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无砂砼小桩后处理高填方软基的固结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无砂砼小桩复合地基技术的施工过程主要包括成孔填石和压力注浆,高填方软基施工过程产生较大的超静水压力,延缓路基稳定时间,采用后处理的关键技术在于快速消散超孔隙水压力和水泥复合土固结。本文在分析无砂砼小桩成桩、注浆过程的基础上,根据渗流理论对无砂砼小桩后处理高填方软基的固结进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蒋蒙宾  周磊  王昆勇 《河南科学》2010,28(9):1157-1160
通过对无砂砼小桩后处理复合地基的应力路径的分析,研究分析了饱和土中无砂砼小桩复合地基的固结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无砂砼小桩复合地基的固结作用迅速,工后产生的固结沉降很小.  相似文献   

3.
王凯  王飞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8):3211-3216
为获得经排水固结的中心排水注浆混凝土桩单桩复合地基承载性状,通过数值分析手段,对中心排水注浆混凝土桩和普通预制混凝土桩进行单桩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对比研究,以此分析荷载-沉降曲线、桩体轴向应力、桩体侧摩阻力以及桩-土应力比等特征规律。结果表明,相比普通预制混凝土桩单桩复合地基,中心排水注浆混凝土桩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提高了约120%,可见应力集中现象显著降低,桩周土承载力得到增强,桩周土载荷能力发挥程度得到改善。研究成果可为中心排水注浆混凝土桩单桩复合地基工程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浆固碎石桩复合地基沉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军理工大学 工程兵工程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07; 4.舟山市港航管理局, 浙江 舟山 316000) 摘要:为研究浆固碎石桩复合地基沉降特性,首先建立了路堤荷载作用下桩土复合地基计算模型,并对桩土复合地基各部分变形协调特性进行了分析,随后按照圆形承载板作用下半空间体位移的解,对路堤荷载下复合地基各部分沉降进行分析,建立了桩土变形协调方程,推导出荷载作用下桩身轴力、桩端反力和桩侧摩阻力的计算公式。在考虑注浆渗透改善作用和桩体等效半径后,建立了复合地基沉降的计算公式。现场试验表明,实测值与理论计算值相吻合。  相似文献   

5.
无砂砼小桩复合地基技术通过高压注浆在桩孔内形成水泥石竖向增强体,并使桩周土体得到注浆加固处理,具有桩体置换和注浆增强双重效应,对提高地基承载力和土体压缩模量效果显著。某城市市内主干道使用过程中发生路基塌陷变形,本文通过对路面塌陷变形的机理分析,设计采用无砂砼小桩新技术对其进行了加固处理,工程验收检测和继续使用效果良好。本工程设计和施工实践,对同类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以采用高压旋喷桩加固处理某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填充性岩溶地质问题为例,详细介绍了高压旋喷桩加固软基方法,包括桩的平面布置、水泥浆配制、注浆量及注浆压力、施工工艺、复合地基强度计算和室内试验与现场检测效果评价等。指出采用高压旋喷桩复合地基处理填充性溶洞可操作性强,加固效果及经济性良好,可为类似工程的地基处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大中型火力发电厂主厂房对地基承载力要求较高,在天然地基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下,须进行地基处理。针对建构筑物荷载性质及分布不同,对应的地基处理方式也不一样,采用哪种地基处理方法更为经济、合理、有效,应进行具体分析。本文通过焦作电厂异地扩建工程实例,综合评价厂区主要建构筑物,有选择地采用700后注浆灌注桩、600后注浆灌注桩、CFG桩复合地基、天然地基等地基处理方式,对地基处理方案比选做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8.
为验证劈裂注浆加固法在处理西北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有效性与实用性,并指导安全施工,首先在加固建筑物所在场地进行劈裂注浆现场试验,56 d后分别对天然地基与注浆后复合地基进行静载荷试验;在此基础上,进行30 d浸水试验,采集注浆微观图、承载力及湿陷量等原始数据.利用试验结果,并结合现场待加固建筑,用同种材料及试验方法等对其进行纠倾加固.结果表明:在一次注浆最大压力为0.3 MPa、二次注浆最大压力为0.6 MPa的条件下,采用1:1(质量比)水泥浆液的钢花管两次、分层劈裂注浆法表现出了良好的劈裂效果;劈裂注浆法加固处理后的黄土地基承载力较原有地基提高了近3倍,极大地改善了黄土的工程性质;注浆后能够有效消除黄土超过67%的湿陷性;建筑物发生均匀沉降,稳定性较好.同时,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桩径较小的基于桩土应力比计算的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长短桩复合地基在湖区软土地基处理中的适用性,针对湖区某高速公路软土地基采用的长短桩复合地基进行了现场试验测试研究,并与多组短桩、长桩及多桩复合地基的现场静载荷试验和对路基沉降量监测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单桩复合地基的极限承载力约为240kPa,大于设计值的127kPa;路基工后最大沉降量约1.31cm,说明处治效果良好,用长短桩复合地基处理湖区软土地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结合土挤密桩与CFG桩组成的多桩型复合地基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工程实例,讨论多桩型复合地基的设计方法,分析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并通过原位试验对复合地基处理黄土湿陷性的效果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合理的工程设计,土挤密桩与CFG桩组成的多桩型复合地基能充分发挥桩和桩间土的优势,不仅可以消除黄土的湿陷性,而且能大幅度地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很好地控制地基沉降。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柔性桩与刚性桩复合地基受力机理与沉降变形,分析了实际工程柔性桩复合地基失稳的原因和刚性桩复合地基处理成功的经验,并对两种类型复合地基的设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结合实际工程的试验实例,通过对同一地质土层同一施工工艺的单桩、单桩复合地基、9桩复合地基的静载试验数据的深入分析,说明在实际工程实践中,复合地基与桩基一样存在群桩效应问题。  相似文献   

