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本文报道了对不同温度下热处理非晶态Ag_5I_2PO_4样品的IR谱研究结果,提出了PO_4~(3-)在非晶态和晶态时的两种畸变构型,最后又采用DSC技术测定了该种材料的晶化激活能。  相似文献   

3.
4.
本文对晶态Na_2SO_4-Na_2MoO_4体系的离子导电性进行了研究;并得出在Na_2MoO_4含量为10m/o时电导率最大(σ=1.01×10~(-4)Ω~(-1)cm~(-1).300℃);XRD、DTA分析表明,该组成处为一新相Na_2Mo_(0.1)S_(0.9)O_4,其相变温度为212℃、425℃,在相变处对应于明显的电导率突变。根据IR谱实验结果和新相的结构特点,讨论了该体系的导电机理。  相似文献   

5.
用正电子湮没技术、差热分析和X射线衍射等方法研究了40Li_2O-12P_2O_5-48V_2O_5非晶快离子导体的晶化过程.实验发现,在孕育期正电子平均寿命出现一反常增高,在此之前,正电子寿命是稳定的,在晶化开始后,正电子平均寿命减小并有涨落.这些结果与电子率测量、差热分析曲线相对应.  相似文献   

6.
7.
通过高温固相反应合成了钠快离子导体Na3-xZr2-xVxSi2PO12系统的一系列合成物、其合成反应均可在低于1373K的温度下完成,且该系统的合成温度随x增大而降低.X-射线衍射数据表明,当x<0.5时,其合成物为NASICON单纯相,其空间群为C2/c,当x>0.5时,合成物开始玻璃化。系统合成物的有关晶胞参数随x的增大而相应缩小,电性能测定结果表明,最好电导性的起始组成为x-0.1.其导电率在室温时为5.45×10-4S·cm-1,在723K时为1.04×10-1s·cm-1,其电导激活能为 23.46kJ/mol。  相似文献   

8.
钠快离子导体Na2.5Zr2-xTiSi1.51.512.0系统x=0-2.0的化合物,由NaPO-ZrO-ZrP-SiO-TiO为反应的起始原料,在900℃-1200℃的高温下反应数小时至二十小时制得。系统化合物的相变关系已探明,并测定了有关的单纯相在不同温度下的导电率以及电导激活能。相当于起始组成为Na2.5Zr1.0Ti1.0Si1.51.512.0的单纯相(标为2.51相)在300℃时的导电率σ300=1.85×10-2(Ω·cm)-1,其电导激活能为23.64kJ/mole,相当于起始组成为Na2.5Ti2.0Si1.51.512.0的单纯相(标为2.52相)在300℃时的导电率σ300=0.46×10-2(Ω·cm)-1,其电导激活能为28.89kJ/mole.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两相滴定法研究了PMBP苯溶液在硝酸钠介质中对Co(Ⅱ)的螯合萃取机理,确定了萃合物组成为CoA_2及CoA_2·HA(HA及A分别表示PMBP及其阴离子),并求得相应的萃合常数:1gβ_(200)=7.26,1gβ_(210)=9.96。进而又研究了PMBP与P_(350)对Co(Ⅱ)、Ni(Ⅱ)的协同萃取机理,在水相组成相同的条件下,有机相选用了七种不同的稀释剂,所得结果见下表(表中B表示P_(350),HA及A同上)。  相似文献   

10.
前文报道了采用 Yang—Hongen 方法,从四种机理假设建立了十三个竞争功力学方程。本文则重点解决从上述竞争方程中识别出能适应于以云南硅藻土为载体的钒催化剂上 SO_2氧化机理的本征动力学方程。我们利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用15组实验数据。从十三个竞争方程中,筛选出较为理想的动力学方程,并用6组实验数据进行验证,最后确定了最佳机理模型方程为:r=(KB(Po_2~1/2-P_(so3)/KP_(so2)/(1+(k_BP_(so3)/k_BP_(so2)~(1/2)+k_PP_(so3)~(1/2))~2  相似文献   

11.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计(DSC)测定了双阳离子型离子液体1,1′-(丁烷-1,4-二基)-双(3-甲基-1H-咪唑鎓-1-基)双六氟磷酸盐([C4(MIM)2][PF6]2) 在293.15~513.15 K 温区内的摩尔比热容。结果表明,在 293.15~363.15 K 和 398.15~513.15 K 温区内,该化合物无相变及其他热异常现象发生,比热容随温度变化符合二次方程。在 363.15~398.15 K 温区内,该物质发生固-液熔化相变,其熔化温度、熔化焓及熔化熵分别为 384.71 K、28.243 kJ/mol 和 73.414 J/(K·mol)。根据热力学函数关系式,计算出 [C4(MIM)2][PF6]2 相对于标准参考温度298.15 K的热力学函数值。采用基团贡献法对液相区的热容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估算值与实验值符合很好。  相似文献   

