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的碳达峰承诺是对中国碳排放的硬约束,碳排放EKC的研究中蕴含着碳达峰的启示.论文检验了中国碳排放EKC假说,运用规模报酬可变的数据包络模型,对收入进行了分解,实证分析了资本深化、技术进步在中国碳排放EKC形成中的作用.结果表明,中国在全国范围内存在碳排放EKC,中国的碳排放EKC是资本深化与技术进步共同作用的结果.东部地区存在碳排放EKC,且主要受技术进步的影响;中部、西部地区并不存在碳排放EKC,中国的碳排放EKC受东部地区碳排放EKC的主导.在西部地区内,资本深化与技术进步皆以倒“U”形方式影响碳排放,西部地区的碳达峰可期.资本深化、技术进步对中部地区的碳排放呈复杂的影响,中部地区的碳排放对中国碳达峰的风险值得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2.
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变动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应用基于DEA的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法,分解了1993--2005年我国28个省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在此基础上构造全要素能源效率指标,并利用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分析了Malmquist各分解要素对能源效率的影响作用。研究表明:我国总体及区域内的全要素能源效率自2001年后出现了退化现象,区域间能源效率的差异性较为显著;能源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具有相似性,一定程度上验证了能源效率的提高依赖于全要素生产率改善的分析结论;技术效率比技术进步更有助于能源效率的改善,这可能与技术进步带来的回弹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3.
运用超越对数函数的随机前沿分析(SFA)模型和基于Malmquist指数法的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测算了1998~2004年期间江苏制造业28个部门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效率变化以及技术进步,并比较了2种方法的计算结果.研究发现,2种方法计算所得TFP变动趋势相同;无论按照SFA模型还是DEA方法测算,技术进步都是江苏制造业TFP增长的主要来源;2种方法计算所得制造业各部门TFP增长率排序显著相关,效率变动排序呈现一定相关程度,而技术进步的排序呈现一定程度负相关;SFA模型所计算出来的TFP增长率、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都要高于DEA方法计算所得结果.  相似文献   

4.
Malmquist指数研究新视角及轿车企业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almquist指数可以测度不同时期厂商的生产效率变化,它能够分解为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分别代表厂商的资源配置能力和生产前沿面移动情况.研究了企业技术进步的根源,探求改进策略以促进生产前沿面移动的新视角,通过这种方式判断厂商采取的策略是否可行和有效.以沪深股市具备整车生产能力的轿车企业为例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5.
考虑资本-能源-劳动投入的中国超越对数生产函数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除了资本和劳动之外,把能源作为一种投入,并考虑产出随时间的变化,建立了一个中国的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并用岭回归方法估计了它的参数.研究了该模型的产出弹性、替代弹性和各种投入的技术进步差异.发现了中国经济系统的投入产出呈规模递增效应但逐年下降;资本和劳动、能源可有效的相互替代,但劳动和能源替代弹性较低;技术进步以中性技术为主,各种投入的技术进步差异不大,技术进步快慢为资本>能源>劳动,但它们之间的差异逐年缩小.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在发达经济体的要素增强型技术向欠发达经济体进行扩散的假设下,发现技术进步偏向性也会呈现出从发达经济体向欠发达经济体扩散的现象.文章利用中国30个省区的相关数据,测算了不同地区的技术进步方向指数,并进一步利用该指数考察各省区技术进步偏向性与北京,上海,广东这三个经济发达省区技术进步方向的关系.研究发现,北京,上海的技术进步方向对其他各省区的技术进步偏向性存在显著的同向影响关系,而广东的影响并不显著.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中国存在着资本增强型技术和劳动增强型技术从北京,上海向其他各省区的扩散效应,这也从实证上验证了理论模型中的假设,一定程度地揭示了技术进步方向存在扩散效应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合理评价大型建筑承包商群体发展状况对于如何促进其与建筑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采用基于DEA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大型建筑承包商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评价,发现1996~2001年全要素生产率年度平均增长率为5.9%,2002~2005年达到了7.4%,表明我国的大型建筑承包商群体的发展质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1996~2001年,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由技术效率促进,技术进步起负作用,而2002~2005年,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是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总体而言技术效率的贡献稍大于技术进步的贡献;最后对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变迁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和解释了其变迁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将资源、能源与环境要素纳入钢铁企业效率评价体系,利用DEA模型与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我国16家钢铁上市公司2007-2011年的低碳经济效率及其变化趋势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我国钢铁企业低碳经济技术效率普遍较低,主要源于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双重影响;其全要素生产率呈下降趋势,其中技术进步指数有微弱的阻碍作用,技术效率衰退则是主要原因.通过对钢铁企业低碳经济效率影响因素分析表明:能源结构、产品结构与钢铁企业低碳经济效率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技术进步、环保投入与政府规制对钢铁企业低碳经济效率有正向影响,但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应用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对我国区域创新生产率变动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主要结论有:总体来说.1999-2005年间我国区域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增长的态势,且动力来源主要是技术进步;东、中、西部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存在差异,变化原因也各不相同;全国范围内技术效率存在收敛趋势,后进区域的追赶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10.
资产前沿技术与技术效率——(k,y)空间的技术分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康梅 《系统管理学报》2007,16(2):212-216
现有生产率分析方法主要是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估计与分解,这些方法不能解释体现在资本中的硬技术与未体现在资本中的管理技术对生产率的影响。劳动生产率是生产率分析的中心指标,亦是囊括资产技术与管理技术的总科技进步程度的度量指标。为了实现生产率在资产技术与管理技术之间的分解,(K,L,Y)空间的生产可能集被映射到(k,y)空间,在得到(k,y)空间生产可能集的基础上,决策单元的劳动生产率分解为其资产运营前沿技术与其技术效率之积,前者是决策单元的资产k在生产可能集中能达到的最大生产率,是资产k相应的资产物理技术的最佳近似值;后者正是传统(K,L,Y)空间的C2R技术效率,包含纯技术效率(资产运营管理效率)和规模效率。  相似文献   

