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矢量空间聚类的遗传k-均值算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遗传算法与k均值算法,提出了一种遗传k均值算法.该算法通过改进标准遗传操作和使用可变变异率,使其在大矢量空间聚类问题中表现良好的性能,克服了k均值聚类算法易于陷入局部最值和标准遗传交叉操作对聚类应用的不适应.为设计全局最优搜索方案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凝聚型层次聚类算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兴波 《科技信息》2008,(11):202-202
本文在综合分析凝聚型层次聚类算法的优缺点和借鉴前人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算法。实验证明该算法是一种速度更快、效率更高的算法。  相似文献   

3.
基于人工免疫网络的k-平均聚类算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工免疫网络理论结合k-平均算法,尝试了一种聚类分析的新的解决方案.对k-平均算法中每一次迭代求平均值来确定聚类中心的方式进行改进,采用人工免疫网络中克隆选择和变异机制对聚类中心进行操作,选取最优抗体作为下一次迭代的聚类中心,克服了k-平均算法中对孤立点敏感的缺点,从而大大减少了迭代次数.通过对4组标准数据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很好的自适应性,收敛速度快,提高了聚类性能.  相似文献   

4.
在学习过程中自动发现有用的Subgoal,对于分层强化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提出了一种最小k-聚类算法,该算法能通过对在线获取的少量路径数据进行聚类的方法,抽取出有用的Subgoal;实验表明,该算法能有效地发现所有符合要求的Subgoal,较多样性密度算法和FD算法有更强的Subgoal发现能力。  相似文献   

5.
借助于近似极大值函数的凝聚函数,将传统数据聚类问题转化为无约束优化问题求解.首先利用一阶必要条件,推导出数值属性下数据聚共中心的计算格式;其次采用类属性分解方法,提出计算类属性数据对象之间距离的新方法,井在此基础上给出混合属性下数据聚类中心的计算格式和一个能处理数值型和分类型混合数据集的凝聚聚类算法;最后选取不同初始聚类中心,使用凝聚聚类算法对英语借词进行了聚类实验和分析.结果表明,凝聚聚类算法在计算效率和计算效果方面均优于模糊k-prototypes聚类算法.  相似文献   

6.
针对经典粒子群(PSO)算法易出现早熟收敛和搜索精度差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混沌变异的k-均值聚类PSO优化算法(FCPSO).该算法首先通过k-均值聚类方法把粒子群分成若干个子群体,从而在迭代过程中每个粒子根据其个体极值和所在子种群中的全局极值来更新自己的位置和速度.其次,在算法中引入自适应混沌变异,有效的增强了子群体之间信息交换和经典PSO算法跳出局部最优解的能力.对几个典型可变维函数的测试结果表明,该算法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fuzzy C-means 简称FCM)和层次聚类算法是两种非常重要的聚类算法.由于FCM算法对初始聚类中心敏感,并且需要人为确定聚类类别数,这样收敛结果易陷入局部最优解.通过对这两种聚类算法的分析,首先对传统的凝聚层次聚类算法提出了改进,然后用改进的凝聚层次聚类算法得到最佳聚类数和初始聚类中心,最后用FCM算法进行再次聚类,以此得到更好的聚类结果并且减少了执行时间和迭代次数.  相似文献   

8.
已有的k-匿名方法忽视了准标识符对不同敏感属性的影响且只考虑了对元组本身的聚类,在数据发布时造成了较大的信息损失。为此,提出一种通过两次聚类实现k-匿名的隐私保护方法。给出了影响矩阵的概念,用来描述准标识符对敏感属性的影响,研究了影响矩阵聚类技术,对敏感属性影响相近的元组进行聚类,实现k-匿名效果。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隐私保护效果,相对于基本k-匿名方法,该方法具有更小的平均等价类大小和更少的运行时间。  相似文献   

