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豚鼠听性脑干反应参数53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 5 3例正常实验用豚鼠的听性脑干反应 (ABR)的反应阈值、各峰潜伏期、峰间潜伏期、振幅等参数的测定和统计分析 ,确定了豚鼠ABR各项参数的正常值范围 ,并对性别以及参考电极位置等影响因素作了初步评价 ,为以后的实验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麻醉效果相同的条件下,探讨麻醉死亡率更低的戊巴比妥钠使用浓度。方法选用新西兰家兔 (2~3kg),雌雄各半,分为1%戊巴比妥钠组和3%戊巴比妥钠组,观察比较两组麻醉效果和死亡率。结果1%和 3%戊巴比妥钠组麻醉效果无差异,而1%组死亡率更低,与3%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可将常规使用3%戊巴 比妥钠进行家兔静脉麻醉改为使用1%的戊巴比妥钠,两者麻醉效果相当,而后者死亡率更低。  相似文献   

3.
戊巴比妥钠对兔和大鼠麻醉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分析各麻醉方式的麻醉效果.方法将戊巴比妥钠配制成3%的浓度,并分别以静脉(30mg/kg)、肌肉(30mg/kg)、腹腔(30mg/kg)、皮下(40rg/kg)的剂量对兔和大鼠施行麻醉.记录实验中每只动物的麻醉时间、睡眠时间、麻醉后睫毛反射、刺痛反应、体温、呼吸频率及苏醒后恢复时间等,统计平均数据.结果兔进入麻醉状态时间(min)为静脉(0)、肌肉(16)、腹腔(6)、皮下(17),睡眠维持时间(min)为静脉(72)、肌肉(46)、腹腔(58)、皮下(89),恢复时间(min)为静脉(41)、肌肉(26)、腹腔(28)、皮下(41).大鼠进入麻醉状态时间(min)为静脉(3)、肌肉(13)、腹腔(5)、皮下(12),睡眠时间(min)为静脉(44)、肌肉(39)、腹腔(72)、皮下(82),恢复时间(min)为静脉(16)、肌肉(18)、腹腔(25)、皮下(28).结论实验者在实验时,可通过本文所给数据,根据手术过程的长短的需要和理想的恢复期选择上述不同的麻醉方式对实验动物施行麻醉.  相似文献   

4.
戊巴比妥钠对兔和大鼠麻醉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分析各麻醉方式的麻醉效果.方法将戊巴比妥钠配制成3%的浓度,并分别以静脉(30mg/kg)、肌肉(30mg/kg)、腹腔(30mg/kg)、皮下(40rg/kg)的剂量对兔和大鼠施行麻醉.记录实验中每只动物的麻醉时间、睡眠时间、麻醉后睫毛反射、刺痛反应、体温、呼吸频率及苏醒后恢复时间等,统计平均数据.结果兔进入麻醉状态时间(min)为静脉(0)、肌肉(16)、腹腔(6)、皮下(17),睡眠维持时间(min)为静脉(72)、肌肉(46)、腹腔(58)、皮下(89),恢复时间(min)为静脉(41)、肌肉(26)、腹腔(28)、皮下(41).大鼠进入麻醉状态时间(min)为静脉(3)、肌肉(13)、腹腔(5)、皮下(12),睡眠时间(min)为静脉(44)、肌肉(39)、腹腔(72)、皮下(82),恢复时间(min)为静脉(16)、肌肉(18)、腹腔(25)、皮下(28).结论实验者在实验时,可通过本文所给数据,根据手术过程的长短的需要和理想的恢复期选择上述不同的麻醉方式对实验动物施行麻醉.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分析各麻醉方式的麻醉效果。方法采用静脉、肌肉、腹腔和皮下四种方式注射3%戊巴比妥钠,分别以30mg/kg、30mg/kg、30mg/kg、40mg/kg的剂量对兔施行麻醉,记录实验中每只动物的麻醉时间、睡眠时间、麻醉后睫毛反射、刺痛反应、体温、呼吸频率及苏醒后恢复时间等,统计所得数据。结果用确定剂量,各麻醉方式的麻醉时间为0~17min,睡眠时间范围为46~89min,恢复时间范围为26~41min。结论实验者在实验时可根据需要用所确定剂量选择不同麻醉方式对实验动物兔施行麻醉。  相似文献   

6.
犬静脉注射戊巴比妥钠全麻效果观察及技术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戊巴比妥钠静脉注射家犬全麻的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540只家犬在不同周次分别进行3%和2.5%戊巴比妥钠静脉注射麻醉,对麻醉效果及所需时间进行总结.结果 麻醉效果优418只(77.4%).良55只(10.2%),差47只(8.7%),麻醉过程中死亡20只(3.7%).91.5%犬只可以在30 min内完成麻醉.结论 通过规范化管理,静脉注射2.5%戊巴比妥钠进行实验动物犬麻醉安全、省时,完全可以满足动物外科教学实验动物犬的麻醉,通过适当降低药物浓度及掌握合适的注药速度可明显减少麻醉过量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0.3%戊巴比妥钠用于大鼠麻醉的方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戊巴比妥钠对大鼠诱导麻醉的适用剂量。方法 用无菌生理盐水配成 0 3%戊巴比妥钠溶液 ,按1mL 10 0g剂量进行腹腔麻醉。结果与结论 麻醉过程平稳 ,呼吸、心率正常 ,持续时间较长 ,苏醒快 ,计算方便 ,容易控制  相似文献   