13.
复合地基群桩相互作用机理的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国内最新研制的三堆大型模拟试验台——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的城市地下工程相似模拟试验系统,进行了3组模型试验,试验研究了群桩与单桩复合地基在应力场、位移场等方面的不同.试验结果表明,群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明显高于单桩复合地基;桩侧负摩阻力高于单桩复合地基,桩侧正摩阻力低于单桩复合地基;群桩复合地基沉降高于单桩复合地基;群桩复合地基存在差异沉降.所得结论可为进一步理论研究和工程设计提供有益参考。图12,表3。参10.  相似文献   

14.
静压刚性桩复合地基具有挤土效应,在桩周一定范围内土体受到侧向挤压,土体孔隙比降低、抗剪强度增强,本文考虑弹塑性土体的侧挤作用,采用小孔扩张理论分析静压预制砼小桩的施工效应问题。  相似文献   

15.
针对大厚度、高等级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上的甲类建筑,提出一种处理地基的方法,与刚性砼桩或柔性灰土挤密桩相比都具有明显的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16.
采用规范经验公式,计算不同桩土应力比时砂桩处理复合地基承载力,并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计算淤泥质黏土原始地基、砂桩所用中粗砂对应地层以及复合地基承载力值。对比分析淤泥质黏土原始地基承载力计算值与地勘值,以及对比有限元计算与按照规范经验公式计算得到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结果表明:采用有限元计算得到原始地基承载力与地勘值较为吻合;按照规范经验公式进行计算,不同桩土应力比对应的复合地基承载力大小有较大差别;数值计算得到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与按照规范经验公式桩土应力比取为3.5计算得到的地基承载力能够很好吻合。相应研究成果可对砂桩处理软弱地基承载力的计算提供一点借鉴。  相似文献   

17.
张永翔 《广东科技》2007,(6):130-132
本文通过对刚性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和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的阐述,结合工程实例探讨了刚性桩复合地基技术.  相似文献   

18.
CFG桩复合地基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CFG桩复合地基的加固机理及各组成部分的作用,介绍了CFG桩复舍地基承栽力和地基变形的计算以及主要参数的选择,指出了CFG桩复合地基的一些工程特性。  相似文献   

19.
基于福州市一个路桥过渡段CFG桩复合地基工程,运用MIDAS GTS/NX建立纵断面模型,分别建立天然地基与CFG桩复合地基模型,进行静力固结分析。提取相同位置的沉降值,与横断面模拟沉降值以及现场沉降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CFG桩复合地基的沉降比天然地基减小了13.6cm,且纵断面模型模拟沉降结果与横断面模拟沉降值以及现场监测结果基本一致,沉降变化趋势也相近,说明CFG桩复合地基加固软基的有效性以及有限元模拟的可靠性。研究结果可为软土地基的加固工程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0.
随着复合地基理论的发展,复合地基处理方法得到了很大应用,其优化设计也促进了长短桩复合地基的应用,在满足承载力的要求下,长短桩复合地基的沉降控制是决定地基处理是否成功的关键。探讨了长短桩复合地基的沉降变形规律和影响因素,归纳了长短桩复合地基沉降优化设计思路,为此类复合地基的应用提供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