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含钛高炉渣水解制取钛白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实验基础上确立了含钛高炉渣水解制取钛白过程中钛液TiOSO4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经数学分析建立了动力学方程并讨论了方程的适应性。为信水解过程听进一步研究和生产实践提供了数据。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宣钢含钛炉渣的多种成分对脱硫的影响,并在炉渣粘度试验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原因,最终确定了最合适的炉渣碱度和成分.其中碱度确定在1.15~1.2,TiO2控制在7%以下,MgO含量控制在10%~11%为宜,MnO2含量在0.5%左右比较合适,Al2O3含量小于11%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3.
对攀钢集团有限公司含钛高炉水淬渣进行定向富集,并对富集渣进行浮选研究.结果表明,在焙烧温度为1 250 ℃、碱度R=3.0、渣中CaF2加入量为6%、焙烧时间为4 h及冷却速率为10 ℃/min的条件下,钙钛矿的晶粒可长大到40 μm左右;在羟肟酸用量为12 kg/t,pH值为9,起泡剂为2#油的条件下进行浮选,精矿中TiO2品位可达到50%左右,TiO2回收率约为35%;尾矿中TiO2品位在10%左右.  相似文献   

4.
含钛高炉渣是含钛冶金渣中难以处理的一类硅铝酸盐固体废弃物,大量堆积的含钛高炉渣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因此,开发绿色、高效的含钛高炉渣利用途径是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关键需求。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多种途径被用于含钛高炉渣高效利用的研究,并在研究含钛高炉渣的基本特征和开发高效方法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本文回顾了近年来高效利用含钛高炉渣的各类方法,从用作建筑材料的原料、碳化氯化法提钛、钛合金的制备、酸法、碱熔煅烧法和高温重结晶–富集等角度全面地介绍了高效利用含钛高炉渣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各类方法的反应机制和目前的现状。然而,目前的利用方法在效率和成本上仍与实际应用相差很远。因此,开发清洁、高效、大规模利用含钛高炉渣的新方法仍然是一个重要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重点研究以下三个方面:(1) 发展新兴的理论方法;(2) 开发全面可靠的热力学性质数据库;(3) 开发先进的表征方法。这一系统和全面的回顾将有利于设计高效和低成本的利用路线。  相似文献   

5.
用含钛高炉渣制备肥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含钛高炉渣和硫酸铵作原料,采用加热法制备复合肥料,以提高其溶解性能,使其中的营养元素转化为易被植物吸收利用的形式.考察了工艺条件对肥料溶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肥料的适宜工艺条件为:硫酸铵与水淬含钛高炉渣的质量比为8∶1,加热温度为320℃,恒温时间为36 min.在此条件下,水淬渣中Ti,Mg和Fe的溶出率分别为84%,88%和75%,肥料中含有氮、硅、硫、钙、镁、铁和钛等营养元素,均可被植物有效利用,其中氮、钛、镁、铁和大部分硫以水溶性物质的形式存在,可作为速效成分.  相似文献   

6.
以含钛高炉渣为原料,采用加热法制备肥料,以提高其溶解性能,使其中的营养元素转化为易被植物吸收利用的形式,并通过栽培实验研究了肥料对甜菜性状、产量、含糖率和大量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炉渣中Mg,Ti,Fe的溶出率分别为88%,84%和75%,肥料中可被植物有效利用的元素有氮、硅、硫、钙、镁、铁和钛.该肥料可以使甜菜的株高、块根长度、叶片鲜重和叶绿素含量明显增加;使甜菜亩产量增加22.03%,含糖率增加15.57%,亩产糖量增加41.03%,说明该肥料对甜菜的生长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由含钛高炉渣制备叶面肥及甜玉米栽培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含钛高炉渣、硫酸氢钾、柠檬酸、尿素和氧化镁为原料,采用熔融和螯合法制备叶面肥,并通过大田栽培实验研究了该叶面肥对甜玉米生长状况、产量、性状及籽粒的氮、镁、糖和重金属质量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叶面肥含有植物营养元素氮、硫、钾、镁、铁和钛;该叶面肥的施用使甜玉米生育期缩短2d;产量、株高、茎粗、穗粗、穗粒数、单穗重、单株有效穗数、叶片中叶绿素的SPAD值、籽粒中氮和镁的质量分数明显增加,籽粒中糖、钛、钒和铬的质量分数无明显变化,且重金属元素钒和铬的质量分数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8.
氧化对含钛高炉渣含钛相演变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氧化条件下含钛高炉渣中含钛矿相的改变是含钛高炉渣综合利用的关键.通过扫描电子显微技术、X射线能谱分析、X射线物相分析和图像分析等手段,对氧化前的含钛高炉渣及其氧化改性后渣的形貌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氧化后渣中含钛相的形貌、成分和相结构等发生变化;钛的赋存状态也发生相应的改变,渣中攀钛透辉石和富钛透辉石几乎消失,渣中弥散分布的钛组分大部分转移到钙钛矿相,而且实现长大和粗化.  相似文献   