12.
在1MH2SO4中,Ce(Ⅲ)在铂电极上的氧化──还原伏安图表明:电位扫描速度为0.050Vs-1时,氧化峰电位Epa=0.92V。还原峰电位Epc=0.64V,△Ep=0.28V,且峰电位随扫描速度而变化,峰电流Ipa和电位扫描速度的平方不成线性关系;Ce(Ⅲ)在铂电极上的电荷迁移为准可逆过程,生成的Ce(Ⅳ)对Mn(Ⅱ)有均相催化氧化作用,催化电流峰电位在1.26V处,催化反应受Mn(Ⅱ)离子向电极表面的扩散控制,Mn(Ⅱ)的氧化产物为MnO2。但Ce(Ⅳ)的催化能力与其在铂电极上再生的速率有关。在本实验条件下,催化作用的效率较低。  相似文献   

13.
应用位置灵敏探测和飞行时间技术,测量了Cq (q=1,2,3)离子与Ar原子碰撞反应中的转移电离截面与单电子俘获截面之比,并与DuBois的Heq (q=1,2)与Ar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同时在玻尔的过垒模型基础上,给出进一步的定性解释。  相似文献   

14.
以甲酸为还原性酸,钒酸铵为钒源,钨酸铵和钼酸铵为掺杂离子源,水热合成复合掺杂Mo6+和W6+的VO2(B)带状粉体。采用XRD研究复合掺杂VO2(B)粉体的水热晶化过程,计算产物在各个阶段的单位晶胞体积,并结合XPS进行分析,以此对掺杂离子Mo6+、W6+进入VO2(B)晶格的过程进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Mo6+和W6+在水热合成100℃×4h+140℃×20h至100℃×4h+140℃×20h+180℃×10h过程中就开始进入VO2(B)的晶格。  相似文献   

15.
用倒扭摆测试了Fe_4Co_(66)V_2Si_8B_(20)金属玻璃的低频内耗和切变模量.在结构弛豫过程中,激活能有一较宽分布,预退火后,内耗降低;但在预退火温度以下的降温和升温过程中内耗有回复性,用局域结构单元切变变换模型对内耗机制作了讨论.在晶化过程中,发现在540℃附近出现相变内耗峰,峰高与T/f成线性关系,切变模量发生软化,配合DTA测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苯并15冠5与镐生成的配合物[K(B15C5)2]2[Cd(NCS)4]C2H4Cl2,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及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进行了表征.配合物为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体学数据a=1.2996(2),b=1.3542(2),c=2.3828(4)nm,α=94.109(4),β=91.477(3)°,γ=114.162(3)°,V=3.8093(11)nm3,Z=2,F(000)=1576,R1=0.0682,wR2=0.1693.配合物由两个[K(B15C5)]2+配阳离子和一个[Cd(NCS)4]2-配阴离子组成.四个硫氰酸根的氮原子与镉原子配位.[Cd(NCS)4]2-为四面体构型.K+与2个冠醚环10个氧原子成键而形成夹心型结构.两个苯并15冠5的苯环相对钾原子呈顺式排列.  相似文献   

17.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在B3LYP/6-31G*水平上对N4On(n=3~4)团簇异构体的结构进行优化,得到了5种N4O3、5种N4O4,在能量方面探讨了其作为高能密度材料的可能性。采用3种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B3LYP、BB1K、MPWB1K和6-31G*基组,找到了5个N4On(n=3~5)团簇(N4O3中的A3、A4,N4O4中的B3、B4,N4O5中的Z8)分解反应的过渡态,并探讨了它们的分解反应机理;B3LYP方法的能垒明显比另两种方法低很多;BB1K和MPWB1K方法能垒很接近,结果比B3LYP方法可靠,是计算过渡态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作者制备了新型的混配化合物 NiL_2(Dpbs)_2,式中;L 为乙二醇、邻苯二酚、邻氨基苯酚、苯二胺、8-羟基喹啉。并对配体及配合物的 IR,UV,TG-DTA 及电导进行了分析。数据表明:L 与金属离子以五元环的形式配位,配合物具有扭曲的八面体结构,配合物比配体的热稳定性高,在二甲基甲酰胺和甲醇中为非电解质。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Ce(Ⅲ)与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吡唑酮-5(PMBP)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萃取络合物的组成随萃取剂的浓度而改变,当[PMBP]<0.2M及≥0.2M时萃取分别按下式进行:萃取络合物在有机相中以单分子形式存在。测定了CeA_3·HA的萃取平衡常数。lgK=-4.30±0.05。发现Ce(Ⅲ)在萃取过程中可被空气氧化成Ce(Ⅳ)。在不同条件下由萃取相中制得了Ce(Ⅲ)和Ce(Ⅳ)与PMBP的固态络合物,其组成分别为CeA_3·HA及CeA_4并对其结晶形状、熔点、热稳定性、红外光谱及在某些溶剂中的溶解情况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