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为了研究爆发性气旋在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特征 ,对 1 980~ 1 996年期间影响盐城市的 1 0个爆发性气旋采用固定坐标进行合成诊断分析。结果表明 :初夏季节江淮气旋在其东移发展过程中 ,在地面江淮气旋西北侧的 85 0 h Pa或 70 0 h Pa上有较强的冷中心存在是气旋爆发性发展的有利条件之一 ;而 85 0 h Pa散度的辐散辐合以及 70 0 h Pa垂直速度的上升下沉的相间分布则是江淮气旋得到爆发性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条件。依据这一结果 ,可对产生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江淮气旋能否得到爆发性发展进行判断并进而对其所造成的影响作出分析和预报  相似文献   

2.
3.
利用卫星云图资料,结合东海入海爆发性气旋的生成和发展先兆,对东海入海爆发性气旋的发生、发展和移动路径等要素的预报方法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相应的预报系统。实际资料效果检验表明:该方法对东海入海爆发性气旋要素预报的准确度较高,所建系统使用方便、灵活,为东海入海爆发性气旋的预报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根据气旋爆发性发展的天气气候特征,综合分析地面图上东亚大陆冷高压、500hPa东亚大槽和云系发展模型等对爆发性气旋的贡献,结合数值预报产品,判断有无气旋作爆发性发展,这种综合预防为船舶实现气旋爆发性发展的短期预报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一次爆发性气旋引发的罕见暴风雪过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冬季温带气旋强烈的发展会带来大范围严重的暴风雪天气。针对2007年3月3?5日一次气旋爆发性发展所造成的暴雪、大风和低能见度给辽宁省的交通,特别是航空带来的巨大影响,从大尺度环流背景、气旋移动路径和强度、水汽条件、冷暖空气活动及多种物理量场,对这次气旋的强烈发展及其相关联的垂直环流进行了动力学和热力学的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大气的强斜压性和其所伴随的冷、暖平流是气旋爆发性发展的主要原因;高位势涡度的下传促进了气旋的强烈发展;气旋中心附近最强的上升运动区基本上是上下垂直的;高、低空急流及相关的高、低空散度场和垂直运动构成了气旋所伴随的强大次级环流;沈阳地区强暴风雪的产生与气旋的强烈发展、偏南风低空急流的水汽输送及气旋内部垂直运动的强弱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1959~2005年西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影响文昌地区的规律,总结了热带气旋的时间和空间的分布特征,分析了登陆和影响文昌的热带气旋的气候概况,分析了海南发射场热带气旋季节和强度分布,简要介绍了国内外热带气旋可用的信息资源,为海南发射场建设和气象保障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以厄尔尼诺为主要特征的海洋与大气的相互作用已形成地学界一个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本文就国内外关于厄尔尼诺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本文主要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厄尔尼诺研究的兴起,厄尔尼诺对大气环流和天气气候的影响,厄尔尼诺的成因和预报及其今后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8.
利用CMA-STI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资料,对1949—2018年北上热带气旋(NMTC)的主要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①近70年来,NMTC的频数呈略增加的趋势,进入关键区的NMTC频数随年代总体呈略减少趋势;②北上时段集中在7—9月,8月份最多;③NMTC在整个生命史中,最多的是超强台风,进入定义区后,强热带风暴占比最大,强度在台风以上的NMTC,首次登陆地点一般在浙江及以北地区;④进入关键区以热带风暴为主,强度维持台风级别的NMTC,首次登陆地点一般在山东及以北地区;⑤70年间进入河北地区的NMTC共有8个,其强度与其初次登陆时的强度没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⑥对河北造成的影响是远距离NMTC与中纬度西风槽相互作用主要产生暴雨洪涝灾害,而近距离或受其直接影响,风灾可能更多;⑦NMTC造成的风暴潮若与天文大潮叠加,则潮灾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9.
影响华南西部的登陆热带气旋的若干气候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1950-1999年台风年鉴资料,结合广西89个测站的降水资料,统计和分析了登陆影响华南西部热带气旋的若干气候特征.结果表明,进入华南西部的热带气旋数占登陆华南沿海地区总数的75%;年均有1.9个热带风暴级别以上的热带气旋进入广西,其中强热带风暴强度以上的占84%.进入华南西部和登陆华南地区的热带气旋都具有显著的年际变化特征.不同月份、不同热带气旋登陆后的维持时间差异极大,平均维持时间的长短与登陆后12 h内强度的衰减程度密切相关.热带气旋引起暴雨的多寡和低压环流在广西境内的滞留时间成正相关,而与登陆时的强度没有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地形和高层环境对爆发气旋影响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PSU/NCAR中尺度模式对地形和高层环境在1983年4月25日-27日一次气旋爆性发展中的作用,进行数值试验.在控制试验(包括全物理过程)中,模拟气旋路径和气旋迅速发展同实际观测的类似.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高空两支急流、凝结潜热释放及积云混合对这次气旋迅速发展有显著贡献.在地形试验中,发现由太行山、燕山由脉、大兴安岭诱生的地形槽对气旋发展也有明显作用.如取均匀高度作为100—300hpa初始等压面高度场,并积分24小时,则中低层短波槽消失斜压性减弱,次级环流受到抑制,地面只出现一个浅薄的低压,但低压移动路径则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了对我国气象工作者全面了解和参与热带气旋的研究有所帮助,在大量阅读和调研的基础上,介绍了近20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在季节、年际和年代际尺度上研究的若干主要成果.重点阐述了EN-SO与热带气旋的关系,温室效应热带气旋的数值模拟和观测研究等的最新动态.  相似文献   

