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腹足类系统发育及分类学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已证实腹足类是系统进化研究很好的材料,其优越性是其他动物类群难以取代的,但腹足类仍然没有被很好地用来进行系统进化研究。腹足类单源说得到多数研究人员的认同,但还需进一步考证。虽腹足类系统发育及其分类学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但目前对腹足类的自然分类系统尚有不同的见解和看法,诸多研究工作还有待开展,其较长的进化历史、快速辐射演化、趋同进化、趋异进化等因素使腹足类的系统分类学面临挑战。通过回顾腹足类系统发育、分类学研究现状和其中较有影响的分类过程,并对肺螺类系统发育及分类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采用形态观测和生物统计学方法对舟山野生角蝾螺基本生物学特征进行研究,并对其软体部主要营养成分进行生化分析。结果表明,角蝾螺由贝壳、软体部、厣等共同组成。贝壳呈陀螺形,体螺层膨大,螺层5~6层,表面平滑或有肋、棘突起,厣石灰质,密生小粒状突起。对螺体各主要性状进行测定表明,角蝾螺在壳高、壳宽、壳口高、厣径、鲜重、壳重、鲜肉重、干肉重、厣重等数量性状上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壳高与壳宽、壳高与壳口高、壳高与厣径、壳高与鲜重、壳高与鲜肉重、壳高与干肉重、厣径和厣重、壳高与厣重的回归关系分别为:y壳宽=0.8575x壳高1.0086、y壳口=0.5225x壳高1.0822、y厣径壳高=0.5542x壳高0.8745、y鲜重=0.397x壳高2.7618、y鲜肉重=0.1096x壳高2.973、y干肉重=0.0211x壳高3.0048、y厣重=0.4218x厣径2.6765、y厣重=0.0716x壳高2.439。对角蝾螺软体部进行主要营养成分分析表明,角蝾螺水分含量为76.55%~76.84%,粗蛋白的含量为18.35%~18.83%(鲜重,下同),脂肪含量为0.72%~0.73%,糖含量为1.86%~1.92%,为高蛋白低脂肪水产品。  相似文献   

3.
比较分析我国牛科中3种动物的染色组型,从染色体数目和形态上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并讨论这3种动物彼此之间的进化亲缘关系和进行杂交育种的可能性,为畜牧育种培养新类型提供细胞遗传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我国牛科(Bovidae)中3种动物的染色体组型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分析我国牛科中3种动物(即羚牛、绵羊、黄牛)的染色体组型,从染色体数目和形态上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并讨论这3种动物彼此之间的进化亲缘关系和进行杂交育种的可能性,为畜牧育种培养新类型提供细胞遗传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利用田螺厣片作为生物模板制备纳米羟基磷灰石,并与纯水体系下制备的纳米羟基磷灰石进行对照研究,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产物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纯水体系所得为刺球状的羟基磷灰石,其直径平均为50nm,而田螺厣片的诱导作用可形成棒状纳米羟基磷灰石,且其结晶度更好,并对其形成机理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要综述了大豆的起源,分别从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以形态结构的角度,将栽培大豆较野生大豆进化的形态结构学依据进行了综述。旨在从结构植物学角度为大豆属(Glycine)植物起源及系统演化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作者于1993年4月-1994年1月在北京小龙门森林生态定位站对土壤腹足类按不同土壤层位、不同月份进行了初步调查,对所获标本进行鉴定、统计。共获土壤腹足类标本282号,隶属于2亚纲(前鳃亚纲和肺螺亚纲)、2目、9科、10属、14种。对不同月份取样环境的土壤腹足类进行物种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暖温带北京小龙门土壤腹足类物种多样性低,群落结构较简单。对取样区内的土壤温度、含水量与土壤腹足类物种多样性进行相关分析,初步看出该地区土壤温度、含水量与土壤腹足类物种多样性之间不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要综述了大豆的起源,分别从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以形态结构的角度,将栽培大豆较野生大豆进化的形态结构学依据进行了综述.旨在从结构植物学角度为大豆属(Glycine)植物起源及系统演化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国产苜蓿属(Medicago)11种植物花粉形态进行研究,在对比、观察的基础上,总结该属花粉的特征,讨论了该属国产11个种间的进化趋势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大连沿海几种腹足类和双壳类的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大连沿海所产生的3种腹足类和8种双壳类的有机和无机成分进行了测定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蛋白质、脂肪含量均有差异,大多可称之为高蛋白,低脂肪食品,无机营养素含量因各类而不同,但总的变化趋势差距不大。为开发和利用这些海洋贝类资源提供了评价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涟源虎溪山发现的头足类口盖构造特殊,这种口盖由一块中板和两块侧板复合而成,代表一种新类型,命名为三分口盖。本文记录了化石的层位,分析了该化石层的沉积环境描述了口盖的形态并推断其为华南菊石的口盖。图2,参3。  相似文献   