11.
农村基础设施对农业生产率的影响:基于要素投入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基于超越对数成本函数和1995-201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分析灌溉设施、农村公路对农业生产中劳动力、固定资本的替代效应或互补效应;其次,采用增长核算方法将农业全要素生产力(TFP)分解为技术进步、规模经济、灌溉设施的贡献率、农村公路的贡献率四个部分,测算灌溉设施、农村公路对农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灌溉设施、农村公路对劳动力具有互补效应,对固定资本具有替代效应,这两种基础设施能够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灌溉设施和农村公路促进了农业生产率增长,且灌溉设施的作用较大.因此,加强灌溉设施、农村公路的建设有利于夯实农业发展的基础,优化农业生产中要素投入结构,提高农业TFP.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区域建筑产业TFP变化趋势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增加值筛选指标的方法对建筑产业投入、产出指标进行筛选; 在此基础上, 运用超效率DEA方法完成中国31个省份2006-2009年建筑产业生产效率Malmquist指数变化趋势分析; 最后, 通过方差分析法识别出影响当前中国建筑产业生产效率变动的关键因素. 三种方法的有效结合, 实现了生产效率的指标选取、模型度量以及影响因素识别三位一体的客观研究, 为研究产业生产效率变动的原因提供了更为科学的方法体系. 研究发现, 目前中国建筑产业全要素生产效率稳步提升的主要原因是科技进步, 而规模效率的改善只是短期行为, 并没有成为主要原因, 而且纯技术效率的提升将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科技投入"、"建筑业人力资本"和"经济水平"三个指标对中国区域建筑产业生产效率提升影响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whereIvitispartialelasticityofoutputwithrf'specttoi-thfactorinput,andbit=Xi,/L,theintensityofi-thfactortvithrespecttolaborInput.Ontheright-handsideofl;heaboveequatloll,thefirstcomponentisknownasthe"exogenoustechnicalprogress",nlalnlyduetoa'lvanceinkno\viedge;thesecondcomponentisattributedtoscaleeconomiesordiseconomles,thethirdcompollentisthetechnologicalchange,determinedbymarginalratesofsubstitutiolloffactors,factorintensitieswithrespecttolaborinputandtheirchanges.A>illexitlllpleofelllploylllgthe1llethodof  相似文献   

