研究认为:①企业应着重从业务流程和产品价值两个角度,在克服组织障碍的基础上,通过调整信息渠道找寻突破性创新的机会;②为了降低突破性创新的风险,企业应根据情势不同,选择自主方式或合适的创新联盟网络方式进行创新,同时,通过寻求政府支持并构建二元组织和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实现对技术的控制以及对市场的占领。  相似文献   

14.
针对当前网络监测工具只分别完成TCP/IP协议单一或少量层次、Web服务的不完整过程和网络资源部分要素的监测,本文介绍了作者实现的多层网络资源监测、分析与评估系统,其基本特征是在网络的不同层次采集数据,再进行网络资源的性能和状态的分析和评估.  相似文献   

15.
这次发布试用的信息科技1998年第一批新词,仍属于因特网中与大众密切相关的一些新词,共26条。在这一批新词中,下面几个词需要作一点说明:1.序号为98.X.1的intranet,中文推荐名为“内联网”,又称“内连网”。intranet是一个新创造出来的名词,现有中文名较多,诸如内联网、内部网、企业网、企业内部互联网等。考虑到内部网对应于internal network,企业网对应于corporate network或enterprise network,而企业内部互联网这个词不符合简明性原则,并且已不局限于企业用,其他事业、学校部门都可用。经过充分讨论,采用内联网为中文推荐名,在该词的注释中,已明确这是一种使用因特网技术建立的可支持企、事业内部业务处理和信息交流的综合网络信息系统。2.序号为98.X.2的extranet,中文推荐名为“外联网”,又称“外连网”。extranet是一个与intranet同时创造出来的新词,定名理由同上。3.序号为98.X.16的multicast,中文推荐名为“多播”。这个词亦有好几个现用名,如,多路广播、多点同播等均不够简明;“组播”虽然用得比较广泛,但考虑到与同类词“单播”(unicast)、“广播”(broad cast)类比,multi对应于多,故定为“多播”,同时我们发现台湾现用名亦为“多播”,这亦符合新词海峡两岸力求一致的原则。顺便提一下,这次新词审定过程中我们了解了台湾同行的用法,推荐名中,有五个词是与台湾现用名相同的,计有98.X.11 点分十进制记法98.X.16 多播98.X.17 单播98.X.22 Java语言98.X.23 下载4.序号为98.X.20的词point-to-point protocol,中文推荐名为“点对点协议”。定名时,考虑了点与点之间的关系为点对点(point-to-point),而端与端之间的关系则称为端到端(end-to-end)。5.序号为98.X.22的Java [language]中文推荐名为“Java语言”。现用名还有爪哇语言,佳娃语言等。Java是爪哇的英文名,但在计算机语言中,我国已广泛采用了在原外文名后加“语言”两字的定名方法,如Ada语言,Pascal语言等,故这里定为Java语言。6.在这次发布的新词中,有几个是与电子函件(E-mail)有关的复合词,如98.X.14 函件分发器 mail exploder。注释:又称“邮件分发器”。98.X.15 发函清单 mailing list。注释:又称“邮件发送清单”。这是考虑到第一次新词公布后,有相当一部分同志表示不太同意E-mail的中文推荐名为“电子函件”,理由是“电子邮件”已在国内相当普遍使用。为此我们在上述两个新词中增加了又称,这意味着第一批公布的97.X.12 电子函件 E-mail 亦可又称“电子邮件”。以上是对若干新词定名的说明。这一批新词的定名,我们在操作过程中又增加了一道程序,即在专家初审讨论后,把“征求意见稿”(不是正式的推荐名)分发到全国有关单位听取意见,得到许多专家的热情支持,共收到140多封回信,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对于最后确定中文推荐名,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此谨对大家的支持表示感谢。最后回顾一下信息科技1997年第一批新词发布试用的情况,这件事差不多一年了。非常感谢大家对新词定名工作的支持,第一批新词发布试用后,对统一新词工作的确起到了很大作用。这是与全社会的认可和支持分不开的,目前很多传播媒体和书刊都采用了所发布的推荐名。但有少数同志对因特网(Internet)和电子函件(E-mail)还有不同看法,主要认为Internet为什么要音译,而不用通常的“意译”,以及认为电子邮件已叫惯了。这里附带说明一下:Internet(97.X.2)之所以定名为因特网,是因为还有一个internet(97.X.1),两者虽有关联,但却是两个概念不同的独立的词,从字面上看其区别仅在于英文名的第一个字母是大写还是小写。小写开头的internet是泛指的互联网,而大写开头的Internet是采用TCP/IP协议的一种互联网,它是一个全球性的互联网,但还不能说它是国际互联网,因此采用音译定名。关于E-mail的定名问题,关键在于mail的汉语定名是泛指的邮件,它包括两大类:一类为实体邮件,通常称为包裹,另一类为信息邮件,称为信函或函件,E-mail则属于“电子函件”,这一点是没有问题的。但考虑到“电子邮件”已在国内使用比较多,经研究后,采纳了大家的意见,用又称“电子邮件”的办法,作为允许使用的名称。  相似文献   

16.