12.
通过试验,研究了钉螺在动水中爬行运动和钉螺在动水中的起动流速,推导了钉螺在开厣状态下起动流速公式;还根据试验结果描述了不同流速区段钉螺运动特性,分析了钉螺在渠系中扩散方式,从而为防止钉螺扩散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2005年夏季舟山群岛潮间带的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2005年夏季对舟山群岛12个岛屿30个断面潮间带群落生态学调查的结果。初步鉴定,物种共有97种,以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占优势,同时,生态类群以我国沿海广温广布性种和亚热带种占绝对优势。舟山群岛夏季潮间带生物种类数量的平面分布与盐度、海岸开敞程度有关,垂直分布与潮汐有关;群落数量的分布与底质、海岸开敞程度有关。舟山潮间带生物在不同底质类型的潮间带有着明显地分带现象,同时珠带拟蟹守螺Cerithidea cingulata、节蝾螺Turbo articulatus Reeve、泥螺Bullacta exarata(Philippi)、疣荔枝螺Thais clavigera Kuster为舟山群岛潮间带腹足类的优势种。  相似文献   

14.
六种淡水腹足类酯酶同工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凝胶电泳法对录属于4科5种6种淡水腹足类的酯酶同工酶进行了比较研究,并讨论了六种螺之间酯酶同工酶的距离系数,结果表明,在同种螺的群体内酯酶有明显的多态现象,异种螺酯酶的酶谱差别显著,经对六咱螺三种酯酶的酶区分布、谱带出现频率和距离系数D值分析得出,科间种类酶谱的分布不同,D值较大,科内属间种类的酶谱分布一致,D值较小,其亲异程度显示出六种腹足类在系统演化中的亲缘关系,纹沼螺、大沼螺和长角涵  相似文献   

15.
作者等自1984年以来对本省的几个地区进行了调查采集,经过初步分析鉴定,计有23种,隶属于二亚纲六科十属。其中六种系本省首次记录。  相似文献   

16.
17.
广东海陵岛沿海软体动物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海陵岛沿海软体动物进行了采集调查,共鉴定180种,分属 60科. 其中双壳纲20科86种,占总数47.77%,腹足纲38科92种,占总数51.11%,多板纲1科1种,占总数0.56%,头足纲1科1种,占总数0.56%. 分析表明,其区系特点以南海亚热带-热带种和东海-南海亚热带种为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18.
海产无脊椎动物呼吸强度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测试的18种海产经济无脊椎动物的呼吸强度进行的系统比较研究表明:日本和螺类,随时间的延长其呼吸强度呈逐渐下降趋势。说明对氧的含量的敏感性强;而蛤类则随时间的延长其呼吸强度呈逐渐上升趋势,说明对氧的含量的敏感性差.呼吸强度与动物的生活习性有关.习见织纹螺、短滨螺接近陆生生活,呼吸强度最强;日本呼吸强度次之;再次为一般螺类;最弱的为蛤类.  相似文献   

19.
从2011年12月到2012年5月,分别在喜旱莲子草枯萎期、萌发期和繁盛期调查了七渔河阜阳段喜旱莲子草群落覆盖区和未覆盖区底栖动物群落结构。此次调查共采集到底栖动物12种,主要是一些耐污染的种类,包括环节动物、腹足类、甲壳动物和水生昆虫。在喜旱莲子草覆盖区和未覆盖区,底栖动物平均密度分别为312 ind·m-2和280 ind·m-2,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76 g·m-2和0.6 g·m-2。生物多样性指数值在0.92和1.47之间。由于底栖动物各个类群生活习性不同,喜旱莲子草群落对底栖动物各个类群的影响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