9.
欧杨梅  王毅  严欣  齐敏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7):1535-1538,1543
模糊核聚类算法已广泛应用于图像分割领域,然而该算法对初始值的选取、噪声以及图像灰度不均匀比较敏感.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模糊核聚类图像分割算法.将改进的最大类间方差法(Otsu)引入模糊核聚类算法中,结合图像的概率信息和空间信息,得到了一种高效、实用的图像分割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算法具有较强的抗噪能力,较高的分割精度,可以用于工程实际.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生态环境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对生态环境的监测和预警是维护绿色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获得最为理想的生态环境数据是开展生态监测和预警的前提,而合理的采样点选择是生态环境监测中一个重要环节。本文介绍了一种对采样点进行优选的方法,首先利用数据预处理技术对初始环境监测数据进行处理,之后利用基于改进凝聚层次聚类算法对环境监测数据进行聚类,最后选出距离聚类中心最近的采样点作为优选采样点。整个处理技术简单有效,对于中小规模的生态环境监测采样点的优选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样本点的核密度估计出发,对集聚型点模式的集聚中心的个数和位置的确定方法进行了探索,提出一种集聚中心的核估计算法.与原有的基于几何概率提取集聚中心的方法相比,该算法对只有一个集聚中心的情况以及任意维数的样本空间点具有更好的估计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为了避免陷入梯度法局部极值以提升模糊聚类算法聚类性能,提出PSO高斯诱导核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PSO Gauss-induced kernel fuzzy c-means clustering algorithm, PSO-GIKFCM)。首先将高斯核函数应用于模糊c聚类算法(FCM)目标函数,得到高斯核模糊聚类目标函数。然后在高斯核特征空间和输入空间利用梯度法得到两空间聚类中心,将特征空间聚类中心与样本的内积核矩阵代入输入空间聚类中心,从而得到高斯诱导核的聚类中心。最后在解空间利用粒子群算法(PSO)对模糊隶属度进行寻优估计,并结合目标函数和聚类中心构成PSO-GIKFCM参数估计迭代流程。PSO-GIKFCM算法基于粒子群算法保证其收敛性,聚类中心仅为模糊隶属度的函数,PSO生物进化算法在解空间全局寻找优解,且将模糊指标扩展为大于0的情况。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出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提出一个基于核聚类算法的高校定位模型.引入核函数,将原始数据由数据空间映射到特征空间中进行聚类.核聚类算法经过了核函数的非线性映射,使原始数据的特征更完整地显现出来,从而使聚类结果更客观、有效,可以解决传统方法主观性强、偏差大的缺陷.将核聚类算法应用于我国16所高校定位的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行且有效.通过聚类结果的分析,提出高校可分为教学科研生态位协调型、低教学生态位高科研生态位型、高教学生态位低科研生态位型3类,并对不同类型高校提出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4.
覆盖聚类算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首先比较几类主要的聚类算法,给出每类算法的基本概念、原理、每类的代表性算法,及这些算法的主要特征。在此分析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聚类算法———覆盖聚类算法,该算法采用覆盖的概念将比较集中的样本聚合在一起,从而发现隐含在样本集中的类,对于周围稀疏的样本结合最短距离法,获得聚类效果,并用实验数据对分层聚类方法、LBG方法与覆盖聚类算法进行比较,证明了覆盖聚类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最后给出了算法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模糊核聚类算法已广泛应用于图像分割领域,然而该算法对初始值的选取、噪声以及图像灰度不均匀比较敏感。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模糊核聚类图像分割算法。将改进的最大类间方差法(Otsu)引入模糊核聚类算法中,结合图像的概率信息和空间信息,得到了一种高效、实用的图像分割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算法具有较强的抗噪能力,较高的分割精度,可以用于工程实际。  相似文献   

16.
针对肝部图像特点,在传统模糊核算法中引进邻域像素的空间信息,提出灰度和空间信息相结合的特征加权核聚类方法.该方法在核聚类过程中利用分割熵作为高斯演化策略的适应度函数对灰度和空间信息的权重进行优化,从而达到肿瘤提取的目的.本方法对福建省肿瘤医院提供的30个腹部MR图像序列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肝脏MRI肿瘤提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一种改进的模糊聚类算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针对现有聚类算法在参数输入、停机条件等方面存在诸多人为控制因素的问题,采用信息熵理论使聚类标准客观化,同时结合模糊聚类的思想,以隶属度作为信息熵计算的基础,并采用谱系的方法确定聚类数目,从而改进模糊聚类算法.研究表明,提出的基于信息熵的算法能够比较客观、科学地反映实际聚类情况.  相似文献   

18.
文中提出一种半监督核信任力传播聚类算法(SSKAPC).SSKAPC在对样本聚类的过程中,引入先验知识提高聚类性能;同时该算法将样本映射到高维空间进行聚类.人工数据和真实世界数据的实验表明,SSKAPC算法能大幅度提高聚类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针对实际应用中经常出现的异类数据源,采用多核学习的支持向量机受到关注.然而随着核函数数量的增多,计算量也随之大大增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该提出了一种利用协同聚类对多核支持向量机的训练数据进行简化的方法,可以减少支持向量机的数目,从而减少计算量.实验结果显示,提出的方法可以提高多核支持向量机的效率,同时还不会影响分类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