8.
9.
目的通过给小鼠注射地西泮和戊巴比妥钠的方法,探讨复合麻醉对小鼠的麻醉效果。方法将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小鼠皮下注射生理盐水(0.1mL/10g)和试验组小鼠皮下注射地西泮(1mg/kg)后,分别放入小鼠自主活动箱内,记录小鼠的自主活动次数。然后,两组小鼠均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50mg/kg),记录小鼠翻正反射消失时间和翻正反射恢复时间。结果注射地西泮小鼠自主活动次数显著少于生理盐水组P<0.01)。地西泮和戊巴比妥钠联合麻醉小鼠比戊巴比妥钠单独麻醉小鼠的入睡时间显著缩短P<0.01),睡眠时间显著延长(P<0.01)。结论地西泮和戊巴比妥钠联合麻醉明显提高小鼠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通过对现有戊巴比妥钠的配制方法进行改进,获得复合型戊巴比妥钠,比较并分析其与普通戊巴比妥 钠、水合氯醛对大鼠的麻醉效果。方法选用120 只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3 组,应用普通戊巴比妥钠、复合型戊巴 比妥钠及水合氯醛3 种麻醉剂分别对相应大鼠进行腹腔注射麻醉,观察大鼠状态,记录麻醉起效时间及麻醉时间, 并进行分析。结果3 种麻醉剂对大鼠的麻醉起效时间及麻醉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但复合型戊巴比妥钠组内的 大鼠之间的起效时间及麻醉时间差异小于其他两组的大鼠,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复合型戊巴比妥钠组中的大鼠 首次麻醉成功的例数高于其他两组。结论研究表明复合型戊巴比妥钠对大鼠的麻醉作用稳定,麻醉效果优于普 通戊巴比妥钠和水合氯醛。  相似文献   

11.
12.
一种麻醉方法对实验小型猪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戊巴比妥钠和地西泮肌肉注射与戊巴比妥钠静脉麻醉对实验小型猪的麻醉效果。方法对16头实验小型猪进行戊巴比妥钠诱导麻醉加地西泮肌肉注射配合戊巴比妥钠静脉滴注麻醉控制效果进行观察并分析。结果成功麻醉16例,占100%。结论采用戊巴比妥钠肌肉注射诱导麻醉配合静脉滴注麻醉效果好,麻醉过程平稳,肌肉松弛效果显著,生命体征稳定,手术后苏醒快。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士的宁对面瘫实验动物模型面神经的逆行诱发动作电位(Antidromic Nereve Evoked Potentials,AEP)和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EMG)的作用.方法:健康豚鼠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均建立一侧面神经麻痹模型(anhouchuduizhaozuy).除模型组和对照组外.分别给予浓度为1%,0.5%和0.25%的士的宁和地塞米松,然后用电刺激方法观察不同浓度士的宁对AEP和EMG数值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士的宁在浓度为0.5%到1%范围可使神经干动作电位幅值显著升高(P<0.01),神经肌电图的潜伏期显著缩短(P<0.001),电位幅值明显升高(P<0.05).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士的宁可能对受损面神经有一定的修复作用,从而改善面神经传导功能和神经肌肉的兴奋性.  相似文献   

14.
耳蜗电图与脑干电反应的综合描记方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本文同时引导三种听诱发电反应——耳蝸电图(EcochG)、脑干电反应(ABR)和采用以鼓泡后壁为记录电极、头顶部为参考电极的新引导方法引导的EcochG和ABR综合波——E-A综合波。共用12只豚鼠测了16只耳,观察到三种波群相应各波的潜伏期在同样声刺激强度下的潜伏期及随声刺激强度减弱时潜伏期延长的数值和规律相同,说明三者相应各波的起源是同源性的。但E-A综合波具有明显的CM和其后的5~6个波,其中1波最大,即兼有EcochG和ABR两者波形的特点。而且E-A综合波各波波幅也比EcochG和ABR各波波幅大,易于测量。由于E-A综合波具有EcochG和ABR两者的特点,可引导出从耳蜗感受器直到丘脑水平听觉神经系统的电位,所以代表范围广,应在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中比EcochG和ABR更有意义,可以代替EcochG和ABR两者的新的引导方法。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研究紫红獐牙菜对阂下和阈上剂量的戊巴比妥钠的影响。方法:采用镇静、催眠实验观察紫红獐牙菜对阈下和阈上剂量的戊巴比妥钠的影响。结果:紫红獐牙菜对阈下剂量戊巴比妥钠镇静睡眠无协同作用(P〉0.05),但缩短阈上剂量戊巴比妥钠的睡眠时间(P〈0.01,0.001)。结论:紫红獐牙菜对戊巴比妥钠镇静睡眠无协同作用,且缩短睡眠时间,提示紫红獐牙菜没有中枢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缺氧对豚鼠心室肌细胞快钠电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膜片钳全细胞技术研究缺氧对急性分离的豚鼠心室肌细胞快钠电流(INaT)的影响。结果表明,缺氧可减小豚鼠心室肌细胞INaT,且呈时间及电压依赖性,缺氧15min时,INaT平均电流密度由对照值(47.36±7.26)pA/pF减小到(36.07±5.58)pA/pF(n=6,P<0.05)。提示缺氧对心室肌细胞INaT的抑制作用可能明显延缓兴奋在心内的传导,从而在缺血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