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工程实例对龙岩市区栖霞组地层的分布及工程性质的探讨,分析了岩溶区建筑地基施工时可能遇到的土洞及岩洞等问题及采取措施,为岩溶地区的基层设计与工程施工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工程实例对龙岩市区栖霞组地层的分布及工程性质的探讨,分析了岩溶区建筑地基施工时可能遇到的土洞及岩洞等问题及采取措施,为岩溶地区的基层设计与工程施工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工程实例对龙岩市区栖霞组地层的分布及工程性质的探讨,分析了岩溶区建筑地基施工时可能遇到的土洞及岩洞等问题及采取措施,为岩溶地区的基层设计与工程施工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福建龙岩市区一建筑工程项目为案例,根据工程勘察结果,分析了溶洞、土洞强烈发育的覆盖型岩溶区不均匀地基的工程特征和岩溶土洞的空间分布及稳定性,基于地基稳定性评价和验算,探索出符合当地实情的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岩溶区地基处理方法,即采用大直径的冲(钻)孔灌注桩或高压旋喷注浆处理,桩端持力层选用7中风化灰岩;对洞径较大、埋藏浅的土洞经直接挖开后用级配好的砂、碎石进行回填,再进行高压旋喷注浆处理;对于埋深较深难于开挖的土洞,进行预钻孔并填砂再进行旋喷处理;研究结果对岩溶地区的工程建设具有工程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分析龙岩盆地某高层建筑地基中土洞的成因,介绍了高压旋喷桩加固地基处理的原理及本场地地基处理的设计方案,即土洞是在有覆盖土的岩溶发育区,其特定的水文地质条件,使岩面以上的土体遭到流失迁移而形成土中的洞穴和洞内塌落堆积物以及引发地面变形破坏的总称。土洞是岩溶的一种特殊形态,是岩溶范畴内的一种不良地质现象,由于发育速度快,分布密,对工程的影响远大于岩洞。  相似文献   

6.
土洞是覆盖型岩溶区一种隐伏的不良地质现象。输电线路在经过岩溶地质区域时,岩溶暗(土)洞的存在会对邻近的杆塔基础安全产生威胁,严重时使得输电杆塔产生倾斜甚至倾覆。以湖北省恩施-水布垭输电线路为工程背景,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分析了土洞的尺寸、覆盖层厚度以及土洞与输电杆塔的相对位置对500 k V输电杆塔的影响。以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地基倾斜限制值为安全控制指标,得到了保证该输电杆塔基础安全的不同尺寸土洞的洞顶位置安全影响线,并且采用该影响线对某实际案例进行验证。该方法可为类似地质条件下输电工程选线、输电杆塔基础设计以及地基处理提供参考。本文模拟研究对邻近岩溶土洞输电杆塔安全评价及灾害处理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土洞是覆盖型岩溶区一种隐伏的不良地质现象。输电线路在经过岩溶地质区域时,岩溶暗(土)洞的存在会对邻近的杆塔基础安全产生威胁,严重时使得输电杆塔产生倾斜甚至倾覆。以湖北省恩施-水布垭输电线路为工程背景,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分析了土洞的尺寸、覆盖层厚度以及土洞与输电杆塔的相对位置对500 k V输电杆塔的影响。以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地基倾斜限制值为安全控制指标,得到了保证该输电杆塔基础安全的不同尺寸土洞的洞顶位置安全影响线,并且采用该影响线对某实际案例进行验证。该方法可为类似地质条件下输电工程选线、输电杆塔基础设计以及地基处理提供参考。本文模拟研究对邻近岩溶土洞输电杆塔安全评价及灾害处理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吴诗  高旭  陈阳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2,22(13):5146-5153
岩溶区地下水波动致使上覆盖层中土洞大量发育,土洞的失稳将威胁穿越该岩溶区的铁路交通正常运行,开展列车振动对既有土洞稳定性影响机制以提出有效监测建议对其防灾减灾有重要工程意义。本文依托武汉市江夏区乌龙泉岩溶塌陷实例,开展物理模型试验,探究列车振动荷载对土洞稳定性的影响机制,并用数值模拟分析其应力应变特征,据此提出有效监测建议。研究表明:覆盖层浅层的土压力动力响应较中深层更为敏感;在临界塌陷阶段,土洞背离路基侧较靠近侧具有更大的土压力波动;土洞破坏模式为:顶板弯折破坏,而洞肩剪切破坏。据此提出以土洞顶板水平土压力减小和土洞背离路基侧洞肩土压力增大的重点监测部位和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碳酸盐岩区土洞的成因分析与工程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兴伟  刘靓 《甘肃科技》2010,26(5):133-134
土洞是发育在碳酸盐岩地区第四系覆盖层中特殊的岩溶形态,概述了土洞形成必须的三个条件:一是空间条件溶蚀洞隙;二是物质条件粘性土层;三是水动力条件岩溶水渗流场。采用举例例证分析了土洞的成因机制:冲蚀、淘空,潜蚀、搬运。并总结近年来施工经验,简述了土洞的工程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溶洞、土洞稳定性评价与工程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权武 《甘肃科技》2007,23(6):175-178
土洞、溶洞发育是广州地铁二、八号线延长线嘉禾车辆段的主要不良地质问题之一,结合场地内岩溶发育特征,论述了工程实践中常用的岩溶地基稳定性分析评价方法及岩溶塌陷的处理措施,提出轨道交通工程车辆段、停车场在覆盖型岩溶区设计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1.
温赐章 《科技资讯》2007,(15):34-34
灰岩地区主要的岩土工程问题是发育溶(土)洞,溶(土)洞的存在对建筑物的安全潜在一定的危害性,本文通过工程实例,探讨溶(土)洞的形成机制及建(构)筑物基础类型选择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李书昌 《广东科技》2008,(24):90-92
本文结合工程案例对溶(土)洞填充+水泥土墩柱法岩溶处理施工的各种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仇培云 《广东科技》2011,20(10):98-99
岩溶地质对地铁车站施工以及建成后运营的维护都有较大影响。广州地铁施工在岩溶地质条件下,根据地质情况划分高、低风险区,高风险区范围岩溶、土洞必须进行填充处理。以广州地铁三号线北延段车站的岩溶处理为例,根据具体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详细介绍岩溶处理的目的、原则、措施、施工注意事项及检测标准等内容。  相似文献   