12.
西北太平洋生成热带气旋的年代际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分析热带气旋年代际变化的特征和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利用西北太平洋编号台风资料对1949~2003年55 a的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特点进行分析,发现西北太平洋生成的热带气旋不管是频数还是生成位置都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根据热带气旋频数的年代际变化,把研究的55 a分成低频时期(LFP)和高频时期(HFP)分别加以考察.结果发现:热带气旋生成的高低频时期海气条件存在明显的差异,HFP的海温、对流、涡散度和切变条件都有利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的生成,而LFP则明显存在物理量场的相反异常.这表示HFP的海气环境相比LFP更有利于热带气旋生成,说明了变化的海气条件是引起热带气旋频数和生成位置年代际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南充市位于四川盆地东北端,特殊的地形导致容易产生雾,了解南充市雾天的气候特征以及雾和空气污染的关系,对于人们健康生活具有指导意义.因此,本文通过对南充市1971—2008年雾天气候资料的统计分析,揭示了南充市雾天的气候特征,并且就雾和空气质量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为人们深刻了解南充市的雾天气候特征及其危害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5-6月第一次季节性北跳和其之后的第一个热带气旋(TC)生成的关系,利用1980-2015年美国环境预报中心和美国大气研究中心500hPa高度场再分析资料和中国台风研究所发布的最佳路径台风数据,采用统计、气候检验、合成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近2/3的年份里,副热带高压北跳后不到1周就有TC生成;其余年份在副热带高压北跳后,超过2周或更长的时间内无TC生成,而这些年份的气候背景相对比较复杂,但也有规律可循,即在强厄尔尼诺年,副热带高压北跳之后均无TC生成。副热带高压的合成指数显示:副热带高压北跳后无TC生成时,和副热带高压的强度偏强、位置偏南等因素有关;副热带高压北跳后有TC生成时,副热带高压的强度、位置与气候态平均值无明显差异,但脊线和南界5 880gpm等位势高度线在副热带高压北跳后均有明显北抬现象。  相似文献   

15.
根据移动圆柱坐标系的准Lagrangian角动量收支方程和径向环流方程,利用FGGE资料,对“Nancy”台风过程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并同温带气旋的角动量收支作了比较。诊断研究表明,热带气旋的非绝热加热比典型温带气旋的非绝热加热大2—3倍。上述两种,气旋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角动量收支都主要是来自侧边界的输送,即径向环流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但驱动径向环流的主要因子有所不同。驱动热带气旋的径向环流的主要因子是非绝热加热;而在温带气旋中,相对重要的驱动因子是同锋区斜压不稳定有关的力矩。  相似文献   

16.
非线性水平动量平流作用对热带气旋运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将热带气旋视为与环境间有动量交换的系统,着重分析了非线性水平动量平流作用对热带气旋运动的影响,从理论上解释了一些热带气旋路径异常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利用CMA提供的1998年~2007西北太平洋(含南中国海海域)热带气旋最佳路径资料,分析了影响我国沿海商船航线的热带气旋的10年时空变化规律.研究表明,与热带气旋的年生成个数变化率相比,热带气旋对我国沿海商船航线的影响频次相对比较稳定,其中进入东海水域的热带气旋对沿海商船航线的影响最为频繁,影响严重的区域为宁德、福州到香港、汕尾一带沿海水域.影响研究区域的热带气旋的个数及其占西北太平洋总生成气旋的百分比均为下降趋势,但是热带气旋影响时间成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8.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考虑灾情因子指标之间的影响,将加权灰色关联度作为评价准则建立灾情评估模型.利用1990-2007年(除2004年)17年对华南影响较大的热带气旋灾害资料,选取死亡人数、受灾人数、农田受灾面积、房屋倒塌间数和直接经济损失5个指标对灾情进行评估.计算结果表明:基于灰色关联度确定灾情因子指标权重的方法可行有效;使用该方法所得的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9.
太原市大雾天气气候特征与空气污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清华  何瀚原  武捷 《太原科技》2007,160(5):27-28,30
利用太原市(53772气象站)1971年-2006年10月气候资料,分析了太原市大雾天气的气候特征,探讨了雾与空气污染的关系,指出雾天的危害,为人们趋利弊害、健康生活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0.
福建沿海受热带气旋影响严重,研究分析其强度规律及时空特征等要素对福建沿海防灾减灾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福建省1945-2019年登陆型热带气旋及2004-2019年影响型热带气旋数据资料,对福建沿海地区热带气旋的活动规律、时空分布特征及灾害损失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登陆型热带气旋频数年际分布大致呈现“增-减-增-减-增-减”变化,而强度年际分布呈现相反趋势。影响型热带气旋频数整体呈现减小趋势,预计未来几年继续减小。登陆型热带气旋在8月份登陆次数最多,其中以登陆强度为台风的热带气旋次数最多。福州市为登陆次数最多的城市,75年共登陆39次,且登陆强度呈现标准正态分布;宁德市登陆型热带气旋强度整体最大。从防灾角度出发,热带气旋由海域向陆域移动过程中,强度逐渐减小,且严重灾情在北部出现的频数较南部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