9.
从脱硫的角度对3各实用的含钛炉渣碱表示方法作了比较。光学碱度在炉渣组分变化很大的范围内,均能较满意地揭示含钛炉渣的冶金性能。在1500℃和1450℃下由气/渣和金/渣平衡数据,分别求得硫容量与光学碱度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0.
攀枝花高钛型高炉渣提钛技术进展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攀枝花高钛型高炉渣提钛技术的研究进展,对比了各种提钛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发展状态,指出碳化、氯化(及碳化——分选碳化钛)技术和含钛型高炉渣中钛组分的绿色分离技术最适合从攀枝花高钛型高炉渣中提取钛,但两种技术都各有利弊,真正要得到十分完美的工艺还需漫长的攻关道路。  相似文献   

11.
采用高能球磨法,在300℃煅烧2 h合成了具有钙钛矿型的硫酸盐修饰的含钛高炉渣(sulfate-modified titanium-bearing blast furnace slag,STBBFS)催化剂.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分析对硫酸盐修饰的含钛高炉渣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确定其具有钙钛矿型;粉体的颗粒形态均为不规则形状,平均粒径为1.5μm左右;在紫外区域具有很强的光吸收能力.由六价铬的还原率来评价STBBFS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与市售TiO2相比,钙钛矿型的STBBFS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光催化活性,500 W中压汞灯照射4 h,可将质量浓度为20 mg/L...  相似文献   

12.
高炉矿渣的处理和利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高炉矿渣排放量日益增多,在浪费大量人力物力的同时也污染了环境。阐述了高炉矿渣的分类及主要成分,本着综合利用的原则,详细介绍了各种高炉矿渣的综合利用途径及工艺。  相似文献   

13.
转杯法高炉渣粒化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目前采用的水淬法工艺不能有效地回收利用高炉渣中的能量,因此针对转杯法炉渣粒化工艺,研究了转杯转速、直径和熔渣温度对破碎粒化后渣粒的平均直径和质量分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渣粒的平均直径随转速的提高而减小;增大转速,渣粒将远离转杯,其质量分布更均匀.当转杯的转速小于1 000 r/min时,渣粒的平均直径随转杯直径的增大而减小,当转杯的转速大于1 000 r/min时,渣粒的平均直径几乎不随转杯直径变化.熔渣温度对渣粒平均直径和质量分布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乔永爱 《山西科技》2008,(1):126-127
高炉矿渣代替碎(卵)石作为公路路基、路面基层材料既可解决材料运距长、建设成本高的问题,又能解决被废弃高炉矿渣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并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问题,对缓解路用材料短缺,提高矿渣价值和综合利用率,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以高炉炉渣、污泥和黏土为原料制作复合陶粒,研究了复合陶粒对Ni2 的吸附平衡模型及吸附动力学等内容。结果表明,Langmuir方程与Freundlich方程均能较好描述高炉炉渣复合陶粒吸附Ni2 的吸附行为,但前者相对于后者具有更好的拟合性;复合陶粒吸附Ni2 动力学既符合准一级速率方程又符合准二级速率方程,且后者符合性更好;当溶液初始浓度为5mg/L与10 mg/L时,内扩散过程是陶粒吸附Ni2 的控制步骤,而浓度为15mg/L与20 mg/L时,内扩散过程不是其控制步骤。  相似文献   

16.
以高炉炉渣、污泥和黏土为原料制作复合陶粒,探索了吸附时间等不同单因素对陶粒吸附Ni2 的影响,同时进行了正交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吸附时间和pH值增大,不同温度陶粒吸附量与吸附率变化趋势相同,在110min、900℃、pH=7时分别达到最大;随着陶粒投加质量和溶液初始浓度增加,陶粒吸附量与吸附率变化趋势相反,两者均在900℃时达到最大;正交实验指标为吸附量和吸附率时,两者指标影响因素主次关系不同且最佳水平组合差别很小。  相似文献   

17.
采用高温固相法,在800℃不同热处理时间合成了具有钙钛矿型的钒掺杂的含钛高炉渣催化剂(vanadium oxide modifie dtitanium-bearing blast furnace slag,VTBBFS).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对VTBBFS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确定其具有钙钛矿结构;不同的热处理时间并未改变催化剂的晶相组成和表面形貌,但对催化剂的光吸收能力产生较大影响,使催化剂在紫外区域光吸收能明显提高,并发生红移.以白色念珠菌为实验菌种考察VTBBFS催化剂抗真菌能力.结果表明,热处理时间为2h时,VTBBFS催化剂具有较强的抗白色念珠菌能力,在普通光照下杀菌率可达到100%,并具有持续抑菌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