高校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托高校组建的工程技术科研开发实体。高校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布呈现技术领域齐全、内部分布不均,地域分布不均、区域聚集明显,高校分布不均、呈现聚类相关等特点。这反映出高校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总量偏少,技术领域、区域和高校的分布不和谐等问题。对此,应更多地依托高校。依据未来的功能定位进行立项,优化和完善其技术领域布局,尽可能实现其在区域间的均衡分布,实现评审主体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7.
通信是当今发展最快的科学技术之一。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通信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的技术、新的网络、新的服务使通信术语层出不穷。然而,事实上,由于一些通信名词没有及时规范,在社会上已经造成不利影响。最明显的一个例子是Internet一词。全国科技名词委发布的名称是“因特网”,而目前社会上流行更多的叫法是“互联网”。究其原因,没有及时规范是主要原因之一。在发布“因特网”时,“互联网”已经先入为主被叫开了。因此,如果现在还不规范已有的和新出现的通信名词,必将越来越影响通信领域及其他交叉领域的科研、教学和学术交流工作,造成的混乱和损失就会更大。在通信科学技术名词中,目前存在着随意性、多义性、近似性、英汉对照性、商业炒作性等多种问题。例如,“IP电话”在社会上已经通行。但IP电话实际上是IP技术的一种应用。早期的IP电话是指通过因特网连接而进行的通话,谈不上什么质量。对应的英文名是Internet telephone。还有一种近两年出现的IP电话,指的是在因特网和专用IP网上传送的具有一定质量的IP电话。对应的英文名是voice over IP(VoIP)。有的通信名词的叫法因各据其理,甚至在学术界也未取得一致。例如,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ATM),有人称它异步转移模式,有人则称它为异步传输模式,问题出在对transfer一词的理解上。有的通信名词是因为多个类似意义的英文名而造成混用。例如,transmit、transport、transfer、send都有“传”的意思,结果在汉语中就对应乱了。又如,delivery和distribution都可以译作配送和分发,有时也难以把握。有的通信名词根据词义可以有一种叫法,根据内涵又可以有另一种叫法,因而造成不统一。例如,video on demand(VOD)根据词义叫“按需收视”,根据内涵则叫“视频点播”。有的通信名词可以对应多个英文名,有时也造成困惑。例如,“业务”一词可以对应于英文名service、traffic、business,确实造成使用不便。其中service在更多场合译作服务更合适,但在汉语的“通信业务”中指的都是service;而在说业务量的时候,“业务”对应的英文名却是traffic;business则又是泛指的业务。有的通信名词似乎叫什么都可以。例如teleconferencing可以叫会议电信、会议电话、会议电视、多方通信或远程会议通信,似乎叫什么都行,于是大家各叫各的,无人理会。还有的通信名词确实难以从汉语加以明确区分。例如,e-Commerce和e-Business就很难以用中文作妥帖的区分,把前者叫做电子商务,后者叫做电子商业或电子业务,其区别也不能一目了然。面临这种形势,为适应通信科学技术的发展,及早规范通信科技名词术语的概念表达,填补空白是完全必要的。现在,全国科技名词委主持的通信科学技术名词即将进入出版流程,并在《中国科技术语》“发布试用”栏目中选登部分名词,借此机会笔者对审定中的主要考虑、所遇问题与体会进行一些说明。在审定一开始,通信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就确定收词要有特色的原则。