14.
本文构建理论模型分析了要素资源错配对企业创新的作用机理,并采用2012-2016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要素资源错配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效果.研究发现:企业创新存在循环累积效应,要素资源错配是影响企业创新的重要因素,但劳动力和资本资源错配对企业创新具有不同的影响,整体而言,劳动力资源错配显著促进了企业创新.分地区来看,劳动力资源错配对企业创新的作用效果存在中东西部依次递减趋势,中部地区资本资源错配显著抑制了企业创新;分股权性质来看,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劳动力资源错配促进了企业创新,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资本资源错配抑制了企业创新;分行业来看,不同要素资源错配对企业创新存在行业差异.此外,企业规模、资本密集度、企业年龄和市场集中度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创新.  相似文献   

15.
利用Malmquist-luenberger(ML)生产率指数方法测算了包含非期望产出在内的1997~2009年我国30个省级地区的物流产业效率,并借助三阶段DEA模型分析物流外部营运环境条件对我国物流产业效率变化的影响。结论显示:(1)我国物流业的ML生产率指数年均增长-0.45%,而传统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为1.02%,忽视非期望产出使得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估计过高,物流业普遍存在技术不环保。(2)剔除外部环境因素和随机影响因素后,物流业的技术进步率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技术效率则出现一定程度的上升,物流产业效率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显著。(3)我国物流业大多数地区的外部营运环境水平较低,优化外部环境,有助于物流产业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Labor, capital, and degree of opening in the Auto industry over the past 20 years have had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industry. By using the unrestricted error correction model (UECM), this article has empirically analyzed the impact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 on the Auto industry, examined the impact of labor, ratio of capital to labor, and degree of opening on the output of the domestic Auto industry and assessed the short-run and long-run elasticity with the above-mentioned determinants respectively. It is found that whether for long-run or short-run, labor has a negative and significant effect on output, and ratio of capital to labor has a positive impact, whereas, there is only a significant and positive effect in the long-run for openness. From the view ofthat, strategies to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Auto industry have been suggested in the end of the article.  相似文献   

17.
在已有的并联决策单元DEA效率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加入时间维度, 推演出了具有并联决策单元内部结构的复杂系统动态DEA效率评价方法. 该方法克服了传统DEA效率评价方法无视系统内部结构、高估效率指数的缺陷, 并且可以考量决策单元及其内部各生产单位在一个时期内的效率变化, 从而有着更为现实的应用价值. 运用该方法对我国8个经济区域四大类制造业的测算结果显示: “十一五”期间没有一个行业或地区的动态效率指数为0, 这说明我国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并没有达到最优; 低外向度产业的生产效率增长快于高外向度产业, 低劳动密集度行业的效率改进快于高劳动密集度的行业; 高外向度低劳动密集型产业依然是我国制造业效率改进的'短板"; 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造成了南部沿海地区制造业生产效率改进的滞后和中西部地区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我国彩电产业结构成长过程中有效竞争、过量扩张和技术升级三阶段的模型化研究 ,得出 :1在生产能力有限的早期发展阶段 ,各厂商的短期价格竞争是有效的 ,厂商具有兼并扩张动机 ;2过度扩张带来的产能过剩导致产业进入微利或亏损的恶性竞争状态 ;3技术升级使领先企业获取高额利润 ,且转产成本越低 ,高端市场价格弹性越低 ,获利越多 ,而跟随厂商则境况更差。  相似文献   

19.
论文将资本存量区分为国内资本存量和国外资本存量,基于Biennial 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对考虑环境消耗的中国1998—2011年间的经济增长源泉进行分解.测算结果显示,整体来看,全要素生产率、劳动投入、国内资本、国外资本以及环境消耗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33%、3.67%、48.1%、18%和25.9%.分地区统计发现,东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显著大于中西部地区,中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对资本的依赖性最大,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对国外资本的依赖性最大.当前中国经济增长对资本依赖度较大且存在地区差异,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限,经济在快速增长的同时,对环境产生了巨大消耗,这种经济增长模式是不可持续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