14.
根据多种勘察方法取得资料分析,本研究的塌陷区属于覆盖型岩溶区,覆盖在岩溶地层之上的土体属级配不良的土体,在长期的地下水潜蚀演化过程中,土体中的细粒不断被渗流携走,使土体形成隐伏"土洞"地层,土体抗剪强度逐渐降低,在巨大的暴雨洪水水动力作用下隐伏的"土洞"地层突然坍塌,松散的土体被洪水携带流入下伏灰岩岩溶地层,最终造成河道地面塌陷.对地面塌陷区应采取水平防渗铺盖、垂直灌浆、强夯密实等工程措施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15.
岩溶塌陷是岩溶地区一种特有的地质灾害,在时间上具有突发性,空间上具有隐蔽性.栖霞中桥地区位于山东省胶东半岛中北部,区内分布岩溶地层,岩溶发育较为强烈,近年来随着周边人类工程活动强度增大,加之一些自然因素影响,先后发生多次岩溶塌陷,给区内人民群众生产和生活带来了较大影响.以栖霞中桥地区作为研究区,通过收集资料、实地勘查、地球物理勘探、钻探、抽水试验、水位监测等工作方法取得本区岩溶塌陷、地层、降水、水位等翔实资料,研究分析了本区岩溶塌陷的时空分布规律:时间上主要发生于枯水期与丰枯交替时期,空间上多发生于覆盖型岩溶区岩溶水径流通道的两翼且地下水水力坡度急剧变化地段,均为断裂构造上盘区,第四系厚度多小于25 m,为黏性土与砂土互层的多层结构,与基岩面接触的岩性为粉质黏土及碎石土.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该区地下水位、降水变化对岩溶塌陷的影响机理:塌陷发生期间,区内地下水水位呈持续下降、骤然上升或上下起伏变化,已形成的土洞负压与高压相互交替,对土洞顶板产生吸力与压力,剪应力快速降低,岩溶地层上覆土体无法承受自身重力条件下引发岩溶塌陷,是潜蚀、真空、气爆及重力作用相互作用的结果,以潜蚀、真空效应为主.为栖霞市各级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开展岩溶塌陷地质灾害防治、地区规划建设等提供地质科学依据,为胶东半岛岩溶塌陷后续相关分析研究工作提供翔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灰岩地区因其地质条件复杂,如土洞、岩溶(溶洞、溶沟、溶槽)、构造带(断层、裂隙)发育,地下水丰富甚至有地下暗河通道等,严重影响桩基础的选型和施工质量及安全.尤其是大型建筑物的基础,如果对岩土工程条件认识不足,在施工中多次更改桩型,就会造成严重的质量安全隐患和经济损失.本文通过对多个深基础施工成败经验的分析,提出一些经验性意见.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岩溶地区某深基坑运用土钉墙施工技术支护的过程中,遇到土洞及软弱土层的处理方法,为岩溶地区施工深基坑支护提供了一个成功案例。  相似文献   

18.
灰岩地区因其地质条件复杂,如土洞、岩溶(溶洞、溶沟、溶槽)、构造带(断层、裂隙)发育,地下水丰富甚至有地下暗河通道等,严重影响桩基础的选型和施工质量及安全。尤其是大型建筑物的基础,如果对岩土工程条件认识不足,在施工中多次  相似文献   

19.
新建厦门——深圳铁路潮汕至新深圳段尧典特大桥通过隐伏岩溶地段,地质复杂,岩溶发育。该桥全长1797.12m,共布墩台数55个,有46个墩台揭露溶(土)洞,现将钻孔揭示的溶洞资料进行综合整理分析,进一步阐述地质构造,地层岩性与隐伏岩溶的关联性,初步探讨桥位区段隐伏岩溶发育的形态及其成因和一般规律,对隐伏岩溶的工程处理措施提供某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一普定县岩溶发育,洞穴较多,已发现有石器、骨化石、烧骨、灰烬物的洞穴有后寨的穿洞、白岩脚洞,化处的哈煌洞,朵贝的长青洞,小窑的红土洞,鸡场波的龙洞等,列为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的有穿洞,白岩脚洞及红土洞。穿洞古文化遗址:位于普定县城西约4公里的一座孤峰上,海拔1260米,孤峰与谷地相对高度87米,洞口距谷地地面万米,洞长对米,南北对穿,最宽13米,高9米。1976年南京大学岩溶队在穿洞发现骨化石、烧骨、灰烬物和作为染色物的红土矿,1978年贵州省博物馆文物工作者在岩溶洞穴普查中也发现穿洞。1979年3月,南京大学岩溶队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