追求的特色是结合通信技术日新月异的特点,力求体现“精、准、新”,除了遵循全国科技名词委规定的科学性、系统性、简明性、国际性和约定俗成的原则以外,还特别强调权威性、新颖性和前瞻性。所公布的名词必须不同于一般的专业字典、词典,是精选出来的科技名词,大而全不是目的。词表的体系框架设计对收词的系统性与科学性至关重要。所以,根据行业特点,经过充分研究,最终设计了包含通信原理与基本技术、通信网络、支撑网络、交换与选路、通信协议、运行维护管理、网络与信息安全、缆线传输与接入、光纤传输与接入、无线传输与接入、卫星通信、移动通信、服务与应用、通信终端、通信电源、通信计量、政策法规与管理的17个模块。这样,一方面可以涵盖通信科技的各个领域,又不分得太细;另一方面可尽量避免交叉重叠。这次发布试用的通信新词中,一部分词反映了通信领域中的大概念。例如:通信、电信、信息、信息技术、电信网、信息网、信息基础设施、信息高速公路、下一代网络等。其中有些词,如信息、信息技术、信息网、信息基础设施、信息高速公路、下一代网络等,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引入的大概念。这些词媒体上见得多,大众说得多,但是并没有明确的权威定义,而且在词表注释中字数又不能太多,所以在审定过程中,都是经过专家们反复讨论才最后定稿。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下一代网络”的注释,它是随着国际进展的步伐而逐渐形成的。发布试用的新词中还有一部分词是传统经典的基本概念,虽然不是新词,但是不可或缺。例如,网络、网络拓扑、通信系统、光纤通信、信源、信宿、信道、通道、信号、传送、传输、传播等。另外一些词虽然不是新出现的技术概念,但在现代通信中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典型的有:频分双工、时分双工、频分多址、时分多址、空分多址、码分多址、波分多址、正交调幅、正交频分复用、同步数字系列。这些词在媒体上频频出现,所以必须加以收集和给以简明的注释。更多的词是现代通信中,尤其是近几年来新出现的技术概念。被列出的有:多媒体通信、对等网络、IP技术、透明性、无连接、面向连接、互通、互操作性、人体域网、个人域网、特别联网、互联网、因特网、IP网、泛在网、家庭网、全业务网、光交换、软交换、媒体网关、IPv6协议、数字签名、数字认证、黑客、病毒、蠕虫、光接入网、光纤到驻地、无源光网、有源光网、多业务传送平台、自动交换光网络、自由空间光通信、宽带无线接入、Wi-Fi、WiMAX、多波束卫星、高空平台电信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直播卫星、移动因特网、3G、后3G、IP多媒体子系统、HSDPA、蓝牙、宽带码分多址、软件定义的无线电、多进多出等。这些新的技术概念大多数分布在IP、光通信和无线通信三大技术领域。服务与应用模块中,发布试用的新词中列出的大部分都是新词,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在发布试用的新词中,还列出了一些有对比性、关联性或系统性的词。例如,分级网与对等网络,传送、传输、传播,频分双工与时分双工,频分多址、时分多址、空分多址、码分多址、波分多址,窄带、阔带、宽带,无连接与面向连接,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IPv4协议与IPv6协议,密集波分复用与稀疏波分复用,广播、单播、任播、多播、网播,提取与推送,都是具有对比性的词。互联、互连、互通、互操作性,媒体网关与媒体网关控制器,外包、托管、数据中心,电子贸易、电子商务、电子商业,普遍服务与普遍接入,频率划分、频率分配、频率指配,则是具有关联性的词。核心网、接入网、用户驻地网,人体域网、个人域网、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信令网、同步网、电信管理网,计费管理、故障管理、安全管理、性能管理、配置管理,服务类别、服务等级、服务质量、服务类型是具有系统性的词。类似的情况在词表中还有很多。通信科学技术名词委在名词审定过程中下了很大力气,尽可能地把这些词放在一起,这样做有利于读者理解与记忆。在审定过程中,最有争议的词是“因特网”(Internet),直至最终审定会上还有人提出不同意见,建议改为“互联网”。虽然全国科技名词委早已公开发布,把Internet的中文名定为“因特网”,而“互联网”对应的是字母i小写的internet,但是事实上目前社会上更流行的是把Internet称为互联网,而internet在文献上几乎已经绝迹了。包括“中国互联网协会”使用的也是“互联网”,而不是“因特网”。不过,这次即将出版的通信名词,还是保留了全国科技名词委对Internet和internet已经公开发布的叫法。这个问题留待以后再作处理。在审定工作中,还遇到过其他一些问题。首先是通信学科不仅内部专业互有交叉,而且与其他学科(特别是电子、电工、计算机和自动控制)也存在许多交叉。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除了尽可能避免内部交叉以外,对其他学科基本上采取了“让路”的做法。其次,编写注释也是一项比较艰难的工作,虽然多数名词可以参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参考比较权威的工具书、专著和网站,但审定时在文字方面仍做了大量精炼、修饰、规范工作,尤其是那些原来从外文直接翻译过来的注释。最棘手的问题是大量新词的注释。这些新词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很难在现存工具书上找到明确可用的定义。为了对它们进行注释,需通过因特网查阅大量资料才能写出比较满意的定义。例如,“电子商务”(e-Commerce)与“电子商业”(e-Business),从字面上很难看出它们的区分,后来通过反复上网查阅参考资料,才明白电子商业是利用电子商务这一平台从事的商业活动,涉及面更广、需处理的事情更多。广播、单播、任播、多播、网播的注释也是通过反复查检网络资源才形成的。21世纪世界电信业将从电话时代走向信息时代。在这历史性的变革之中,电信业必须转型,由以电话为代表的通信服务向以数据为代表的信息通信服务转移,从窄带走向宽带,从话音走向视讯和多媒体。转型需要引入新的技术,需要构建更先进的网络,需要开发能适应社会各界、千姿百态的服务与应用。总之,随着通信技术和应用的发展,通信名词术语规范工作面临的挑战会越来越大。不久将出版的通信名词第一版不可能包含所有新词,一定会有所遗漏,即便这次对许多新词进行了注释,但是否正确、妥帖也不尽然,凡有不足之处只好在今后再版时予以修订完善。* 雷震洲教授为通信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  相似文献   

18.
技术知识与创新组织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技术创新的制度结构,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从技术知识论的角度,重新审视了技术的本性,探讨了技术知识与人工制品、技术知识和人力资本之间的关系,突显了企业技术知识的难言性和专用性维度及其组织涵义,并以此为基础,重新思考了创新组织问题,尝试性地分析了企业内部R&D组织形成的微观机理,本文所展示的研究思路,有助于摆脱那种置技术于黑箱之中而只在技术外围打转的思维定式,有助于我们透过技术去理解企业技术创新、理解周围的人工世界。  相似文献   

19.
几则网帖,把“全国戒网专家”杨永信的治疗网瘾模式拉到了聚光灯下。他在网瘾孩子太阳穴或手指接通电极.以电流刺激脑部的治疗方式引起了极大争议。  相似文献   

20.
1 建立技术转移的基础设施和技术手段 经过8年积累和滚动投入,北方技术交易市场已建立了一套技术支撑系统.10M光缆接入Internet、4台UNIX服务器以满足"北方技术网"的运行和大楼业务办公需要,交易大楼设有电子演示、视频播放系统及多媒体报告厅,为科技成果发布、展示与交流洽谈提供必需的硬件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